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浆OPN、VEGF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2021-06-17赖亚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吸烟史二者血浆

秦 磊,赖亚宇,华 蕾,毛 梅△

解放军第九五八医院:1.全科医学科;2.心血管内科,重庆 400020

冠心病(CHD)是老年人常见病,病死率较高[1]。若CHD患者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良好,则往往能取得更好的预后[2-3]。而CCC形成可能与新生血管生成有关[4]。骨桥蛋白(OPN)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及增殖有促进作用,且有利于新生血管生成[5]。此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它也有利于新生血管、动脉形成[6]。因此,为了进一步明确血浆OPN、VEGF与老年CHD患者CCC形成的相关性,本次纳入110例老年CHD病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本院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老年CHD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CHD。患者中男59例,女51例;年龄60~82岁,平均(70.29±8.76)岁;高血压28例,糖尿病23例;冠状动脉病变1支45例,2支42例,≥3支23例;冠状动脉狭窄50%~<75%者33例,75%~<90% 37例,90%~<99% 23例,99%~100% 17例;有吸烟史26例,饮酒史22例,心肌梗死病史29例。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经冠状动脉造影提示,至少有1支血管管腔狭窄超过50%,年龄≥60岁;(2)意识正常,精神状态良好;(3)认知功能正常;(4)病例资料齐全;(5)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1.2.2排除标准 (1)恶性肿瘤患者;(2)近期有慢性/急性感染病史者;(3)血液系统疾病患者;(4)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脏瓣膜病患者;(5)结核病患者;(6)肝、肾等脏器严重受损患者。

1.3方法

1.3.1冠状动脉造影方法 经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机(FD20,荷兰飞利浦)对受检者进行检查,均由同一名医生操作,行多体位投照。左冠、右冠分别选取6个、3个体位投照,碘影时间≥4个心动周期/次,必要情况下,可增加其他体位,并将时间延长。冠状动脉分支造影剂必须彻底充盈,且清晰显像。经定量冠状动脉造影行定量分析,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标准[7]:冠状动脉狭窄≥0%提示阳性,50%~<75%、75%~<90%、90%~<99%、99%、100%分别代表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功能性闭塞、完全闭塞。

1.3.2血浆OPN、VEGF检测 所有受检者入院后均采集空腹4 mL肘静脉血,将标本抗凝处理,以半径10 cm,3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上层血浆,存放于低温冰箱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由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测定血浆OPN、VEGF水平。操作如下:(1)于包被板设置10个标准品孔,第1、2孔取100 μL标准品加入,然后取50 μL标准品稀释液加入,混合。从第1、2孔分别取100 μL液体,加入第3、4孔,并取50 μL标准品稀释液加入,混合。从第3、4孔分别取50 μL液体弃除,然后取50 μL加入第5、6孔,并取50 μL标准品稀释液加入,混合。以此类推,直到加入第9、10孔,取50 μL标准品稀释液加入,混合,从第9、10孔内分别取50 μL弃除。(2)设空白孔、待测样品孔,空白孔无需加酶标试剂、样品。取40 μL样品稀释液加入待测样品孔,并取10 μL待测样品加入,操作时尽可能避免与孔壁接触。(3)封板,在37 ℃下孵育30 min。(4)经蒸馏水对浓缩洗涤液进行稀释,备用。(5)将封板膜揭开,弃液体并甩干,取洗涤液加满,放置30 s,重复操作5次,拍干。(6)每孔取50 μL酶标试剂加入,空白孔无需添加。(7)在37 ℃条件下温育30 min。(8)再次洗涤,操作与(5)相同。(9)每孔分别取50 μL显色剂A、B加入,混合,避光显色。(10)取50 μL终止液加入,使反应终止,在这种情况下,液体从蓝变黄。(11)测定吸光度(A450)。

1.3.3CCC形成评估与分组 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后,经Rentrop分级法评价患者有无CCC形成。评估标准[8]:(1)0级,缺血部分未见侧支循环充盈;(2)1级,缺血部分可观察到侧支循环充盈分支,但心外膜下血管未见充盈;(3)2级,缺血部分可观察到侧支循环充盈分支,且心外膜下血管可见部分充盈;(4)3级,缺血部分可观察到侧支循环充盈分支,且心外膜下血管完全充盈。0级者提示无CCC形成,1、2、3级者提示有CCC形成。根据有无CCC,将患者分为无CCC组(52例)和CCC组(58例),比较2组血浆OPN、VEGF水平,分析二者对老年冠心病患者CCC形成的评估价值。CCC组根据侧支循环Rentrop分级情况分为CCC不良组(23例)、CCC良好组(35例),其中1级代表侧支循环不良,2、3级代表侧支循环良好。比较2组血浆OPN、VEGF水平,分析二者对CCC不良的评估价值。

2 结 果

2.1CCC组、无CCC组临床资料及血浆OPN、VEGF水平比较 2组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史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吸烟史、心肌梗死病史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CC组血浆OPN、VEGF水平均高于无CCC组(P<0.05),见表1。

表1 CCC组、无CCC组的临床资料及血浆OPN、VEGF水平比较

2.2老年CHD患者CCC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将相关变量纳入Logistic多因素模型行量化赋值,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赋值为1支=0,2支=1,≥3支=2;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赋值为50%~<75%=0,75%~<90%=1,90%~<99%=2,99%~100%=3;吸烟史、心肌梗死病史赋值为无=0,有=1;血浆OPN、VEGF以中位数为界赋值,OPN<32.42 ng/mL=0,≥32.42 ng/mL=1,VEGF<297.82 ng/L=0,≥297.82 ng/L=1。以有无CCC形成为因变量Y(无=0,有=1),以表中各变量为自变量X。结果显示,冠脉病变支数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有吸烟史、有心肌梗死病史以及血浆OPN、VEGF水平增高均为CCC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老年CHD患者CCC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2.3血浆OPN、VEGF水平对CCC形成的评估价值 绘制血浆OPN、VEGF单独及联合检测评估CCC形成的ROC曲线,结果显示,OPN、VEGF单独检测评估CCC形成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4.34 ng/mL、284.89 ng/L,OPN、VEGF单独及联合检测评估CCC形成的AUC分别为0.694(95%CI:0.592~0.795)、0.803(95%CI:0.723~0.883)、0.891(95%CI:0.823~0.958),见图1、表3。

图1 血浆OPN、VEGF评估CCC形成的ROC曲线

表3 血浆OPN、VEGF对CCC形成的评估价值

2.4CCC不良组、CCC良好组的血浆OPN、VEGF水平比较 CCC良好组血浆OPN、VEGF水平高于CCC不良组(P<0.05),见表4。

表4 CCC不良组、CCC良好组的血浆OPN、VEGF水平比较

2.5血浆OPN、VEGF水平对CCC形成不良的评估价值 绘制血浆OPN、VEGF单独及联合检测评估CCC形成不良的ROC曲线,结果显示,OPN、VEGF单独检测评估CCC形成不良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4.01 ng/mL、370.00 ng/L,OPN、VEGF单独及联合检测评估CCC形成不良的AUC分别为0.647(95%CI:0.503~0.791)、0.684(95%CI: 0.547~0.821)、0.806(95%CI:0.683~0.928),见表5、图2。

表5 血浆OPN、VEGF水平对CCC形成不良的评估价值

图2 血浆OPN、VEGF评估CCC形成不良的ROC曲线

2.6老年CHD患者血浆OPN水平与VEGF的相关性 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OPN水平与VEGF呈正相关(r=0.801,P<0.05),见图3。

图3 血浆OPN与VEGF的线性相关图

3 讨 论

近年来,CHD在老年人中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已成为常见的致死因素[9]。CHD进展期间会出现心肌缺血,严重情况下,甚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预后影响非常大。研究表明,在病理作用影响下,机体可伴有新生血管生成,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改善作用,但改善过程比较缓慢,且范围较小[10]。基于此,有学者提出,可通过细胞治疗、应用蛋白等方式,对血管生成进行刺激,达到治疗目的[11]。近年来研究发现,VEGF能改善CHD患者缺血部位的血流灌注,且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特点[12],表明VEGF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可能对CHD病情有影响。另有研究认为,VEGF的促血管再生作用可能影响CCC形成,而CCC形成良好有利于改善心肌局部缺血、缺氧症状,对改善病情有益[13]。此外,研究表明,OPN也有促血管再生功能,其与结肠癌、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血管生成存在关联[14]。基于此,临床考虑OPN也可能对CCC形成产生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VEGF、OPN与CHD患者CCC形成的关系,临床仍需大量研究予以论证。

本研究结果提示,在老年CHD患者中,与无CCC组相比,CCC组的血浆OPN、VEGF均增高(P<0.05),且通过ROC曲线发现二者对患者CCC形成有一定评估价值。OPN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迁移。研究证实,OPN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即OPN水平越高,硬化程度越重[15]。OPN可能参与了CHD患者的CCC形成过程,高水平的OPN有利于使冠状动脉侧支血管处于开放状态,其具备促血管生成功能,对CCC成熟存在促进作用,这可能是OPN促进CCC形成的机制[16]。VEGF作为生长因子,能为新生血管生成提供条件,其与OPN具备相同功能,二者均对细胞迁移、增殖有益。研究表明,VEGF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度密切相关,随着病变程度越重,血液中VEGF水平越高,原因在于在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下,机体炎症因子释放增加,心肌缺氧、缺血症状加重,致VEGF释放入血,上调其表达水平[17]。而VEGF水平增加,有利于血管内皮细胞分化,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对侧支循环开放有利,可促进CCC形成[18]。由此可见,血浆OPN、VEGF水平增高均可通过促血管生成作用,为CCC形成提供条件。

本研究发现,血浆OPN、VEGF水平是CCC形成的影响因素,二者水平越高,越有利于CCC形成。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其机制在于,OPN、VEGF水平增高,更有利于发挥其促血管再生作用,可帮助建立良好侧支循环,促进CCC形成。有学者发现,OPN表达与侧支循环密切相关,在侧支循环良好时,Rentrop分级越低,OPN水平则增高[19],这与本次结论吻合。本研究还提示,CCC形成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吸烟史、心肌梗死病史也密切相关,其中吸烟史对CCC形成有抑制作用。可能原因为吸烟能促使内皮细胞迁移、分化等作用削弱,不利于CCC形成[20]。而本研究发现,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冠状动脉狭窄严重、有心肌梗死病史者更有利于CCC形成。机制可能在于,上述因素对血管内皮、平滑肌细胞的移行、分化有促进作用,有利于侧支血管开放,促进CCC形成[21]。

本研究显示,与CCC不良者相比,CCC良好者的血浆OPN、VEGF水平明显增高(P<0.05),且ROC曲线提示二者对CCC形成不良有一定评估价值,进一步表明血浆OPN、VEGF水平增高有利于CCC形成良好。OPN与VEGF均为血管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介质,本研究证实,二者血浆水平增高,能充分发挥其促血管生成、促侧支循环开放功能,从而促进CCC形成。OPN、VEGF在血浆中水平越高,则能更明显地对内皮细胞进行刺激,促进其分化、迁移,可帮助建立有效侧支循环,而当OPN、VEGF处于较低水平时,促血管生成机制未能启动,不能形成良好、有效的CCC[22-23]。因此,血浆OPN、VEGF水平增高,更有利于CCC形成良好。本研究发现,血浆OPN水平与VEGF呈正相关(r=0.801,P<0.05),即二者在血浆内的表达趋势一致。有研究表明,VEGF、OPN在恶性肿瘤病例中可共同促进新生血管生成,这也提示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24]。基于此,笔者推测,老年CHD患者的血浆VEGF、OPN水平同时增高,有利于进一步促进CCC形成良好。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方面,证实了血浆OPN、VEGF是CCC形成的影响因素,明确了二者评估CCC形成的价值,确定了最佳临界值,以血浆OPN≥34.34 ng/mL、VEGF≥284.89 ng/L时更有利于CCC形成。另一方面,本研究还发现血浆OPN、VEGF与CCC是否形成良好有关,以血浆OPN≥34.01 ng/mL、VEGF≥370.00 ng/L时更有利于CCC形成良好。临床或许能以本研究提供的数据作为参考,对老年CHD患者CCC形成及是否形成良好进行预测,分析患者病情,制订针对性治疗方案。但本研究也有局限性,如样本来源有限,样本量小,且涉及因素众多,未能对各临床因素予以深入探讨,未来将进一步研究以弥补上述不足。

综上所述,老年CHD患者CCC的形成与血浆OPN、VEGF水平密切相关,CCC形成者的血浆OPN、VEGF水平较无CCC形成者明显增高,二者在CCC形成良好者中的水平也较高,是CCC形成的影响因素,对CCC形成与CCC形成不良有一定评估价值。

猜你喜欢

吸烟史二者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分析
如何筛选肺癌的高危人群?
Sweden's Icehotel went all out for its 30th anniversary
摇曳
COPD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探析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胎球蛋白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