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21-06-18曲鲁平杨元博
曲鲁平,杨元博,王 健
1 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2]。《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重申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3]。《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强调:我们现阶段的任务在于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现代化,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培养充满活力、健康阳光、意志坚强的优质人才。学校体育现代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实现我国社会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建国70年以来,新中国的学校体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学生体质下降等诸多现实问题[4]。学校体育改革势在必行,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刻不容缓。
2014年,习近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区域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为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5]。2017年,京津冀召开教育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进一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区域教育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教育现代化成为国家领导人关注的焦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容,其建设水平既关系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又影响着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如何有效评价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水平成为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鉴于此,运用特尔菲法、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构建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教育现代化2015》等文件精神,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促进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和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进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2 研究方法
2.1 专家访谈法
走访京津冀体育局相关领导、中小学主管体育的校长、体育部主任和部分高级职称的体育教师,以及部分高校体育研究领域的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10名学者,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和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相关问题进行交流访谈,为评价指标的筛选提供参考。
2.2 特尔菲法
通过对15名学者的三轮专家调查,构建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在查阅文献资料和访谈专家的基础上,初步形成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37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形成量表,进行第一轮调查;然后,通过对其结果进行修订,形成新的量表,进行第二轮调查,据此,形成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根据上述指标体系,形成《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重要性判定表》,进行第三轮调查,确定指标的权重。
2.3 数理统计法
首先,运用Excel 2007和SPSS 24.0进行描述统计和非参数检验,得出其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矩阵,利用两两指标比较的方法确定各组内指标,并计算各指标权重。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是指京津冀学校体育由传统体育教育向现代体育教育转化的教育变迁活动,即学校体育朝向复杂的、具有时空边界约束和时代内涵的,与教育其他环节相协调的动态发展过程[6]。在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遵循区域协同发展、可持续化、以人为本、多元化、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等原则。协同理论是哈肯教授提出的主要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物质或能量交换中,通过自身内部协同作用,自发地出现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7]。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应遵循区域优势互补原则、实现合作共赢,以优化区域分工和布局为重点,推动京津冀学校体育共建共享;可持续化原则是指注重持续性、公平性和共同性,既考虑京津冀各地区、各学校的横向和纵向发展,又关注各区域内师资培训、竞赛交流等协同发展;以人为本原则指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将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多元化原则指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既包括场馆设施等硬件建设,又要关注学生体质健康、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如体育教学管理、体育活动开展等[8]。指标体系的构建既要科学简明,又要多层次、多元化、全方位地反映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现状与水平。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动态评价反映评价对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如对体育教学或学校课余体育活动在内容、形式及完成方面的评价;静态性评价是在一定时间内对不同单位、地区或部门所达到水平和状态进行的综合评价,如对每年学生体质测试合格率、优秀率的评价[9]等。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既是动态的过程,也是对评判标准或指标的静态陈述。
3.2 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的筛选
3.2.1 初步筛选首先,在查阅京津冀学校体育和学校体育现代化相关资料及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结合京津冀实践和学校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初步筛选并制定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37个三级指标的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将初步筛选的评价指标做成量表,发放给15名体育管理部门、高校、中小学从事体育教学、学校体育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具有(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通过第一轮专家调查,并与部分专家交流访谈,对一级、二级、三级指标内容进行了修改。其修改结果如下:第一,专家对一级指标表示认同;第二,将二级指标“体育教师素养”,建议改为“体育教师胜任力”,原因在于,素养只体现教师基本素质,胜任力更能准确地涵盖其教师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能力等三级指标的含义;第三,分别删除二级指标“领导的重视程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三级指标“京津冀体育教育协作”和“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比例”,原因在于,指标不符合二级指标的含义。
3.2.2 确定指标在第一轮调查基础上,将修改后的评价指标体系制成量表,进行第二轮专家调查。根据研究需要,将指标分为“很重要”“较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五个等级,并根据重要程度赋值5、4、3、2、1分。运用 Excel 2007和SPSS 24.0进行描述统计和非参数检验,得出其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一般认为变异系数大于0.25,表示离散程度大,专家协调程度不够;反之,则表示离散程度小,专家协调程度好。协调系数反映专家对指标评价的协调程度。其数值介于0~1之间,通常运用等级一致性检验的非参数检验。一般认为P﹥0.05,专家评估可信度低,结果不取;P﹤0.05,专家评估可信度高,结果可取[10]。指标筛选的依据参考[11],第一,指标的变异系数小于0.25;第二,专家评价一致性检验结果,即 P﹤0.05;第三,筛选平均得分在 3.5分以上的指标(达到总分的70%),具体结果如表1。
表1 一级指标分析参数
第一,从表1、表2、表3一级、二级和三级指标的变异系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1)五个一级指标变异系数都﹤0.25。其中,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得到专家一致肯定;学校体育理念现代化、体育课程建设现代化、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和体育场地设施现代化变异系数分别为 0.163 9、0.137 5、0.143 3和0.188 2,且得分均在 3.5 分以上。(2)二级指标变异系数均小于0.25,表明专家对二级指标的可行性表示肯定。从得分均数看,所有指标都在3.5分以上,说明专家认可了经过修改、筛选后的二级指标体系。(3)三级指标的各个指标变异系数都小于0.25,且平均得分在3.5分以上,说明专家认为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的协调程度高。
表2 二级指标分析参数
表3 三级指标分析参数
第二,从表4一致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出:(1)一级指标的一致性检验协调系数为0.386 0,P值为0.025 0﹤0.05;二级指标的一致性检验协调系数为0.296 0,P 值为 0.014 0 ﹤0.05;三级指标的一致性系数为0.159 0,P 值为0.000 0 ﹤0.05。表明专家意见的评估或预测可信度好,其结果可信,进而说明专家对修改和筛选后的一级、二级、三级指标体系表示认可。据此,筛选出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可以构成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的评价指标内容体系。
表4 一级、二级、三级指标一致性检验分析
3.3 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第二轮专家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重要性判定表》。发放给15名体育行政部门、高校、中小学具有副教授(或相当职称)及以上职称的专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各个指标的权重。首先,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其次,构造两两判断矩阵。在进行比较判断时,通常分“同样重要”“稍微重要”“明显重要”“重要得多”和“绝对重要”五个等级(见表5)。以一级指标为例阐述具体过程。
表5 判断矩阵标度定义
第一步,得出判断矩阵(见表6)。
表6 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评价一级指标判断矩阵
第二步,计算出判断矩阵每一子目标的乘积αi。
第四步,根据公式β=∑5βi对每一个方根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权重。
第五步,根据公式γmax=∑γi/n,计算最大特征向量γmax。
第六步,计算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指标C.I。
根据矩阵理论,如果γmax﹥n,可以得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指标C.I=(γmax-n)/(n-1)=(5.327 5-5)/4=0.081 9 ﹤0.1。故表明该矩阵通过一致检验,具有一致性。
第七步,计算C.R。
为了度量不同阶矩阵是否具有满意一致性,将C.I与判断矩阵的平均随即一致性R.I比较(见表9),得出 C.R =C.I/R.I=0.081 9/1.12=0.073 1﹤0.1。故表明该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
第八步,得出结论。
表7 平均随即一致性指标RI值
通过以上计算,C.I和 C.R 均 ﹤0.1,表明构建的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得出一级指标的权重:学生体质健康促进=0.339 6、学校体育理念现代化=0.257 4、体育课程建设现代化 =0.159 1、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0.136 3、体育场地设施现代化=0.071 6。同理,计算得出二级、三级指标的权重,进而得出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权重(见表8)。
表8 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表
3.4 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阐释
从表8可以看出,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A学生体质健康促进(0.339 6)、B 学校体育理念现代化(0.257 4)、C体育课程建设现代化(0.159 1)、D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0.136 3)和E体育场地设施现代化(0.071 6)5个一级指标。
3.4.1 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是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体质健康问题是学生整体素质的短板[12,13],直接影响着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其二级指标包括A1体质状况(0.750 0)和 A2学生体育素养(0.250 0);三级指标包括A11学生体质监测达标情况、A12体重超标学生与全校学生比例、A21学生体育知识、A22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和A23学生参与体育的主动性。
3.4.2 学校体育理念现代化学校体育肩负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人的根本任务。落实立德树人需要课程思政[14],即用现代化的理念关注“育人”的本质。理念的现代化也直接影响着京津冀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学生培养和教师专业发展等。其二级指标包括B1领导的重视程度(0.500 0)和B2体育教师现代化理念(0.500 0)指标;三级指标包括B11国家体育政策的落实程度、B12体育经费投入、B13京津冀体育教育规划、B21立德树人培育观和B22京津冀协同发展观。
3.4.3 体育课程建设现代化京津冀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现代化应关注各类体育课程的科学安排、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构建协调统一的多元化课程体系。其二级指标包括C1体育课(0.517 8)、C2课间操(0.332 5)和C3课外体育活动(0.149 6);三级指标包括C11体育课次数/周、C12体育教学内容的新颖性、C13体育教学方法手段的先进性、C14区域教学内容的一致性、C21作息时间的科学化、C22大课间活动的次数/周、C31参训人数与学校总人数比例、C32学校运动队数量、C33京津冀校际体育活动参与度和C34京津冀校际体育比赛获奖。
3.4.4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体育教师作为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实施的主导,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直接影响着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和进程。其二级指标包括D1体育教师结构(0.427 9)、D2体育教师胜任力(0.247 0)、D3体育教师培训交流(0.173 2)和D4体育教师科研水平(0.151 9);D11体育教师数量与学生比例、D12体育教师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优化、D13体育教师运动技术等级、D21体育教师师德、D22体育教师教学组织创新能力、D23体育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能力、D31体育教师参与培训的次数/5年、D32京津冀校际交流学习情况、D41体育教师主持或参与课题、D42体育教师发表论文和D43体育教师出版著作或教材。
3.4.5 体育场地设施现代化体育场地设施现代化既是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京津冀体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有效手段。其二级指标包括E1基本设施(0.750 0)和E2综合运用(0.250 0);三级指标包括E11体育场地设施现代化程度、E12学生人均体育场地面积、E21场馆对学生开放程度和E22京津冀体育场馆共享情况。
3.5 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
3.5.1 评价指标内容依据与方法
(1)评价指标内容依据。根据需要,将表8中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校体育理念现代化、体育课程建设现代化、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体育场地设施现代化一级指标及二、三级指标进行等级划分。将等级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等级划分以指标得分为依据,其中高为0.8~1分;中为0.6~0.79 分;低为0.6 分以下,(不包括0.6 分)[15]。
(2)评价指标体系验证方法。首先,选取京津冀地区市级田径项目传统学校;其次,从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各随机抽取5所中学,共15所学校,并进行编号;最后,从每所学校中分别抽取4—6名体育教师和20—40名学生发放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现状的调查问卷。共发放教师问卷78份,回收72份,回收率为92.31%,有效问卷68份,有效回收率为94.40%;共发放学生问卷420份,回收387份,回收率为91.14%,有效问卷345份,89.15%。在第一次调查结束的两周后,从调查对象中分别抽取教师和学生各15人,再次填写调查问卷。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85 和 0.82。
3.5.2 评价指标体系验证过程验证过程中,问卷的内容直接或间接反映了三级指标。为便于计算和统一标准,对指标进行赋值,转化三级指标,统一量化。赋值时,首先对问卷答案进行等级标准化处理。针对问卷相关答案分为3个等级和4个等级两种,表示为:高、中、低或者高、中、低、差;设定取值范畴在0~1之间,得出等级分值为1/3、1/4,便于对定性内容进行量化处理[16]。以天津市B小学为例,表9~表13是对回收问卷进行数据统计整理得出的三级指标分值等级汇总表。
表9 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内容、分数等级汇总表
表10 学校体育理念现代化内容、分数等级汇总表
表11 体育课程建设现代化内容、分数等级汇总表
表12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内容、分数等级汇总表
表13 体育场地设施现代化评估内容、分数等级汇总表
天津市B小学现代化建设评价的总得分=各一级指标得分之和;一级指标得分=该指标下各二级指标得分之和;二级指标得分=该指标下各三级指标得分之和;三级指标得分=每项三级指标权重×对应的分数等级。以一级指标学生体质健康促进(A)为例,该指标包括学生体质状况(A1)和学生体质素养(A2)两个二级指标;学生体质状况包括学生体质监测达标情况(A11)、体重超标学生与全校学生比例(A12)两个三级指标。学生体质状况的等级分值A1=A11分值×权重+A12分值×权重 =(0.7) × (0.5)+(0.7) × (0.5)=0.7;A2=0.686 0;最终一级指标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得分 A=A1 ×(0.7)+A2 ×(0.686 0)=0.696 5。
同理得出,学校体育理念现代化B=0.609 8;体育课程建设现代化C=0.713 4;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D=0.648 6;体育场地设施现代化E=0.7。进而得出该学校的总得分 =(0.339 6)×(0.696 5)+(0.257 4) × (0.609 8)+(0.713 4)× (0.159 1)+(0.648 6) × (0.136 3)+(0.071 6) ×(0.7)=0.645 5。即,利用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对天津市B小学进行评价的总得分=0.645 5分。该结果表明,天津市B小学学校体育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为良好。
3.5.3 评价指标体系验证结果通过上述计算方法,对所调查的京津冀15所省(市)级田径传统项目学校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各学校的得分和等级(见表14)。
表14 京津冀15所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评价等级表
从表14可以看出,第一,优、良、差的学校分别有2所、11所、2所,符合正态分布;第二,从得分和等级来看,北京整体水平最好、河北次之,天津排第3;第三,调查的15所学校京津冀田径传统校,其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处于良好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包括区域协同发展原则、可持续化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多元化原则、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原则。
(2)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构成。其中,一级指标包括学生体质健康促进(0.339 6)、学校体育理念现代化(0.257 4)、体育课程建设现代化(0.159 1)、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0.136 3)和体育场地设施现代化(0.071 6);二级指标分别包括学生体质状况(0.750 0)和学生体育素养(0.250 0);领导重视程度(0.500 0)和体育教师现代化理念(0.500 0);体育课(0.517 8)、课间操(0.332 5)和课外体育活动(0.149 6);体育教师结构(0.427 9)、体育教师胜任能力(0.247 0)、体育教师培训交流(0.137 2)和体育教师科研水平(0.151 9);基本设施(0.750 0)和综合运用(0.250 0)。
(3)本研究构建的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能够运用于京津冀中小学体育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4.2 建议
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很多方面。本研究针对某些问题进行了探究性的研究,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进行整体评价,区分不同层次的学校,进行分层分类建设;其次,针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校体育理念现代化、体育课程建设现代化、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和体育场地设施现代化的不同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例如建立京津冀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模型、京津冀一校一球一操建设、体育教师胜任力提升等;最后,京津冀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需要国家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其具体运行实施提供动力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