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快速复苏到回归新的“新常态”

2021-06-20孟秋

中国对外贸易 2021年5期
关键词:负增长效应常态

孟秋

从数字上看,第一季度我国的经济增长情况令人乐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9.2%,其中出口增长38.7%,进口增长19.3%。GDP同比增长18.3%。3月PMI指数为51.9%,保持回升。IMF将今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从8.1%上调到8.4%。一般而言,第一季度受春节假期影响经济活跃程度相对较低,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情况能够有如此表现,还是值得让人兴奋的。不过,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负增长6.8%,货物贸易负增长6.4%,降低了增长基数,这是今年一季度贸易和GDP出现两位数增长的原因之一。

因此,如果真正衡量一季度增长情况,需要引入环比和2019年同期正常发展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对比。今年一季度GDP环比增长0.6%,与正常状态下的2019年一季度相比,折合两年平均增速,增长率5%。这一增速显示经济发展重回中速增长,也表明国民经济发展正在逐渐回归正常发展逻辑。

如果将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投资、消费和出口,与2019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就会发现出口成为当前拉动GDP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消費次之。从长远来看,这一增长逻辑的可持续性需要认真对待。当疫情逐渐缓解,全球供需端慢慢恢复平衡,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助力将逐渐减弱。其次是随着全球流动性泛滥,通胀预期抬头,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将会挤压产业利润空间,对消费和出口均产生影响。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需要认真思考如何促进消费和投资。“十四五”规划、“新基建”和“双循环”指明了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在消费问题上,解决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出台大规模促进消费的政策,另一种则从根源解决问题,以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主。通过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才能实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人数。当前采用的是双管齐下的办法,但无论投资还是消费,其效应逐渐发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今年余下的时间里,全国经济增长将会摆脱疫情效应,从快速反弹逐渐回到“新常态”。

但这并不意味着又重回历史的轨迹。在过去两年中,大量资金投向5G、新能源汽车等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经过沉淀,新基建投资已经全面铺开,逐渐形成网络效应,即将开始创造价值。它不仅产自于直接的经济效应,也将会催生新的商业形态,推动长远的发展。我国承诺在2030年达到碳峰值,又在另外一个层面促进了新能源、智能电网和绿色金融赛道的发展。而在消费领域,经过一年多的旅行限制,清明和五一假期带来了一小波快速出行消费反弹。未来这一趋势也将会保持延续。除了一般性的衣食出行消费外,更多的消费支出将集中在服务行业。新经济发展带来的结构性转变,在不远的未来,将展现出更多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负增长效应常态
画与理
智珠二则
高校“三公”经费现状管理案例研究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坚持控减调督 严控机构编制 实现财政供养人员连续五年负增长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图话
偶像效应
PPI连续28个月负增长几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