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主义加持,植物奶还能火多久?
2021-06-17崔慧莹南方周末实习生王书雅
南方周末记者 崔慧莹 南方周末实习生 王书雅
2021年5月20日,燕麦奶第一股Oatly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超100亿美元。 视觉中国 ❘图
风口之下,植物奶产品面临着同质化竞争、单价较高、口感及产品品质有待提升等诸多质疑。
IC photo ❘图
★当前国内植物奶技术门槛很低,“很多产品就是塑造一个概念,找一个品类,圈投资人的钱”。口味、价格、方便性是决定植物基产品能否获得消费者认可的三驾马车。
“我们不要把中国的植物蛋白饮料的事过于高估了。第一,动物蛋白饮料仍占主体;第二,非标准包装的植物蛋白饮料还有很大市场,什么时候中国人不再喝散装、非标准化的植物蛋白饮料(比如杯装的豆浆),属于植物蛋白饮料的时代才将真正到来。”
地球又将迎来一个呱呱坠地的“纯素”宝宝了。
2021年6月15日,在德国第三大城市慕尼黑,正在读博士的准妈妈陈禹欣说,按照预产期,她下周就将临盆。而大约从怀孕三个月开始,她就决定与德国丈夫一起,成为严格的素食主义者——不再吃一丁点儿肉、蛋、奶。
在她家冰箱里,3罐1L装的燕麦奶替代了牛奶,包括酸奶、乳酪、果酱等食物,外包装上100%纯植物制造的标签也成了“入场券”。陈禹欣与丈夫甚至找到一家纯素食连锁幼儿园,预备养育一个“纯素”宝宝。
像陈禹欣一样的素食主义者正在掀起一股素食主义潮。不少Z世代(1995年到2009年之间出生的人,也指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消费者认为,素食主义具有减少动物迫害、保护环境、有益健康等诸多优势,其消费行为的转变,直接拉动了植物肉、植物奶等植物替代蛋白产业的崛起。
继2019年植物肉第一股“Be-yond Meat”在美国上市后,2021年5月20日,燕麦奶第一股OATLY也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超100亿美元。
同样,在中国已有超过15个同类的植物奶品牌相继涌现,除蒙牛、伊利、达能、雀巢、可口可乐等传统乳品饮料行业巨头入局外,还涌现了奥买星球、OATOAT、植物标签等本土新创品牌,融资规模皆在千万级上下。
风口之下,植物肉、植物奶等产品也面临着同质化竞争、单价较高、口感及产品品质有待提升等诸多质疑。尽管各类营销推广、明星网红带货热度正盛,但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多位行业人士均指出,从消费者消费行为来看,植物基食品在中国市场的兴旺态势远未到来。
幸运的植物奶
抚摸着肚子里的心肝宝贝,陈禹欣描述了一段在纪录片中看过的场景:“奶牛产奶与人类女性产奶,都是为了抚养孩子,但通过人工受精,奶牛几乎一生都要处于妊娠和泌乳状态,每次生了小牛就会立即被抱走,母牛经常患上乳腺炎,遭受极大痛苦。”
2016年就到德国求学的陈禹欣很早就注意到OATLY在学校附近的地铁站推出的一则广告文案:“牛奶是给小牛喝的。燕麦奶和牛奶很像,不过是给人类喝的”。尽管广告惹来了“破坏奶牛形象”的争议及败诉的官司,但却击中了她的心。
因为良好的口感跟价值观认同,陈禹欣开始购买燕麦奶。在她家附近的Edeka超市,OATLY及alpro两大品牌的植物奶,1L售价为1.99-2.19欧元,约合人民币15-17元,仅比同规格同档次的牛奶1.35欧元一升的价格略高。
但在国内市场,买到同款植物奶产品大约需要40元。而这些所谓的“植物奶”,实际上就是“植物蛋白饮料”,最典型的莫过于豆浆、杏仁露、核桃露等。
相比植物肉的消费者接受度不高,植物奶很幸运,因为中国消费者的饮食习惯以谷物为主,且已习惯饮用豆浆、花生浆、杏仁露等植物饮品,很容易接受植物奶。
据天猫新品创新中心发布的《2020植物蛋白饮料创新趋势》显示(下称《趋势》报告),2020年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增速高达800%,在饮料市场中,成长贡献15.5%。
企查查数据亦显示,2020年共发生植物蛋白融资事件15次,总金额达到15.63亿元,占该历史累计融资总金额的83%。相比之下,所有人造肉项目的融资规模总和也不过2.25亿元。
在谈及植物奶风潮时,OATLY在回复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邮件中说,“植物蛋白饮品目前在中国还属于一个相对新的品类。这个市场还在发展中,希望和行业同仁一起努力规范业界,健康成长。”
从欧美到中国
疫情期间,陈禹欣曾用便签纸记录家庭的日常食谱,平均每周只吃200g红肉。让她转为“纯素”饮食的过程并不艰难,问题在于,孕妇跟孩子能不能完全不吃肉?
《告别纯素食的陈词滥调》这本德国素食者必读书让她坚定了看法。“研究证据显示,在包括孕期、哺乳期在内的任何生命阶段,只要保证均衡的素食摄入,就不会影响健康。”
查了大量书籍文献的陈禹欣发现,纯素食的人,除维生素B12必须额外摄入外,缺铁或缺钙都可以通过食物补充,比如吃羽衣甘蓝、西兰花、白菜等蔬菜及杏干、南瓜籽、芝麻和海藻粉等食物。“我每月做一次孕期验血检查,身体的各项营养素指标都很好。”
美国植物基协会和好食品研究所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每10个美国家庭中就有近6个将动物性食品替换成植物基食品,其中植物奶占植物性食品市场总量的35%。在美国家庭中,植物奶的渗透率高达39%,占牛奶类销售额的15%。
不过,尽管在一些欧美国家货架上,植物奶已与牛奶平分秋色,但在国内,植物奶还没有与牛奶“一较高下”的实力。比如,燕麦奶与咖啡搭配,风味口感甚至比牛奶更佳,但在中国,人们更爱茶饮而非咖啡。
自2018年进驻中国以来,OATLY也曾一度寂寂无名。植物奶起初主要用于解决乳糖不耐受人群喝奶导致的消化系统问题,而随着环保及素食理念推广,植物奶被贴上了追求健康品质生活的标签。
《趋势》报告亦显示,在现有植物蛋白饮品消费者画像中,18-24岁的Z世代人群占比约为23%,位列所有关注人群之首。从身份来看,一二线城市的精致妈妈、年轻白领对“植物基”概念的接受程度更高。
“可持续发展理念层面,欧美市场十分认可这个理念,消费者愿意为理念埋单;但在中国市场,对理念的认同反映到消费行为层面还需要一些时间。”OATLY噢麦力亚洲总裁张春在该公司提供的媒体采访资料中说。
不要高估国内植物蛋白饮料市场
尽管当前国内植物奶行业资本涌动,不断有新产品上市,但植物奶市场格局,尚未尘埃落定。对OATLY猛追不舍的,还有欧洲市场的“老对手”alpro。
2021年3月29日,达能集团宣布,正式将有四十多年历史的植物基品牌alpro引入国内。“alpro不仅有横跨多个植物原料种类的产品,如巴旦木、燕麦、椰子、大豆、榛子,还跨及多个品类,如植物蛋白饮料、酸奶、奶油、人造黄油、冰淇淋等。目前率先引入中国市场的是alpro专业大师系列,一款专为咖啡和茶饮调配而打造的植物蛋白饮料产品。”达能集团工作人员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拒绝了回应有关竞争对手的提问。
回望2019年“人造肉”概念开始在国内风靡之初,很难想见这些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的“素食”,能在全球资本市场及消费市场掀起热潮。豆制品做成的“素肉”,以谷物为主要原料的豆浆、杏仁露等饮料,在中国至少有千年历史了。
“中国人主要摄取植物蛋白,而欧美人摄取动物蛋白更多,由动物蛋白转回植物蛋白,可以有健康、环保等卖点支撑产品溢价,但植物蛋白想在中国走高端路线,恐怕会有很多消费者不买账。”乳制品行业高级分析师宋亮说。
在宋亮看来,在动物蛋白乳制品不能足够满足中国人需求之下,植物蛋白饮料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生产企业必须找准适合自身产品的市场定位及价格策略。“2017年之前,就有伊利等一批传统乳业尝试(这一赛道),但结果都不太好。”
宋亮指出,当前国内植物奶技术门槛很低,“很多产品就是塑造一个概念,找一个品类,圈投资人的钱”,只要某一细分市场的植物蛋白饮料火爆了,赛道立刻变得格外拥挤,同质化竞争加剧,想要做出一款真正触及消费者的产品非常难。
当前,国内植物奶市场需解决两大痛点:一是要求品类更加丰富,产品迭代口感更好;二是要求市场营销能力更强。以维维豆奶等传统植物奶生产商为例,其产品近几年在市场上一直不温不火。
专注中国本土植物基和替代性蛋白食品的投资和孵化机构——道夫子食品国际公司共同创始人张涛认为,中国大众消费者的口味很刁钻,对产品风味、口感方面的技术创新,都提出更高要求,口味、价格、方便性是决定植物基产品能否获得消费者认可的三驾马车。
作为本土植物肉品牌星期零最早的一批投资机构,道夫子食品国际公司还计划在未来3年专注支持和投资30家替代性蛋白食品创业企业,已投资项目包括为6-12岁的儿童研发植物基的功能性营养饮品的“小蛙植饮”、专注微藻类替代蛋白研发生产的香港生物技术公司Geb Impact等。
“但我们不要把中国的植物蛋白饮料的事过于高估了。第一,动物蛋白饮料仍占主体;第二,非标准包装的植物蛋白饮料还有很大市场,什么时候中国人不再喝散装、非标准化的植物蛋白饮料(比如杯装的豆浆),属于植物蛋白饮料的时代才将真正到来。”宋亮说。
新消费理念: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
相比诸多不确定性,植物基公司背后的资本力量正变得愈发“豪华”与“众星璀璨”。
以OATLY为例,背后的股东阵容包括比利时私募股权基金Verl-invest、华润、黑石、星巴克前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得主娜塔莉·波特曼、美国著名说唱歌手Jay-Z。
著名歌星王力宏也在2020年投资了植物性科研食品企业Green Monday Holdings绿客盟。这笔由TPG旗下睿思基金(The Rise Fund)和太古股份有限公司领投的4.8亿元人民币融资,创下了当时亚洲植物性食品行业规模最大的融资纪录。
“从碳排放和水资源上来看,生产肉类对环境和水资源的消耗都是不可持续的。相反,植物替代蛋白就是可持续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令市场、投资界、消费者都会感受到植物替代蛋白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绿客盟CEO杨大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在环保领域有十余年的从业及投资经验的张涛亦认为,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者市场,提出与每个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环保解决方案,如以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的消费理念等,都到了值得被重视推广的阶段。而只有吸引到原本的非素食者开始食用植物替代蛋白产品,才算实现了环保效益。
“在国内,第一批植物替代蛋白行业的创业者其实已经拿到投资,有产品上市了。”张涛说,“从环保角度,我们坚定地看好植物替代蛋白行业的发展,但希望支持更多秉持初心的创业者,他们需要用优质的产品征服消费者,而不是靠讲故事赚投资人的钱。”
而作为站在时代浪潮前沿的Z世代人,将会通过每一次消费行为“用脚投票”。即便身怀六甲,陈禹欣仍愿意奔波到3公里外的超市购买“零包装”产品,仔细阅读每一张食品和化妆品标签,拒绝购买添加动物油脂的食品或日用品。
假如未来孩子长大一点后,要求像同龄人一样吃肉该怎么办?面对南方周末记者的询问,一直兴致盎然讲述亲身经历的陈禹欣沉思了片刻。
“或许我们不会阻止,但一定会平等地告诉孩子,个人的饮食及生活方式选择将给环境和动物造成怎样的影响。我们相信与其他生命的共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孩子应该理解到,动物生来并不是为了给人类吃掉的。”陈禹欣说。
(应受访者要求,陈禹欣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