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芝麻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分析
——以华阳河点为例
2021-06-17江忠周文杨松楠孙跃武张莉
江忠 周文 杨松楠 孙跃武 张莉
(安徽省华阳河农场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 安庆 246531)
华阳河农场地处皖、鄂、赣3省交界的宿松县境内,属北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丰沛,自然条件较为优越。近年来,随着国家江淮地区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比较各种作物的适应性、种植效益,芝麻在国家江淮地区的适应性、种植效益较好。根据本地区芝麻生产的需要,安徽省华阳河农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科研所)承担了国家(江淮区)芝麻品种区域试验,为鉴定芝麻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其它重要特征特性,从而确定品种的利用价值和适宜种植区域,从中筛选出适应本地区的最佳新品种。同时为国家芝麻品种结构调整,合理布局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科研所从20世纪80年代起承担国家(江淮区)芝麻品种区域试验工作,同时又承担国家芝麻品种生产试验,笔者在2019年进行了此项试验研究,现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国家芝麻(江淮区)品种区域试验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科学研究所主持,该所征集了11个参试品种,具体品种性状及来源见表1。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1个品种为1个处理,共11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以“豫芝4号”为对照(CK),试验南北向等行种植,行距0.4m,8行区,株距0.13m,小区面积20m2,密度为18.75万株·hm-2,全试验净面积660.0m2。试验重复间均设有1.0m重复沟,处理间设有0.4m小沟,便于利水。试验四周外设保护行,以减小边际效应。
1.3 试验概况
试验安排在科研所试验田,土壤为灰潮土,肥力中等,pH7.46,碱解N为73.50mg·kg-1,速效K为238.50mg·kg-1,速效P为46.66mg·kg-1,有机质1.00mg·kg-1。前茬为大豆冬闲。
1.4 田间管理措施
对试验田采用机耕、机平、机旋1次,在6月7日划行条播,播种量为7.5kg·hm-2,6月24日第1次间苗,7月2日第2次间苗,7月8日定苗,在播种时用三元复合肥75kg·hm-2作种肥,便于芝麻种子播均。在7月11日人工开沟条施三元复合肥375kg·hm-2,作花蒴肥利用。播种前喷施除草剂和土壤封闭剂,减少田间杂草数和出草数。试验田锄草松土2次,治虫5次,收割4次,敲粒2次。
1.5 气象条件对本地芝麻生产的影响
6月7日播种,播种时土壤墒情较好,利于芝麻出苗。6月15日降中雨,芝麻一播全苗。芝麻苗期天气正常对芝麻苗生长有利。在芝麻初花(7月13日至收获)没有有效降水,严重干旱缺水,对芝麻开花、结蒴、灌浆、子粒充实影响很大。芝麻收获和敲粒期间没有降雨,有利于芝麻收获和晾晒。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各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分布在93~105d,以“ZJ33”最短,为93d;以“赣芝Z15”、“17YU001”最长,为105d。
2.2 株高
各参试品种的株高分布在119.4~235.0cm,以“17YU001”最高,为235.0cm,其次为“15-51053”,为228.2cm;以“ZJ33”最矮,为119.4cm。本试验各参试品种株高较往年试验的株高偏高。
表2 国家芝麻(江淮区)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生育期及生育性状
2.3 产量结构性状
2.3.1 单株蒴果数
各参试品种单株蒴果数分布在111.4~148.8个,以“15PY2046”最多,为148.8个,其次为“15-51053”,为143.4个;以“16-41535”最少,为111.4个。本试验各参试品种单株蒴果数较往年试验的单株蒴果数偏多。
2.3.2 每蒴粒数
各参试品种每蒴粒数分布在59.0~75.2粒,以“15-51053”最多,为75.2粒,其次为“15BJ2238”,为74.6粒;以“豫芝4号”(CK)最少,为59.0粒。
2.3.3 千粒重
各参试品种千粒重分布在2.72~3.32g,以“豫芝4号”(CK)和“17YU001”最高,均为3.32g,其次为“ZJ33”,为3.18g;以“18P04”最低,为2.72g。
2.3.4 含油量
各参试品种含油量分布在58.5%~60.84%,以“赣芝Z15”含油量最高,为60.84%,以“15-51053”含油量最低,为58.50%。芝麻是油料作物品种,测量芝麻含油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2.3.5 蛋白质含量
各参试品种蛋白质含量分布在17.50%~19.40%,以“17YU001”蛋白质含量最低,为17.5%,“ZJ33”蛋白质含量为19.40%。芝麻是富含营养物质的食品,测量芝麻蛋白质含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2.3.6 病性比较
本试验做了芝麻茎点枯病调查,各参试品种茎点枯病发病率分布在1.2%~6.3%,以“17YU001”最低,为1.2%,其次为“驻17B01”,为2.1%,较低;以“豫芝4号”(CK)最高,为6.3%。茎点枯病病指分布在2.1~6.7,以“17YU001”最低,为0.4;其次为“驻17B01”,为0.8;以“豫芝4号”(CK)最高,为3.7。本试验芝麻茎点枯病较往年偏低,在芝麻初花(7月13日至收获)没有有效降水,严重干旱,茎点枯病偏低。本试验只有2个品种有枯萎病发生,分别是“豫芝4号”(CK)、“ZJ33”,枯萎病发生率分别为3.20%、4.05%,枯萎病病指分别为2.8、2.39,因为芝麻生长期严重干旱,其它品种没有枯萎病发生。本试验有2个品种有萎蔫发生,分别是“豫芝4号”(CK)、“ZJ33”,萎蔫发生率分别为8.5%、5.3%,随后逐渐恢复,恢复率分别为8.3%、4.9%,这2个品种只有1d中午时分发生部分萎蔫,温度下降又逐渐恢复,仍有部分不能恢复。
2.3.7 抗倒性比较
只有“18P04”和“豫芝4号”(CK)在3次重复中发生不同程度倒伏,Ⅰ、Ⅱ、Ⅲ分别倒伏,“18P04”倒伏面积10.1%、10.7%、9.8%;“豫芝4号”(CK)倒伏面积12.7%、13.5%、10.8%,两品种芝麻茎秆易折断,抗倒性较差。其它没有发生倒伏。
表3 国家芝麻(江淮区)区域试验参试品种植株和蒴果性状
表4 国家芝麻(江淮区)区域试验参试品种抗逆性
2.4 产量结果分析
在本试验条件下,只有“豫芝4号”(CK)产量最低,为1882.5kg·hm-2,最末位。所有参试品种均比“豫芝4号”(CK)增产,幅度在14.9%~51.0%。以“17YU001”产量最高,达2842.5kg·hm-2,比“豫芝4号”(CK)增产幅度为51.0%,达极显著水平。以“15-51053”产量较高,为2835.0kg·hm-2,比“豫芝4号”(CK)增产幅度为50.6%,呈极显著水平,居第2位。“赣芝Z15”产量较高,比“豫芝4号”(CK)增产幅度为45.6%,呈极显著水平,居第3位。“15BJ2238”产量为2515.5kg·hm-2,比“豫芝4号”(CK)增产33.6%,达极显著水平,居第4位。其它各参试品种均比“豫芝4号”(CK)增产,幅度在30.8%~14.9%,具体见表5。
表5 国家芝麻(江淮区)品种区域试验各品种产量结果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国家芝麻(江淮区)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以下简称区试和生试),是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审批,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科学研究所为主持单位(以简称油料所)。两试验经费是由中心拨付,科研所从1985年承担两试验至今,并继续承担两试验。2016年前,区试设4个重复,处理的面积为13.34m2,提高试验的准确性,减少误差。随后,芝麻区试处理的面积为20.0m2,设3个重复,同样增加了处理的面积,也提高试验的准确性,减少误差。国家芝麻区试承试单位有12家,所有参试品种均由主持单位油料所统一进行编号,育种者和承试单位均不知道参试品种的名称。承试单位不知参试品种名称,可根据品种的田间表现、记载特征特性及抗逆性、产量,对参试品种综合做出科学、客观、公平、公正的准确评价。国家芝麻区试只有主持单位油料所将各承试点汇总后,第2年由主持单位油料所将资料发到各承试点,各试点才能知道各参试品种名称。
3.2 结论
芝麻品种农艺性状相关性对产量的影响以及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是芝麻有机体内部协调统一的外在表现[1],且各农艺性状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因而对芝麻品种考查要注意各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产量是品种和环境互作产物,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性表现出明显差异性,只有在适宜环境条件下,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产量潜力。
国家江准地区夏秋季光温热雨资源优越,有利于芝麻生长,但也存在诸多芝麻病虫害诱发因素,因此该地区对芝麻品种的抗病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芝麻籽粒产量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品种的抗病性有助于延长植物的光合功能期[2],进而容易获得更高产量。本研究表明,在11个品种中,“15-51053”、“17YU001”品种表现较好的产量优势,且综合性也表现出明显优势,在国家江淮区表现出较好的生态适应性、丰产性和综合抗性,建议作为本地区生产推广应用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