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鸿沟:两会代表委员聚焦重点

2021-06-19李天琪

民主与法制 2021年9期
关键词:老年人

本社记者 李天琪

提及“大数据时代”,我们的神情中、口吻中,不自觉流露科技进步带来的优越感。不过,是否有人注意到还有一群人因此而感到些许无奈和窘迫?

在这次两会上,有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这个特殊的群体。

浪潮之势

“十三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数字经济创新创业活跃,新科技、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深入推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再一次亲身领略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网络不断普及升级,成为助力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就拿“防疫健康码”来说吧,凭借它大家能够自由出入住宅小区、工作区域,搭乘交通工具,从而能够及时有效地安全复工,慢慢回归正常的生产生活状态。可以说,得益于海量信息收集和追踪,大数据应用助力人们“一码通行”。

就在科技为我们生活赋能赋智,将梦想和愿景照进现实生活之时,我们也看到了另一些景象……

还记得湖北广水94岁、身形佝偻的老人,被家人抬着“刷脸”激活社保卡的视频吗?

还记得辽宁大连的那位仅因不懂如何出示健康码,遭到工作人员呵斥,并被挡在了门外的老者,站在地铁站内窘困手足无措的画面吗?

还记得黑龙江鸡西的老人在超市买葡萄,排了很长的队后却被告知不接受现金支付,盛怒之下喊出的那句“我拿的是人民币,不是假币!羞辱我老头不会用微信啊!”吗?

这些个画面曾刺痛了多少人的心……

现代的生活,让我们尝到了信息化技术革新带来的甜头。大街小巷、商场楼宇甚至在公共服务机构内,仿佛一夜间恨不得全部用机器替代人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社交软件聊天、智能手机扫码交易是再平常简单不过的生活方式了。甚至说离开网络、手机,人们寸步难行。但这种“习以为常”在一部分人群看来,却成了一道无从下脚、难以跨越的数字鸿沟,阻却他们追逐幸福的脚步。

不会用打车软件遭遇打车难,用不了智能手机买不了电,不懂网上预约挂号看不了病……大多数人眼中的便利,于“银发一族”竟成为一种束缚。

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其中60岁及以上的“银发网民”已有近1.1亿。

当“银发浪潮”迎面“信息化浪潮”,他们的幸福感谁来守护?

调研之问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刘红宇已经连续数年在提交全国政协大会的建议、提案中,注入其对老年人群的关注和关怀。

2020年,在北京市东城区调研时,一位老人的“吐槽”引起了她的注意。

“我去医院的时候,问护士在哪里挂号。她努嘴示意我去自助挂号那儿去挂,我到那一时半会儿也倒腾不出来。当时前面还有七八个号,等我倒腾好了,结果一个号也没有了。气得我当即回了家,到家连饭都吃不下去。”

2021年3月8日,济南市政府服务中心二楼医保处,工作人员躬身在老人身旁,耐心与其交流,帮助老人解决遇到的困惑。 视觉中国供图

这位老人的经历,引起了很多在场老人的共鸣。

“都说网上交水电费方便,可我怎么没看出方便在哪儿。手机上的字我看着都费劲,花花绿绿的图瞅得我直眼晕!”

“我去服务大厅窗口办事,还被要求先用手机关注公众号、安装他们的软件,对于我这么大岁数的人来说,这不是耽误事嘛。”

经过数次走访调研,刘红宇意识到,老年群体“用网难”问题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线上服务快速发展的今天,日益凸显,不容忽视。更进一步地说,若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必须有效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

同样关注这一问题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杨元庆从信息技术角度出发,发现市面上老人专用的智能终端产品种类单一,缺乏相应标准。现有产品的设计尚未完全切合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这些因素导致老年人疲于应对。

不仅如此,老年人辨别能力弱、安全上网和防骗意识薄弱,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容易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对象。因此,杨元庆认为如何引导中老年人正确安全使用信息技术,规避网络风险,已经成为迫切的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需要来自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每个家庭的关注和努力。

尊严之卫

如何让老年人在信息时代活得有尊严?这一问题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

在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中,“消除数字贫困”的字眼让刘红宇相当在意。

“助老问题上,政府、社会、全民都应注意维护老人尊严问题,不宜用‘贫困’这样的字眼。变老是自然发展的过程,人口老龄化亦是文明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们要尊重、理解少数人群。我注意到北京的部分公园门口,不仅开设刷卡、扫码入口,亦设置人工通道,方便老人进入,这就很值得提倡。”

刘红宇认为,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政府应该行动起来,企业应该行动起来,全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她说,人人都应该是志愿者。当有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求助时,我们的帮助应该是“不动声色”的,让老人感觉舒服的。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让人觉得是在“扶贫”。

经过不断的积极建议,刘红宇欣喜发现,2021年以来,全国各省区市相继出台了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相关政策,便利老年人拥抱互联网时代。

近日,北京市发改委、市卫健委联合印发通知,提出建立北京市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联席会议制度。2021年2月22日,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落实52条具体措施,涉及老年人经常遇到的就医、购物、出行等多个场景。

可以说,时代虽然在变化,但是不变的是体恤老人的决心和温情。

>>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常遇困难 视觉中国供图

应对之策

“没有人能阻挡时代前进的脚步。只要市场有力量,不适应的群体也会慢慢适应。”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如是说。

郑秉文举了一个形象简单的例子:“大家想想,有谁专门去学过打字吗?好像并没有,仿佛一夜之间大家又都学会了。只要有市场,市场有力量,这些都不是问题。”

不过,郑秉文也不认为我们就可以无所作为了。面对老人因不会买票而下跪这样的个例,还是需要我们去反思的。

一个新产品、一项新技术走进市场,虽然出台相关规则相对滞后,但考验政府大有可为的时刻就来临了。比如说支付问题,爆出“湖北宜昌秭归县老人冒雨用现金交医保被拒”事例后,政府反应敏捷,提出要求,不能拒绝现钞结算,这就反映出我们的政府有作为。

“而对于企业方面,也在考验企业是否能发挥社会责任。就比如说,我们都知道老年人爱看电视,有心的企业如果能拿出经费制作公益视频小短片,在电视频道上教老年人学习用手机,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老年人跟上这个时代,这不就是在践行职责,担起社会责任嘛。”郑秉文说。

2020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2021年2月,工信部也发布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通知》,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的问题。

杨元庆认为,在下一步推进过程中,有几点内容需要注意:

产品设计层面,宜鼓励企业推出更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智能终端产品。如鼓励各类企业向老年人提供大字体、大音量、简易界面等功能,并配套相应的“一键直达”的软件,降低老年人的用机难度,更好地获取信息服务。

服务提供层面,统筹考虑各类互联网便民服务的线上线下整合,便利老年人使用。他建议城市公共服务部门,如医院、车站、社区等在制度设计环节将老年群体的特征考虑进去,提供“线上”+“线下”的选择。不要一刀切地关闭人工窗口,保留实体咨询、现场指引、人工服务等项目,更好地维护老年人的权益,也让公共服务更加全面和精细。

安全保护层面,宜加强针对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安全执法力度和个人隐私保护水平。

他建议在现有网络安全法等法律基础上,规范老人用的智能终端产品信息收集、使用等行为,加大对诈骗电话短信、违规App的整治力度,运用多种安全防护手段和风控措施,如将子女和老人的手机进行绑定,鼓励电信运营商提供实时监测、黑名单管理等“远程守护”功能,综合运用多种安全防护手段和风险控制措施,加强技术监测和监督检查,及时曝光并处置违法违规获取个人信息等行为,切实保障老年人安全使用智能化产品、享受智能化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认为,应以老年人体验的便利化为创新方向,加强老年人场景化生活体验,减缓老年人对网络参与的焦虑和恐惧心理。从而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他具体建议,研究编制面向老年群体的智慧家庭场景的产品和服务标准,并形成相应的标识认证体系,对满足标准的智慧家庭适老产品和服务进行认证,实现产品推广目录进一步拓展。

周云杰代表建议,融合智慧家庭与适老化的多样化需求,出台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相关政策,支持在老年人口占比较高的城市,开展智慧家庭居家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工作,打造老年人居家生活新模式。

>>郑秉文委员 资料图

>>周云杰代表 资料图

幸福之感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郑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郑秉文每个月都要坐高铁去郑州。他亲身体会到在数字化浪潮前,科技一方面带来了鸿沟,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便利。

“有了刷脸验票,我都不用打开手机,把脸凑近就可以。同样的还有刷脸进小区,电子钥匙都不用带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新一代的数字技术给老年人不但没有带来障碍,反而带来了便利。技术是在不断创新的,说老年人不擅长使用手机,现在更新一轮的技术用刷脸替代了它的部分应用,产生的效果也很好。”

当然,期待外部环境改善是一方面,提升老年人自身学习能力也很重要。

刘红宇委员曾建议老年大学开设专门学习课堂,帮助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不久前,一位大妈跟她“诉苦”:“我们在社区也学了,可转头一做完饭,就又都忘光了。”不过也有老年人使用智能产品特别好的例子。此前刘红宇与一名网红奶奶做活动,就发现对方手机用的特别溜,竟还会用抖音给自己做宣传。

“看来,在跨越数字鸿沟问题上,老年人自身也需要有意识地去学习锻炼。可以通过老年大学、社区组织的帮助进行。”刘红宇委员说。

另外,2020年,刘红宇委员多次到社区调研,想方设法了解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经过深入的调研分析,刘红宇委员逐渐开始思考如何推动文化养老问题。她认为,现在的养老,不仅仅是要解决老年人吃饱穿暖的问题,更多的是要解决如孤独寂寞等精神层面的问题。文化养老不是简单的文化进社区、进乡村,而是要丰富文化产品、提升文化素养,让老年人群体的精神丰富起来。

扶老助老,永远是一个温暖的话题,它体现出无尽的人文关怀及温热的社会温度。

最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在谈及经济效益、成本效益细节上,刘红宇动情地说:“中国已步入老龄社会,从制度安排到适老产品的开发,都会产生经济投入。这彰显了社会的温度,也是我们所呼吁的。如果仅仅以投入产出比得出不值当的结论,我想这也不是我们政府所倡导的。我们要让任何一个群体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感受到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幸福感。”

的确,通往幸福的路上,我们不应也不会让任何人掉队……

猜你喜欢

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无“微”不至,才能让老年人更幸福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老年人噎食的预防、互救和自救
老年人崴脚之后该怎么办?
老年人,你为何得不到赡养?
老年人春节出行,如何保持身心愉快
老年人冬季起床应注意什么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