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中护理干预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2021-06-18王亚杰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新乡4530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8期
关键词:护理员心肺导管

王亚杰(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新乡 453000)

急诊心肺复苏是针对任何原因引起的呼吸停止、心脏骤停,及时采取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等措施的抢救方法,以恢复患者呼吸和心跳,改善预后。患者心脏骤停5min 左右即可对脑、心脏重要器官造成损伤,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在患者急诊心肺复苏过程中积极给予有效护理措施,以避免患者脑、心脏损伤,并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尤为重要。 集中护理将同一类型疾病患者集中起来进行护理,能够提高护理及康复效果[2]。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集中护理干预在心肺复苏患者中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 年 10 月~2019 年3 月期间开展常规护理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20 例纳入对照组,将 2019 年 4 月~2019 年 10 月期间开展集中护理干预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20 例纳入观察组。观察组中男 12 例、女 8 例;年龄 35~66(49.29±7.33)岁;心血管疾病8 例、肺脏疾病6 例、意外事故6 例。 对照组中男 13 例、女 7 例;年龄 34~68(48.36±6.15)岁;心血管疾病6 例、肺脏疾病9 例、意外事故5 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3];②院外或院内心源性心脏骤停者;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存在凝血病或大出血;②患癫痫及精神障碍;③存在昏迷或重大外伤。

1.3 方法 两组均行急诊心肺复苏相关治疗,包括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及后续的对症用药治疗。

1.3.1 观察组 行集中护理模式干预:(1)组建集中护理小组:小组由1 名医师、3 名护理组长、10 名护理员组成,该小组成员均通过患者相关疾病知识培训,根据不同疾病患者实施不同干预措施。(2)集中模式化:对同一类患者行集中化护理干预。(3)集体活动:将致病因素相同的病人及其家属集中起来,由护士宣讲相关疾病知识,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同时讲解心肺复苏治疗方法及目的,提高患者对疾病及心肺复苏的认知,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 (4)应加强对患者心电监护,增加巡视频率,2h/次,若发现患者出现心肺停跳、传导阻滞等不良反应,则应及时上报医师,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减少并发症发生。(5)加强脑部复苏干预,护理员可以使用湿毛巾敷在患者额头、颈部等,确保患者体温在正常范围内,降低患者脑部氧代谢,避免出现脑部缺氧性损伤。 (6)仔细检查气管,加强护理,避免呼吸道损伤。 检查气管导管的插入深度,及时作好记录;头部少后仰,以减少导管对咽、喉的压迫和刺激;1~2 小时转动头部,避免导管对咽喉的压迫;导管固定牢固,避免导管随呼吸上下滑动,以防损伤气管黏膜;选择适当的牙垫,避免导管被咬;每日2 次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剪除部分口腔外导管,减少气道阻力及死腔量;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连续干预9 周。

1.3.2 对照组 在患者接受急诊复苏相关治疗后,进行常规模式护理:(1)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及病情变化,向相关医生及时反馈患者排便、睡眠、饮食等情况。(2)针对存在焦虑、抑郁、暴躁等心理问题患者,采用图片、视频播放、文字讲解方式进行知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 采用媒体影音结合形式讲解情绪好坏影响预后及生存期,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 连续干预9 周。

1.4 临床观察指标 (1)预后评价:观察两组病情控制良好、好转及病死发生情况。 其中心肺复苏成功、心博骤停24h 无角膜反射、无瞳孔反射、神经功能无损伤为良好;心肺复苏成功,心博骤停24h 角膜稍有反射、瞳孔略有反射、神经功能无损伤为好转。(2)记录两组住院时间及抢救时间。 (3)并发症:观察两组记忆减退、反应迟钝、抽搐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 χ2检验。 P﹤0.05 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预后效果比较 观察组病情控制良好例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情好转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预后效果比较[n(%)]

2.2 两组住院、抢救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及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抢救时间比较()

表2 两组住院、抢救时间比较()

住院时间(d) 抢救时间(min)观察组对照组n 20 20 tP 36.03±5.30 41.19±2.26 4.005﹤0.001 8.56±3.31 11.08±2.22 2.828﹤0.001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期间并发症情况对比[n(%)]

3 讨论

心脏骤停发病急、危险性高,患者心脏骤停易导致供血不足,重要脏器易会出现损害状况,若治疗不及时则会导致病死[4,5]。 而心肺复苏是治疗心脏骤停的重要方式,目的在于恢复生命支持及脑复苏,改善预后[6]。 但因该病病情危重,需在急诊心肺复苏过程中给予有效护理辅助干预,以保证急救效果。

常规护理干预,护理员多关注患者常规生命体征及心理是否有发生变化,仅对患者宣讲疾病知识,未从患者角度考虑,为患者实施科学合理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导致临床护理服务无法满足患者康复基本所需[7,8]。 而集中护理模式通过集中对致病因素相同患者采用集中护理措施,增强患者对治好疾病的信念,促进患者恢复健康[9,10]。 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 9 周后,观察组病情控制良好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及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提示集中护理利于改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缩短抢救及住院时间,有效控制并发症。 分析原因在于,集中护理过程中,由经验丰富、知识能力强的医生护士组成护理小组;将同种疾病导致心跳骤停进行急诊心肺复苏的患者集中起来由专业护理员集体护理干预,提高护理及治疗效果。通过护理员将相同疾病患者及家属集中起来,宣讲该疾病知识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度,降低患者因疾病产生的不良情绪,提高积极性配合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 加强脑部复苏干预、气道护理,观察患者瞳孔及意识,针对患者出现不同症状进行对应措施加以干预,使患者有被重视的感觉,树立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促进心肺复苏治疗效果,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此外,护理员用亲切的态度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及家属真实想法,对负面情绪较严重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将患者集中起来参与到集体活动中,转移对疾病的压力感,调节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集中护理干预可改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预后,控制住院及抢救时间,预防并发症。

猜你喜欢

护理员心肺导管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在困惑与坚定之间——年轻护理员的职场心态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PICC导管体内头端打结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医疗护理员工作满意度研究进展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2001—2021年我国养老护理员研究现况及热点分析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