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六安市旱情分析与应对策略

2021-06-17徐路全沈艳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六安市旱情

徐路全 沈艳

摘 要:旱情分析是科学应对旱灾的基础,是制定防灾、减灾、救灾措施及评价其效果的前提。该文结合六安市历年旱灾情况,分析了2019年六安市旱情的等级与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六安市;旱情;旱情指标;旱情等级

中图分类号 P40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0-0131-03

1 引言

随着水利工程的全面建设和水资源的合理调度,我国发生大面积严重干旱的可能性已大为减小,但仍不能完全避免极端气候带来的局部干旱问题。基于此,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旱情的成因、旱情的程度和制定防灾、减灾、救灾措施依旧十分必要。分析旱灾可以科学引调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贯彻水利新发展理念,构建水资源利用新发展格局[1]。所以,合理确定干旱分析指标对于科学描述、分析干旱类型和确定旱灾等级,进而制定合理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

2 旱情特征

2.1 旱情分析指标与标准 干旱指标和干旱标准作为分析旱情的基本参数,也是防灾、减灾、救灾的基础。描述和界定干旱等级的标准和指标多种多样,比较常用的标准有《旱情等级标准》《区域旱情等级》《气象干旱等级》[3-5];常用的评价指标有土壤水分状况、连续无雨日数、降水量距平百分率[6]等。根据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将干旱等级划分为轻度干旱、中度干旱、严重干旱、特大干旱4类。

根据《旱情等级标准》降水量距平百分率计算公式如下:

[Dp(%)=P-PP×100] (1)

式中:[Dp]为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为计算时段内降水量(mm);[P]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mm),宜采用近30年的平均值。旱情等级划分表见下表2。

2.2 六安市历史旱情特点 六安市历史上自然灾害频繁。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严重旱灾的年份有1953、1958、1959、1966、1967、1977、1978、1988、1992、1994、2000、2001、2011和2013年。本地区干旱有连续出现及水旱灾害交错的特点,如1958—1959年、1966—1967年、1976—1978年、1994—1995年、2000—2001年等为连续2~3年干旱;而1954、1956、1963、1991、2001年等又在大水后出现较大旱情。

2.3 2019年六安市旱情及特点 2019年六安市累计降雨802mm,较常年同期减少3成。入汛以来至12月16日,全市面平均降雨量534.5mm,较常年同期减少4成。其中,8月12日至12月16日,全市面降雨量198.5mm,较常年同期减少近5成,具体灾情见表3。

2019年六安市旱情主要特点有:(1)最大连续无雨日数突破历史达到17~26d,最大连续无有效降雨日数达52~66d,居历史第6位;(2)全市大、中、小型水库及塘坝蓄水均较常年减少4成,加剧了农业灌溉及城镇生产生活用水的压力;(3)受旱面积大,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根据安徽省应急管理厅提供数据所绘六安市旱情分布见图1。

2.4 2019年旱情分析及成因

2.4.1 旱情分析 通过表1干旱等级划分指标和六安市旱情特点可知,2019年六安市干旱等级为严重干旱。通过降水量距平百分率计算公式和表2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旱情等级划分表可知,2019年六安市干旱等级为中度干旱;通过六安市旱情分布图可知,2019年六安市干旱等级为中度偏严重干旱,局部地区存在特大干旱。2种不同的评价标准得出不一样的旱情等级,可能是以下原因:

(1)从不同角度度量和划分旱情等级本身便存在专业领域、分析边界、度量标准无法统一和相互换算的“先天不足”。

(2)不同划分标准基于的数据基础不完全一样,存在数据和结果的不可比拟性和参照性。另外,不同标准之间的结果如何进行换算尚无定论。

(3)目前行业与部门间存在不同干旱等级划分标准,但尚未形成统一体系,没有相关使用领域、范围的标准和要求,从而造成分析同一干旱现象得出不一样的结果的情况。

(4)初期各部门分析数据与最终统计汇总数据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很大差距。

(5)考虑问题的全局性和出发点不同,需要对有关旱情问题进行相应总结与系统取舍,如此也会造成旱情分析结果的不同。

2.4.2 旱情成因 2019年,由于夏秋季降雨量较常年大幅减少,持续气温偏高,全市水库塘蓄水量持续下降。大型水库蓄水位低于死水位运行,部分小型水库出现干涸,全市秋季灌溉用水影响严重,灌溉缺水矛盾突出。從地形上看,淠河、史河、杭埠河均发源于大别山区,虽水资源丰富,但每年雨季过后,山水泄入天然河道,而80%的岗丘地带却求水不得。从地域上看,灌区外的西部山区雨多而耕地少,灌区内的丘陵区降雨量偏少而耕地集中,北部沿淮地区降雨量更少,水资源与耕地资源不相匹配。从时间上看,年降雨量分布不均,一般夏季雨丰,而夏秋之交农作物需水高峰期却雨量稀少。各地区具体受旱原因如下:

(1)金安区受旱主要原因是境内淠河灌区渠道年久失修,淤积严重,且各骨干渠道互不相通,水资源调配困难;同时区域内丘陵地区及南部山区骨干拦、蓄水设施少,蓄水能力不足。

(2)裕安区受旱主要原因是水源性缺少导致的供水能力不足。其中汲东干渠渠首实际供水能力远未达到设计供水能力的一半,导致史河灌区尾部常常出现无水可用;同时区域内缺少骨干大型蓄水工程,蓄水能力不足。

(3)叶集区受旱主要原因是渠系退化严重,无法灌溉;同时缺少骨干蓄水工程,蓄水能力不足。

(4)霍邱县东部丘岗区是汲东干渠的末梢灌区,由于汲东干渠及上游支渠未经系统治理,来水量已不能满足该区域的灌溉需求。北部沿淮洼地为沿淮、沿河洼地排灌区,作为史河灌区的末梢,常常出现无水可用现象。

(5)舒城县受旱主要原因是杭北、舒庐干支渠淤积严重,且缺少补给水源;同时区域内水库、塘坝淤积严重,蓄水能力不足。

(6)金寨县受旱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区缺少骨干水源工程,现状主要依靠山涧溪流上的小型堰坝引水自流灌溉,干旱期灌溉无法保障;现有水库等水源工程大多未配套输水渠道、管道等设施,不能充分发挥灌溉供水效益;区域内灌口集、徐冲灌区输配水渠道及建筑物配套不完善,缺乏二级提水设施,严重影响灌溉效益。

(7)霍山县受旱主要原因是区域内蓄水工程淤积严重且数量偏少,蓄水能力不足;同时灌区工程老化,灌溉面积萎缩严重。

3 提升六安市应对旱灾能力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

3.1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包括有水源工程、提水工程、引调水及水系连通工程、灌区续建配套更新改造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通过拟建和恢复工程措施可新增兴利库容1.05亿m3,新增灌溉面积150420hm2,解决276.13万人的饮水问题,新增提水流量251.87m3/s,新增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总面积231113.33hm2,新增高标准农田95700hm2。

同时通过临淮岗枢纽综合利用工程抬高蓄水位至24m,增加蓄水库容1.07亿m3,通过城西湖、城东湖抬高蓄水工程分别增加蓄水库容1.89亿m3和1.5亿m3,通过佛子岭、磨子潭水库清淤工程不仅能提升水质,还可增加蓄水库容0.8~1.0亿m3。

3.2 非工程措施 (1)完善全市应急调水预案体系。加强全市应急调水方案体系建设,制订完善本地区应急调水方案,以保障发生重、特大干旱时,通过紧急引调水,满足调入地区城乡的基本供水需求。

(2)研究骨干调水工程与沿线工程协同调度。研究引江济淮等调水工程和沿线湖、库及灌区之间供水工程的协同调度,重点研究调水、水库和河湖之间水量配置,适当加大生产生态用水使用河道、湖泊水的比重,预留出水库优质水用于保障城镇居民生活。

(3)研究皖西大别山水库群优化调度。结合本次规划的淠史杭灌区连通工程,响洪甸、梅山水库连通工程等,研究进行水库间均衡调度,做好雨洪资源利用,进一步增强综合供水能力。

(4)开展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综合利用研究。推进出台临淮岗洪水工程控制办法,充分发挥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综合利用效益。

(5)推进灌区信息集成整合。建立淠史杭灌区既有自动测报属地数据源标准,建立信息汇交/交换系统,以专用集成、既有共享的模式,对灌区续建配套工程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灌区用水监测数据源进行归一整合,融合灌区基础信息,建设统一的灌区专用数据库,实现一数一源。

4 结语

采用更加科学严谨的旱情分析标准与指标,是科学、全面、系统分析旱灾的前提。但是采用科学严谨的分析标准与指标需要大量的数据与时间计算分析,不利于即时防灾、减灾、救灾。建议在旱情发生初期选择相对粗略的分析标准与指标,如农作物受旱面积、影响人畜饮水安全数等简单易得数据;后期详细分析与救灾效果后评价时,可选用诸如作物水分状况、土壤水分状况等科学、严谨的分析标准与指标。

在以后的防灾、减灾、救灾上需要大力推进旱情卫星遥感监测运用,逐步做到点、面旱情相互印证,提高区域受旱面积、受旱等级监测的准确性和区域定位精准性。做到初次分析的原始数据和粗略指标为后续的精确分析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后续的精确分析为前期的粗略分析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与纠偏。

参考文献

[1]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六安市农业灌溉供水保障规划[R].2020.

[2]孫晓秀.区域旱情指标评估方法研究与应用[J].中国防汛抗旱,2010:46-49.

[3]SL424-2008,旱情等级标准[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4]GB/T32135-2015,区域旱情等级[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5]GB/T20481-2017,气象干旱等级[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6]Yang S E,Wu B f. Calculation of monthly precipitation anomaly percentage using web-serviced remote sensing data[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Computer Control.IEEE, 2010:621-625. (责编:王慧晴)

猜你喜欢

六安市旱情
基于不同旱情指数的石羊河流域春旱监测研究
《晨曦》
六安市水资源评价研究
六安市金安区构建环保法治新秩序
云南省旱情信息系统升级及完善
广西:首个水文地方标准《旱情评价指标》实施
六安市四院承担儿童“窝沟封闭”项目
六安市人民医院人工肝新技术填补市内一项空白
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实施六安市首例3D腹腔镜手术
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