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2021-06-18杨济瑄

戏剧之家 2021年17期
关键词:律动彝族乐曲

杨济瑄,熊 莎

(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 岳阳 414000)

为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鼓励个性化教学,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国外没有使用教材。但在国内,学校音乐教育都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以及指定的教材,教师如何吸收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将这一源于国外的教学法有效地移植,并进行创造性地转化?下文将围绕我国国家审定的湘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以下简称“教材”),从教材分析、教学内容设计以及教学顺序的安排三个方面进行展开讨论。

一、教材分析——对听赏版块的主要音乐要素以及中西作品比例进行分析

湘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的教学内容分为歌唱、音乐活动以及听赏三大板块。相对于前两个,在听赏板块,教师多以讲授作曲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主,学生通常“被动地”听音乐,其视觉、动觉、触觉参与较少,体验性、参与性不强。而体态律动教学法则在听觉的基础上增加了动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运用联觉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将学生转化为“主动”地体验和感受音乐。达尔克罗兹认为:“只有从儿童本身所具有的节奏要素入手,以听音乐和身体运动为手段,才能唤醒天生的音乐本能”①。因此,本文依照2011 版“新课程标准”,主要选取小学三个学段(低、中、高年级)听赏部分的主要音乐要素:节奏与节拍,并以中西作品以及中国各民族音乐作品的比例来分析。

图表1:小学音乐听赏曲目音乐要素分析表

(一)教材中的音乐要素分析——节奏与节拍

根据笔者统计,“教材”听赏部分共153 首乐曲。其中,低、中、高年级分别为:39 首、57 首和57 首。低年级阶段,作品篇幅都较短小,音阶以中国的五声音阶、七声音阶以及西方的自然大小调音阶为主。音值以二分音符较多,节拍有2/4、3/4、4/4。相对于低年级阶段,中年级阶段的音乐作品篇幅有所增加,音阶中加入了变化音,节奏型以小切分、四个十六分音符为主。高年级阶段的音乐作品结构、篇幅较长,表演形式也更为丰富,节奏型增加了后附点,节拍增加了3/8、6/8。

下面将按照音乐的四个基本要素(节奏、节拍、旋律和曲式结构)进行分析。节奏教学部分,可以让学生通过行走的方式感知,其中包含五种步态:行走、跑动、连步跳、骑步跳、摇摆;节拍教学部分,可以让学生运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表现节拍特点以及强弱规律;旋律教学部分,通过聆听钢琴的声音,用“la”模唱出旋律,并舒展双臂,表现出旋律的走向;在感知乐句时,教师在每个乐句快结束前走到一个人面前,并在该乐句的最后一小节与之互拍,接到乐句的学生可依次进行传递。在曲式结构方面,相同乐段可以设计相同的动作,不同乐段设计不同的动作。

(二)教材作品比例分析——汉族与其它(少数民族族、西方)作品各占一半

通过分析小学1-6 年级音乐教材中的西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作品的比例可得出:少数民族作品占整个听赏部分的15.7%,涵盖了14 个少数民族,其中,蒙古族(16.6%)、新疆维吾尔族(16.6%)、藏族(12.5%)。西方作品和汉族作品分别占整个听赏部分的35.3%、49%。由此可见,少数民族乐曲所占比重最少。对于汉族教师而言,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并掌握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语言与音乐舞蹈风格等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应大量地去感受、体验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其次,应深入地学唱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最后,应掌握几个少数民族最基本的舞蹈动作元素,再根据这些舞蹈元素进行创编。下文试图从教学内容、教学顺序、教学案例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探究。

二、教学内容——从听赏内容、作品篇幅以及知识技能三方面分析

“湘教版”听赏板块教学内容主要包含:歌曲听赏、器乐曲听赏和综合艺术表演听赏三部分。低年级的听赏作品充满童趣,音乐内容以欢快、轻松居多。在这一阶段中对知识技能的要求较低,但对节奏、音色、音高、速度等基本音乐要素的听辨有相应的训练和要求。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强调通过律动、跟唱和声势等手段来体验音乐。主题乐段与生活、自然、民族息息相关。相对于低年级,中高年级在作品篇幅、题材、音乐知识与技能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高年级阶段的作品篇幅更长;题材方面,增添了电子音乐和民族管弦乐;音乐知识与技能方面,低年级以感受和欣赏主题乐段为主,到了中高年级阶段,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演唱主题乐段与对比主题乐段。

三、教学顺序——根据不同音乐要素来设定

通过对2011 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分析发现:感受与欣赏、表现位于四大领域中的前两个领域。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感受与欣赏、表现音乐要素是主要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因此,利用体态律动教学法进行欣赏部分的教学时,针对不同年级教学的内容与侧重点也不一样。低年级阶段,以感受乐曲的节拍(恒定拍)、速度为主。中年级阶段在学生掌握了节拍、速度的基础上,可以依次增加节奏、旋律与力度。高年级阶段在学生们掌握了低、中年级所学习的音乐要素基础上,可以加入曲式结构和音色的感受与表现。

四、教学案例——《阿细跳月》

由于“教材”中听赏部分少数民族作品占比较大(51%),因此,本文选取彝族乐曲《阿细跳月》为例,论述如何在我国小学音乐课堂当中,将体态律动教学法与少数民族作品相结合,对该种实践进行总结,并对体态律动教学法实践于我国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提出建议。《阿细跳月》的具体教案如下:

教学名称:《阿细跳月》

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我国彝族歌舞的特点,主动了解彝族的民俗风情,并以多种形式参与和表现。

知识目标:能够感受、体验和表达《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记住音乐主题旋律,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旋律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五拍子,掌握彝族“跳月”的基本舞步。

教学难点:了解《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会唱主题旋律,能够在音乐中听辨主题旋律。

教学重点:学习四五拍子,掌握“跳月”的基本节奏型。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美丽的纳西族歌曲《阿哩哩》,今天,就跟随老师一起到少数民族瞧一瞧!有同学了解彝族吗?

学生: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教师:这位同学的音乐知识很丰富哦,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其中最隆重的就是火把节,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举行集会,跳起欢乐的舞蹈,就像刚才这位同学所说,彝族的阿哥阿妹们经常在庆祝节日时,一起载歌载舞。

新课教授

教师: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做《阿细跳月》,接下来,我们完整聆听这首乐曲,听完后请告诉老师,音乐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

学生:欢快的、愉悦的!

教师:我发现同学们的音乐感受力都很不错,在《阿细跳月》这首乐曲中,“阿细”是彝族的一个支系,那“跳月”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在月亮下跳舞!

教师:是的,“跳月”的意思就是在月亮下跳舞。现在,夜幕降临了,太阳落山了,洁白的月亮升起来了,请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感受彝族的篝火晚会吧。请我们所有的同学们围成一个圈,老师把双臂抬至头顶,听老师的口令,当老师说“上拍拍”(XXX),同学们跟我做同样的动作:“上拍拍”(XXX)。然后,老师把双臂放下来,说“下拍”(XX),同学们照做:“拍拍”(XX)。我们来试一次,“上拍拍,下拍”(XXX,XX);加快速度来一次,“上拍拍,下拍”(XXX,XX)。

教师:现在,跟着老师的音乐(边唱《阿细跳月》边重复刚教的拍手动作),一起来感受一次吧。同学们都能跟上老师的音乐,现在,老师要变换速度,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并将我们刚才所学习的动作加入进去。

教师:我发现大部分同学都可以准确地跟上老师的节奏,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特殊的道具——“篝火”,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跟着音乐,跳起来吧,彝族的阿哥阿妹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学生:准备好了……

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和感受了少数民族乐曲《阿细跳月》,俗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可以了解更多的少数民族乐曲!

教学分析:

复习上节课纳西族歌曲《阿哩哩》,随后过渡到本堂课乐曲《阿细跳月》,通过听、跳、唱、看,来感受彝族音乐、舞蹈的特点。本堂课共有三个教学部分:

首先,感受节拍;由于《阿细跳月》是五拍子的乐曲,(重力作用)将动作设计为前三拍向上,后两拍向下;

其次,学唱主题旋律;(稳定恒拍)学生在学唱主题旋律时,教师需提前给速度,稳定节拍,学生辅以刚才所学的动作,边唱变动。

最后,学跳彝族舞蹈;在学生们稳定了恒定拍的基础上,可以自由地变换速度,分别用:慢、中、快速来多次感受乐曲。并在此基础上,依次加入其它音乐要素:力度、乐器等。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上文化课时经常坐在椅子上听课,课上很少有站起来活动的时间。因此,在这节音乐课上,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让学生动起来,通过身体来感受音乐。整堂课,教学流程清晰,学生表现得很积极、情绪上较为兴奋,可以促进其对音乐课的兴趣以及上课的教学效果。但是,根据本人的实践教学经验,由于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该堂课对教师的课堂管理提出了挑战。

除了彝族乐曲《阿细跳月》,在中国这片肥沃的土壤中,有着五十六个民族,他们都有各自的音乐。教师在介绍本民族音乐的同时,如何快速地让学生对本民族音乐感兴趣,达尔克罗兹认为:“体验先于认知。在教学中通过体态律动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因此,教师应以体态律动教学法为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身体律动,让学生自发地去感受、表达和创造本民族音乐。

五、结束语

我国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2011 版)改革的背景下,将体态律动教学法引入小学课堂,是教育者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和突破,体态律动教学法的意义和作用在整个小学音乐课堂中都有表现,它的意义是通过音乐与肢体动作的结合,不仅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达力和创造力;而且对学生思维的敏捷度、身心健康的发展、道德感的培养,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积极影响作用。

注释:

①杨立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年4 月,第16 页。

猜你喜欢

律动彝族乐曲
始乱
彝族海菜腔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三个经济”律动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生命的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