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每一个周一都值得期待”

2021-06-20姚智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6期
关键词:国旗讲话仪式

姚智

“国旗下讲话”是《国旗法》颁布以来各中小学长期开展的一项常规教育活动,每逢周一各中小学都要举行升旗仪式,然后进行国旗下的讲话。国旗下讲话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国旗下讲话的德育实效不佳,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讲话主体都是老面孔,代表性不够广泛;讲话内容老套,主旋律不够突出;以讲话为主,形式不够多元;将其作为例行公事,没有精心准备,讲话的内容杂乱无章,不能够形成系列。为进一步提高国旗下讲话的德育功能實效性,我们开展了相关实践研究,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做法,也达成看一些基本共识。具体表现为五大维度:一个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二个重要目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三个基本原则:价值正确、紧跟时政、贴合校情;四个保障机制:讲话内容计划制、讲话稿预审制、讲话主体多元制、讲话效果反馈制;五大德育内容: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态教育。升旗仪式活动绝不能够蜕变成一个流于形式的常规工作,它应当成为一个情理相融的教育空间,更应当是一个师生生命彼此激扬的生命场域。

一、哪怕是一句话的触动也是成功

我们认为德育的魅力在于触动人的心灵,能把人性中最美的东西激发出来。精心设计每一次课程,哪怕对学生只是一句话的触动也是成功。2020学年第一学期国旗下的讲话德育微课程开设了21次,共有37场主题演讲,共有14位老师、11位学生登台。主题演讲涉及到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涯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态教育、法制教育、时政教育、科技创新、节日纪念、复习备考、行为习惯养成等十多个方面。每一次的主题演讲,我们都开展集体备课,从选定主题到确定文稿,从斟酌字句到语音语调,从提前演练到正式演讲。我们坚信我们的每一次精心准备都没有白费,学生一定有所收获和触动。

二、“国旗下的讲话”形式可以更炫酷

如果说“国旗下的讲话”的内容可以提供学生丰富的精神营养,那么讲话形式的创新可以让营养得到更好的吸收。“国旗下的讲话”并不意味着就只能通过讲话来表达主题内容,朗诵、歌唱、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都可以成为激活学生生命情感的手段。2020年11月17日星期一国旗下的讲话的主题是艺术节开幕式动员,我们一改以往单一的只是由艺术科老师来进行主题演讲的方式,而是通过学生合唱与教师动员相结合的“混合”形式。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我们特地选取了《英雄赞歌》这一曲目来致敬历史。“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首先,我校混声合唱团以领唱与合唱形式演绎了一曲《英雄赞歌》,唱出了曲中稳健舒展的壮美旋律与无限深情,也为星采飞扬艺术节唱响了序曲。随后,艺术科狄老师对《英雄赞歌》的创作背景、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做出赏析与解读,然后再对本次艺术节做出动员。这样一种“国旗下讲话”的形式创新,不仅仅使现场师生直观地感受了艺术的魅力,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同时也增强了艺术的学术性和人文性。我们坚信这次活动一定会在学生的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

三、远驻而望的“临时工”也可以登上礼台

原先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校园里的保洁员、保安、食堂员工总是在远处驻足而望,好像事不关己。这样的一种距离不仅是一种物理的空间距离,更是一种心理的隔阂。我们认为校园里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关注。校园美容师“保洁员”、校园安全卫士“保安”、美食烹饪家“食堂员工”也可以登上大舞台进行国旗下的演讲,发挥他们的德育价值,这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的尊重,更是在构筑一个充满温情的生命场域,我们的校园里全员育人不能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把这些默默奉献的“临时工”也请上了舞台。开学初学校狠抓常规教育,尤其是宿舍卫生。星期一的早晨,我们把生活老师林老师请上了礼台。“你们都是有独立思想的个体,活泼可爱,朝气蓬勃,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你们处于青春期,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在迅速发展,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看到它们难过,要用爱去体谅他们的情感,用爱去包容、关心、爱护他们,作为一名生活老师,还要富有爱心,如果你是发自内心的,比较敏感的孩子,会感应得到,会给你信任的回报。”林老师的语言很质朴,可是台下掌声不断,生活老师与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交融。我们希望在广州中学的校园里,我们的核心文化能够浸润到每一个人的心灵,校园里的每一个生命彼此激励,共同推动着学校的稳步发展。

四、榜样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认为评价是提升德育实效性和德育工作执行力的助推器,广州中学的校园里,处处都可以成为学生生命绽放的舞台。我们创新学校升旗活动,由原先的固定升旗手和护旗手改为由各班选派本班优秀学生代表来充当升旗手、护旗手参与升旗。同时,我们利用学校官微平台,报道升旗手和护旗手的优秀事迹,第一学期我们共有48位学生参与了本次活动,“国旗下的风采”系列报道总共有8期。第一学期的最后一周的升旗仪式活动,我们对本学期所有的担任护旗手和升旗手的优秀学子及其在国旗下进行讲话的所有同学进行了隆重的表彰。我们希望这样的一种仪式感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励他们奋勇前行。事后,学校语文正高级老师郑老师说到:“我工作了这么多学校,参与了无数次的升旗仪式,还从来没有看到哪一所学校会最后把国旗下讲话的所有同学重新请上舞台,给他们颁发证书,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努力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

五、仪式感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价值表达

我们认为德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仪式感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价值表达,一所好学校应该成为一所富有仪式感的学校。何为仪式感?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个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如果按照活动的内容来分,学校的仪式教育可以分为两大类,常规类和主题类,常规类可包含升旗仪式、颁奖仪式、开幕仪式等等,主题类可以包含入学礼、散学礼、成人礼、毕业礼等等,升旗仪式活动不是一个班级活动,也是不是一个年级活动,而是一个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重大集会,我们要求学生身着礼服、黑皮鞋,我们还要求全体老师必须正装出席,我们反复强调会场纪律。我们深知这样的一种仪式感需要我们全体师生共同来营造。我们希望这一些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日子能够成为我们生命成长的符号,能够成为我们一生最难忘的记忆。

当然,国旗下讲话的时长毕竟是有限的,它的内容和价值还可以延申,我们可以通过星期一下午的主题班会课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可以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进一步强化讲话的育人效果。通过大力开展升旗仪式活动及其“国旗下讲话”这一德育微课程,全校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极大的加强,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获得了全面发展。正如北京师范学大学檀传宝教授所言“教师德育专业化是一个时代的新命题,是对‘教师专业化概念缺损的修复”。我们实施演讲主体的多元化,让更多的老师走上舞台,让不同的群体走向舞台,一方面促进了教师队伍德育专业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新时代的德育工作更富挑战性,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要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要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只有常做常新,才能不会让我们的常规工作流于形式,变成可有可无的“鸡肋”,才能让德育工作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猜你喜欢

国旗讲话仪式
国旗在校园里升起
仪式感
仪式感
流绚夏日
递国旗风波,谁之过
尊重国旗
Talking strategies
讲话慢
国旗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