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媒体“走出去”非洲受众调查及思考

2021-06-20李怀亮巩育华

对外传播 2021年5期
关键词:效果研究国际传播走出去

李怀亮 巩育华

【内容提要】中国媒体在走进非洲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起到了正面作用,但距离英国广播公司、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传媒巨头还有一定差距,应继续加大由“外宣”到“传播”的转变,以受众需求和传播效果为导向,在渠道上加强互联网及电视传播,在平台上向脸书、优兔、微信倾斜,议题上重点打造科技、教育、文化、财经等内容,持续提高客观度和专业度。

【关键词】中国媒体 国际传播 受众调查 效果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外宣战略”和“走出去工程”持续发力,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①“走出去”已积累了不少经验。传播效果如何?国际受众是否认可?时至今日,对中国主流媒体“走出去”进行效果评估已成为当务之急。这样,才能尽可能避免误判和盲动,避免资金、人力、物力的空置和浪费,才能有效倒逼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内容等方面的改善和优化。

一、研究思路及样本情况

本研究参考“使用与满足”理论在国内外的实证研究,并结合中国主流媒体“走出去”的特点开展受众调查,试图呈现外国受众对中国媒体的使用需求、使用习惯及使用评价等情况。为了在广度和精度之间找到平衡点,本调查聚焦非洲受众研究,于2020年11月进行,经过多轮前测,采用线上问卷形式发放给非洲受众,共回收问卷304份,得到有效问卷266份,初步描摹了中國媒体非洲受众的画像轮廓和媒介使用特点。

在本次调查样本中,266位受众来自非洲37个国家,其中,肯尼亚籍50位,卢旺达籍42位,赞比亚籍35位,坦桑尼亚籍33位。其中,男性172位,女性94位。以青壮年为主,覆盖各个年龄段人群,其中,18~30岁人群有124人,占比46.62%;31~40岁人群有102人,占比38.35%。下至小学学历,上至博士学历,较好地覆盖了各教育阶段人群,其中学士学历人群最多,共108人,占比40.6%。职业以学生为主,还囊括了律师、医生、记者、工人、家庭主妇等各行业人群。

二、非洲受众媒介接触特点

(一)接触时间

非洲受众接触中国媒体的时间有多久?调查显示,33.83%的非洲受众接触中国媒体的时间不到一年,30.83%的非洲受众接触中国媒体的时间为1~3年,21.05%的非洲受众接触中国媒体的时间为5年以上,14.29%的受众处于3~5年之间。可见,近一年来中国媒体新受众增加较多,但长期受众仍处于缓慢积累中。

(二)接触途径

非洲受众通过什么途径接触到中国媒体?该题为多选题,旨在找准中国媒体“走出去”的优势途径。调查显示,73.68%的非洲受众通过手机互联网接触中国媒体,45.11%的人通过电脑互联网,41.73%的人通过电视,15.79%的人通过报纸,然后依次是通讯社、孔子学院、中国大使馆、中国文化中心等机构,收音机、图书馆、户外广告牌等途径。可见,互联网传播是中国媒体“走出去”的首选渠道,尤其是移动端传播,而在非洲,电视端仍然有很大空间。

三、非洲受众媒介使用偏好

在了解有关中国新闻时,非洲受众首选中国媒体还是非中国媒体?根据调查结果,52.26%受众首选中国媒体,47.74%受众首选非中国媒体。

非洲受众对来自中国的哪些媒体内容感兴趣?该题为多选题,旨在调查非洲受众的兴趣偏好,由此调整中国媒体“走出去”的议题设置。调查显示,非洲受众对中国媒体上的科技内容最感兴趣,占比达到65.41%;其次是教育、文化、财经、政治、娱乐、环境等内容,呈现出关注时事的特点。

相比于“造船出海”,“借船出海”是一种成本较低、见效较快的中国媒体“走出去”方式。非洲受众最常用的社交媒体有哪些?该题为多选题,最多选三个。调查显示,脸书、优兔、微信是非洲受众最常用的三大社交媒体,脸书和优兔最受欢迎,均占比68.42%,微信占比50.38%。然后是推特,占比34.96%;照片墙、Line、微博等平台占比很小,只有4%和2%左右。由此可见,脸书、优兔、微信这三大平台依然是中国媒体“走出去”的主战场。

非洲受众接触过哪些中国媒体?该题为多选题,旨在明确中国媒体“走出去”的优势渠道。该题共设置22个选项,较全面地涵盖了当前中国主要媒体,既涵盖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也涵盖北京卫视等地方媒体、腾讯新闻等互联网媒体以及微信、微博、抖音等具有媒体性质的社交网络平台,从而为受众提供充分的选择空间。调查显示,58.65%的受众观看过中央电视台,51.88%的受众使用过微信,31.95%的受众阅读过《中国日报》,26.32%的受众接触过新华社,25.94%的受众使用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应用,19.17%的受众阅读过《人民日报》,18.42%的受众接触过腾讯新闻,13.16%的受众收听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其他媒体渠道比例持续降低,5.64%非洲受众没有接触过任何中国媒体。可见,中国媒体在非洲普及率较高,相较而言,非洲受众对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接触比例,整体高于微信、抖音、微博、B站等新媒体渠道,高于北京卫视、东方卫视等地方台。

此外,本研究还根据媒体类型调查了非洲受众比较喜欢的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通讯社分别是哪些?这类题为多选题,但最多只能选三项。

(一)电视台

调查显示,非洲受众比较喜欢的电视台排名前四位的是英国广播公司(BBC,占比51.13%)、中央电视台(47.74%)、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占比44.74%)、半岛电视台(占比38.72%),它们的得票大幅领先,其次是福克斯新闻台(15.04%)、北京卫视(5.64%)、美国广播公司、东方卫视等。

(二)广播电台

调查显示,在非洲受众比较喜欢的广播电台中,BBC以第一名大幅领先其他广播电台,得到了71.8%的受众认可。非洲受众第二喜欢的广播电台是“美国之音”,占比36.47%;其余广播电台得票较为分散,依次为“德国之声”、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韩国放送公社等。可见,BBC的认可度较高,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非洲的存在感比较弱。

(三)报纸

调查显示,非洲受众比较喜欢的报纸排名前四位的依次为:《纽约时报》占比36.47%,《中国日报》占比34.59%,《观察者报》占比31.95%,前三者占比均大于30%,《人民日报》(指其全媒体矩阵,包含英文客户端及海外社交账号等)占比19.17%。可见,非洲受众对中国纸媒的喜爱度较高。

(四)通讯社

调查显示,非洲受众最喜欢的通讯社是路透社,占比48.5%;其次是新华社,占比37.97%;然后是美联社(32.71%)、彭博社(27.07%)、法新社(13.91%)等。

总的来看,在非洲受众心目中,英国广播公司、“美国之音”、《纽约时报》、路透社等媒体受欢迎程度较高。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新华社均在所属媒体形态中排名靠前,《人民日报》处于中间位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则排名偏后。“社交媒体上关注的媒体账号”这一题的统计结果也印证了这种受欢迎程度。非洲受众所关注的社交媒体账号排名前十位的依次是:英国广播公司、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中央电视台、半岛电视台、《中国日报》、美国之声、新华社、《纽约时报》、《人民日报》和《华尔街日报》,中国媒体占四席。

四、非洲受众媒介评价情况

问卷调查了非洲受众对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人民日报》等五家中国主流媒体的满意度,并加入抖音、广东卫视作为对标媒体。受众可在0~10分之间打分,分值越大,表示受众对该媒体的满意度越高。调查结果显示,非洲受众对这七家中国媒体的满意度处于4.1~6.05之间,其中,中央电视台得分最高,为6.05;其次为抖音、新华社、《中国日报》《人民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广东卫视。可见,非洲受众对这七家媒体的满意程度整体处于中游,抖音以其非官方背景、主打短视频等特点脱颖而出,其运作模式值得学习。

非洲受众认为中国媒体的客观度、专业度、创新性如何?对自己的帮助度如何?调查显示,客观度得分5.71分,专业度得分6.46分,创新性得分6.8分,帮助度得分5.79分。可见,在非洲受众眼中,中国媒体的客观度、专业度、创新度、帮助度基本都处于中游水平,客观度相对稍低。

传播效果一般在受众身上体现为认知、态度、行为等三个维度的改变,行为改变最难。为了调查中国媒体对受众的行为引导力,本调查询问非洲受众参加这七家中国媒体举办的捐款、交流等活动的意愿度。调查显示,中央电视台的行为引导力最强,为6.01,其次为抖音、《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广东卫视最低,为4.44。

中国媒体给非洲受众的整体印象如何?整体来看,非洲受众对中国媒体基本持正面态度,排在前几位的标签为“有趣”“专业”“创新”“高效”“客观”,肯定了中国媒体的专业素养和工作作风。同时也要看到,有16.54%受众认为中国媒体“片面”,15.4%认为“难以理解”,7.5%认为“虚伪”,6.7%认为“无聊”,6%认为“呆板”,4.89%认为“效率低”,4.51%认为“撒谎”,2.63%認为“没有价值”。这些反馈需要中国媒体直面问题,寻求改进。

五、结论及建议

总的来看,中国媒体在非洲受众中取得了一定认可,积累了一批受众,对树立中国形象起到了正面作用,但客观度、满意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通过接触中国媒体,50.75%的非洲受众更理解中国,50.75%的受众表示对中国了解更多了,44.74%的受众对中国产生了积极印象,12.6%的受众没有改变,5.26%的受众对中国产生了负面印象。受众表示通过中国媒体,“更了解中国的运作框架了”“更向往中国了”“有助于了解中国每天发生的事情和变化”“更了解中国官方在重大问题上的态度”。

在调查中,非洲受众也指出中国媒体“走出去”的问题。在内容上表现为“中国中心主义”,中国媒体报道的大多数内容与中国有关,而对国际新闻缺乏关注和跟进;在表达上太过中国特色,不符合国际受众的语言习惯,此外还存在外语不规范、不地道等问题,造成媒介使用障碍;而在风格上,缺乏区别度,大多数中国主流媒体采用“通稿式”报道,缺乏个性。如有受众认为“信息量不大”“用词过于中国特色”等。为此,中国媒体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注意调整步伐,以取得更多认同。

综上,中国媒体在走进非洲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起到了正面作用,但距离英国广播公司、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传媒巨头还有一定差距,应继续加大由“外宣”到“传播”的转变,以受众需求和传播效果为导向,在渠道上加强互联网及电视传播,在平台上向脸书、优兔、微信倾斜,议题上重点打造科技、教育、文化、财经等内容,持续提高客观度和专业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国际传播力、社会影响力和价值引导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研究”(项目编号:17AZD0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李怀亮为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巩育华为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本研究所指媒体既包含传统媒体形态,也包含其新媒体平台及社交媒体账号。

责编:吴奇志

猜你喜欢

效果研究国际传播走出去
案例教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研究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AIR jordan的品牌传播效果研究
社会组织助力弱势儿童教育的运作模式及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