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链接:实现碳中和,可建立碳账户

2021-06-20刘馨蔚

中国对外贸易 2021年5期
关键词:达峰碳达峰账户

刘馨蔚

近日,以“稳制造、强实体、开新局”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举行。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出席论坛,并发表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演讲。

谈及中国碳中和目标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刘世锦表示,这将引领技术、产业、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

中国选择绿色增长之路

目前,中国人均碳排放已达7吨以上,超过欧盟。尽管还有10年达峰前时间,但空间不大。

刘世锦详细解释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区别。他指出,碳达峰可以在无减碳压力下自然达到,而碳中和则需要实质性减碳,直至相对零排放。老牌发达国家的碳达峰是在基本无减碳压力的背景下,通过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自然实现的。

刘世锦进一步解释道,碳达峰没有减碳的压力。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制造业的比重稳定下滑,服务业的比重提升,加之技术的进步,碳达峰就会自然的出现。发达国家的碳达峰基本上是自然实现的,比如英国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德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实现,美国在2007年实现。

“对中国来说,面前有三条路:第一条路高碳高增长,这条路显然已经走不通了,我们的碳不能排得再多了;第二条路低碳低增长,但这要以低速发展为代价。所以只能走第三条路,低碳或零碳的高增长。通过采取低碳或零碳的绿色技术和产业体系,同时实现高生产率,力争减碳和增长雙赢。”刘世锦说。

当前,中国不少的产品仍未达到需求峰值,可以直接用绿色产品替代。刘世锦举例道:“比如新能源汽车,在美国、欧盟、日本汽车的千人保有量分别是845、423、575辆,中国目前千人保有量仅为173辆。假定,我们要达到400辆,还有230辆可以直接用新能源汽车。这就是中国的优势所在。发达国家必须达到峰值后再替换,成本非常高,中国提早转型,成本相对较低。”

当前,中国推动碳中和采取的办法还是从上到下层层分解任务目标的行政性办法。刘世锦强调:“推动碳减排是好事,但是要注意避免碳减排被滥用成为行政干预的一个借口。”

建立绿色责任账户

从全球来看,必须要推动包括碳中和在内的绿色发展。刘世锦直言:“近年来,国内发展了不少碳排放交易市场,但是生意不多。当前,中国包括减排在内的绿色发展基本上是依靠政策推动和道德感召,绿色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者具有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公益慈善性,缺少一个可持续的机制。”

对此,刘世锦提出,建立绿色责任账户,即各级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绿色责任账户,确定各个主体的减排责任。实现外部问题内部化,形成能够全面反映经济活动全口径收益和成本的绿色责任账户。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刘世锦在一份提案中指出,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尽快建立起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文明建设微观基础。建议以设立绿色发展账户为重点,争取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微观基础上取得大的进展。

对于如何以设立绿色发展账户为重点,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微观基础,刘世锦认为,首先,应把工作重点放到发展方式转型,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微观基础的构建上。

关于加快绿色发展账户的研究和完善,刘世锦介绍,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绿色发展账户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GDP、生态资本服务价值、碳排放和其他污染物排放;由这些要素形成生态资本服务价值的资产负债表;把原先外部化的绿色收益和排放成本内部化,从而形成能够反映经济活动全口径收益和成本的绿色发展账户;把绿色发展账户原理与投入产出表中的收入法计算方法相结合,建立起从全国和各级政府到企业、个人的绿色发展账户。

刘世锦表示,设立绿色发展账户的核心是科学界定并落实相关主体在绿色发展中的产权与责任,并通过市场化交易实现账户平衡,基本原则是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他还建议,可选择若干绿色发展基础较好、积极性高、创新意识强的城市或者其中一个区域进行绿色发展账户的试点。条件成熟时,再向更大范围乃至全国推广。

猜你喜欢

达峰碳达峰账户
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低碳生活,绿建未来
迎接人口“达峰”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清单研究
用好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倒逼机制开拓内蒙古绿色发展新未来
浅谈“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发展与公平问题
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的协同治理路径
如何切换Windows 10本地账户与微软账户
Windows10账户的删除、禁用与启用
基于统计学的中国典型大城市CO2排放达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