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我一句“爸爸”
2021-06-18刘京平
刘京平
这个学期教高一,学生琪琪昨天来问我题目:
刘老师,这个题目问,这篇文章的结尾可不可以删除?可是,为什么答案有两个?可以删除,是对的;不可以删除,竟然也是对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以前老师教的,都只能有一个答案啊!
我没有回答他,对他提了一个要求:“叫我一句爸爸。”
他愣了一下,滿脸疑惑,怀疑自己没听清。
“叫我一句爸爸。”我笑着对他重复了一下。
“不,你又不是我爸爸!”
这回他显然听清楚了,并断然拒绝。
我问:“你干吗不能叫?”
他说:“我是我爸妈生的,你又不是我家里人。”
我笑着告诉他:是的,我承认,在生物意义上,我不是你爸爸;在法律意义上,我也不是你爸爸。但是,我国自古就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所以,从伦理道德上讲,你叫我一句爸爸,真有什么“大逆不道”吗?
琪琪先是瞪大了眼睛,后是心悦诚服地说:“是哦,也有道理。”
我再问他:“是不是每个任课老师,你都愿意叫他爸爸呢?有些人,即使给你上过课,你也不乐意,对吧?”
琪琪点了点头。
我告诉他,“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有条件的,就是这位老师,我们要发自内心地认可他,觉得他是自己精神上的领袖、思想上的导师、学业上的老师、生活上的朋友、情感上的知音。仅仅是学校安排的老师,仅仅是辅导班上过课的老师,那是不算数的,我们也肯定不叫。”
琪琪又表示认可。
我告诉琪琪:
——语文学习,最忌讳一根筋。生活中,许多时候,许多事情,都是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的,需要我们具体情况去具体分析。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结尾是两人死后化蝶双飞。请问这个化蝶的结尾,可不可以删除呢?文章写到两人殉情而死就结束,怎么样呢?
——化蝶成双,是大团圆的温暖结尾,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殉情结束,那就是惨烈的悲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两种结尾,各有其美,人们可以各美其美。所以,都是对的。到底能不能删除,要不要删除,我们可以从人物性格的塑造,情节结构的完整性,主题思想的表现,社会环境的展示,观众(读者)的感受等维度来考虑。
——这世上的事情,不仅有对和错,还有同时都对,或同时都错,还有对和更对,或错和更错。需要我们仔细去甄别。
——《鸿门宴》中,刘邦、项羽、项伯、项庄、范增、樊哙等各色人物,都有优点,也各有缺点。或褒或贬,就看你自己的立场,看你自己的价值观。
说到这里,琪琪笑了,我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