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党史中的浙江印记
——从红船起航地到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2021-06-17俞红霞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

浙江档案 2021年5期
关键词:浙江建设发展

俞红霞/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

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这艘游船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母亲船”,获得了一个永载史册的名字——红船。从此小小红船从南湖畔起航,劈波斩浪,载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希望驶向光辉彼岸,浙江也因此成为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

红船起航于浙江,既有历史的偶然性,也有历史的必然性。伴随着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列强的炮舰冲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浙江作为最先遭受外敌入侵的地区之一,最先感受到民族受辱的切肤之痛,也最先在寻求救国救民、振兴富强的道路上进行了艰辛求索。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漫漫的神州长夜终于显露出希望的曙光。浙江是马克思主义的曙光最早照耀的土地之一。《浙江新潮》《钱江评论》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旗帜。浙江人陈望道翻译出《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同时,浙江的工人运动也迅速兴起,浙江印刷公司互助会成为全国现代最早的工人团体之一。

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一结合,中国共产党就历史地走到了时代前沿。从1920年6月到1921年春,在中国国内和旅日、旅法华人中先后建立了8个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这一过程中,浙江籍先进分子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俞秀松和施存统是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人。施存统加入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不久,就到日本开展建党工作,成为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人。沈玄庐、陈望道、邵力子、沈雁冰、沈泽民也于1920年下半年至1921年上半年先后加入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沈玄庐还参与创建了广州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背后也有很多浙江人在发挥作用。邵力子、陈望道参加了会议的筹备工作,王会悟为会议提供了全面的后勤保障和安全服务。正是这些浙江籍先进分子的建党实践,使得党的一大在上海会场遭到巡捕搜查这个历史偶然事件后,会议随之转移到嘉兴南湖,在红船上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就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红船起航于浙江也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伴随红船起航这一伟大革命实践产生的伟大“红船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在“红船精神”指引下,浙江和浙江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和斗志走在了革命和建设的时代潮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在萧山衙前村发动了党领导的第一次有组织有纲领的农民运动——萧山衙前农民运动,揭开了中国现代农民革命斗争的序幕。一年以后,浙江第一个中共组织——杭州党小组创建。从此,革命之火在浙江大地上渐成燎原之势。诞生于浙江大地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是当时中央军委列入正式序列的全国14支红军之一,浙南游击根据地是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南方14块游击区之一,浙东抗日根据地是当时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新四军苏浙军区开辟的浙西抗日根据地是苏浙皖边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大学“于子三事件”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迫害、争自由、求生存”的爱国民主运动。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浙江人民终于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新浙江。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浙江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大胆探索,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在此期间,浙江在共和国的历史上留下了许多闪光的印记。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上羊市街居委会在杭州建立,标志着基层民主自治走上历史舞台;浙江麻纺厂一期工程竣工投产,结束了中国麻袋以及麻纺工业设备主要依赖进口的历史;1956年永嘉县在雄溪乡燎原社进行的农业生产产量责任制试验,在中国首创“包产到户”;新安江水电站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主建造的大型水利发电站;20世纪60年代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探索形成的“枫桥经验”,成为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一个典范,以后又成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面旗帜……经过29年的艰辛探索和建设,浙江不仅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且建立起了初步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尽管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其间也走过弯路,但是在探索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为后来者开辟新的航向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和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开启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征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场历史变革大潮中,浙江人民敢闯敢拼、敢为人先、先行先试,始终处于创业创新的前沿阵地。全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第一批专业市场在浙江诞生;龙港首创“农民城镇农民建”,建成“中国农民第一城”,后成为县级龙港市,是全国首个“镇改市”以及全国首个不设乡镇、街道的县级行政区域。在改革大旗的引领下,浙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涌现出了万向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得到邓小平同志的由衷称赞。万向集团还成为全国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专业市场、个体及私营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浙江“建一个市场,带一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兴一座城镇”的发展格局。在城市企业改革中,浙江海盐衬衫总厂实施的企业内部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等多项改革,“剪开了企业改革的帷幕”,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面对当时出现的姓“资”姓“社”之争,浙江不争论、不压制、不张扬,以实践开路,从而使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见长的“温州模式”在争论中成为广大农村走富裕之路的重要途径,被广泛接受并得以推广。

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浙江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率先进行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以一个百人小厂兼并了2000多人的国营杭州罐头食品厂,开创了“小鱼吃大鱼”的先例;在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改制中,总经理“持股300万元”,为我国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为支持个私经济发展,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发展个私经济不动摇、不攀比、不争论、不张扬、不气馁的“五个不”,以及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的“四个不限”,于是涌现出了如正泰集团等一批实力强大的个私企业。商品市场开始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市场辐射突破地域界限,向省外甚至国外拓展。在国内,出现了北京浙江村等群落、在国外有义乌小商品市场巴西分市场等,义乌小商品市场、绍兴中国轻纺城稳坐全国专业市场成交额第一、第二把交椅。在农业方面,浙江通过大力发展“一优两高”农业和效益农业,引导农民“什么来钱种什么”,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并在全国率先开始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通过率先启动投融资体制改革,吸引民间资金甚至外资参与交通、能源、水利等建设,秦山核电站、金温铁路、沪杭甬高速、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千里海塘、杭嘉湖南排工程等一大批事关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产。持续扩大经济强县(市)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出台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省对县市财政政策,不断做强做大县域经济,县域经济发达成为浙江的重要特色,全国百强县中浙江占1/3。坚持“贸易兴省”,到1996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县有外贸”,浙江中大公司成为外经贸部批准的第一家上市公司,绍兴县炎中贸易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家获得外贸经营权的私营企业。面对1997 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实施贸易主体多元化、市场多元化、出口商品多元化和贸易方式多元化战略,浙江成为全国“走出去”战略成效最显著的省份之一。

到2000年前后,浙江形成了富有活力的区域特色经济格局,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成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浙江的“老天爷”经济、“老百姓”经济特征也更大限度地实现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996年在全国率先实施覆盖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7年成为全国第一个消除“贫困县”的省份,1999年提前实现总体小康,2002年率先消除贫困乡镇。浙江农村居民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自1985年和2001年起一直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浙江“走体制创新之路、走民本经济之路、走内源发展之路”的先行先试和创业创新,使浙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和“模范生”。

在经历改革开放2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浙江作为先发先行地区,比全国其他大部分省份更早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跨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门槛。党中央殷切希望浙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但此时的浙江正面临“先天不足的制约”和 “成长的烦恼”,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传统发展方式,低小散的特征十分明显,浙江经济增长模式存在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格局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变;人多地少、资源紧缺,能源、土地、水等资源要素和环境承载力的制约不断加大;产业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走出一条新路子、实现新发展,进而为完善“中国之制”、实现“中国之治”做好领跑示范,成为摆在浙江面前的“时代之问”。

值此关键时期,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他回应时代呼唤,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浙江发展历史方位,将浙江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中来审示考量,确立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工作总基调,创造性地作出了发挥“八个方面优势”、推进“八个方面举措”的“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八八战略”具有鲜明的区域创新发展的全面规划和顶层设计意蕴,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生动实践的新境界,为浙江转型发展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推进浙江各项工作的总方略,也开启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一个省域层面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八八战略”提出之后,在习近平同志的主持下,浙江省委又先后作出了建设“生态省”、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建设“法治浙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决策部署,使浙江的改革开放从经济体制改革一马当先,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各领域全面推开。在具体实践中,习近平同志又提出了融入上海接轨长三角、“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五大百亿工程”、“腾龙换鸟 、凤凰涅槃”、“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统筹城乡发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百亿帮扶致富工程”、“山海协作”以及建设“数字浙江”“信用浙江”“海洋强省”“人才强省”“教育强省”“卫生强省”“体育强省”等一系列理念与具体挙措。从而从省域层面具体地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党”“怎样实现发展”等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成为时代条件下践行“红船精神”、答好“时代之问”的典范。到2006年,浙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新成就,成为浙江省综合实力提升较快、城乡面貌变化较大、人民群众得益较多的时期。全省生产总值15649亿元,5年年均增长13.6%;人均生产总值31684元,年均增长12.5%;地方财政收入1298亿元,年均增长2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35元,年均分别增长10.8%和7.9%。浙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既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又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上。

浙江公路网

杭州湾跨海大桥。

习近平同志离开浙江后,浙江省委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推动“八八战略”在浙江落地、落实。坚持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着力建设创新型省份;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和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为载体,全力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再上新台阶。通过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以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目标,加强重点区域、流域、行业和企业污染防治,加快发展生态经济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打造“富饶秀美、安谐安康”的生态浙江。与此同时,“法治浙江”、“平安浙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得到新提升。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201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3473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63508元,财政总收入6408亿元,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4550元和14552元,全面小康实现度达90%以上。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绘就的全景式改革画卷及实践,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浙江的全方位发展,也成为新时代国家战略和重大决策的源头活水,经过提炼和发展,在他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升华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从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到全面深化改革,从“腾龙换鸟、凤凰涅槃”到高质量发展,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到乡村振兴战略,从山海协作、城乡统筹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从“民生为重”到“以人民为中心”,从法治浙江到法治中国,从平安浙江到平安中国,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国,从生态省建设到美丽中国建设,从海洋强省到海洋强国,从“巩固八个基础、增强八种本领”到新时代党的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都可以在浙江找到源头,浙江也由此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作出了40多次重要指示批示,进一步拓展了“八八战略”的内涵和外延。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视察指导,希望浙江坚持和深化“八八战略”,在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平上更进一步,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快一步,要求浙江继续发挥先行示范作用。2016年9月,在G20杭州峰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提出“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2018年7月,在“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浙江工作作出长篇批示,寄予浙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期望。这些内容和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留下的“战略遗产”和宝贵精神财富一起,成为激励浙江继续前行的动力源泉。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码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委带领全省人民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十三届省委提出“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十四届省委提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富强浙江、法治浙江、文化浙江、平安浙江、美丽浙江、清廉浙江。在续写“八八战略”的辉煌中,浙江初步构建起了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全面开放体系、协调发展体系、社会治理体系、先进文化体系、生态建设体系、民生保障体系、风险防控体系、政治保障体系10大体系,实现了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从对内对外开放向深度融合全球、从总体小康向高水平全面小康的跃变,进入了经济发展最有活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社会大局最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改善最明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高的历史时期,并在全国率先建成生态省。2020年,浙江经济总量跃上6万亿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7248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跨上6万元、3万元台阶,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2岁;群众安全感满意率稳定在96%以上。率先基本实现城乡同质饮水,低收入农户同步迈向高水平全面小康,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96倍,是全国各省(区)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最小的省份。

浙江还努力在新时代实现“中国之治”中发挥独特作用、承担更重要责任。浙江大力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以“互联网+”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成为浙江“金名片”。举世瞩目的G20峰会在杭州成功举办,浙江和杭州成为展现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力量的重要窗口。浙江继续引领改革风气之先,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继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全国深化改革探索路子。一大批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宁波市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台州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等落户浙江。浙江还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打造“一带一路”枢纽,努力成为推动国际国内合作的排头兵。在实现自身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积极参与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对口支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为全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在浙江调研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时,再次为浙江把脉定向,为浙江工作确立了“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这赋予了浙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更高的角色定位和更大的使命担当。面对“重要窗口”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2020年11月,浙江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提出要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努力打造“四高地两区一家园”的美好愿景,并明确提出了建设“重要窗口”10个方面内容和13项重大标志性成果,进一步动员全省上下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全国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则提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历史终将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重要窗口”目标的科学指引,有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新时代的浙江必定能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征程中探索更多的“窗口”实践,积累更多的“窗口”经验,贡献更多的“窗口”智慧,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猜你喜欢

浙江建设发展
“浙”十年:品读浙江文化 见证浙江变迁
Mother
Task 2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