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考证与就业的关系初探
2021-06-16钱微
钱微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各行业提出“持证上岗”的要求,“考证”成了当前大学生应对就业压力、增强就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砝码。通过对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考证与就业之间的初步关系,并在分析考证原因的基础上,对政府、用人单位、学校、学生自身等提出建议,即政府要不断完善就业保障制度,用人单位要转变用人观念,学校要加强就业能力培养,学生要做好职业规划并理性对待考证。
关键词:高职院校;考证;就业;会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12-0091-03
一、背景
2020年,我国的大学毕业生高达874万人,在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中,考证几乎已经成为增加就业筹码的不二之选,成了大学生学习、生活期间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此背景下,考取各类证书就成了会计专业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针对会计专业学生考证与就业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找出会计专业学生考证与就业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考证的统计分析
(一)样本分析
本文以某高职院校三届会计专业毕业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采用班级QQ群、电子邮箱的方式进行问卷发放,共发放调查问卷21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为95%。其中,男生30人,女生170人,女生明显多于男生,符合会计职业女性化的特点。
(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考证的统计分析
1.考证人数及持有证书的数量。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有94%的学生都有过考证的经历,在校期间也都考取了相关的证书,考取1—2个证书或3—4个证书的占比最大,分别占了44.5%和40%,更有9%的学生考取了5个及以上的证书,由此可见考证的普遍性之高。
2.证书种类。根据调查情况,可以将学生考取的证书分为三类:一是专业类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初级证书、教师资格证书、证券从业、银行从业等。这类证书属于强制性证书,也是从事相关工作的“上岗证”,并且需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从调查数据来看,考取这部分证书的比例较高,说明学生对将来的职业规划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二是通用型证书,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而很多学校已将驾驶证与学分的减免挂钩,因此驾驶证也成了很多学生在校的一门“全校公选课”。三是语言类证书,如普通话证书。
3.考证的动机及选择的依据。从调查数据来看,有80%的学生有自己的职业规划,考证的动机是应聘相关的岗位。还有46.5%的学生是单纯出于增加就业砝码而考证的。随着高校的扩招,就业压力迫使大学生不得不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用人单位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证书成为用人单位了解大学生的直接途径,也是大学生证明自己能力的手段。此外,所占比例较高的还有出于兴趣爱好而考证的,剩下的有出于盲目跟风的,也有受教师、家长影响的。
4.考证的准备情况。调查问卷中有72.5%的学生都选择考取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证书,那么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之余,他们又是怎样平衡考证与专业学习的关系的呢?有74%的学生会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考证和社会实践,并且在考证的准备上有详细的学习计划;27%的学生选择在考前进行集中复习,不会另花费时间;更有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复习无效,会参加培训班,跟班进行复习,课余时间也几乎用于考证。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考证的准备还是比较充分,会根据自身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备考方式,争取顺利通过考试。
5.证书对就业的帮助。因为本文调查的对象是已经毕业或正在实习的学生,有62.5%的学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一致或者相关,因此这部分学生认为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初级、银行从业等资格类证书对他们就业所起的作用最大。剩下37.5%的学生目前从事的是与会计无关的工作,所以他们认为一些非专业证书在他们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最大。
三、大学生考证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层面
1.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随着大学扩招、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较本科生少了一年,企业不会因为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短而放松对证书的要求,反而会出现一些通过设置证书要求来选拔用人的企业。严峻的就业形势带给学生巨大的压力,而通过考证似乎可以提升就业竞争力,是否拥有证书或拥有何种层次的证书不仅对就业有影响,也可能会造成工资待遇上的差别。
2.企业对证书的偏好。许多用人单位会根据自己的岗位需要或者是单位自身的偏好,对学历、证书、性别、身高、长相、工作经验等设置限制。而受大部分学生青睐的公务员、事业单位的用人招聘或者招考虽然在招聘要求方面条件没有那么苛刻,但是依然对证书有要求。这些用人单位招聘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考证,导致部分学生盲目地去考证,而不注重所考证件是否对就业发展有帮助。
(二)学校层面
1.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有差距。就数量来看,会计专业作为招生最多的专业之一,学校提供的学生数量大于企业的需求,导致部分学生很难找到对口的专业,很多学生只有降低要求找一些与专业类似的工作,更有甚者干脆转行。就质量来看,国家根据整体的经济运行情况对会计的政策、税率会有所调整,而教材的更新往往比较慢,即使选订的是最新版的教材,也会出现知识结构滞后的情况。此外,学校的专业教学软件更新不够,专业知识的更新也欠缺。这些都导致企业招聘来的学生不能直接用,还得继续培养,很多企业愿意将学历条件放宽,招有工作经验的,而不选择应届毕业生。
2.就业指导不足。很多院校对就业工作都很重视,在课程中也有所体现。在第一学期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职业认知,树立职业目标,但是此后没有后续的跟进,对学生目标的完成情况也无从了解。而在第五学期才开设就业指导课,此时正值学生找工作之际,时间有所滞后,使得就业准备时间仓促。此外,这类非专业课程往往是由学校的辅导员或者是行政人员担任,这部分教师流动性较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所以指导学生就业有一定的困难。
(三)个人层面
1.怕竞争、求稳妥,跟风意识强。从调查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的第一就业意向是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每年的公招考试,应届毕业生的报考比例都在60%以上。即使有报考人数是招考人数的几倍甚者几十倍的情况出现,但公招考试仍然是大多数考证者的首选。这固然与公务员职业的社会地位、基本福利、保障制度有关,但很多人往往忽略了自己的性格和所具备的能力是否合适公务员这份职业。学历作为高职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第一个门槛,为了迈过这道门槛,很多高职学生希望通过证书的数量来弥补,随之出现的盲目考证、盲目学习、盲目找工作都源于缺乏具体的学习目标和主见,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能力与特长的培养。
2.受个体家庭期望的影响较大。从问卷调查的数據分析来看,高职学生在选择考证时有14%的学生会考虑父母的要求。曾有人做过统计,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农村的比例比来自城镇的比例高,对于经济基础薄弱、人脉关系欠缺的他们来说,来自家庭的压力可能比其他压力更大。他们很可能是整个家庭的唯一期望,这时通过考证,便成了向他人证明实力与才能的有效手段之一,不但能帮助其日后的就业道路走得更加平坦、顺畅,也不辜负家庭的期望。
四、思考与建议
考证是当前我国高校兴起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因证书而衍生出的考证行为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种现象产生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既有理性的也有非理性的。我们需要从政府、用人单位、学校、个人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从非理性向理性转变,将负面影响转正。
第一,政府不断完善就业保障制度。自2014年以来,国务院已先后分七批取消了70%以上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还留下140项职业资格证书。这些证书是否能够体现持证人的水平和能力,是否存在认证机构良莠不齐的情况,还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持续的核查、清理与监督,保障证书考有所值。同时,还需要进一步鼓励大学生创业,为创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信贷优惠。
第二,用人单位转变用人观念。只有政府的介入是不够的,政府主导下的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的建立必须要有用人单位的参与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应统筹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以某类证书作为入职的门槛,建立更加科学的选人标准和方法,用更加全面、公平与长远的眼光来选拔人才。
第三,学校加强就业能力培养。首先,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将就业教育纳入授课计划,贯穿整个大学期间。构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心理辅导、择业指导、创新创业、就业咨询等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指导体系。其次,引导学生合理考证。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开设与考证有关的讲座,帮助学生认识各类证书的用途和适用范围,引导学生根据专业需要、兴趣爱好等来选择需要考取的证书,避免盲目考证。
第四,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理性对待考证。大学生在进校之初,就需要对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专业发展等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初步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选取符合自身发展的证书。在考取证书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提升兴趣爱好和职业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巩固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此外,在考证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关系,避免出现牺牲专业学习时间去考证的现象,要做到两者兼顾,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 张翠平.“考证热”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以重庆某三所高校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09.
[2] 付康.大学生群体“考证热”现象研究——基于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视角[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
[3] 杜悦嘉.理性选择理论视角下高校学生考证现象研究——以广西G大学为例[D].南宁:广西大学,2016.
[4] 周梓珊,陈凯敏,等.财经类院校大学生考证与就业的关联性研究——基于广东省三所财经类大学的调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13-18.
[5] 徐娇.大学生考证与就业能力的关系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3.
[6] 尹琳,许林,谭园园,陈波波,李妞妞.“考证热”现象背后的大学生择业取向研究——以河南大学民生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0,(18):67-69.
[7] 共克时艰:七部委联合出台“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稳就业[J].劳动保障世界,2020,(13):8.
[8] 张为东,滕兆梅.就业严峻形势下民办独立院校学生“考证热”现状分析[J].就业与保障,2020,(6):37-38.
[9] 夏冰洁,蒋录全.大学生考证与就业关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7):215-217.
[10] 刘蓝惠,周蕾.考证对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以南京农业大学管理类专业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8,(5):52-58+94-95.
[11] 吴贞静,李明雪,杨莎文,曾宪涛.大学生考证现状及其对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J].商业故事,2018,(17):37+39.
[12] 孟令天.财务管理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与学生就业的相关性分析探讨[J].今日财富,2018,(9):151.
Abstract:With the expans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requirement of “holding the certificate to work” in various industries,“the certificat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eight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cope with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and increase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accounting major students in a vocational college,this paper finds out the ini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ual research and employment,an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reasons for textual research,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the government,employers,schools and students themselves.That is,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employment security system;the employing should change the concept of employing.schools shoul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employment ability. students should do a good job planning and rational treatment of textual research.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extual research;employment;accounting profession
[责任编辑 晓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