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冲击IPO:平台交易额达3410亿元
2021-06-17文
文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1日,滴滴正式向SEC递交IPO招股书,股票代码为“DIDI”。千呼万唤始出来,备受外界关注的共享出行巨头,正式揭开上市序幕。
据招股书显示,滴滴全球年活跃用户为4.93亿,全球年活跃司机1500万,其中在中国拥有3.77亿年活跃用户和1300万年活跃司机。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个月里,滴滴全球平均日交易量为4100万单,全平台总交易额为3410亿元人民币。
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的3年时间内,平台司机总收入约6000亿元人民币。
目前软银为滴滴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21.5%,Uber持股比例12.8%,腾讯持股6.8%。IPO之前,滴滴创始人、CEO程维持股7%,联合创始人、总裁柳青持股1.7%。根据中概股常规同股不同权安排,程维、柳青合计拥有超过48%的投票权,包括程维、柳青在内的滴滴管理层拥有超过50%的投票权。
不过,最大股东软银委派的董事会成员将在滴滴上市时辞任董事。
从16个司机到日均4100万单
滴滴成立于2012年,自成立以来各类融资规模超300亿美元,拥有机构投资者近百家。
在提交招股书后的创始人信中,程维介绍说,创办滴滴的初衷源自2012年北京的一个雪夜。那晚下着鹅毛大雪,因为一直没有驾照,程维和很多人一起,瑟瑟发抖站在冷风中等待出租车,久居北京,打不到车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但是那天晚上他没有特别沮丧,因为内心已经有了一个共享出行计划。
也就是2012年,滴滴出行App上线了,“目标很简单,就是为了减轻大家打车时的痛苦”。
在当时,智能手机并不普及,要做一款让司机和用户都愿意使用的打车软件并不容易。“正是市场基础不成熟的情况下,创业才可能成功。现在,智能手机已经普及了,司机和乘客的用户习惯也教育好了,市场已经成熟了,但这时候,你再做打车软件,基本上没有机会了。”程维曾在一次公开分享中讲道。
滴滴刚上线时,只在北京有16个出租车司机,程维在一次访谈中说,“这就像16盏灯,给了我们希望”。
滴滴成立之初就已经有了实力不可小觑的对手。最早成立的打车软件“摇摇招车”,已经获得了红杉资本和真格基金的350万美元融资,对比之下滴滴打车的天使投资只有80万元人民币。
当时的摇摇在北京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特别是在首都机场,后来者没有机会也没有实力进入。滴滴选择在出租车同样聚集的北京西站发起迅猛的地推攻势,由于火车站的出租车辆是一直流动的,宣传人员需要在30秒内讲清楚滴滴是什么,同时帮司机安装上滴滴App并教他学会使用。
滴滴甚至专门为此研发了一套程序,把手机连接到电脑上一键安装滴滴的App,然后塞给司机一张讲解怎么使用滴滴的传单,告诉他“装上滴滴一个月可能让你多收入几百块甚至一千块钱,你试一试”。
此后,滴滴开启高速扩张之路。2014年,滴滴正式宣布与微信达成战略合作,接入了微信入口,开启了打车费补贴的营销活动。在与当时的主要竞争对手快的经数轮烧钱大战后,两家于2015年宣布合并。
2016年,滴滴宣布与Uber达成战略协议,滴滴收购优步中国在中国大陆运营的品牌、业务、数据等资产,奠定了其在中国出行市场上的关键地位。2016年5月,滴滴宣布获得苹果公司10亿美元投资。从2016年开始,市场对于滴滴即将上市就有过多次传闻。
现在,滴滴俨然名副其实的共享出行巨头。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3月,滴滴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约4000多个城镇开展业务,提供网约车、出租车、顺风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代驾、车服、货运、金融和自动驾驶等服务。
2020年,滴滴三大业务中国出行业务、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分别是1336亿元、23亿元和58亿元人民币。在盈利表现上,2018年至2020年滴滴的净亏损分别为150亿元、97亿元和106亿元;2021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55亿元。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个月里,滴滴全球平均日交易量4100万单,全平台总交易额3410亿元。
其中中国出行业务2019年实现调整的息税前利润38.4亿元人民币,2020年39.6亿元,2021年一季度36.2亿元。
采用AB股模式
随着招股书的披露,滴滴的董事会名单也浮出水面。本次上市后,滴滴董事会名单将面临大幅调整。
目前软银愿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为滴滴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21.5%,Uber持股比例12.8%,腾讯持股6.8%。不过,最大股东软银委派的董事会成员Kentaro Matsui将在滴滴上市时辞任董事,这意味着软银将退出滴滴董事会。此外,博裕资本董事总经理陈峙也将在滴滴上市时辞任董事。
除了已经退出的软银和博裕资本,滴滴董事会还有6名成员,分别是滴滴出行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程维,滴滴联合创始人柳青,滴滴副总裁兼国际业务总裁朱景士。除了三名滴滴高管,腾讯总裁刘炽平、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张勇、苹果副总裁Adrian Perica各占一席。
滴滴实行高管合伙人制,作为公司的实际控制方,其中程维、柳青、朱景士三人为创始有限合伙人,有权任命或罢免公司执行董事,提名并推荐公司某些执行官职位的候选人。
虽然滴滴创始人、CEO程维持股7%,联合创始人、总裁柳青持股1.7%,根据中概股常规的同股不同权的安排,程维、柳青合计拥有超过48%的投票权,包括程维、柳青在内的滴滴管理层拥有超过50%的投票权。
目前国内京东、小米、拼多多等多家互联网公司都采用了AB股即同股不同权的模式,刘强东、雷军、黄峥等创始人也正是借此拥有的股份尽管没有达到绝对控股的程度,却能够牢牢地掌控住公司。
此前嘀嗒出行已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哈啰出行同样申请赴美IPO,如今滴滴递交招股书后,“共享出行第一股”的争夺也将更加激烈,究竟花落谁家还存在不确定性。可以肯定的是,滴滴的招股书,正在开启一个关于共享出行的新故事。对于新老玩家来说,这既是壁垒,也是未来。
从高速扩张到安全第一
2018年7月时,就有媒体报道称,滴滴预计于2019年下半年进行IPO,彼时估值约550亿美元,预计最终上市时市值达700亿至800亿美元。
意外不期而至。在急速扩张的路上,2018年夏,在滴滴顺风车上发生了两起恶性刑事案件,在私募市场上滴滴估值一路下行。这一时期也在创始人信中被称为“至暗时刻”,并表示此类事件促使滴滴开始了深刻的自我反省,“不惜以全年的增长为代价,把精力和重心都放在一件事上——做我们所能做的一切去搭建安全保护体系,保障司机和乘客的安全”。
过去几年,滴滴的确跑得太快了。一位滴滴高管此前曾表示,互联网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快,唯快不破,但这种快又会导致它容易忽视暗藏的危机。IPO已然不是滴滴当时最优先的事项,取而代之的是“安全”“合规”“整改”,这成为滴滴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主题,滴滴全体员工的注意力,也完全从增长转移到依赖平台的消费者和司机的安全和福利上。在程维和柳青看来,这对于滴滴是“艰难但必要且正确的决定”。
既要保护乘客,又要保护司机,还要为自己的员工负责,滴滴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程维此前表示,“安全是一项长期工作,再重视都不为过”。滴滴内部有关安全的预算是单独列出的,并不断加大安全专项经费投入,仅2019年滴滴在安全方面的预算就是20亿元,2020年安全投入提升至30亿元,投入包括产品、线上新增的司机服务经理等等。
目前滴滴有十几个与安全相关的部门,每个部门下有5个左右小部门,小部门下又各自有四五个三级部门。加强司机的背调,重新设计了两百多个产品功能,自研司乘安全出行智能保障系统图灵,并在全国各地的滴滴车上安装了具有远程信息处理和其他功能的智能设备以及安全硬件。滴滴还建立了一个物理安全“SWAT”小组,可以在几小时内到达中国任何一个城市,对地面上的安全事件作出反应。
滴滴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安全透明报告显示,平台上每百万次乘车的犯罪事件数量就已经大幅下降,车内纠纷和交通事故数量也大幅下降。从唯快不破,到主动为自己“套”上一层层“枷锁”,滴滴放慢步伐修炼内功,终于将自己从黑暗的泥潭中拉出来。
重回正常轨道的滴滴开始安全和业务两手抓。2020年4月,程维在公司战略会上公布了未来3年的战略目标——“0188”:安全是滴滴发展的基石,没有安全一切归0;3年内实现全球每天服务1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8%;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
IPO也再次被列上日程。2020年下半年以来,各种有关滴滴的上市传闻不绝于耳,直到如今提交招股书,滴滴才算对各种传言有了明确的回复。
不过,在招股书中,滴滴依然强调坚持“安全第一”的发展承诺,并持续投入安全方面,将安全放在首位。目前滴滴已经拥有一套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安全策略覆盖乘车前、乘车中和乘车后。
布局下一个风口
对于此次IPO募资的用途,滴滴在招股书中披露,计划将约30%的募资金额用于扩大中国以外国际市场的业务;约30%的募资金额用于提升包括共享出行、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在内的技术能力;约20%用于推出新产品和拓展现有产品品类以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剩余部分可能用于营运资金需求和潜在的战略投资等。
目前,滴滴“四个核心战略板块”分别是共享出行平台、车服网络、电动车以及自动驾驶。其中,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被滴滴视为其未来的市场机会,滴滴在招股中表示,“电动汽车的日益普及和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将促进移动出行的增长”。
滴滴2016年开始开发自动驾驶解决方案。2020年2月和10月,滴滴自动驾驶子公司完成由滴滴和软银愿景联合投资的5.25亿美元A轮融资,估值达到34亿美元,完成融资后,滴滴对自动驾驶子公司仍拥有绝对控股权,持股比例为70.4%。截至今年一季度,滴滴自动驾驶团队人数超500人,拥有超过100辆自动驾驶汽车的车队。
除了继续提高安全性、改善用户体验,在滴滴看来,“改变车辆的本质”才是接下来业务的核心。2020年12月滴滴联合比亚迪设计开发的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已经在长沙等城市试运营,这是从用户需求出发,“第一次不是为家庭设计,而是天生为共享而设计的汽车”。事实上,早在2018年,滴滴就开始针对这款车进行了市场调研,并全程参与了原创设计。
与此同时,滴滴也在全国搭建了充电网络作为基础设施。
除了共享化,自动驾驶也是解决当前交通出行痛点的关键,并且被滴滴视作为未来出行设计的终极目标。全球和中国每年分别发生约4320万起和860万起交通事故,90%以上的事故是由人为失误造成的,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事故率提高交通安全,同时降低车辆运营成本。
2016年滴滴就开始研发自动驾驶技术,2019年8月,滴滴将自动驾驶部门拆分为独立公司,并在第二年5月完成A轮超5.25亿美元融资,此轮融资由滴滴和软银共同投资,是国内自动驾驶公司获得的单笔最大融资。招股书数据显示,在A轮融资结束后,滴滴自动驾驶估值就已达到了34亿美元。
目前滴滴已拥有一支五百多名员工的团队,来开发L4自动驾驶技术和操作系统,还运营着一支由一百多辆自动驾驶汽车组成的车队。在上海共有530公里的道路可以进行测试,滴滴自动驾驶还建立了车辆和路况实时监测的安全指挥中心,增强了远程辅助能力,以应对未来更大规模的自主车队作业。
在滴滴看来,自动驾驶是未来移动出行的关键,而共享移动出行网络则是将自动驾驶变为现实的关键,共享出行平台的应用场景、海量的交通数据都将加速自动驾驶商业化。
程维曾透露,D1每18个月会迭代一个版本,预计到2025年推出D3,届时将普及100万辆,并且会搭载自动驾驶系统,到2030年,新推出的车型则会取消驾驶舱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尽管自动驾驶研发投入巨大,但是对于滴滴来说依然是前景广阔的市场。2020年,全球移动出行市场规模为6.7万亿美元,但全球共享出行和电动汽车普及率分别为2%和1%。电动汽车的日益普及和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将进一步促进移动出行,特别是共享移动出行的发展。
据CIC灼识咨询预计,到2040年,全球移动出行市场将达到16.4万亿美元,届时共享移动出行和电动汽车的渗透率将分别提高到23.6%和29.3%。中国市场同样有着巨大的前景,中国移动市场规模到2040年将达到3.9万亿美元,届时共享出行和电动汽车的渗透率将分别提高到35.9%和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