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阳文庙的历史沿革与文化内涵

2021-06-19王爱华

山东档案 2021年2期
关键词:重修文庙乡贤

文·王爱华

宁阳文庙,又称夫子庙、至圣庙、宣圣庙、孔庙,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省级优秀历史建筑,是山东省内保存最好的文庙之一。宁阳文庙的历史可以溯及唐代,到元代初创期、明代发展期再到清代成熟期,在这一千三百多年里,宁阳文庙屡次被修建,规模日渐宏伟,成为宁阳文化最重要的标志。

文庙大成殿

一、宁阳文庙的历史沿革

目前,没有找到宁阳文庙最初创建的资料,但通过宁阳县档案馆馆藏古籍资料可以看出,历史上对文庙进行过多次大规模修葺。

明万历三十六年修《汶上县志·艺文·记·葺新庙学记·邢审容》记载了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县令邢审容修葺文庙事宜,这也是可以搜罗到的关于宁阳文庙的最早文字记载。邢审容到宁阳赴任后,先到文庙拜谒先圣,“见祠宇崩圮,土覆身所”,于是,派人进行修缮,绘制七十二圣哲图,在房屋四壁陈列二十二儒士像。清光绪十三年续修《宁阳县志·艺文·碑·重修文庙碑记·黄恩彤》提及“宁阳文庙肇始有唐……”,虽未对唐代宁阳文庙的具体情况进行阐述,却也让我们从文中提取到唐代宁阳即有文庙的信息。

唐代宁阳文庙已经有孔子七十二弟子及二十二儒配祠,小有规模。国家因为重视儒学从而重视兴办学堂,学堂和祭祀孔子的庙宇不可分割,庙学合一体制自唐代初步形成。

宋代对宁阳文庙的修葺因资料缺失,无法详述。

元朝对文庙的修葺主要是元顺帝至元年间。元代宁阳仅有八社,文庙恢复庙学体制,但因县小民穷,长期难以维持。元大德(1297 -1307年)初,宁阳县署西迁,在县署旧址建文庙,后来因火灾被毁。元顺帝至元五年(1339年)宁阳县主簿靳良弼不畏艰难主持重修文庙,历时一个多月,使文庙焕然一新,并在院中竖起元成宗加封孔子的“大成至圣文宣王”石碑,使之成为宁阳的壮观景象。对此,清咸丰元年重修《宁阳县志·艺文·记·重修圣庙记·李维明》进行了记载,石碑阴面碑文为:“将仕郎济宁路宁阳县主簿靳良弼重修正殿并建两庑中间立加号碑一□”。

元代为宁阳文庙初创期,这段时期文庙发展中的事件是迁文庙至县衙、文庙定址、建最初的两庑、翻新大殿和恢复庙学体制,在规模和建制上都只是处于初级阶段。现在,宁阳文庙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大殿认定年代为元至清。明、清时期对文庙进行的历次修葺都是在元代的基础上进行的。

明代对文庙的修缮比较频繁。明洪武(1368-1398)、宣德(1426-1435)、景泰(1450-1457)、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嘉靖(1522-1566)年间均对文庙进行修葺。明洪武四年(1371)建立先贤祠,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弘治年知县赵瑢修建斋舍,扩建堂斋。到嘉靖十四年(1535)在规模和体制上均有所扩大。

明代较大的工程修缮有三次:第一次是隆庆年间。宁阳的学校堂宇低矮狭窄,学舍倒塌已有数十年,学田制度没有落实到位,不利于布行教化、培育人才。隆庆三年(1569)春,县令秦吉士改造大堂;隆庆四年,何玉德到任,增建两斋(学舍),落实学田制度。正如清光绪十三年续修《宁阳县志·艺文·记·建置斋舍学田记·李孟春》记载:“自是,堂宇巍峨,两斋竖峙,学制焕然改观已。”第二次是万历年间。知县徐汝冀、吴孟周先后对文庙进行修缮。知县徐汝冀对棂星门、启圣祠、文昌祠三处进行移建;知县吴孟周对县学(文庙)进行大规模整修,翻新正殿,依次修葺尊经阁、明伦堂、大成三门、东西两庑、乡贤名宦二祠、居住区域、教学区域,甚至是厨房、浴室、仓库、马厩等地方,修缮全面系统,历时不到一年。第三次是崇祯年间。崇祯二年(1629)宁阳知县冀宏道赴任后到文庙祭拜,萌生了要重修文庙的想法。清乾隆八年续修《宁阳县志·艺文·记·重修宁阳县文庙记·节录·陈廷谟》记载:捐银超过二百两,号召广大民众参与到庙堂的修缮工作中,整个大殿焕然一新。棂星门全部更换为新的。修葺后“皆宏厂轩壑,称伟观云”。此外,嘉靖十九年(1540)都水分司主事张文凤增修泮池和泮桥。万历十六年(1588),巡抚李戴,参政万象春、郝维、乔推官、杨处东,知县王之彦开庙前神道,竖“金声玉振坊”,重修文昌祠、敬一亭、卧碑、尊经阁……又增置学田。

文庙棂星门

明代为宁阳文庙发展期,自明朝洪武、宣德、嘉靖、隆庆直至万历年间先后建先贤祠、敬一亭、泮池和泮桥、琉璃障壁、启圣祠、金声玉振坊和棂星门,文庙的基本框架在这一阶段奠定。

清代对文庙的大规模修葺不少于九次。自顺治年间开始,即对文庙原来的建筑进行重修,顺治七年(1650),知县及畲重修大成殿、东庑。康熙年间:十年、十一年(1671、1672),知县刘兴汉先后重修大成殿、西庑、大成门、神路、泮池、棂星门、万仞坊、敬一亭、东斋房和西斋房;三十八年(1699),知县李温皋重修棂星门,创置棂星门前照壁;康熙中,绅士刘琦捐资倡修。雍正年间:建魁星楼,改启圣祠为崇圣祠;十三年(1735)知县熊铨对文庙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修缮,清乾隆八年修《宁阳县志·艺文·记·重修文庙记·熊铨》详细记载了此次重修:对大成殿进行清理维修,保存完好的木料不过十分之一,无论大小梁柱都进行了替换加固。启圣祠、名宦祠、庠门、泮池四处,仅有不到十分之三可用,其余全部换新。对棂星门、两庑、甬路、阶级、月臺、丹墀、宫墙、万仞壁、明伦堂、两斋房、敬一厅等处一一进行修缮。只有大成门、乡贤祠稍加粉饰;乾隆年间:乾隆初,绅士刘应荐重修;道光年间:十六年(1836)知县孙鹏、教谕宁彤元议募兴修,监生李蔚亭捐资重修;二十六年(1846)廪生赵湘、举人周远昌等捐资重修大殿、泮池、及东西两庑等处。自咸丰庚申年(1860)以后,宁阳文庙屡遭战火,破败不堪。光绪年间:六年(1880)知县高升荣重修文庙,重修大成殿五楹、东庑七楹、西庑七楹、大成门三楹。东左贤门、西右贤门去掉门改为墙,泮池进行浚治加深,补葺石桥。名宦祠、乡贤祠一概修整加固,门格、楹柱、扁坊全部用油彩刷新。此次修缮费用据清光绪十三年续修《宁阳县志·艺文·碑·重修文庙碑记·黄恩彤》记载“共花费六千八百七十五贯钱,均为捐款、筹款,未动用库银。”八年(1882年),知县陈文显率领教谕庄玉佩、训导赵映阶、典史徐铨、绅士张树培、周淓杰、宁复箴、曹季桂等人捐款、筹款修缮文庙。

文庙前院鸟瞰

清代是宁阳文庙发展的成熟期,经过之前的发展,文庙的主要建筑已经基本具备,这一时期文庙主要在规模上发生巨大变化。清光绪年间达到宁阳文庙的鼎盛时期,整个建筑群包括从棂星门前跨过马路向南近百米的神道,依次排列琉璃照壁、万仞坊、金声玉振坊、道冠古今坊、德配天地坊等建筑,进入棂星门有泮池、东西华门、东西配房、大成门、乡贤名宦二祠,跨过大成门有大成殿、东西庑,大成殿后有明伦堂院落和敬一亭等建筑,形成一组完整的前庙后学的文庙建筑群。

民国十一年(1921)、二十九年(1940)两次对文庙进行重修。1949年,文庙尚存大成殿、东西庑、大成门、名宦祠、东左贤门、西右贤门、泮池、石桥、东华门、西华门、棂星门、金声玉振坊等。文庙的庙学功能因光绪十三年(1905)科举制度废除而结束,但作为历史文化标志在宁阳民众心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宁阳文庙的文化内涵

宁阳文庙作为全县的思想文化中心,在历史上承载过沉重的使命,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一,文庙是儒学文化在宁阳最有力的象征。文庙兴,儒学尊;儒学尊,教化行。自唐代开始,文庙成为儒学在一个地区的主要物质载体,因此文庙的发展史也是儒学的发展史,文庙的建筑思想也是儒学的主体思想,文庙的祭祀活动也是儒学的宣扬活动。正如黄恩彤在《重修文庙碑记》中的论述:“国家定制,县各有学,学必有庙祀孔子。守土之官莅政之初,必先谒庙而后视事。嗣是春秋必祭、朔望必拜,盖欲以儒术饬吏治,优柔渐渍,化民成俗,其规模闳远矣。”

其二,文庙是国家教育在宁阳的主要形式。文庙独具文化传承和教育功能。教育对象上至各级官吏下至社会各个阶层。对官吏的教育,让他们通过瞻仰和祭拜孔子及先贤先儒,激发他们更加忠君爱国、勤政爱民;对士民的教育,让他们通过瞻仰和祭拜孔子,受到孝悌忠信、服从教化的洗礼。庙学合一的体制强化了文庙的教育功能。统治者通过兴办庙学和开科取士,使教育功能转化为政治功能,推动并促进统一的社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加强统治、稳定社会。宁阳在明清两代通过科举,从庙学走出了翰林学士许彬、南京吏部尚书吴崇礼、山西右布政司宁之风、广东巡抚黄恩彤等多名朝中重臣或封疆大吏,这些人对后生学者发挥着有力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其三,文庙是宁阳地方实力的集中彰显。从宁阳文庙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脉络中可以看出,自唐代的邢审容到清末的高升荣等有所作为的地方官员总是把维修和扩建文庙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他们想方设法调动人力、财力和物力,汇集建筑、绘画、雕刻、书法等艺术精品,使文庙成为当时软、硬实力的集中彰显。他们本人也往往因为维修、扩建文庙的政绩得到提拔重用,并被载入《宦绩传》,有的进入名宦祠受到供奉。名宦祠,在清末时有25位入祠者;乡贤祠,在清末时有21位入祠者(包括出仕在外、有政绩、得民心的官员,也包括道德高尚、学问出众、教育有方的社会贤达)。祭祀官员,旨在让宁阳人铭记其功德,同时激励继任者为民造福;祭祀乡贤,旨在为后世学子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发奋学习、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光宗耀祖。

宁阳文庙位于宁阳县城中心,坐北朝南,占地3648平方米,经多次扩建、重修,成为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形制精美的建筑群。在宁阳思想文化教育中发挥过关键作用,是宁阳重要的文化遗产,对其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将对建设和增强地方文化综合实力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深入挖掘文庙的潜在价值,实现对历史性建筑的再利用,延续其文化价值,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重修文庙乡贤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学分制下地方本科院校学生重修问题探究
乡贤文化丛书(套装,共10册)
“人大代表+乡贤”助力乡村振兴
文庙开笔大典
泉州府文庙
关于重点保护和重建文庙的建议
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重修教学探讨
独立学院学生重修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