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优质高效种植技术
2021-06-17赵铁锁赵佳宁
赵铁锁 赵佳宁
摘 要:通过对太原市玉米生产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提高玉米优质高效种植技术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玉米;优质高效;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7-0045-01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被誉为“高产作物之王”。它是集粮食、饲料、油料、能源于一身的作物。我国粮食生产实现17年连续增产,玉米增产80%以上,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玉米产量、品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还进一步关系着肉、蛋、奶等食品安全。
1 太原市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太原市玉米生产存在如下问题:①玉米品种多、乱、杂,农民不知如何选种。②种植推广适合当地不同生态区的抗旱、节水、适应性强、抗病性强、高产、稳产的新品种不多。③良种、良法、良机、良艺不相配套,品种增产优势发挥不充分。④玉米生产主要集中在中低产田,受干旱影响较大。⑤一些地方越区种植生育期长的品种,籽粒水分高,玉米成熟质量差。⑥整地质量差,播种质量不高。⑦玉米种植密度低,平均留苗3 400株/667 m2左右,影响产量的提高。⑧土壤耕作层浅,适宜玉米生长的最浅耕层22 cm,我国平均耕层是16.5 cm,实用技术普及率不高,机械化播种收割水平低。⑨耕作管理粗放,施肥不合理,地力下降,多年连作,病虫害发生加剧。⑩投入成本高,整体效益受影响,从而造成玉米产量、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偏低,所以提高玉米产量和效益就成为农业科技人员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2 玉米优质高效包含的主要内容
2.1 玉米种子质量好
玉米种子的4项质量指标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必须达到国家种用标准,即玉米非单粒播种,纯度≥96.0%、净度≥99.0%,发芽率≥85%,水分≤13.0%;玉米单粒播种,纯度≥97.0%、净度≥99.0%,发芽率≥93%,水分≤13.0%。同时种子的生长力要高、发芽率要强。
2.2 玉米品种表现好
①品种的适应性要好。涝年不减产,旱年不歉收。②品种的抗逆性要强。既抗病、抗倒、抗旱,又耐高温、耐瘠薄。③丰产性高。玉米穗子大小适中、籽粒大、穗轴细、脱水快。
2.3 玉米品种品质好
①普通玉米品种品质:籽粒容重≥720 g/L,粗淀粉含量(干基)≥69.0%,粗蛋白质含量(干基)≥8.0%,粗脂肪含量(干基)≥3.0%。角质型、硬粒型籽粒的玉米品种品质比粉质型、马齿型品种品质好。②糯玉米(干籽粒)品种品质:粗淀粉含量(干基)≥69.0%,直链淀粉占粗淀粉总量(干基)≤3.0%。③高油玉米品种品质:粗淀粉含量(干基)≥7.5%。④高赖氨酸玉米品种品质:赖氨酸含量(干基)≥0.4%。⑤青贮玉米(不包括粮饲兼用)品种品质:整株粗蛋白含量≥7.0%,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23%,淀粉含量(干基)≥25%,收获期全株绿色叶片所占比率≥70%,水分含量流失率为70%~65%。⑥鲜食甜玉米品种品质:外观品质及蒸煮品质评分较高,鲜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10.0%。⑦鲜食糯玉米品种品质:外观品质及蒸煮品质评分较高,直链淀粉占粗淀粉总量(干基)≤3.0%。⑧甜加糯型玉米品种品质:外观品质及蒸煮品质评分较高。
3 提高玉米优质高效的主要措施
3.1 建设高标准农田
要充分利用有效降水,合理灌溉(喷灌技术),探索农田发展新模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2 因地制宜选用优良新品种
育种科研单位要改变育种方向、方法和技术路线,积极推进基础性研究、商业化育种,强化玉米种子种质资源改良与创新。积极选用国家级或省级审定的,适宜当地区域、气候、土壤、管理条件种植的适应性广、优质、高产、抗病、抗旱、抗倒的新品种。不越区种植,所选品种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要比当地活动积温少100~150 ℃的品种,例如赛博173、强盛199、DF899、沃锋188、和世利1728、东单1331等玉米新品种。
3.3 选用推广玉米种子包衣技术
包衣种子能促进作物苗期生长,实现苗齐、苗壮、苗全,增强抗逆、抗病性,利于作物增产,使用玉米包衣种子可增产10%以上。应用包衣种子还可节省种子、减少用药用工、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另外,三唑类杀菌剂的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4 深耕细作,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提高整地质量和播种技术,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播种深浅要一致,覆土厚薄要适宜。当10 cm地温稳定在10~12 ℃、含水量在20%左右时为最适宜的播种期。这时温度高,出苗快而齐,有利于全苗。播期过早,地温低,出苗慢,幼根易受病菌的侵染,特别是玉米丝黑穗病菌的侵染。适当延后播种日期,播种后8~10 d出苗,根系发育健壮,形不成弱苗。因此,应积极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和膜测播种技术。
3.5 合理密植
根据玉米品种的特征和特性确定留苗密度。稀植大穗品种、水肥条件较差的地块,留苗宜稀;密植品种、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留苗宜稠。种植密度以行距60 cm为最佳,有利通风透光,行距过大会浪费耕地。
3.6 强化水肥管理
应施农家肥2 000~3 000 kg/667 m2或复合肥40~50 kg/667 m2作底肥,喇叭口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20~30 kg/667 m2。①播种—出苗期:需水量小,浇底墒水是保障玉米全苗的主要因素。②大喇叭口期—灌浆高峰期:需水量最大,约30 d。浇抽雄开花水,抽雄前15 d对水敏感,吐丝前后,干旱将造成卡脖旱,难以抽雄,授粉结实不良,导致空秆,造成严重减产,因此要及时灌溉。③灌浆后期—成熟期:需水量减少,但干旱影响粒重。
3.7 及时防治病虫害
常见的玉米虫害有地老虎、蛴螬、玉米螟、黏虫、蚜虫等;常见的玉米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穗腐病、青枯病、丝黑穗病、粗缩病、矮花叶病等。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公害防治原则,积极采取轮作倒茬、深翻土地,及时清理田间地头杂草,防止土传虫菌为害。做到预防为主,及早防治。
3.8 适时晚收
过早、过晚收获对产量和品质都有影响。过早籽粒含水量大、產量低,籽粒不饱满、粒瘪,容重低,商品质量差,籽粒产量降幅达10%以上;过晚降雨后易发霉。当苞叶苍白干枯,籽粒变硬,籽粒乳线消失,内部呈蜡质状态,含水量不超过30%,收获后籽粒饱满,千粒重最高,产量也最高。授粉后40 d到玉米乳线消失前,每晚收1 d,千粒重可增加2 g以上,高产田平均增收5~10 kg/d。如必须早收,可连秆收获,放在地边,7~14 d后再掰果穗,可提高5%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