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发展背景下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1-06-20穆俊祥刘拴成曹兴明郭美兰周峰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年5期
关键词:园艺专业培养模式应用型

穆俊祥 刘拴成 曹兴明 郭美兰 周峰

[摘 要] 对集宁师范学院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当地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进行了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园艺专业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园艺专业;应用型;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5-0017-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本科人才的培养已经进入了逐渐普及化的阶段,而许多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普及的过程中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但这些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参照精英教育阶段那些老牌院校,这就导致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经济发展现实需求相脱节的人才供给矛盾出现。其实,早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提出高校办学要实行分类管理、差异化发展,使高校办出特色。此后,2015年10月,教育部等四部委又出台文件《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文件强调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的方向和目标[1-3]。由此可见,国家政策、文件的出台与实施早已经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公布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名单的通知》,确定包括我校在内的九所院校为整体应用型转型试点院校[4],这表明自治区将转型发展这项战略的试点对象定位在了类似我校的地方本科院校身上。本研究将以我校园艺专业为对象,从2018年开始,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乌兰察布地方特色和优势,不断完善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经过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集宁师范学院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现状

我校自2006年开始招收园艺技术专业的专科学生,2013年升格为本科,期间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总体评价不错,主要表现在:基础扎实、吃苦耐劳、易进入角色。但随着我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绿化、美化急需应用型园艺人才,同时冷凉蔬菜现已作为我市农业特色产业,双百万冷凉蔬菜生产供应基地的建设也需要大量应用型园艺人才。我校原有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无法与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相适应,因此根据乌兰察布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和产业特色优化我校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应用型人才,突出园艺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培养显得更加必要。

(二)人才培养主要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特色

我校前几届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参考全国同类专业而制定[5],人才培养方案只强调“宽口径、厚基础”或者是“重理论、轻实践甚至多理论少实践”,缺乏“特色化”,这与国家倡导的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要服务地方经济的要求相违背,所以人才培养与乌兰察布市地方经济未能有效对接,没有有效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2.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守旧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滞后于经济产业发展实际,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守旧,还是以满堂灌输式的讲课方法为主;同时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即使有实践教学,但实践内容也与快速发展的企业需求相脱节,这就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3.产教融合、校企(所)合作层次不深

尽管我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产教融合、校企(所)合作,但是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教材选择、培养模式大都是在没有充分调研企业或研究所的情况下参考同类院校确定的,因此学校和企业的利益共赢点还无法找到,导致校企校所深度合作、协同育人的体制还未形成,校企合作效果还差强人意,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都有很大的空间[5]。

二、集宁师范学院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与实践

(一)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设想

在上述背景下,我校从2018年开始,通过研究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产业发展前景,同时向我区部分园艺类企事业单位、往届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分析、預测内蒙古园艺专业人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而优化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步探索“2+1+1”校企(所)联合人才培养模式,“2”即基础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及相关实践环节在前“2”年完成,专业课程及实践环节在第三个“1”年完成,第四学年通过校所(企)合作完成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创业创新能力强、实践技能扎实,能扎根基层、吃苦耐劳的适合乌兰察布市及其周边地区园艺产业生产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二)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人才培养方案应根据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及对人才的需求、学生能力培养及就业的需要而不断调整。2018年,我们邀请了乌兰察布市科技局、农牧业局、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内蒙古民丰薯业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我校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论证和修订,结合教育部新颁布的园艺专业课程标准缩减了总课时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为了对接产业发展和地方特色,在限选课中增设了冷凉蔬菜学、冷凉生态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在实践环节中增加了创新创业的学分,从而构建起了基本技能(专业基础课实验)、实践应用(专业课实验实训)、综合应用(毕业设计、顶岗实训)、创新提高(导师制下的创新创业实践)四个实践教学环节,保障实践教学有效落实,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其中在导师制下,鼓励学生参加兴趣小组,参加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等大赛,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三)优化课程体系配置,因材施教

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我校不断优化园艺专业课程体系,使通识教育课和学科基础课进一步系统化,对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进行整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园艺领域最新发展和地方特色。在专业选修课方面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定冷凉生态学和设施园艺学两个选课方向,完善与当地园艺产业及经济发展相关的冷凉蔬菜,突出专业因材施教的特点。例如在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这两个实践环节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意愿实行与企业或研究所合作,到企业实习的主要是以学习技能直接就业上岗或创业为目标的学生,到研究所实习的主要是培养“研究性”人才并帮助学生实现继续深造的目标。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我校构建了以校内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或研究所、创新创业实践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探索了产教融合、校企(所)合作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第一年充分利用师范院校完善的校内实验室和实验教学条件完成学科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其次,第二、三年在实验室或校内实践基地完成专业课对应的实践学习,尤其是在实训基地直接体验生产过程,通过生产实践强化理论基础,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通过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项目培养学生文献阅读、科研训练、研究报告的整理和撰写并能够独立开展和完成试验的科研能力。顶岗实习是所有课程已修完到企业或研究所进行最后一年的实习,在实习期间同时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实验及撰写,实习完成返校后进行论文答辩。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时,实习内容要保证学生在管理和生产的一线实训,全面掌握园艺技术开发与推广、生产管理等技能,并培养学生从事园艺产品开发的能力,这部分同学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应尽量与企业生产实际、地域经济相结合。在研究所进行顶岗实习时,要求在专业实践的基础上,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并加强科研训练,为继续深造奠定基础,毕业论文选题与科学研究任务结合。这样既体现了因材施教,又具有了特色,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此外,学生入学就实行“导师制”,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可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五)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以学生为中心

重新认识课程教学质量观,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严格遵循“从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6]”,在教学活动安排上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以学生学习效果和个性发展为中心。基础课在侧重讲授法的同时,尝试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加课堂讨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7];专业课应采用案例式教学、项目教学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实践课可采用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在田间地头的体验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8,9];同时推行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要求学生通过线上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提前预习,在线下课堂中勇于发表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建议,真正参与教学过程。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强化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六)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稳定校企(所)合作模式

稳步扩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筛选出一批优质基地,同时不断完善学生在研究所或企业等实习单位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发挥校内、校外“双导师制”的制度优势,努力构建“主体多元、模式灵活、形式多样、深度合作”的育人新模式[10,11]。通过在农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植保所、作物所、基因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培养有继续深造意愿的人才,将其培养成研究型的园艺专业人才;通过乌兰察布市民丰薯业、江苏镇江智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洪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培养毕业即可上岗或创业的技能型人才。

三、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效果

近年来通过不断改革与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建设成果显著,专业特色初步显现

经过近几年的专业建设,园艺专业在课程建设和特色优势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专业课程《花卉栽培学》《果树栽培学》被列為学校应用型示范建设课程,园艺植物保护学教学团队、园艺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2019年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我院依托园艺专业和乌兰察布市民丰薯业、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科学院三方成立了马铃薯协同创新中心,学生在每年的实践教学周去马铃薯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开启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新模式。

(二)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通过调整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近两年园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明显升高,稳定在90%以上,学生职业规划更加科学、理性,“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得到广泛认可,同时学生在各行各业的表现也十分出色。毕业生考研报考率增至近年来的80%以上,研究生录取率增至70%以上,学生考取的院校有主要包括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扬州大学、贵州大学、内蒙古大学、宁夏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长江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

(三)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协调推进第二课堂,把第二课堂内容与专业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全程实施导师制,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突出个性化培养,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老师的项目,强化对学生的科研训练,这样不但能巩固专业知识与技能,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近两年来学院有30余名同学在自治区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获得自治区和校级立项,在第五届、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组建创新创业团队20余支,共有40余人次入选校赛决赛。

(四)在校学生满意度提升

通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园艺专业在校生共有242名,进行了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0.2%的在校生对园艺专业的教学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14.5%的學生满意,仅5.5%的学生对本专业不满意;97.3%的被调查者对专业教学水平、课程设置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或满意,仅2.7%的受调查者对教学水平、课程设置不满意。

参考文献:

[1]谢志明,马秀杰,韩国君.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白城师范学院为例[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32(Z1):47-49.

[2]张雪艳,马永杰,王晓敏等.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产教融合示范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5):312-314.

[3]李卫星.复合应用型园艺专业本科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扬州大学为例[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9,23(5):112-115.

[4]盛兴.政府引导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9.

[5]文攀.基于区域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滨海旅游城市为例[J].琼州学院学报,2015,22(5):125-128.

[6]范露华.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标准及建设途径[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0,29(3):62-66.

[7]朱元娣,张常青,王倩等.园艺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三能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9(2):79-83.

[8]邓仕明,肖强,易咏梅等.农林类专业实施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北民族学院林学、园艺专业为例[J].现代园艺,2018(3):135-138.

[9]李明军.园艺果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4(48):12-13.

[10]陈佰鸿,安泽山,秦舒浩.园艺专业八个“一对一”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以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7(3):39-41,53.

[11]侯雷平,邢国明,马金虎等.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7(1):46-48.

(责任编辑:刘洁)

猜你喜欢

园艺专业培养模式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园艺专业实训课教学和用人单位需求分析
中专园艺专业实践课创新教学的思考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园艺专业《草坪学》课程教学改革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