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生真菌LZY9固体发酵丹参茎叶产纤维素酶的工艺条件优化*

2021-06-18王永迪邱孟娇张晓华张志浩李艳玲常正尧

关键词:内生丹参含水量

王永迪 邱孟娇 张晓华 汪 鑫 张志浩 李艳玲 常正尧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6

纤维素酶(cellulase)最早由Seilliere发现于蜗牛的消化液中[1],其主要用途为可以将纤维素降解为葡萄糖,是一种复合酶[2]。纤维素酶种类多,来源广,自然界中细菌、真菌以及大多数生物体内都能产生纤维素酶。在能产纤维素的生物体内,真菌纤维素酶的产量高、活性大,因此,真菌成了生产纤维素酶的主要菌种来源。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和根茎[3],作为重要的中药材,因其根茎中含丹参酮类化合物,常被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4-5]。除此之外丹参对于活血、调经、祛瘀、安神、消痛等亦有良好功效[6],可用于胸肋疼痛、月经不调、斑疹、心悸、失眠等病症。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见于荒地、路旁或山坡。在前期工作中,课题组从泰山丹参中分离得到多株能够产纤维素酶的内生真菌,其中筛选发现了一株产纤维素酶活性高的内生真菌菌株LZY9。

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是综合数学与统计的方法与知识,将经验模型与试验设计相关的试验数据拟合方程[7],对多个变量进行建模和分析[8-9,其所需试验次数少,周期短,且精密度高,能表示几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的强弱[10-11]。RSM在生物学领域应用比较广泛,主要用于研究各化学成分所占比例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佳试验条件,现已广泛用于发酵过程优化[12-15]。本研究旨在对内生真菌LZY9产纤维素酶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其研究结果为纤维素酶的生产提供了一条途径,也为中草药地上资源的废物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菌种 丹参内生真菌LZY9:由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李艳玲老师提供。

1.1.2PDA培养基 马铃薯200 g,葡萄糖 20.0 g,琼脂15.0 g,水1000 mL,自然pH值。

1.1.3固体培养基 除特殊说明外,本试验所用组成为:取5.0 g经过60目筛的丹参茎叶粉末,加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自然pH值,在121 ℃进行灭菌处理30 min,冷却备用,用于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试验。本试验所用丹参茎叶粉末来自莱芜白花丹参种植基地,经自然风干、烘干、粉碎、过筛后,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1.2 方法

1.2.1丹参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 以新鲜健康的丹参为材料,用自来水清洗样品的根、茎、叶, 在无菌条件下,依次以75%乙醇消毒2 min,次氯酸钠溶液消毒5 min,用无菌水冲洗3遍,上述过程处理完毕后,在无菌条件下使用剪刀切去其表层组织,将中间部分切成约0.5 cm×0.5 cm大小,用于PDA抗生素(青霉素)培养基的接种,培养室温度28 ℃,观察材料边缘有菌落长出。

1.2.2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初筛 待培养基中长出菌落,加入刚果红溶液(1 mg/mL)使其覆盖在表面上,10~15 min后,舍去刚果红溶液,再添加NaCl溶液(1 mol/L),15 min后倒掉。此时,在产生纤维素酶的菌落周围出现有透明圈。

1.2.3真菌LZY9液体发酵培养 取试管冷冻保藏的菌株,接种至PDA固体培养基,待其复苏长出后,取5 mm的菌饼接种至250 mL锥形瓶中,每个锥形瓶中装100 mL PDA液体培养基,摇床28 ℃培养3 d,制备种子液。

1.2.4真菌LZY9固体发酵 将丹参地上茎叶粉碎,分别过60目筛,称取5.0 g过筛药渣,加入7.5 mL水,封口膜封瓶,浸泡12 h,灭菌。接入20%的菌种LZY9的孢子菌悬液,28 ℃培养7 d。

1.2.5〗粗酶液的制备 将固态发酵物放置50 ℃烘干箱烘干1~2 d直至干重,然后用研钵将发酵物研成粉末。每个发酵物粉末称取1 g放入25 mL离心管中,加入25 mL pH 4.8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液,放入水浴超声清洗仪中40 ℃超声提取1 h,提取过程中每隔15 min震荡1次,之后采用4层纱布过滤的方法,以8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后取上清,此上清液即粗酶液。将粗酶液放置冰箱4 ℃备用。

1.2.6CMC酶活力测定 以0.2 mol/L pH=4.8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液和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各2.0 mL为底物,粗酶液0.5 mL,依次加入到比色管中,用50 ℃保温30 min。上述3种液体加入完毕,再加入2.5 mL DNS试剂,沸水浴5 min,进行发色反应,所得液体经冷却定容后,测出其吸光度。然后与空白对照做对比。根据葡萄糖标准方程测得还原糖浓度。根据酶活力大小选出酶活力最大的菌种。

1.2.7固体发酵条件优化 称取5.0 g丹参茎叶粉末,通过响应面法优化LZY9产纤维素酶的培养条件。选取含水量、接菌量、培养天数3个因素,每个因素选取3个水平,分别编码(-1,0,+1),以酶活力为响应值,进行二次回归拟合,因素水平见表1。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Design Expert 8.0.6软件对含水量、接菌量、培养天数3个因素的响应值进行回归拟合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筛选培养基染色

利用刚果红平板筛选法,共从28株丹参内生真菌中筛选出1株产纤维素酶高活性菌株LZY9,见图1。

图1 内生真菌LZY9产纤维素酶刚果红平板初筛

2.2 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

由Box-Behnken试验设计,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含水量、接菌量、培养天数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分析,以丹参地上茎叶产纤维素酶的酶活力为响应值,结果发现,响应面优化得到菌种LZY9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为含水量5.0%、接种量60%、培养天数5 d,在此条件下的酶活力为13.417 IU/g。见表2。

表2 Box-Behnken试验方案设计与纤维素酶活力

2.3 方差分析

由表3可知,该模型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R2=0.9845,校正决定系数RAdj2=0.9647,失拟项P>0.05,表明该模型回归有统计学意义,失拟性无统计学意义,因而无失拟因素存在。一次项A,交互项AB、AC,二次项A2、B2、C2对结果影响极显著,3个因素对酶活力的影响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A>B>C。

表3 二次回归模型方差分析

2.4 响应面图分析

图2是纤维素酶活力在不同因素相互影响下的响应面图。等高线的不同可以直观的反映出不同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若形状为圆形,则表示因素交互作用不明显;若形状为椭圆形,则表示因素间交互作用明显[19-21]。通过对3组图的比较可得,含水量与接菌量、含水量与培养天数、接菌量与培养天数的等高线均为椭圆形,反映出3种因素之间交互作用对纤维素酶活力影响明显。三维图形均为开口朝下的凸面,响应面中心点位于变量范围内,说明纤维素酶活力在两种因素交互关系中具有最大值,且随着因素的改变,纤维素酶活力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图2 不同因素组之间交互作用对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

3 讨 论

本研究从丹参叶中分离到一株产纤维素酶的内生真菌菌株LZY9。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的方法,优化了内生真菌LZY9固体发酵丹参茎叶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培养条件:在含水量5.0%、接种量60%、培养天数5 d的条件下产酶量相对较高。该研究先进行单因素试验,然后再进行响应面优化,分析得出菌种LZY9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严谨,真实可靠。但总体来看,内生真菌LZY9在丹参茎叶上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活力不是特别高,主要原因可能是丹参茎叶中营养物质不能满足内生真菌LZY9,因此仍需进一步研究内生真菌LZY9固体发酵产纤维素的条件。

利用纤维素酶将纤维素降解为葡萄糖的特性,可以将纤维素酶应用于食品、饲料加工、资源再利用等诸多领域[16]。通过优化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工艺条件,能有效提高纤维素酶活力,提高与纤维素酶应用有关产业的生产效率。对于传统中药来说,利用内生真菌固体发酵地上茎叶废弃物来生产纤维素酶,可进一步实现对中草药资源的再利用,减少中草药资源浪费,也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作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内生丹参含水量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党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授人以渔 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结合Sentinel- 1B和Landsat8数据的针叶林叶片含水量反演研究
一次冰雹过程成雹机理的数值模拟
基于两相混合流理论PEMFC含水量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