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 引导下多种微创技术联合治疗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2021-06-20

医学信息 2021年12期
关键词:消融微创直径

杨 松

(朝阳县中心医院介入科,辽宁 朝阳 122000)

肺癌(lung cancer)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早期无典型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进入中晚期[1]。中晚期肺癌患者,无法采用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成为临床治疗主要手段[2]。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微创治疗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可避免大量破坏正常细胞,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3],同时毒副作用小,并发症少,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肺癌微创治疗方法主要有氨氮靶向冷冻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光动力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等,其中射频消融治疗被临床广泛应用[4]。但由于胸部结构复杂,重要组织结构较多,且肺癌多伴有全身多发转移,单纯微创治疗效果欠佳[5]。临床提出多种微创技术联合应用,但目前关于CT 引导下多种微创技术联合治疗肺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较少,且已有研究结果存在争议。本研究结合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我院诊治的76 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研究CT 引导下多种微创技术联合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辽宁省朝阳县中心医院诊治的76 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观察组男性20 例,女性18 例;年龄44~73 岁,平均(58.19±6.20)岁;肿瘤直径2~8 cm,平均肿瘤直径(3.87±1.01)cm。对照组男性22 例,女性16 例;年龄45~72 岁,平均年龄(58.56±5.34)岁;肿瘤直径3~8 cm,平均肿瘤直径(3.96±1.05)cm。两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临床肺癌诊断标准[6];②均经病理学确诊为原发性肺癌[7];③均为无法外科手术治疗的肺癌;④生存期超过6 个月。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肝、肾、心脑血管等严重系统疾病者;②合并脑转移者;③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者及精神疾病病史者;④随访资料不完善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物理消融手术治疗:采用飞利浦大孔径16 层螺旋CT 为引导设备(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s、层厚5 cm、层间距5 mm)。经CT扫描确定穿刺点及穿刺路径。局部注1%盐酸利多卡因5 ml 进行麻醉,按照既定方案采用步进式穿刺法植入射频电极针、千叶针,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消融过程中,从电极针孔间隙注入生理盐水,防止组织炭化,消融灶边缘超出肿瘤边缘5~10 mm 为宜。在手术结束时,CT 扫描病变区域为大面积的磨玻璃密度,完成肿瘤的消融,即消融范围理想,可退出射频电极针。退出射频电极前要做针道消融,以减少肿瘤种植或出血的概率,无菌敷料覆盖穿刺点。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病灶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微创治疗方法,邻近神经结构的骨转移病灶采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溶骨性病灶采用粒子植入针直接穿刺入病灶内适形释放粒子,毗邻重要结构的较小病灶采用化学消融。化学消融:采用2 ml 注射器通过千叶针将盐酸表柔比星注射液(辉瑞制药<无锡>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251,规格:5 ml∶10 mg)0.5 ml/min,2 ml/次,缓慢注入靶病灶内;植入放射性粒子:采用18G 粒子植入针和全封闭防辐射粒子植入枪将放射性125I 粒子(平均能力27.40 keV,活度0.7~0.8 mCi,半衰期为60.1 d)源释放至病灶内,然后退出治疗探针,无菌敷料覆盖穿刺点,CT 扫描查看术后有无出血、气胸等。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肿瘤直径、中位生存期、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疗效[8]:①完全缓解:所有可测量的病灶完全消失;②部分缓解:可测量病灶直径减小50%以上;③稳定:病灶减小小于50%,或者增大小于20%,没有新病灶出现;④进展:原有病灶增大,或者出现新的病灶;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疗效比较[n(%)]

2.2 两组肿瘤直径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肿瘤直径为(0.57±0.03)cm,小于对照组的(1.09±0.6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19,P=0.029)。

2.3 两组中位生存期比较 观察组中位生存期为(26.11±1.38)个月,大于对照组的(22.40±2.2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07,P=0.007)。

2.4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6,P=0.426),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经CT 引导的肿瘤微创技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发展和应用越来越迅速,同时其治疗恶性肿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微创性,逐渐成为治疗肺癌的有效手段[9]。众多微创技术中,物理消融的效果最为直接,但是过度物理消融会导致气管壁或胸膜损伤[10],同时骨转移病灶通常临近神经结果,物理消融难以控制消融范围,可能造成神经损伤。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提出物理消融联合CT 引导多种微创技术治疗[11]。化学消融是将化学药物注射至肿瘤组织,不易损伤周围重要器官,且患者耐受性良好,但作用时间较短,且剂量过大会造成严重全身不良反应[12]。放射性粒子植入可对位置较深、毗邻关系复杂的病灶发挥良好效果,但需要多点适形分布,治疗费用较大[13]。CT 引导下多种微创技术联合治疗肺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仍需临床探索。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T 引导下多种微创技术联合治疗肺癌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临床预后,与叶振伟等[14]研究结果大致相近,表明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效果。同时观察组肿瘤直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消融,缩小肿瘤直径,分析认为CT 引导下多种微创技术可通过多途径进行抗肿瘤治疗,有效增加抗肿瘤作用,促进肿瘤的坏死,进一步缩小肿瘤直径,且在物理消融基础上,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经皮穿刺将放射粒子植入,可使肿瘤组织持续受到局部高浓度药物作用,加速肿瘤的坏死,进而促进肿瘤缩小。观察组中位生存期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治疗可增加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进一步延长患者有效生命时间,该结论与冯沛贝等[15]研究基本一致,即CT 引导下多种微创技术治疗可有效促进或控制肿瘤增殖,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影响较小,进一步提示CT 引导下多种微创技术治疗不会增加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损伤,为临床良好的治疗耐受奠定基础。此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T 引导下多种微创技术联合治疗并发症少,应用安全性良好,分析认为多种技术联合治疗,从多途径进行干预,可提高治疗疗效,即在短时间内实现良好抗肿瘤效果,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CT 引导下多种微创技术联合治疗肺癌效果确切,可提高总有效率,缩小肿瘤直径,增加患者生存时间,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且不会增加并发症。

猜你喜欢

消融微创直径
消融
各显神通测直径
山水(直径40cm)
百味消融小釜中
爱虚张声势的水
预爆破法处理大直径嵌岩桩桩底倾斜岩面问题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