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内外融合对大学男生健康体适能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2021-06-17易国忠陈珍银何湘红

体育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显著性实验组差异

李 越 余 玲 易国忠 陈珍银 何湘红

课内外融合对大学男生健康体适能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李 越 余 玲 易国忠 陈珍银 何湘红

(中南大学体育教研部,湖南 长沙 410083)

【】探讨在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中采用课内外融合形式对大学男生健康体适能和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讨论实施体育课运动处方教学与课后契约式锻炼的课内外融合形式对大学男生健康体适能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经过16周课内外融合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学男生的健康体适能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中实施运动处方教学与课后契约式锻炼的课内外融合形式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的体育锻炼,对提高学生健康体适能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良好的稳定效果。

大学生;课内外;身心健康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指出,深化教育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加强监测评价以促进学校体育健康发展。《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明确提出青年健康的发展目标是持续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青少年体质达标率不低于90%[2]。青少年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主体,学校体育在对促进青少年健康的问题上承担着重要责任[3],如何解决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问题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大量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体适能和心理健康状况呈现下降趋势,这表明高校的体育改革势在必行[4]。本研究尝试针对大学男生的体适能状况,构建符合他们身心特点,提供实效性强的课内外融合干预指导方案,提高其体育锻炼意识,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健康体检数据和身体健康状态问卷(PAR-Q),随机抽取某综合性大学2019级四个篮球选项班中的128名学生进行实验。剔除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健康体适能测试的学生后,将90名全程积极参与的大学男生作为最终的研究对象。

1.2 实验方案

在2019年2月至6月期间,共进行为期一学期的篮球课程学习。对照组(45人)采用常规模式上课,即进行传统体育教学和课余进行自主体育锻炼;实验组(45人)采用处方式教学+契约式锻炼课内外融合方案:体育课程实施处方式教学,课后学生通过契约式锻炼形式在高校的篮球社团完成3次课余体育活动,时间安排在周一、周三和周五的19:00-20:00。

1.2.1运动处方教学实验

教学实验过程中,每个实验班配有5块Polar遥测心率表,在每个实验班里选择身体素质中等的5位小组长佩戴,练习时将心率表调整至规定范围以控制运动强度,在运动后即刻所有学生均采用自感用力度量表(RPE)监测运动强度。

表1 运动处方教学设计方案

运动内容运动强度(HRmax)运动时间(min)运动频率 准备部分慢跑及柔韧性练习30-50%15慢跑3圈,全身拉伸 基本部分篮球的球性练习60-80%30每组练习3次 篮球的相关技术学习60-80%25重复多次练习技术 速度、耐力和柔韧性等素质练习60-80%10人人参与 结束部分拉伸练习、放松游戏20-30%10全身拉伸、放松

注意:做好医务监督,认真进行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自我感觉稍累。

1.2.2契约式锻炼

在高校篮球社团,教师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余体育锻炼,以锻炼契约为载体,学生和教师共同协商组织体育锻炼计划以适应学生每个个体的体质健康状况[5],根据平常的锻炼习惯选择锻炼契约方式(个人契约或互惠契约),通过履行锻炼契约,及时反馈锻炼信息,通过自评和互评来评价锻炼过程。

图1 契约式锻炼的具体实施步骤示意图

1.3 测量指标

健康体适能测试选取身体成分(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心肺耐力(肺活量、1000m跑)、肌力(立定跳远)、肌肉耐力(1min俯卧撑)、柔韧性(坐位体前屈)、灵敏性(5m×10折返跑)等10个指标。

心理健康测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90个反映常见心理症状的项目组成,用于反映有无各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6]。以团体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

1.4 数理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实验前大学男生的健康体适能比较

在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大学男生的BMI、腰臀比、肺活量、1000m跑、1min俯卧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和5m×10折返跑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健康体适能处于同质总体。

表2 实验前大学男生的健康体适能比较(±S)

2.2 课内外融合实验对大学男生体适能的影响

2.2.1身体成分

从表3分析可知,经过一学期的课内外融合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大学男生的BMI值和腰臀比值明显下降,其中,实验组大学男生干预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学男生的BMI和腰臀比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3 课内外融合对大学男生身体成分的影响(±S)

注:*表示实验前后对比P<0.05,呈显著性差异,**表示实验前后对比P<0.01,呈非常显著性差异;#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P<0.05,呈显著性差异

2.2.2 心肺耐力

经一学期的课内外融合实验后(见表4),实验组和对照组大学男生的肺活量值和1000m成绩均明显优于实验前,其中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学男生的肺活量值和1000m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4 课内外融合对大学男生心肺耐力的影响(±S)

注:*表示实验前后对比P<0.05,呈显著性差异,**表示实验前后对比P<0.01,呈非常显著性差异;#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P<0.05,呈显著性差异

2.2.3 肌力和肌肉耐力

如表5所示,一学期的课内外融合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大学男生的立定跳远成绩和1min俯卧撑成绩均明显提高,其中,实验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立定跳远成绩方面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1min俯卧撑成绩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5 课内外融合对大学男生肌力和肌肉耐力的影响(±S)

注:*表示实验前后对比P<0.05,呈显著性差异,**表示实验前后对比P<0.01,呈非常显著性差异;#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P<0.05,呈显著性差异,##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P<0.01,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2.2.4 柔韧性和灵敏性

实施一学期的课内外融合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大学男生的坐位体前屈成绩和5m×10折返跑成绩明显优于实验前(见表6),其中,对照组大学男生在5m×10折返跑成绩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大学男生在坐位体前屈成绩和5m×10折返跑成绩上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实验组大学男生的坐位体前屈成绩和5m×10折返跑成绩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6 课内外融合对大学男生柔韧性和灵敏性的影响(±S)

注:*表示实验前后对比P<0.05,呈显著性差异,**表示实验前后对比P<0.01,呈非常显著性差异;#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P<0.05,呈显著性差异,##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P<0.01,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2.3 课内外融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实验前,两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如图2所示)。与实验前相比,对照组和实验组大学男生的SCL-90各因子均有明显下降,其中实验组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

图2 课内外融合对大学男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 讨论

3.1 课内外融合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

运动处方教学是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作为制定依据,将教师的因材施教和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相结合的一种授课形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6],与韩新英[7]、董凤鸣[8]等研究均指出运动处方教学对于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促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方面都比传统体育教学突出。契约式锻炼是学生根据自身体质健康状况,通过与体育教师协商并制定发展体质健康状况的目标,在履行契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一步步达成锻炼目标以最终达成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9]。

经过一学期的课内外融合教学实验后,对照组(传统教学和课余自主锻炼组)大学男生的健康体适能水平均有明显提高,其中在肺活量和1000m跑成绩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可能与大一新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本身较低,在中南大学体育选项课中有设置每次课10-20min的身体素质练习和课后锻炼作业有关。实验组(运动处方式教学和课后契约式锻炼组)大学男生的健康体适能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除在立定跳远成绩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学男生的健康体适能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运动处方式教学安排的科学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量对大学男生健康体适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契约式锻炼积极响应“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号召,采取积极可行的课后体育锻炼方式以确保运动处方教学的有效性,由于契约本身的监督和约束作用,能够促进学生坚持锻炼,帮助学生提高健康体适能水平。这也说明运动处方课堂教学的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以及课后是否积极实施课外体育锻炼对于长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水平都是应予以重点考量的因素。

3.2 课内外融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据研究报道,我国高校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参与体育课程,而课外体育锻炼更是形同虚设,学生锻炼时间严重短缺,学生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均有所下降等。课内外融合模式有着较强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符合“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重要理念,是实现高校体育改革的有力举措。

经过一学期的课内外融合教学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正因为将运动处方教学与契约式锻炼相融合,根据学生的需求将体育教学计划与运动处方融合;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制定具有个性差异的契约锻炼形式,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提高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注重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科学锻炼方法的掌握,让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从以前的不可控制和监督转变为可以控制和监督,促使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过程最终由他律走向自律、由他人引导走向自我指导,有同伴的鼓励和相互合作互助,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促使学生积极投身到课余体育锻炼之中,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最终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4 建议

本课题研究虽获得了一些相关实验效果,但因只进行了一个学期,至于长期实施是否能得到更有效的结论,还需长期的跟踪研究予以验证。

针对大学生大多锻炼意识弱的现象,建议采用运动处方教学和契约锻炼课内外融合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以激发体育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其锻炼习惯。从实验后的效果来看,无论是学生健康体适能水平的提高还是对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这种课内外融合形式明显优于传统体育教学和课后自主锻炼形式,有利于学生在竞争和合作的氛围中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 (2016-10-25).http://www.gov.cn/xinwen/content-5124174.html.

[2]万炳军,曾肖肖,史岩,等.“健康中国”视域下青少年体育使命及其研究维度的诠释[J].体育科学,2017,37(10):3-12.

[3]王军利.身体规训与生成:青少年体育锻炼不足的学校体育实践反思[J].中国青年研究,2018(1):113-119.

[4]张洋,何玲.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动态分析——基于2000-2014年四次国民体质健康监测数据[J].中国青年研究,2016(6):5-10.

[5]汪晓赞,季浏,秦海权,等.契约学习法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准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3):88-91

[6]毛振明,杨多多,李海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学校体育改革试策(2)[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4):75-80.

[7]韩新英.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8,37(10):930-932

[8]董凤鸣,黄晓州.高等医学院校体育选项课中运动处方教学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1):64-65.

[9]Deng Hai-bo. The validity of learning contract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J]. Education and Vocation,2006(24):145-147.

On the Practical Influence of “Combination of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ass” on the Physical Fitness and Mental Health of Male College Students

LI Yue, etal.

(Hunan, China)

2019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9YBA358);中南大学2020年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2020jy118)。

李越(1977—),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

余玲(1978—),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学生体质健康。

猜你喜欢

显著性实验组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相似与差异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视频序列中视觉显著性图像区域自动提取仿真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