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岭南传统建筑“断片”时间性

2021-06-20

华中建筑 2021年6期
关键词:断片时间性岭南

陈 珏

1 建筑“断片”时间性

“断片”是与“连续”相对的一种时间性特征。在马克·弗拉斯卡里(Marco Frascari) 和曼费雷多·塔夫里 (Manfredo Tafuri)对建筑师卡罗·斯卡帕(Carlo Scarpa)的建筑研究中,他们认为:“斯卡帕的建筑有一种断片性(Fragmentary)”①并且“时间是斯卡帕设计建筑断片的后台运作”②。美国建筑史学家弗兰姆普顿对此也有类似的表述:“斯卡帕的建筑首先是对时间的思考,它必须同时面对物体的持久性与脆弱性……因此,他创造了一种断裂式的叙事建筑”③。从弗兰姆普顿的表述中可以看到,建筑可以通过一种“断裂式的叙事”表达了对“物体的持久性与脆弱性”关注。持久性与脆弱性属于时间之特性,斯卡帕通过建筑空间的断片形式,制造冲突,将观众带入关于时间之永恒与断片的思考。

关于建筑“断片”时间,从物理时间的角度来认知是最直接的方式,有学者将断片建筑认为“是指那些由许多元素和断片组成的建筑,这些断片和元素可能在语言上或者概念上来自另一个时代的,甚至是另一种文化的建筑④。以康斯坦丁拱门(The Arch of Constantine)为例(图1),其中许多装饰性雕像是从古老的纪念碑、建筑和残存的人像中提取,这些雕塑被部分修复并整合到拱门中。这种在同一建筑中将不同历史时间的建筑片断整合在一个建筑当中,是建筑“断片”时间性最直接的表现。

物理时间直接且容易被理解,但从“时间性”而言,物理时间表现出来的均质、线性、可量化只是时间性的一个表现方面。时间性还有另一个截然不同的表现方面,即心理时间⑤。心理时间与知觉和记忆息息相关,其与物理时间之最大不同在于非均质性、非线性与不可量化。斯卡帕建筑通过“断裂式的叙事”来表达对“物体的持久性与脆弱性”的时间性关注,或许在心理时间层面上探讨更为适宜,因为心理时间的非均质性、非线性与不可量化⑥,正是通过“断片”时间得以体现。

2 岭南传统建筑“断片”时间性的表现

断片建筑时间性研究始于当代西方建筑师的建筑创作,但断片建筑时间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早已蕴含在传统建筑当中。断片是与连续性相对的一种时间性特征,从地理时空与文化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我国岭南地区建筑在文化、思想、技术等多方面表现出历史及空间维度的非连续性,特别是近当代岭南建筑,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影响,展现了丰富的断片建筑时间性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往往以显现的建筑空间形象被认识,而其隐蔽的时间性被忽略。建筑空间外在形式会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的改变发生改变,但其内在的逻辑、精神与文化具有相对延续性。相比不断变换的建筑外在形象,断片时间性更接近、更能反映了某个区域内建筑的内在特质。基于以上对断片时间性之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的分析,岭南传统建筑“断片”时间性可从三个方面加以讨论。

2.1 历史时间断片——多文化符号堆叠

与康斯坦丁拱门多文化建筑符号的组合类似,岭南建筑中常见不同文化、历史时期的建筑符号集中于同一建筑的做法,最具有代表性的属碉楼⑦。以被誉为“开平第一楼”的瑞石楼为例(图2~3),该楼集中西文化为一体,特别是整栋楼采用西式的罗马拱券、爱奥尼克柱式、伊斯兰风格穹窿及巴洛克风格的山花图案等多种元素,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符号组合在一起,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样式。在立面上,首层至五层每层都有不同的线脚和柱饰。各层的窗裙、窗楣和窗花的造型和构图也各有不同,二层窗眉造型为三角形,到了三层,造型变成半圆形,再到第四层又变回三角形。五层顶部的仿罗马拱券和四角别致的托柱有别于其他碉楼中常见的卷草托脚,柱底外墙装饰甚至还将中国文化中的双喜图案直接置入,富有戏剧性。瑞石楼与开平其他碉楼一样,其建筑所采用的元素具有断片特征,多元素没有所谓的风格或历史文脉上的联系,其语言、形式来自某一个时代的,甚至是某一种文化的片段,呈现的是一种历史时间断片的堆叠。

图1 康斯坦丁拱门

图2 瑞石楼

图3 瑞石楼近照

图4 风采堂

图5 风采堂室内

图6 逢源北街84号西关大屋平面图

图7 逢源北街84号西关大屋室内空间

图8 岭南园林及建筑局部

不仅是建筑外观,室内空间中也可以看到相似的做法。现位于江门开平风采中学风采楼(又名贤余忠襄公祠)始建于清光绪32年,由开平、台山两地余姓族人纪念祖先余靖而修建,是一座三进六院共十五间厅堂的大型建筑。其建筑平面形式采用中国传统制式,但其建筑造型和材料工艺大量采用西式建筑的做法。在最大的一处厅堂“风采堂”内,运用了大量的石雕、木雕,匾额楹联体现中国文化传统,但建筑屋顶不乏欧洲古堡的建筑样式,室内院落采用罗马柱式连廊环绕内院。特别有意思的是堂中一六角亭,顶部是具有浓郁岭南风格的砖雕琉璃屋顶,下部却是装饰伊斯兰风格的花纹铁铸柱廊(图4)。穿过六角亭到内院,是供奉祖先的祠堂,祠堂内的柱子采用的是西式类似爱奥尼式的柱式,但其基座运用的却是中式木构建筑的柱础,柱头连接的是罗马式的拱,传统的岭南式风格、欧洲古典风格混搭,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符号在此和谐共存,风采楼建筑用重构手法将不同历史、不同时间的建筑文化和符号断片整合(图5)。

2.2 心理时间断片——空间的非连续性

岭南传统建筑的断片时间性在空间上突出表现为空间非连续性。以广州荔湾区龙津西路逢源北街84号西关大屋为例,其空间布局为纵向“多进”式。主要承重的墙体以青砖墙纵向并排,横向墙体以木构隔墙分隔(图6)。西关大屋沿袭的是中国传统院落式建筑型制,但与内陆(如徽州)同类型私宅空间分隔呈现的均质、整体性不同,西关大屋在结构、材质、色彩、形式上呈现明显的纵横分离。在室内,素雅整洁的纵向承重墙体孤立于瑰丽繁复的横向木构装饰,从空间的视觉而言,很容易将西关大屋进行一个整体的区划,西关大屋可以看作由两套空间系统组成,一套是中式传统木构建筑系统,一套是高墙深院的园林系统。纵向的院墙围合而成虚拟开放空间,建筑则如同是安放在这一开敞空间之中(图7)。借用电影研究的手法,建筑的符号与园林院墙的符号形成了两种画面,视线在这两个符号系统间转换,就产生了一个类似电影蒙太奇的效果。传统庭院建筑的院墙和居住房屋之间的外部空间被压缩直至消失,居住空间的室内对接院落边上的院墙,相当于将传统私家园林空间外部空间去除,通过记忆断片进行连接。在有限的占地及炎热的气候条件制约下,西关大屋纵向分离式非连续性空间处理的手法,通过将心理时间断片进行重构,以实现空间多样性和丰富性。我们还可以在一些建筑的细节中找到空间断裂,通过将心理时间断片进行重构的方式。例如常见的岭南园林建筑室内镂空窗洞与室外院墙装饰的相似性做法(图8),其共同之处在于模糊了建筑与园林在空间内外的分界,这是在心理时间中将断裂的空间缝隙填补的一种表现。内与外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岭南传统园林与其他园林,特别是与江南园林显著的不同在于对待园林边界的逻辑处理上,江南园林习惯用院墙围合出内园与外园,园内、园外的逻辑关系清晰明朗。而岭南园林则常采取建筑来作为园林的边界,“通过借助园外景色,把园外景色组织到园内”⑧。岭南造园的先辈张敬修在可楼记中写道:“居不幽者,志不广;览不远者,怀不畅。吾营可园,自喜颇得幽致。然游目不骋,盖囿于园。园之外,不可得而有也。既思建楼,而窘于边幅,乃加楼于可堂之上”⑨,其“园之外,不可得而有也”体现的正是对于庭园内外关系的巧思。在空间上模糊内与外的关系是岭南传统建筑断片时间性的一种表现,如果说经典的由外至内的线性空间是一种叙事性的空间表达的话,岭南传统建筑这种内外模糊甚至是内外混淆的做法,则是在有限的空间资源条件下,采用非线性叙事的空间语汇,丰富和充实空间体验,通过心理时间的补充,完成空间的故事性表达。

图9 琉璃瓦屋顶繁复的雕刻,瑰丽的彩绘,使建筑具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图10 满洲窗图案变化多样、色彩瑰丽

图12 深圳龙岗“怪楼”,内部空间多变复杂,体现民间建筑的智慧

2.3 心理时间断片——纯视觉情境

岭南传统建筑断片时间性的第三种表现方式是在视觉层面。关于这个问题需要引入电影研究中关于时间问题的探讨。德勒兹在《时间—影像》著作中讨论在电影中空间与时间的问题,他提出“纯视听情境”的概念⑩,在纯视听的情境中,“情境不再依靠情感中介在动作中延伸。它的所有延伸被切断了,只保留自身的价值”⑩,也就是说,在纯视听情境中,观众关注的是影像本身的可看性,而不是对下一个影像会出什么而感兴趣。德勒兹认为纯视情境中的影像不再需要动作来延伸,而是通过对画面产生的“回忆—影像或梦幻—影像”来实现情境的连接。由于回忆或梦幻自身的特质,对时间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时间的顺序不再是连续构成,而具有“拓朴学或量子学的形式”⑪。二是前与后不再是一种连续确定性,而是力量的两个方面“或者说是一种力量到一种更高级力量的过渡”⑫。

建筑并不可能像电影那样通过主体的回忆或是梦境来表现时间,但是,建筑的材料、形式、装饰等多种语言仍然可以与主体的回忆和梦境产生关联,进而与时间发生关系。在纯视觉的建筑情境里,空间的延伸被切断,观众关注空间画面本身的可看性,而不再关注空间的连续性。此外,回忆或梦境中,时间顺序不再是连续构成,对于建筑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筑主与次、内与外的关系产生混乱;二是建筑在视觉画面的重心被强化,画面的力量感加强,以打破空间既定的连续。

岭南传统建筑色彩对比强烈,青灰砖、黑灰瓦与白色的泥灰缝形成强烈的反差,木作施以黑漆或红漆,醒目亮丽。屋顶如用琉璃瓦,则选以纯度极高的黄绿蓝色,加之本土三雕两塑(木雕、石雕、砖雕; 灰塑、陶塑)多变造型并施以红、黄、蓝、绿等重色,繁复的雕刻,瑰丽的彩绘,建筑具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图9)。强烈的造型与色彩对比营造出建筑视觉情境,建筑呈现的每一个画面,内容看似关联却又各自分离,看似沿袭线性叙事却又难觅头绪,画面投射给观众的是短时的冲动,留下片断式记忆。

岭南广府地区流行的富有地方传统特色的满洲窗也是营造纯视觉的建筑情境的方式。满洲窗来源于清满族文化,在传入广府地区后受当地文化影响进行了改良。其最大特色是在传统的木框架结构中采用中西文化结合的方法,加入进口玻璃材料进行蚀刻、磨刻或喷沙脱色的技术处理以组成窗子,内容以传统题材为主,色彩以红、黄、蓝、绿、紫、金等对比强烈颜色组成,光线经过窗格透入,在室内空间中形成瑰丽梦幻般的景象。满洲窗不仅在色彩上丰富,而且在图案上也变化多样。同一处开窗不仅有直子衬底还有曲子衬底两种不同的形式,衬底图案多元混搭,套方万字、正斜万字、亚字、斜二字、冰裂纹等都有可能同时使用(图10)。体量巨大,多样变化、色彩瑰丽的满洲窗,使其在建筑中很容易成为视觉画面的重心,画面的力量感增强,进而打破建筑空间既定的连续性。置身其间,使人忘却空间内外,沉浸于视觉带来的瞬时感动。

3 岭南传统建筑“断片”时间性的当代意义

岭南传统建筑“断片”时间性蕴含于建筑文化和艺术审美之中,反映了区域内建筑的内在特质,具有时代延续性。从当代岭南地区的建筑中可看到“断片”建筑时间性对于建筑设计、城市风貌的影响。其当代意义可从三个方面认识。

(1)多元与创新性

岭南传统建筑“断片”时间性中对多文化断片的整合利用,是受多元包容的地域文化影响。不排斥外来的建筑样式,兼容并包、兼收并蓄、改造创新,在逐步消化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形成地方建筑特色与新建筑形象。建筑的创新有多种途径,建筑“断片”时间性对多文化片断的整合利用,属渐进式消化吸收再创新。当代的岭南建筑中不乏推陈出新之作,展现了地区建筑在传统基础上求新求变的创新活力(图11)。

(2)变通与灵活性

建筑“断片”时间性所营造的非线性空间具有灵活性,在面对当代城市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具有积极的意义。岭南传统建筑通过“断片”时间性进行空间的非线性叙事表达,是在有限资源条件下进行的变通,是基于现实的建筑操作。今天的城市和环境面临人口膨胀、资源匮乏等诸多的挑战,变通灵活地面对现有资源进行空间建造,民间力量在应对困难时展现的建筑智慧值得学习与思考(图12)。

(3)“景观”与视觉性

岭南传统建筑“断片”时间性强调瞬时感动,通过视觉情境构建具有冲击力的视觉画面。德波(Guy-Ernest Debord)在其《景观社会》中写道 :“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Spectacles)的庞大堆聚。”⑬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已进入影像物品生产与消费的“景观”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图像作为中介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今天,图像的作用和地位显而易见,甚至有人认为“作为文本的世界已经被作为图像的世界所取代”⑭。作为具有千年对外贸易商业传统的经济活跃区,岭南地区建筑表现出对图像及景观的偏好,具有历史合理性,同时也反映其当代特征。

结语

岭南传统建筑将文化记忆片断进行聚合,构建建筑外部新形象;打破由外至内的线性叙事空间的连续性,形成内与外界限模糊的非线性空间;采用强烈的视觉对比,对空间进行视觉情境构建,营造建筑“景观”和“梦幻”图像。岭南建筑“断片”时间性通过多文化符号的堆叠、空间内外倒置、视觉强化等空间表现形式,实现其地域性建筑特征。它是对持久性与脆弱性、丰富性与碎片性等隐蔽建筑时间性的表达。在漫长的建筑演化中,这种建筑断片时间性形成了具有地方性的审美认同和文化心理。表现在多元与创新性、变通与灵活性、景观与视觉性的地域建筑偏好,对岭南建筑的发展影响深远。

资料来源:

图1~3,9,12:网络;

其余图片为作者自绘或自摄。

注释

① (美)肯尼思·弗兰姆普敦. 王骏阳译. 建构文化研究[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版社,2007:338.Fragment同时可翻译为片段、碎片,为研究需要,我们 将译为“断片”,作者注。

② 李垚. 断片建筑的时间——卡罗·斯卡帕建筑设计思想研究系列. [J]. 建筑师,2009(4):36。(美)肯尼思·弗兰姆普敦. 王骏阳译. 建构文化研究[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版社,2007:339。

④ 李垚. 断片建筑的时间——卡罗·斯卡帕建筑设计思想研究系列. [J]. 建筑师,2009(4):41。

⑤ 关于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的区别,可参见 (美)罗伯特·索科拉夫斯基. 高秉江,张建华译. 现象学导论[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29。

⑥ 关于心理时间的特征,可参见(德)埃德蒙德·胡塞尔. 倪梁康译,内时间意识现象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9:30-39。

⑦ 是指分布于广东省开平市附近的一种乡土建筑类型,功能集防卫、居住为一体,中西合璧为其主要建筑艺术特色。作者注。

⑧ 陆琦.中国南北古典园林之美学特征[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13):96。

⑨ 陆琦.中国南北古典园林之美学特征[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13):97。

⑩ (法)吉尔· 德勒兹. 谢强,等,译. 时间-影像 [M].长沙: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434。

⑪ (法)吉尔· 德勒兹. 谢强,等,译. 时间-影像[M].长沙: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436。

⑫ (法)吉尔· 德勒兹. 谢强,等,译. 时间-影像 [M].长沙: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437。

⑬ (法)居伊·德波,王昭风,译. 景观社会[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3。

⑭ (美)尼古拉斯·米尔佐夫,倪伟,译. 视觉文化导论[M].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7。

猜你喜欢

断片时间性岭南
忆岭南
最后的断片
余音回荡在“轻重”与“繁简”之间
岭南建筑的前世今生
雨岭南
不辞长作岭南人
智珠二则
舞蹈艺术发展进程中的审美鉴赏能力
时间性:桃花源之审美问津
春天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