APP下载

天热需警惕细菌性食物中毒

2021-06-20

农家参谋 2021年5期
关键词:细菌性有害物质摄氏度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两类常见的食物中毒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在炎热的夏天较为常见,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有:

生熟交叉污染。如熟食品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或被与生的食品原料接触过的表面(如容器、手、操作台等)污染,或接触熟食品的容器、手、操作台等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

食品贮存不当。如熟食品被长时间存放在10摄氏度至60摄氏度之间的温度条件下(在此温度下的存放时间应小于12小时),或易腐原料、半成品食品在不适合温度下长时间贮存。

烧制时间不足、烹调前未彻底解冻等原因使食品加工时中心温度未达到70摄氏度。经长时间贮存的食品食用前未彻底再加热至中心温度70摄氏度以上。

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品。 从业人员患有传染病或是带菌者,操作时通过手部接触等方式污染食品。

进食未经处理的生食品。

那么另外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化学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有哪些?

食用农产品在种植养殖过程或生长环境中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食物中含有天然有毒物质,加工过程中未去除,如豆漿未煮透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未彻底去除;食品在加工过程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如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用盐使用等。

记住这10点,有效避免食物中毒。

选购符合卫生要求的新鲜食材:在购买食品时,判断所购买的食品(特别是一些熟食制品、定型包装食品)是否新鲜,防护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是否按特定的贮存要求存放。

食品要煮熟煮透:未经烧煮的食品通常带有可诱发疾病的病原体,特别是家畜、家禽肉类等,只有彻底烹调才能杀灭各种病原体。

尽快食用煮好的食品:食用在常温下已存放4至5小时的食物极不安全,这是因为烹调好的食品冷却至室温时,微生物就开始繁殖,放置时间越长,危险性就越大,趁热进食可缩短微生物繁殖时间。

吃剩的熟食储存有讲究:如果必须提前制备食品或吃剩的食物想保留4至5小时以上,贮存的温度必须在60摄氏度以上或以最短时间降至10摄氏度以下,减慢微生物的繁殖速度。

熟食品彻底再加热:将食品充分加热,保证所有部分温度在70摄氏度以上,以杀灭储存时增殖的微生物。当熟食严重变质时,切莫食用,因为一些微生物产生的毒素靠加热是破坏不了的。

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这往往是大意或不良习惯造成,如烹调操作时先用刀、砧板处理熟食,用盛过生食品的容器装熟肉,手接触过生食品后再摸熟食,冰箱存放食品时生熟混放,造成二次污染。

处理食品前后反复洗手:在处理食品或进餐前都应把手洗净;烹调过程中,每次用手接触过生食品后要接触熟肉或与熟食品有关的物品时,也必须洗手。当手上有伤口时不得接触熟食,接触其他食品时,要戴上手套。

保持厨房清洁:用来制备食品的任何用具其表面必须干净,洗碗池定期清洁消毒,接触厨房用具的抹布每天消毒晾干,餐具认真消毒并妥善保留。

避免苍蝇、蟑螂等接触食物:最好的保护措施是将食品贮藏于密闭容器中,以免上述害虫将致病的微生物带到食物。

合理烹煮蔬菜:食用蔬菜,采用“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办法去除残留农药。

猜你喜欢

细菌性有害物质摄氏度
守护1.5摄氏度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危险废物处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探讨
面向企业的产品环保信息化建设
纺织品有害物质检测标准和检测技术分析及发展方向展望
跟踪导练(二)(2)
浅析红木家具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技术
自拟清热活血汤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8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