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联网行业呈井喷式增长

2021-06-20文枫

中国对外贸易 2021年5期
关键词:联网领域智慧

文枫

不久前發布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物联网全面发展,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的10年间,物联网企业注册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011年共注册0.35万家,之后几年的注册量呈缓慢增长趋势。2020年,受国家政策和5G发展的利好,物联网企业注册量呈井喷式增长,全年共新注册16.67万家,同比增长144%。2021年前2月新注册2.96万家,同比增长261%。

物联网行业逐渐走向场景红利

近日IDC发布的《IDC Market Glance :中国物联网市场,2021》中提到,最终用户需要的不单纯是物联网技术,而是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业务目标的解决方案,因此厂商在物联网的布局,最终仍需落地端到端的应用场景和具体解决方案。

以华为、阿里、新华三为代表的ICT企业,选择市场空间大,共性需求明显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依托云计算的业务优势,聚焦行业价值,布局行业解决方案。

同时,企业对解决方案提供商行业知识和产业背景的需求,也催生了很多专注服务垂直行业的专业服务商,如智慧交通领域的千方科技、智慧停车领域的ETCP,智慧物流领域的G7,车联网领域的博泰、安吉星,智慧安防领域的海康、大华,工业物联网领域的树根互联、徐工信息、海尔卡奥斯,智慧社区领域的特斯联,智慧家居领域的欧瑞博,智慧零售领域的BOE、汇纳科技,智慧消防领域的中消云,智慧农业领域的托普云农、极飞科技等。依托行业Know-how和持续深耕,很多专业服务商已经在行业崭露头角,处于相对领先位置。

近日在上海举行的2021上海物联网CEO大会上,深创投执行总经理盛波表示,物联网行业的投资链条中各环节所占的价值比例分别为:感知层(10%—20%),传输层(10%—15%),平台层(约20%),应用层(预计未来将大于50%)。物联网行业的投资阶段正在从硬件红利、平台红利,逐渐走向场景红利,其中物联网应用层领域的投资机会,愈发看重厂商“垂直+服务差异化”的特点。

AIoT是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在新旧基建融合的时代节点,也成为助力广大传统行业、实体经济数智化转型的重要支撑。基于此理念,京东科技IoT将开放物联网操作系统、云管边端等全链路数字化基础设施,不断探索实地经济行业数智化的可行路径。如,京东科技IoT联合国内房地产巨头首创地产,共同打造的自有智能家居平台——首创智慧家;京东科技IoT助力浙江乐清从传统运维跨入智能制造,提供硬件智能化等一系列解决方案。

中国厂商加速布局物联网关键上游技术领域

从国标行业分类来看,物联网企业多集中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共14.18万家。目前我国共有物联网相关企业42.23万家,广东省以7.18万家企业高居第一,江苏、浙江分列二三名,广州、深圳、上海则位居城市排名前三。

物联网芯片相对于通用芯片,细分市场多,工艺门槛相对较低,吸引了众多中国芯片企业参与,如蜂窝网芯片领域的华为海思、紫光展讯,WiFi领域的乐鑫科技,安全芯片领域的华大智能,指纹识别领域的汇顶科技,RFID领域的远望谷,蓝牙领域的泰凌微、炬芯、上海博通集成等。其中部分厂商已经在细分行业取得全球领先,一批创新厂商也获得资本市场的持续看好。未来,在物联网芯片领域中国企业将有潜力成为行业领导者。

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红军表示,国内传感器产品种类多达3万种,国内从业企业3000余家,其中消费市场传感器更像通用电子零部件,产量较大,比拼设备和工艺、资金;工业市场传感器多品种、小批量,比拼的是技术、材料、工艺和设备。但无论如何从整体来看,传感器芯片国产化率不足10%,消费级部分国产,工业、医疗、汽车行业依赖进口的情况较为严峻。他表示,汉威科技集团向内构建技术平台,扩充技术品类,打通核心技术;向外发展市场平台,沿产业链构建生态,扩充实现市场导向和资源循环。

IDC报告指出,物联网模组领域,中国厂商厚积薄发,正在走向全球领军。移远通信、广和通、日海智能、移为通信、高新兴等中国模组厂商凭借成本、产业聚集、快速迭代等优势,收入快速增长,逐步将在市场的领先优势拓展到全球市场。

上海移柯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竑博士表示,随着网络制式越来越多,场景越来越丰富,模组行业的机遇首先表现在新基建政策利好,行业网联化需求爆发;其次产业链上下游完善,数据业务盈利指日可待。与此同时,他也指出不少挑战。如关键器件供应紧张,正在制约发展;以及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需求碎片化严重;客户需求繁杂,造成软硬件适配难度高。对此,徐竑指出移柯通信时刻在准备着,将率先以品质可靠模组确保端侧链接,辅助行业在困难挑战下找到贴合行业应用的模组产品与解决方案。

产业链短板加速补齐

据IDC报告显示,众多厂商依托各自优势,将自身的物联网布局从单一领域向覆盖软硬件解决方案全环节的方向延伸。阿里、华为、腾讯等主要云厂商一方面在软件领域横向拓展物联网平台、数据分析软件和嵌入式软件、物联网操作系统等;另一方面,向下和向上拓展,向下打通服务和行业解决方案,打造物联网项目“样板间”,提升最终用户数字化转型信心,向上投资、布局物联网终端和芯片等行业短板,降低物联网产业门槛。

凭借网络基础设施优势以及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三大运营商积极融入物联网产业生态,向下开拓物联网行业解决方案及服务,向上开展物联网模组、行业终端等硬件业务。物联网相关的产业数字化业务收入也成为运营商的收入增长的重要引擎。

北京涛思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陶建辉指出,随着全球物联网设备的急剧增多,不出5年,世界上90%以上的数据都将是IoT产生的数据。相信海量物联网场景将孕育下一代数据科技巨头。然而即便这样,通用大数据方案仍然存在低效、复杂、高成本、应用推向市场慢等困难挑战,相比较的,涛思数据开创性地开创了物联网大数据平台——TDengine,通过为物联网数据处理提供全栈解决方案,大幅降低系统架构的复杂度,而且极大提高数据处理的性能。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终端通信事业部總经理甄岩,指出电力物联网对边缘计算功能的智能终端数量需求累计达10亿个,而这些终端因处于极端温度、盐雾、高湿、电磁辐射等恶劣环境中,对设备的网络连接能力、可靠性、可用性等特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智芯公司创建了自主研发的安全、主控、通信、传感、射频识别、人工智能、计量、模拟等8类工业级芯片产品,结合系列边缘计算核心板、自主安全加固“OS”枢纽操作系统等核心产品,正在构建完善配电物联网产品生态,目前已形成500+厂商的合作生态圈。

标准化工作持续推进

日前,国际化标准化组织正式发布了《基于物联网(传感网)技术面向动产质押监管集成平台的系统要求》物联网金融国际标准,这是由我国主导制定的全球首个物联网金融领域国际标准。

随着物联网技术与行业应用的深度融合,技术和需求之间需要中立的资源整合平台,来解决物联网应用碎片化、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IDC指出,各行业涌现了一批垂直行业联盟和标准组织,在促进行业间的合作交流的同时,还牵头推进行业事实标准的制定。如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智慧家居领域的智能家居产业联盟,智慧交通领域的智能交通产业联盟等。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等组织,在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对于标准的贯彻和行业示范都有更好的推进效果。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等机构也在积极牵头制定物联网行业标准,促进产业更好的发展。

在“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物联网产业共制定国家标准181项,行业标准89项,包括基础通用类、感知类、网络类、数据类、应用支撑类、应用类和使能技术类。在“十四五”规划阶段,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将继续按下“加速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技术总监王立建指出,这不仅体现在“十四五”规划将物联网列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站在全国信标委物联网分技术委员会的立场上,下一阶段将着重加快组织建设,加快新标准研究,包括重点推进边缘计算、时间敏感网络、数字孪生等技术标准;推进区块链、人工智能、先进计算、5G等新兴技术融合标准;紧密结合垂直领域需求,制定面向医疗、能源等重点行业的物联网应用标准;持续推动物联网国际标准化工作等等。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物所业务发展部副主任马超表示,我国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初见成果,包括已经有五大顶级节点上线稳定运行,113个二级节点上线并试运行,接入的企业节点数量超过1.2万家。在未来,各权威组织将进一步打通标识解析在行业内应用的各个关键环节,力求形成行业内标识统一管理机制和创新应用模式。

面对AIoT发展大趋势下正在面临越来越多的安全挑战,百度安全部AIoT业务副总经理聂科峰表示这体现在攻击事件激增、研发安全缺失、数据隐私保护薄弱、政策监管趋严四大方面。此时,行业对正确、有效的物联网安全应对原则和方案的需求是迫切的。在百度安全看来,AIoT安全框架应对应也从四大方向出发:一是向内构建安全体系,由被动防御转为主动防御;二是在重点场景优先建立可信认证架构,建立安全身份标识;三是明确客户隐私数据将成为下一个监管关注重点;四是明确政策法规将对安全运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厂商需做好持续安全运营。

猜你喜欢

联网领域智慧
“身联网”等五则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风口之上,车联网系统将是“另一个”手机系统?
2018年热门领域趋势展望
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规模超6000万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