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事件流转技术研究与应用
2021-06-18单森华
单森华
(四创科技有限公司,350100,福州)
2018年6月,我国大陆31个省份都全面建立了河长制,但河湖管理依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河湖问题和事件时有发生,需要推动河长制从全面建立转向全面见效。目前河湖管理跨部门协同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同级政府不同涉水职能部门间的横向协同,二是上下级政府间的河长办纵向协同,三是政府与民间河长、社会组织及群众间的内外协同。由于涉及部门多、组织层级多、人员变动快,最终业务协同效果不佳,部门之间沟通不畅,问题信息传递缓慢,责任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开展河湖事件高效流转技术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分布式队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技术,相比传统信息传输技术,其较好地实现了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和可靠性,并通过发布和订阅机制构建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实现信息的精准、快速传输。基于以上特点,本研究利用分布式队列构建河湖事件流转中心,通过事件抽象化与标签化、事件发布与订阅,实现河湖事件高效流转和闭环办理。
一、河湖事件流转技术研究
1.总体框架
基于分布式队列构建河湖事件流转中心,将公众投诉、河长反馈的问题、河长办发布的督导、领导交办的工作等抽象为河湖事件,发布至河湖事件流转中心进行流转,并根据标签定向发送事件办理提醒。河长办、河长、成员单位通过河湖事件流转中心订阅各自关注的事件,收到事件提醒后根据职责要求受理事件并进行处理,同时将事件处理过程标签化,发布至河湖事件流转中心继续进行流转,直至事件办理完毕。之后流转中心根据标签定向反馈事件办理结果,邀请事件发起人进行满意度评价,最终实现河湖事件高效流转和闭环办理,如图1所示。
2.河湖事件抽象
由于公众投诉、巡河问题、检查督导、领导交办等业务场景并不完全相同,所涉及的数据要素也不尽相同,需要将不同场景的数据要素进行抽象化处理,才能成功挖掘河湖事件的协同办理流程。首先需要对河湖问题涉及的场景进行定义,不同场景均涉及显性数据和隐性数据,显性数据指前端用户,如公众、河长、领导、河长办等发起任务时直接填报的数据,隐性数据指后端处理任务所涉及的数据,如处理状态、处理时间等(如表1所示)。
通过剖析各种场景涉及的数据要素,可发现存在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如各种场景均涉及发布人员、发布时间、发生位置、问题描述、责任部门、处理状态等共性数据要素,也涉及公众满意度、交办期限、整改期限等个性数据要素。为了实现公众投诉、巡河问题、领导交办、检查督导的统一流转和办理,需要将共性数据要素进行封装,并将其抽象为事件,以便河湖事件流转中心进行流转。不同类型事件作为子类,继承其属性,并进行扩展,实现不同类型事件的差异化(如表2所示)。
3.河湖事件发布与订阅
河湖事件协同办理涉及省、市、县、镇等各级河长办,以及水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大多数部门已建设信息化平台,需要构建一个跨平台、跨部门、跨层级、全省共用的河湖事件流转中心。基于请求/应答模式的点对点同步通信机制无法满足河湖事件大规模动态分布式的应用环境,本项研究运用分布式队列构建河湖事件存储容器和流转通道,通过发布/订阅机制实现事件发布者和事件订阅者在时间、空间上的解耦,根据不同部门工作职责构建多对多的关联关系。各部门根据河长制工作要求,基于河湖事件流转中心订阅工作职责范围内的河湖事件,发布处理结果以及需要其他部门协同的事件(如表3所示)。
4.河湖事件处置过程标签化
为了从海量数据中快速筛选有用数据,许多系统通过标签辅助用户搜索自己感兴趣的数据。随着河湖事件数量的快速增长,各部门通过事件流转中心发布、订阅河湖事件后,一方面需要频繁安排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事件办理,包括事件受理、事件流转、事件处置等;另一方面需要及时掌握办理情况。通过标签将河湖事件、事件状态与责任人员进行关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事件筛选方式。
河湖事件标签包括办理岗位标签、事件状态标签等,标签赋值主要包括系统自动和用户手动两种方式。本研究主要根据各级河长办和成员单位工作处理情况,按预置规则自动为河湖事件赋予标签,并通过手动方式为办理岗位赋予标签。通过河湖事件处置过程标签化,事件涉及人员和部门能够直观掌握本部门、本人待办事件,并采取与之对应的措施,从而提高效率,同时辅助信息自动反馈、事件分类统计分析等工作。
图1 河湖事件流转中心总体框架
表1 河湖问题不同场景涉及数据要素
表2 河湖事件抽象
5.河湖事件智能提醒与反馈
河长与河长办日常工作事务繁忙,本研究基于河湖事件标签,借助企业微信和微信平台,对河湖事件处置情况进行自动提醒与反馈,以此来提升事件办理及时性。以公众投诉事件为例,该事件涉及事件上报、无效投诉、事件指派、事件受理、进度反馈、事件办结、满意度评价和事件重办等8个节点,不同节点提醒、反馈对象并不相同,提醒、反馈渠道也不相同(如表4所示)。通过河湖事件智能提醒与反馈,能够有效拉近公众、河长、河长办与成员单位之间的距离,提升公众的满意度。
表3 河湖事件发布与订阅内容
表4 公众投诉事件提醒与反馈方式
二、技术应用成效
1.河湖事件流转设计
广东省河长制体系涉及全省3.8万个部门,为确保河湖事件高效流转,首先针对河湖事件进行抽象处理,之后针对河湖事件流转流程进行分析设计。河湖事件上报后,自动流转至所属行政区河长办,河长办进行审核、处理,不属于河长办自行处理的指派到下级河长办。需要上级配合处理的上报上级河长办,不属于河长办职责范围且属于相关职能部门职责范围的,可根据该任务类型流转至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及时反馈事件处理进展情况和结果。
2.河湖事件流转成效
2020年广东全省线上巡河170余万次,累计发现问题10万余件,事件总体办结率达99%。从时效性角度分析,50%的问题能在一周内办结,80%的问题能在3个月内办结,剩余20%的疑难问题办结周期超过3个月,本项技术有效提升了跨部门事件协同办理效率。
2020年广东全省公众投诉2 643起,公众投诉总体办结率达99%,公众满意度由2019年的88%提升至96%,公众对河湖管理的满意度逐年提升。从时效性角度分析,公众投诉平均办结时长为14天,其中53%的问题能在一周内办结,97%的问题能在3个月内办结。相比巡河问题,各级河长对公众投诉更为重视,办理时效性也更高,本技术有效提升了社会公众对河湖管理的满意度。
三、结 语
基于分布式队列的河湖事件流转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跨部门、跨层级、跨平台的业务协同,有效实现河湖事件的高效流转和智能提醒。在广东省实际应用过程中极大地提升了跨部门事件协同办理效率和公众满意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河湖事件闭环管理,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效。与以往各个部门需要进入同一个平台进行事件协同相比,本研究成果提供了一种跨平台的事件协同机制,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更容易落地,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