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南地区近10a气象灾害特征分析及防御对策

2021-06-18李云霞侯永沛辛元瑜

青海农林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洪涝霜冻冰雹

李云霞,侯永沛,辛元瑜

(1.青海省海南州贵南县气象局,青海 贵南 813199; 2.青海省海南州气象局,青海 海南 813099)

贵南地区位于青海省东北部,隶属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山地、滩地、谷地错落分布,属半农半牧区。随着全球变暖,气候发生变化,贵南地区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其中主要气象灾害类型有雪灾、暴雨洪涝、干旱、大风、冰雹、高温热害、低温冰冻等,另外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也较为严重。本文利用气象灾害数据统计,研究贵南地区近10a来的气象灾害次数、灾情特征,揭示其演变规律,为更好的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及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气象灾害是指由于气象原因能够直接或间接造成生命伤亡和人类社会财产损失的灾害,包括3项基本要素: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害损失[1]。本文以贵南地区2010-2019年灾害性天气统计数据、灾情公报等为基础数据,对历史气象灾害资料进行除重、分析,得到了贵南地区气象灾害序列。

2 气象灾害灾次特征

2.1 灾害比例分布

根据统计得出,贵南地区2010-2019年共有65天出现灾害性天气,包括高温、干旱、霜冻、雪灾、暴雨洪涝、冰雹等6种气象灾害。其中高温1次,干旱1次、霜冻1次、雪灾1次、暴雨洪涝51次、冰雹17次。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发生频次最多的是暴雨洪涝和冰雹,其中暴雨灾害占71%,冰雹灾害占比为24%。

2.2 年分布

统计显示,2010-2019年贵南地区共发生各类气象灾害72次,平均每年发生7.2次;其中2017年出现灾次最多,共发生有11次,次之是2016年发生10次,2014年灾次最少,有3次。

就单一灾害而言,2010-2019年高温、干旱、霜冻、雪灾灾害均出现1年,冰雹灾害出现8年,暴雨洪涝10年均有出现。2012年只出现了暴雨洪涝一种灾情,为近10年灾种最少年份,2010年、2013年、2017年、2019年均出现3种灾情,为近10年灾种最多年份,总灾次比列最大的暴雨洪涝2018年出现次数最多,2011年出现次数最少。

2.3 月分布

分析近10a年贵南地区气象灾害灾次的月变化,贵南地区气象灾害主要发生6-10月。分析灾种得知,除9月、10月外,其余月份灾害出现的种类在3种或以上;出现灾种最多的是7月,其次是6月,最少的为9月、10月均2种。分析总灾次得知,以8月最多呈现峰值,其次是7月,最少的为9月和10月;暴雨洪涝在8月最多,为33次,9月最少,为2次;冰雹灾害在8月发生最多,为8次。总之,暴雨洪涝是贵南地区持续时间最长、发生次数最多的灾害性天气,次之为冰雹。

2.4 空间分布

贵南地区近10a灾害性天气主要集中出现在茫拉乡(32次),其次是茫曲镇(29次),森多镇出现的次数最少为14次。分析主要灾种得知(表1),暴雨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出现在茫拉乡24次,过马营镇、森多乡最少,为10次;冰雹灾害发生在茫曲镇9次,森多最少,为2次。由此看出,因夏季降水比较集中,贵南地区的气象灾害主要集中在茫拉乡,以暴雨洪涝为主。

表1 2010-2019年贵南地区各乡镇灾次分布表(次数)

3 主要气象灾害灾情特征

3.1 灾情损失评估

灾情损失评估中比较常用的3项指标分别是人口灾度、农作物灾度和经济灾度[2]。选用贵南地区因气象灾害造成的受灾人口和死亡(失踪)人数作为人口灾度指标,农作物受灾面积作为农作物灾度指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作为经济灾度指标来进行气象灾害灾情特征分析,得到近10a的灾情损失评估情况报告。根据灾情公报,2010-2019年贵南县因气象灾害死亡人数为6人,其受灾人口占全部受灾人口的60%,造成人员受灾的气象灾害主要是暴雨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19867.83hm2,导致农作物损失的主要气象灾害是冰雹和暴雨洪涝灾害,其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分别占全部农作物受灾面积的52.3%和35.9%;直接经济总损失达2.6亿元,大部分由暴雨洪涝和冰雹灾害造成,两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占全部直接经济损失的67.2%和22.2%。

3.2 灾情损失特征

分析近10a农作物受灾面积与直接经济损失知(图1),因气象灾害导致的农作物受灾面积2011年为峰值,2015年农作物受灾面积最少,2017年出现第二次峰值。根据统计,2011年为暴雨洪涝灾次最少年份,但2011年农作物受灾面积呈最高峰值。

图1 2010-2019年贵南地区气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与农作物受灾面积图

分析可知,2011年主要受灾灾种为冰雹,冰雹所致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占多年农作物总受灾面积比例为27.7%,占多年冰雹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比例为52.9%;因气象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6年,主要受暴雨洪涝影响,暴雨洪涝所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多年直接经济损失比例为21.8%,占多年暴雨洪涝直接经济损失比例为32.5%。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无论是10年变化趋势还是最大年份都有较好的相关性。

4 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影响

4.1 暴雨洪涝

贵南县是海南州暴雨多发地区,因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发生几率较高。暴雨一般发生在每年的6-9月,而7、8月是暴雨最集中期,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具有突发性强、降水集中、历时短等特点,极易出现短时局地暴雨及引发的局地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轻则使得农作物产量降低,严重时会直接导致作物绝收[3]。每年夏季贵南县均会因为暴雨洪涝灾害导致农业损失惨重。

例如2014年7月6日23时左右,贵南县沙沟乡和过马营地区出现强对流天气,强降水持续时间约30min,22-23时1h降水量达到55.2mm,是自1957年有气象资料以来我县出现的1h最大降水量,整个过程持续约90min,降水量达59.2mm,小时极大风速21.1m/s,此次灾害共造成2262.39hm2农作物受灾,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达3614.86万元。

4.2 冰雹

冰雹灾害是贵南县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冰雹出现的范围虽然较小,时间也比较短,但来势凶猛,强度大,并伴有狂风暴雨,对农作物危害极大。每年的7月和8月贵南县强对流天气较多,伴随着暴雨、洪灾,此时农作物处于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受灾最严重,给贵南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

例如2011年8月14日我县过马营镇、沙沟、茫拉、茫曲镇地区突降冰雹,历时1h左右,冰雹最大直径达9-15mm以上,致使四乡镇28村及草业公司部分农作物及草场受灾,据调查统计,此次灾害共计造成4177.6hm2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495.32万元。

4.3 高温

高温烈日会导致农作物叶片被灼伤,幼苗严重缺乏水分,使得作物大幅减产。2010年7月23日至8月3日贵南县出现持续12d的高温天气,在此期间,最高气温平均值为27.5℃,降水量为0.1mm;8月1日为此期间最高气温,达29.4℃;7月26日-8月3日期间,连续8天气温≥27℃。持续的高温天气,导致全县农作物发生大面积生理病害(青死病)。经调查,全县受灾农作物1115.2hm2,造成经济损失2593.3万元。

4.4 霜冻

霜冻是指作物生长季节里,因为冷空气的入侵,土壤、植物表面的温度下降到足以导致植物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短时间低温冻害[4],对于农作物而言,霜冻具有致命性伤。2013年6月10日,贵南县由于降温出现霜冻,致使茫曲、茫拉地区种植的马铃薯遭受霜冻灾害。据统计,此次霜冻共造成285.75hm2马铃薯受灾,受灾地区全膜马铃薯将减产50%,露天马铃薯减产66%。同时,油菜等其它农作物也受到轻微霜冻。

4.5 干旱

干旱是因久晴无雨或少雨、土壤缺水、农作物枯死、人畜饮水不足等的灾害现象。高温低湿天气对贵南县部分乡镇农作物造成影响,导致麦类作物、油菜花期缩短。2017年7月1-23日贵南地区属于轻度气象干旱,7月上中旬春小麦、青稞、油菜进入开花期,0-10cm、20-30cm土壤墒情较差,存在继续下降的趋势,加之持续上升的温度,土壤墒情对农作物后期生长发育极为不利。

4.6 雪灾

当低温持续时间比较长,空气湿度大,持续降雪,积雪持续时间长,造成雪灾。降雪天气的出现则会影响正常放牧活动,使得牲畜无草可食,还会导致设施大棚被大雪压垮、压塌,给农作物造成损害。2019年10月11日01时左右,贵南县突降大雪,茫曲镇、塔秀乡部分村造成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经初步核算,此次灾害受灾农作物面积共计943.3hm2,造成经济损失167.5万元。

5 气象灾害防御对策

5.1 健全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

在防灾减灾科学决策中气象监测和预警信息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第一时间为气象灾害发生发展情况提供及时、准确预报预警信息[5]。加强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和趋势预测,重点加强暴雨洪涝、冰雹灾害监测预报,积极做好突发性局地暴雨洪涝、冰雹、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提高重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的准确率和时效性。

5.2 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拓宽气象服务手段,增加气象灾害信息发布内容和播报频次。不定期在贵南县境内开展气象灾害知识和预警方式宣传普及,加大对气象灾害防御培训力度,提升农民群众防灾减灾能力,确保农民第一时间接收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并有充足时间防御。

5.3 加强建设防灾减灾机制

贵南县气象局应加强与农牧、水利、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协调各个部门共同防御气象灾害,建立科学有效的防御体系。有效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防工作,以提前做好灾害防御措施,在多部门的通力配合下,有效将气象灾害给农业造成的损害降至最低。

5.4 积极采取针对性防灾措施

针对暴雨洪涝灾害,密切监测汛期雨情状况,提高暴雨、洪涝等灾害预报预测的准确率;兴修水利设施,及时排涝,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针对冰雹在多雹区大力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秃岭,改善气候条件外,加大人工防雹的力度,在灾后一定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针对高温干旱灾害,应积极加大力度植树造林,提前准备抗旱物资,广开水源,扩大农田灌溉面积;在植株基部地面覆盖杂草,降低地温、减少水分蒸发。针对霜冻灾害,积极的采取预防,随时注意天气预报,预报有霜冻之前采取物理和化学防霜冻的措施,如烟雾法、灌水喷水法、覆盖法。针对暴雪天气,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信息,及时为牲畜储备好牧草、饲料,同时做好设施大棚、牲畜棚圈的防寒保暖工作,降低暴雪对农牧业生产的危害。

6 小结

综上所述,贵南地区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包括高温、干旱、霜冻、雪灾、暴雨洪涝、冰雹等气象灾害,发生频次最多的是暴雨洪涝和冰雹,这些农业气象灾害几乎每年都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应结合当地农业具体的防灾需求,采取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措施,尽可能减轻气象灾害对贵南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猜你喜欢

洪涝霜冻冰雹
洪涝造成孟加拉损失25.4万吨大米
近54 年贵州省洪涝灾害时空特征及成因分析
冰雹是冰的,却为何出现在夏天
洪涝适应性滨河景观设计——以湖南省永州一中河段为例
基于人工智能的冰雹天气识别方法研究
铜陵市区近58年初终霜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农作物防御霜冻六法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贵州霜冻气候变化特征
夏日冰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