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镜碎石取石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直径1~2 cm 结石的效果比较
2021-06-20陈浩
陈 浩
(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泌尿外科,天津 300300)
泌尿结石(urinary calculi)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以上尿路结石最常见[1]。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术后回复慢、并发症多,存在较多不足[2]。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输尿管镜随碎石术、经皮肾镜碎石术均以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被临床广泛应用[3]。目前,临床通常对于直径小于1 cm 结石多建议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对大于2 cm 上尿路结石患者建议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治疗[4]。但是对于1~2 cm 上尿路结石治疗方案尚无统一标准,且已有研究存在较大争议[5]。本研究结合2019 年8 月~2020 年8 月我院治疗的94 例上尿路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体外冲击波碎石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对直径1~2 cm 上尿路结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8 月~2020 年8 月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治疗的94 例上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 例。对照组男性25 例,女性22 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5.16±3.67)岁;结石直径1~2 cm,平均结石直径(1.31±0.33)cm;右侧结石27 例,左侧20例。对照组男性26 例,女性21 例;年龄24~69 岁,平均年龄(44.87±4.05)岁;结石直径1~2 cm,平均结石直径(1.28±0.40)cm;右侧结石24 例,左侧23 例。两组年龄、性别、结石直径、结石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临床上尿路结石诊断标准[6,7];②均经B 超、CT 检查确诊[8];③单一上尿路结石。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肝、肾、心脑血管等严重系统疾病者;②结石直径大于2 cm;③依从性较差,不能配者;④随访资料不完善者;⑤合并有肾脏畸形、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及孤立肾等肾脏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患者仰俯卧于床上,通过超声对结石进行定位,电压15~20 kV,冲击能量40%~100%,频率60~70 次/min,1500~3000 次。术后口服抗生素3 d,并辅以排石药物,嘱咐患者多喝水,多运动,促进碎石屑的排出。
1.3.2 观察组 采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治疗:取截石位,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依据术前彩超结果确定结石部位,将输尿管镜依次进入膀胱、患侧输尿管,逆行插入并固定。然后协助指导患者取仰卧位,通过超声对肾脏、输尿管进行探查,确定结石部位,缤纷采用超声引导穿刺至肾中盏或上盏,有尿液自穿刺针流出后置入斑马导丝,然后使用肾筋膜扩张器扩张,建立微创经皮肾通道。肾镜炎薄壁鞘置入肾集合系统内,采用钬激光碎石,用灌注泵冲洗碎石,并用钳夹取石,检查肾集合无结石后,边注水边拔除输尿管导管。术后留置双J 管、肾造瘘管,1 个月后拔出。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并发症(感染、术后出血、输尿管损伤、尿潴留)发生率以及治疗满意度。结石清除率[9]:以术后3 d、1 个月复查腹部片无结石阴影为标准;治疗满意度[10]:采用治疗满意度调查表,90 分以上为满意,60~90 分为基本满意,60 分以下为不满意,满分为100 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段结石清除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3 d、1 个月结石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段结石清除率比较[n(%)]
2.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4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上尿路结石多发于男性,结石成分以草酸钙为主,多位于肾盂或肾盏部位,继而排入输尿管和膀胱,输尿管结石几乎全部来源于肾脏[11]。临床对于直径较小结石,鼓励患者多喝水,以期望结石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但直径较大结石,尿液排泄效果较差,临床需给予外科干预,如体外冲击波碎石、经输尿管镜碎石取石、经皮肾镜碎石术等[12]。但关于上尿路结石直径1~2 cm 治疗方案选择存在较大差异,且不同治疗方法均存在优略势。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对患者创伤小、操作简单、治疗费用低,但其是通过体外冲击波作用于结石表面产生应力作用及空化效应达到碎石目的[13],碎石效果受到结石形状、结石大小、结石位置、患者年龄及肾脏形态等因素影响,临床应用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反复且多次体外震波碎石存在远期患肾萎缩可能。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取石彻底的优势[14],其通过侵入性操作,可精确观察结石情况,提高取石率。但关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上尿路直径1~2 cm 结石的有效性、安全性方面研究存在争议,无统一标准,需要临床进一步探索明确。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3 d、1 个月结石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比较,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结石清除率较高,该结论与杨金辉等[15]研究基本一致,进一步提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1~2 cm 结石具有临床有效性。同时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大于对照组(P<0.05),表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手术时间长,对患者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临床治疗费用相对较大。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并发症少,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此外,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术式治疗均可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直径1~2 cm 结石效果理想,但术后并发症多,术中出血量大,手术时间长,治疗费用高。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手术时间短,术中无出血,属于无侵入性治疗,且术后并发症少,但结石清除率低,治疗效果欠理想。故,临床对于上尿路直径1~2 cm 结石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综合不同术式优略势,科学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