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鼎里的乡愁

2021-06-16高峰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1年6期
关键词:李园寿州楚王

高峰

嘉靖《寿州志》上说:“州东南五十里,俗称相王。”此话不详。而现在的杨公庙镇,旧属寿县,上世纪60年代并入长丰县,今天又划归淮南市谢家集区。但无论如何变动,楚王墓就在那儿。

两千多年过去了,昔日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靠征伐拓得广大疆土,问鼎中原,最后却被强秦逼到淮河南岸的寿春一隅,直至灭亡。淝水洼地,积而为湖。瓦埠湖周围的地势高阜之处,孤堆零落,那是一个王朝的寂寞的归宿。登临其上,似乎能隐约看到不远处的瓦埠湖的蓝色湖水,湖那边有昔日辉煌的楚都寿春之城。隔湖相望,还有率楚迁都于此的楚考烈王墓。考烈王无子,春申君受门客李园蛊惑,先娶其妹,后待有孕,再獻楚王。真的是环环相扣,一丝不苟。但这个“融壁老王”的忙帮得太大了。生下男孩儿立为太子,是为楚幽王。楚考烈王死时,前去棘门吊丧的春申君终被李园派人刺杀。

当长江、汉水两岸葱绿的铜草到秋天绽放出紫色花朵的时候,楚国的青铜文明已由采矿、冶炼、铸造而达到顶峰。与之相反,国势却在与强秦的屡次交锋中渐渐日薄西山了。晚楚衰微,仿佛最后的四代之王选择寿春才能送走这个由蛮夷问鼎中原的大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寿春有幸啊,用黄土接纳了这件由烹煮食物演变为权力地位象征的国之重器——楚大鼎,并用千年光阴培育了隐藏在纹饰中的绿铜锈般的“安邦”之梦。

然而,“安邦”何其之难。楚大鼎从它出土的那一刻起,就国无宁日,颠沛流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李三孤堆三次被盗。前两次是灾害连年,乡间失序,为土人豪绅所为。而1938年国难之时,却又遭到桂系军阀李品仙第三次公开盗挖,这就叫人不得不愤慨了。

值得庆幸的是,楚大鼎因其大而重,狼烟四起的抗战之时,没有遭到盗卖或流失海外,为防遭到日军轰炸或落入敌手,它以笨重之躯,加入整个民族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大逃亡。直至抗战胜利,云开雾散,重放光芒。如今的楚大鼎,已成为安徽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依然保持着两千多年前的端庄华贵,大肚浑圆,鼎唇刚正,双耳张扬,体态雍容。

2012年12月13日,在距离李三孤堆两百多公里的金陵古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正在进行中,当以楚大鼎为原形铸造的国家公祭鼎与国家领导人同框出现时,正坐在杨公庙集镇小茶馆里喝早茶的人们顿感意外,接着沸腾欢呼不已。真的没有想到,祖祖辈辈,生生死死的这一块土地上,除了年年收获的稻米、豆菽,地底下竟然还埋有如此的奇珍异宝,国之重器。而昔日封建王朝“钟鸣鼎食”的祭祀礼器,现在已华丽转变为新时代“铭记历史”的国家公祭之鼎。

选择楚大鼎,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必然。楚大鼎重现天日之时,正是国难当头之日,狼烟四起,烽火连天,它见证了整个民族抗日救亡的颠沛流离,深重灾难。从安庆到重庆,到宜宾,到乐山,再到南京,最后回到安徽老家,好像它不是躲避战乱,而是借机搞一趟“故国神游”。

寿州号称“地下博物馆”,楚国在这里苟延残喘了18年,历四代楚王,不得不选择在此终老。寿州东南方高阜之处有幸矣。朱家集李三孤堆有幸矣。从网上看到一句“高人”留言,挺有意思,我照抄不误:“楚国真的是一个很风骚很温柔的国度,个人最喜欢的是最后的寿春了,它给我们展示的是《楚辞》最绚丽的陨落。”

猜你喜欢

李园寿州楚王
去常熟
去常熟
楚王失弓新编
回乡偶书
丹东“李园”生态休闲景区品牌建设发展对策探讨
回乡偶书
汽车之家法务总监李园:最年轻上市公司法务总监的“双全法”
防人之心不可无
楚王爱细腰
Life is alive——movie appreciation for Still Al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