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方法,挖掘高中思政课的多重功效
2021-06-20王忆萍
王忆萍
当前有一部分学生只要是高考不选思政课,课堂就不学习,等到结业考试时,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而选修思政课的一部分学生,也只是对考多少分数很重视,对思政课的内容、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对提高自身学科素养关心甚少。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會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蒙以养正,圣功也。”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挖掘高中思政课的多重功效,个人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在思政课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学思想
积极心理学目标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目的具有一致性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动,针对大部分人的心理状况来指导人们如何追求幸福生活。 它对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进行发掘,它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乐的科学。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已经证实,那些具有积极观念的人,具有更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更佳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能更轻松地面对压力、逆境和损失,即使面临最不利的社会环境,他们也能应付自如。积极心理学致力于人的积极品质,这既是对人性一种伟大的尊重和赞扬,同时在更大程度上也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理智理解。
思政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教师的理念及教学模式是影响思政课实际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接受例如积极心理学等新知识新理论,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往思政课教学模式存在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缺陷,造成这些的原因之一就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知识不更新,其后果是导致了学生原有的自主学习愿望的日渐消退,自主潜能的长期埋没,面对纷繁多变的世界无所适从,影响了思政课的德育功能的发挥。而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方法组织教学,能够让思政课教师积极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注重去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发现学生的价值,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努力增强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
哲学与积极心理学的关系密切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哲学不管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或是充当传播各种各样的理论学说工具的角色,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精髓。哲学是一切文化、科学,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精神基石,是个人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的文化底线。哲学的使命在于对四方上下的探索和对往古来今的追寻,并在这种探索和追寻中为人类提供生活的航标,展示思维的行程,它探究世界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找到了打开社会历史的奥妙的钥匙,发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路径,对于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有益的。而积极心理学获得幸福的方式主要从两个方面实现:一、正确面对得失,“退一步海阔天空”,从哲学思想的角度理解,就是指导人追求辩证的思想境界,通过转变思维方式获得幸福。二、用积极的心态面投入生活、工作,人的社会性决定劳动本身就是对社会的奉献,以积极的心态面参与社会实践,从哲学思想的角度看,就是要让人们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实践第一的正确价值观,这也是转变认知提高思想境界。所以,从哲学的角度理解,积极心理学就是将思想与行动的关系转变发展成一门健康科学,仍然属于哲学总结指导的范围。
教学实践效果验证积极心理学应用到思政课的意义重大
伴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很多人的心理出现不平衡的现象,弱势群体抱怨生活的不公平,具有强烈的仇富情结,而富人反而觉得穷人不会抓住时机,对弱者缺少必要的关心。当下个人主义的盛行,导致一些富人冷漠和自大,贫困者愤怒和抱怨。这种不能超越简单竞争的幸福观对于社会的各阶层人的心灵都具有损害作用。社会的问题,成年人的心理都会影响到孩子,现在学校出现的自卑、孤独、厌学、迷恋网络、考试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如何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充满自信,能很好地控制情绪,能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不过分乐观与悲观,意志品质、人格健全,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等,这方面的德育教育任务工作任重道远。
在思政课教学中注意向学生传授积极心理学讲述的优秀品质和美德:创造力、好奇心、开放的思想、勇气、仁慈、正义、自制、超越自我等,让学生从这些方面努力要求自己,通过传授、小组活动、探究、研究性学习等等不同形式的渗透应用,有很多学生改变了心态,从我们的学生们的思想成长、学习行为改变、学习成绩提高的变化中就可以证实。
重视思政课名优教师队伍的建设
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培养出信仰坚定、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在名优教师的选拔中给予思政课教师公平的待遇,让长期在一线课堂认真教书育人的思政课老师不会因为不是学校高考科目中的主科老师,而失去成为名优教师的机会。思政课的名优教师,他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社会学理论基础雄厚,他们的教学主张往往渗透着自身对祖国和人民深厚情感与情怀,对国家社会的理想、信念、愿望,这对于开展思政课教学非常有利,他们会自己教学主张指导思政课教学,他们会利用在一定区域内的一定的影响力、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促进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遵循教育规律,上好每一节思政课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主阵地,它占用了学生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我们常说,生命是由时间组成的,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停留在浅表性、表演性、虚假性学习现象,那么我们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就容易成为一句空话。学生在高考中想取得好的成绩也会变成一纸牛皮。特别是思政课的育人功效会大大降低。而好的思政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教师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和活动的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思维活跃,效率高,课堂师生气氛和谐,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分析、说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提高。好的思政课,让有意义的内容也能有意思,让有深度的理论也能够有温度。找到和学生之间的契合点,不断地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它的实效性。发挥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专家点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思政课教师则是决定思政课能否最大程度发挥立德树人功能的关键人物。作者从三个层面探讨了如何挖掘高中思政课的三重效能,为各学校思政课程组提供了其探索多年的行之有效的建议与方法,同时,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学科的热爱和激情,更是激励着每一位向上的思政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