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现状分析

2021-06-17武小燕张莉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制约因素农机化对策建议

武小燕 张莉

摘 要:该文阐述了安徽省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丘陵山区农机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促进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丘陵山区;农机化;现状;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S232.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0-0110-02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标志,在保证粮食安全、实现乡村振兴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取得到了稳定的发展,主要农作物的综合机械化率不断提高,农机装备不断增长、装备结构不断优化、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虽然安徽省农机化发展呈出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面对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尚存在着丘陵山区区域发展不充分等问题,从而制约了安徽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1 安徽省丘陵山区农业概况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地形复杂,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平原、丘陵、山地等类型齐全,全省总面积14万km2,其中平原地区占45%,丘陵山区地区占55%,全省105个县市区,丘陵山区县共30个。安徽省丘陵山区是粮食、果菜茶、棉麻糖、中药材等生产基地,在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安徽省丘陵山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小麦、玉米等,为保证粮食产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丘陵山区的经济作物及特色农产品比较丰富,是安徽省重要的蔬菜瓜果、糖棉油料、茶叶、中药材生产基地。沿江和皖南两大蔬菜产区是安徽省重要的蔬菜种植区,主要栽植品种有茄果类、瓜类、甘蓝类、豆类、白菜类、绿叶菜类及香菇、木耳、双孢蘑菇、金针菇等传统食用菌蔬菜。茶叶、山核桃、菊花、油茶、板栗、毛竹、香榧等山區特产农产品资源丰富,已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丘陵山区中药材资源丰富,霍山石斛、歙县贡菊、岳西茯苓、宁国宁前胡等中药材在全国享有盛誉。另外,丘陵山区也是皖贝母、断血流、天麻、灵芝、柴胡、苍术、半夏、杜仲、金银花、枇杷叶、葛根、瓜蒌、夏枯草、香附子、山茱萸、桔梗等中药材的重要产区。

2 安徽省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现状

目前,安徽省丘陵山区主要农作物的机械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9年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0%,而丘陵山区机械化率未进行统计。丘陵山区水稻、油菜、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和机具在平原地区已成熟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丘陵山丘选择机型小、操作方便灵活的机具能满足丘陵山区主要农作物各环节机械化作业的需求,所以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但与平原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特色农产品机械化率低是影响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安徽省逐步加大丘陵山区特色农产品机械化技术与的推广应用,出台了山区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指导意见,对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优势特色农产品薄弱环节机械化及设施农业机械化等进行规划,并开展了山茶叶、山核桃、板栗、毛竹、高山蔬菜、中药材等种植、管理、采收和初加工等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虽经过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安徽省丘陵山区毛竹初加工、板栗剥刨、菊花烘干、山核桃脱蒲,高山蔬菜以及农产品冷藏保鲜等特色农产品部分环节机械化技术得到了发展和应用,但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还不清晰,薄弱环节多,很多作物生产环节“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茶叶是安徽省重要的优势农产品之一,茶叶修剪、松土除草、施肥、植保、采摘机加工各环节机械化技术也在不断探索与完善,但目前仅修剪和加工环节机械化水平比较高,而在松土除草、施肥及名优茶采摘换尚存在无机可用的问题亟待解决。2019年安徽省茶叶机械化水平仅为35.35%,与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3 制约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1 地形复杂,机具作业条件差 受自然地形条件的限制是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相对缓慢的首要因素。丘陵山区地块小、形状不规则、坡度大、无机耕路,且坡多、台多、埂多,农业机具运输、行走、作业难度大,“有机难用”现象十分突出。平原地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管、秸秆环节及烘干等主要各环节机械化技术及装备相对成熟,山区丘陵地区的水稻、油菜等主要农作物也往往种植在丘陵山区的平坝和浅丘地区,部分地块相对平坦、集中连片、交通便利的地块可通过选择小型的主要农作物作业机具满足机械化作业的需要。但仍有部分主要农作物种植在面积小、不连片、高低差大、形状不规则、无机耕路的田块,机械化作业因为地形的限制难以实现。果、蔬、茶、中药材等其他经特作物往往种植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山区坡度大、土壤类型复杂,使农业机械无法发挥作用。

3.2 机具缺乏,研发积极性不高 丘陵山区农机具研发难度大、成本高、利润薄、市场小,使农机企业对丘陵山区农机具的研发生产积极性不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等主要环节先进适用小型机具少,特色农产品除了微小型耕作机械、植保机械、部分作物产后加工及保鲜冷藏设备外,多数环节无机可用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是丘陵山区地块小,农作物种植面积少,农机具市场规模远比平原地区小;二是适宜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一般为运输方便、操作简单、适应能力强的小型机具,小型机具的价格低,利润薄;三是山区丘陵地形多样、土壤结构复杂,种植制度繁杂、机具研发难度大;四是对丘陵山区农机具研制、开发及试验扶持力度小,购机补贴对丘陵山区微、小型农机具的补贴力度小,影响和制约了农机企业对丘陵山区农机具开发的积极性。

3.3 模式复杂,机艺融合难度大 丘陵山区地形多样,既有平坝、浅丘也有高山,土地类型丰富,在光照、温度、水源等独特条件的共同作用下,适宜生长的生物资源种类多。农作物资源丰富,除粮、油、棉、糖等主要农作物外,还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这些特色农产品作物种类繁多、形态多样,有茎秆木质较少的草本植物,也有植株矮小的木本植物灌木、有茎秆长的藤本植物,还有植株高大的乔木。种植模式复杂,生产方式差异大,传统粮油作物间、混、套作方式依然存在,林药、林果间作在丘陵山区也十分普遍,农艺技术复杂,与农业机械配套难度大。

4 促进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农机化发展正处于由中级向高级迈进的关键期,丘陵山区农机化已成为安徽省农机化发展中的“短板”,制约着安徽省农业化的发展。因此,加速发展安徽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是补短板,推动丘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农业現代化进程的重要措施。

4.1 加大丘陵山区农机化扶持力度 丘陵山区农机化是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科学谋划,充分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一是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加大对适宜于丘陵山区中小型农业机具及特产农产品生产加工机具的补贴力度,增加补贴产品范围、提高补贴标准,提高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二是加大对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和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扶持力度,通过设立科研专项,支持开展丘陵山区农机化技术和装备研发示范,推动产学研推密切结合,加强联合攻关能力,增加技术供给,充分调动丘陵山区农机具的研发积极性。三是加强丘陵山区农机化技术培训和宣传教育力度,对丘陵山区基层农机技术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机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并且对丘陵山区农民进行农机技术宣传教育,提高农机化技术应用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4.2 加强丘陵山区基础设施建设 先天条件是制约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首要因素,地形复杂、道路不通,使农业机械在丘陵山区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一是通过政策支持,加大宜机化改造力度,在适宜坡度范围内、适宜的土壤条件下,通过使田块小并大、短并长、弯变直,使田块以条带形分布为主,更适合农机具进行田间作业;二是结合丘陵山区实际地形,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丘陵山区机耕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只有把机具上山、下山的道路打通,才能使部分小型、轻便的农机具在丘陵山区充分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4.3 抓好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重点 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涉及作物多、种植模式复杂、薄弱环节多,在有限的人员和资金支持下,抓好重点任务,逐个攻关、稳步推进。一是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确定当地优先发展的作物,对作业面积大、机械化发展有一定基础、薄弱环节较少的作物进行技术攻关,开展全程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兼顾其他作物,逐个作物攻关,共同推进农机化发展。二是按照效益优先原则,紧抓重点环节,选取农民需求迫切、生产经营急需,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的重点关键环节开展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引进、推广及应用。三是服务好重点对象,重点围绕大户、合作社等开展农机化技术的培训指导与服务,提升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服务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制约因素农机化对策建议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山东农机化》2015年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