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部别开生面的电影文学生态史
——评韩玉峰著《山西电影文学史1935—2019》

2021-06-17浙江潘正文

名作欣赏 2021年16期

浙江 潘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学界出版了不少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著作,却鲜少将我国的“电影文学”纳入体例之内进行专章论述,电影文学独立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著作中不受重视,应当说,这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内在丰富性。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电影文学”概念的厘清和高等教育的需要,开始陆续有中国电影文学史专著出版,但也是屈指可数。1985 年,周晓明的上下两册《中国现代电影文学史》是首部直接以“电影文学”命名的中国电影文学史;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也仅有如刘建勋、刘剑锋、鲁原主编的《中国当代影视文学》,张巍主编的《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编剧卷》,以及对电影文学进行专章论述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通史》(唐金海、周斌编写)等寥寥几本。可见,目前电影文学史类的专著依旧稀缺,因此,《山西电影文学史1935—2019》(韩玉峰著,北岳文艺出版社2020 年5 月版)的出版,无疑为我国电影文学史家族的繁荣增添了一位新成员。

此书的作者韩玉峰,已经八十几高龄,却仍笔耕不辍,醉心于山西电影文学史的研究,他曾历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常务副主席、顾问等职,这使得他能够及时抓住山西文坛与电影文学的各种动态,以一个见证者与亲历者的身份参与其间,也为其从事山西电影文学史料的收集提供了便利。在写作此著之前,他历时三年,完成《银幕记忆——山西电影制片厂50 年》一书的编辑、印制,记录了山西电影人半个世纪艰辛跋涉、砥砺前行的足迹,为此,作者积累了大量的有关山西电影文学方面的史料和素材。历时十几年的史料收集和筹备后,这部凝结了他大半生所见所思的《山西电影文学史1935—2019》终于出版。此作通过对山西电影文学八十几年来的全面、系统的梳理与还原,不仅填补了山西电影研究的空白,也丰富了中国电影文学的历史,而且,本著以其独特的体例,构筑了一部别开生面的地域性电影文学生态史。

开创了电影文学生态史的写作构架

20 世纪30 年代,全国除上海、北京、广州和山东外,只有山西有自己的制片公司,并在一批优秀的导演、剧作家、演员的合力下,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出如《华北是我们的》等一批在抗战时期鼓舞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抵御外寇的影片;山西电影在一开始就以这种多方合力之下的优秀创作参与进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为中国电影的多样态发展贡献了山西力量。韩玉峰很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点,他在书中不单只写山西电影文学史,还写了山西的电影机构、编导、拍摄、演员、获奖、影响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著中大量的回忆录与现场采访、对话、资料的纳入,写出了山西电影文学发展的全貌,还原了山西电影文学最真实的原生态。这一视野和举措是具有开创性的,开启了电影文学史的新写法。

本著基本涵盖了1935—2019 年间对山西电影发展做出过贡献的电影机构与制作单位,除了“西影”外,还有山西电影制片厂、山西影视集团、山西黄河影视社、一些民营影视企业和高校创作单位等,它们构成了山西电影创作的多样化发展生态。作者非常注重其动态发展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场域的互动与合力。在谈及西北影业公司时,他除了介绍《无限生涯》《风雪太行山》等优秀故事片的导演宋之的、贺孟斧及其制作过程外,还通过回忆录等史料介绍了不为人所熟知的作为演员的赵树理。在展现山西电影制片厂从20 世纪60 年代至今的六十年历程时,本著介绍了为“山影”鞠躬尽瘁的李水合,山西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神行太保》,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的《明天我爱你》《走过严冬》《声震长空》,以及一上映就轰动影坛的《暖春》《暖情》《暖秋》系列电影作品的制作过程、演员的获奖、影响等细节。如《神行太保》由编剧郭恩德八易其稿再经由著名作家孙谦一字一句的批注修改后才投入拍摄,而拍摄过程更是曲折艰难——只有一台摄影机、五盏照明灯,编、导、摄全靠自己,经过多方共同努力,该剧发行后成为当年上座率较高的一部体育片,还获得了《文艺报》《新华日报》等报刊的评介。可见,本著在展现山西电影发展的大框架中纳入了大量的历史细节,架构起以电影制作单位为“链”,作者、剧本、导演、演员、拍摄、电影作品、影响为“场”的叙述格局,从而书写出鲜活而有生命力的山西电影文学生态史。

突显山西电影文学的地域文化底蕴

作为一种文学现象,电影文学如同其他文学样式一样,也是社会生活、文化底蕴在文艺领域里的一种折射和反映。作为一本地域性的电影文学史,本著非常注意突显山西文化中朴实、厚重、土地气息浓厚的地域文化底蕴。因为这种文化底蕴构成了山西电影文学的思想与艺术基础。特别是山药蛋派文学与山西电影文学的共生关系,本著非常注意挖掘,于焉展示了山西电影文学剧本的厚重感、乡土气和幽默色彩。

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赵树理,其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他开创的“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流派之一。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他的部分作品如《三里湾》《登记》《小二黑结婚》等被改编为电影,搬上了银幕,并以其新鲜朴素的民族形式、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山西特有的乡土幽默情调赢得了大众的喜爱。马烽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以汾阳贾家庄的农民生活为原型,是新中国反映农村生活的影片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他以一种快乐轻松的审美心态来审视“大跃进”中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冲突与爱情纠葛,整体色彩朴素、明朗、健康、幽默,一经上映,便引起强烈反响,成功入选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的影片展览,《人民日报》《文汇报》《电影艺术》纷纷发表文章,从不同角度评价此片成就。根据胡正的小说《汾水长流》改编的同名电影剧本同样充满了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厚的地方色彩,活画出一幅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农村的百景图,也是众多乡土人物形象的大画廊;其由乔羽作词的插曲《汾河流水哗啦啦》也因写尽了山西的山美、水美、人美的地域文化特色,传唱至今。被誉为“用电影书写着中国历史” 的孙谦,同样因秉持着山西特有的乡土幽默的喜剧风格和浓郁的地域风情而被大众所喜爱。这些内容,在本著中皆有全面的展示。

此外,本著还紧扣山西地域文化,重点展现了山西电影的影响:因表现山西民俗风情而外景拍摄大都取于山西民俗文化旅游景点从而具有浓郁山西地域文化特色的《黄河喜事》,上映后深受全国观众欢迎;全方位展示大同人的博大胸怀和淳朴民风的《塞外有家》,具有纪实风格、幽默色彩、接山西乡土之地气又颇能展现山西人民的质朴与奉献精神的《大山深处的时光》,贾樟柯获奖无数的《一个村庄的文学》《山河故人》等,皆“扎根山西大地,一直在讲述山西的故事”。本著指出,山西以其淳朴温厚、富有幽默感的地域文化养育了山西电影文学的作家们与电影人,并让山西电影的影响走向全国。挖掘和提炼山西优秀地域文化在山西电影中的表现,是本著的一大特色。

开创性地纳入互联网时代电影文学的最新变化

现有的电影文学史著作,很少将微电影等新兴电影形式纳入其中,但本著从互联网生态角度,将基于互联网的山西微电影的发展和动漫发展,做了全景展示。这对于电影文学史的写作,颇有开新之功。

微电影是信息时代下的新型电影模式,相对传统电影而言,投入更小,时长更短,多在网络平台和各种新媒体移动端播出,因而具有较易制作、传播性强、参与度广等特点。本著通过对山西微电影创作态势的梳理,厘清了山西微电影创作从兴起到发力再到大热的三个发展阶段,记录了一批优秀的山西微电影赛事、创作人才和作品。如在2016 年的首届“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风光”微电影大赛中,就涌现出优秀编剧王克文、优秀纪录片撰稿人王志宏、优秀导演杨巧文、优秀摄影刘斌、优秀演员李宗全等人。本著恰如其分地指出,山西微电影创作论坛的召开,齐集了一批专业人士,对微电影的概念、本体特征、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明确了创作的方向,积极推动微电影创作在传播正能量、传承山西地域文化、丰富山西电影发展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动画电影在中国由来已久,原本并不是一种新鲜形式,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动画电影的内容、特效、细节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这个意义而言,这是一种新的挑战。本著指出了山西动画产业薄弱的问题,但同时也通过梳理山西动画电影的发展,肯定了山西动画电影人所做出的努力与优秀作品的价值。2005 年上映的山西动画作品《红孩儿大话火焰山》,情节紧凑、人物丰满,并尝试运用了3D技术与一些流行元素,颇受好评,获得了第十一届电影“华表奖”优秀动画片奖和第四十二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奖。此外,山西为了整合动画资源,营造良好创作氛围,高度重视举办集专业性、艺术性、学术性和商业性于一体的动漫艺术节,至今已举办四届,以兼容并包的心态纳入二次元的动漫文化,时刻为山西电影文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在本著中,皆有充分的展示。

这本46 万余字的皇皇巨著,不仅涵盖1935—2019 年间山西的电影文学创作,同时也涵盖了山西电影机构、制片方、演员、拍摄过程、影响、获奖情况的全生态发展;还对山西的电影作品进行分类论述与梳理,突显山西电影文学的地域文化底蕴的同时,开创性地将互联网时代下的山西微电影、动漫电影等新样式纳入电影文学史的书写中;以丰富的史料,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了山西电影文学的发展与变迁,是一部别开生面的电影文学生态史,不仅赋予了山西电影文学“史”的品格,填补了山西电影史研究的空白,也丰富并推进了中国电影文学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