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济棠:终见神州锦绣堆
——最后的诗国(六)

2021-06-17广东夏双刃

名作欣赏 2021年16期

广东 夏双刃

十几年前的香港旧书店很有逛头,每去必有收获。有一回,同一天在两家书店分别买到签赠本,一为左舜生签赠“云南王”唐继尧长子唐筱蓂的《近三十年见闻杂记》,一为“南天王”陈济棠三子陈树桓签赠本《陈伯南先生诗稿》。唐、陈这些西南军阀的子弟在鼎革之后,多有流寓香港者。桂系李宗仁流亡美国,白崇禧去了中国台湾,但其部曲在中国香港者甚多,如李宗仁秘书徐亮之便摇身一变为中国香港文化名流。粤军元老李济深身居国家高位,其部下徐炳麟在中国香港创办万有图书公司,一大业务是大量收购大陆、香港古旧书籍卖给外国图书馆,但其真实身份相当于“南下干部”,属统战系统。

陈济棠《陈伯南先生诗稿》1959 年由香港文教书局初版,仿线装版式铅印,岑光樾题封面书名,黄维琩题扉页书名,陈本作序,陈树桓跋,收诗三百多首,以古今五七言依次排列。展读一过,深赏其晚年所作《感时》一首,有老杜之风:

世道崎嵚几曲回,金陵无恙忍言回。

田横犹有同袍殉,国父宁须异党哀。

洪水狂流将入海,黄龙直捣快衔杯。

赤眉岂碍兴铜马,终见神州锦绣堆。

陈济棠是军人,他之所以能写出如此工稳的律诗,只因他出身塾师家庭,自小浸濡,且中过秀才。他故乡防城,历代隶属钦州,因为要将海防归于一省便于统筹,今广西沿海市县在明清直至民国都属广东,钦、廉一向都是广东的偏远地区。但民国时期的粤军系统,以陈铭枢和陈济棠为代表的钦廉系成为重要力量,称雄广东政坛多年。属不属于一个省虽然只是中央政府一句话的事情,但乡谊之情就可以血浓于水,而新旧桂系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这种同乡政治在民国影响巨大,陈济棠称霸广东,正是这种政治生态使然。

广东宗族势力强大,文化传承坚实,军事方面儒将亦多。粤军名将多出于赫赫有名的“第一师”,李济深、陈铭枢、陈济棠、李汉魂、罗卓英、香翰屏、叶剑英等俱能诗,何况第一军的创始军长陈炯明也是诗道高手,外人多不知也。兹录其民国二十二年(1933)《冬寒偶感》七古一首:

雨雪霏霏风箭镞,冻合玉楼寒起粟。

宴醉王孙拥被眠,炉香暖麝鸳鸯褥。

可怜长安乞食儿,瑟缩街头百结衣。

朱门托钵乞余沈,向阳扪虱坐檐楣。

夏日炎炎冬日雪,天教寒暑穷人设。

涤暑清风不值钱,销寒无计冲凝冽。

誓将缝纫洛阳裘,幂尽东西南北州。

使天日日春和煦,卒岁曾无衣褐忧。

如此悲天悯人的情怀,怎么也不像被国民党钉上历史耻辱柱的野心家。他下野后,在香港组织中国致公党并就任首任总理,唐继尧为副总理,仍以救国为念。当初孙中山逝世时,他这个“叛徒”也献了挽联:

唯英雄能活人杀人,功首罪魁,自有千秋青史在;

与故交曾一战再战,私情公义,全凭一寸赤心知。

此前,孙中山组织在广州的旧国会议员200 多人成立非常国会,再选举孙为“非常大总统”。陈炯明表示反对,认为议员人数未达法定要求,如此一来,南方和北方的做法就没什么区别了,都是非法的,而且会造成南北正式分裂。后来,孙中山公开承诺若北洋恢复《临时约法》,“非法的”大总统徐世昌下台,他便也同时下野。但不久徐世昌宣布辞职,面对全国上下要求自己履行承诺的吁请,孙中山却拒绝下野,陈炯明对此亦有意见。此外,他二人的政治理念不同,孙要北伐,陈却要“联省自治”,先搞好广东。于是,当孙要趁北洋内讧之际挥师北上时,他和陈的矛盾就爆发了,形成了陈炯明反对孙中山的局面,也出现了孙中山愤而反击,以海军大炮轰击广州市区。但陈炯明并不想置孙中山于死地,只想将孙赶出广东,他挽孙中山之联是出自真心的。

陈济棠的崛起,“打天下”的因素并不多,更多的是靠别人“让位置”。姑且不论孙中山、汪精卫、胡汉民这些革命党魁,只论实力派,粤军最初的总司令为陈炯明,其王牌“第一师”由邓铿一手打造,结果陈炯明叛变,邓铿被刺杀。陈济棠本是第四团第一营营长,结果团长陈铭枢因苦于孙、陈矛盾而去职,陈济棠接任团长。他赌对了,追随李济深,支持孙中山,反对陈炯明,待第一师改编为第四军后,他升任师长。后来他效忠蒋介石,东征陈炯明,北拒叶挺、贺龙,内平张发奎,便当上了“铁军”第四军军长。不久,他的老上司李济深自投罗网,被蒋介石软禁,陈济棠便顺理成章成为广东的统治者,加冕“南天王”。

或许正因他并非以武力称雄,因此他治理下的广东,颇不同于其他割据势力。阎锡山治晋三十年,奉张父子经营东北两代,文成武就,他自然比不上。但像孙传芳这样,在华东五省颇有政声,却只是昙花一现,就比不上他治理广东的八年了。他治粤最大的亮点,一是实业,二是教育,三是城市建设,在这几方面很舍得花钱,尤其是礼贤下士,舍得引进人才,给极为优厚的待遇。办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事,最为不易,他为纪念老上司古应芬(字勷勤),创办勷勤大学,后拆分并入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广东商学院。而他创办的实业最多,使广东工业有了极大跃升,广州和防城的市政建设也建树颇多。因此,虽然他也有军阀之名,如汪精卫愤然离粤时就说“与其作小军阀的走狗,不如作大军阀的走狗”,“小军阀”说的就是他,但他对广东人有着甘棠遗爱,为不争的事实。直到1980 年他在美国圣塔克拉拉大学当教授的儿子陈树柏回国访问时,邓小平都说:“令尊治粤八年,确有建树,有些老一辈的广东人还在怀念他。”

他的诗颇见性情,诗稿三百多首,有两个主题反复出现,一为悼亡,一为梅花。陈济棠曾有原配,后收留逃荒女子莫秀英为妾,后来扶正,为他生了11 个子女。陈济棠的悼亡诗皆为莫夫人而作,仅《遣悲怀》七绝就有40 首,共有近百首之多,有极感人者,如:

前人种果后人尝,底事辛劳刻刻忙。

兔走乌飞催鬓白,悲妻犹复自悲伤。

百日分钗两泪流,悲妻余痛几时休。

多情似为多情累,一世姻缘一世愁。

生生死死那为奇,只为贤良惹梦思。

岂汝难禁劳病苦,别寻安乐返瑶池。

他写梅花的诗实与悼亡相通,如他多次在诗中提及彭玉麟。而彭玉麟于剿灭太平天国后功成身退,在杭州西湖之畔陪着一生痴恋的梅姑之墓,种梅、画梅、写梅,一代名将成了一代情种。陈济棠的梅花诗,表达了对彭玉麟的崇拜,如:

一照花落感花王,太息村园转眼荒。

不识梅仙何处去,独留刚直望衡阳。

少鹤梅仙自可钦,一枝梅谢万梅吟。衡山皖水依然好,难慰英雄晚岁心。

但更多是寄托自己对亡妻的思念,其痴竟不下于彭玉麟,如《哭梅》:

为谁零落为谁开,旋起罡风劫乍来。

树影飘飘枝悄悄,有人深夜吊寒梅。

春夜虫声似籁鸣,却添愁绪筑愁城。

问谁能解愁人困,惟有今生返爱卿。

风雨飘飘带恨来,梅花零落动深哀。

有人夜夜庭前哭,哭到无声月作培。

他重用之人亦多儒将,出类拔萃者如香翰屏,是钦廉籍的干将。他曾驻守惠州,撤防时有诗:

破敌收京负夙期,抚绥每叹德支离。

盟心唯指东江水,题壁难赓五别诗。

自笑英雄同狗彘,可无身手缚虾夷。

繁灯清酒湖亭夜,独为灾黎系去思。

香翰屏还是杰出的书法家,喜与文人往来,香港旧书店常能见到他题字的书籍。曾有一次在新亚书店看到蒋经国亲笔签赠他的一部人物画册,不便购买,至今颇觉遗憾。

陈济棠于1954 年因突发脑溢血病逝于中国台湾,在治丧委、国民党“中央党部”、“总统府”、公开场合举行了四场公祭,分别由陈诚、王宠惠、孙立人、王正廷主持,大殓由俞鸿钧、朱家骅、何应钦、张厉生覆旗,家属着汉制丧服,军队为仪仗队,全台文武悉数出动,蒋介石、宋美龄夫妇亲往致祭,蒋亲为灵堂题额“懋绩长昭”,并签署“总统令”以示嘉恤,可谓备极哀荣。

如此隆重的葬礼上,当然也少不了白崇禧,不过不甚醒目。查《陈伯南先生荣哀录》所刊照片颇多,亦瞥见白崇禧,却只似普通过客一般。亦查到白崇禧挽联一幅:

革命矢精忠光耀青史;

中兴正倚仗痛失元戎。

此联不费琢磨,显是应付差事,“走过场”而已。陈济棠在广东虽有善政,但他不禁烟赌,意在收税。他的成功和失败,也都与押宝有关。当初他赌对了,押宝在孙中山和蒋介石身上,得以成为“南天王”;却在如日中天之时,押错了宝,要乘乱而起,联合北方军阀反蒋,搞出个“六一事变”,幻想更上层楼,结果却一脚踏空,丢了广东,灰溜溜下野出洋,正所谓“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也。而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说得他走上这条不归路的,正是邻居桂系这位不怀好意的“小诸葛”白崇禧。不过,他后来不做军阀,人生倒更显从容了,诚如段祺瑞、吴佩孚一样,他这备极哀荣的后事,反倒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