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东坡之“新城道中”

2021-06-16洪岸

杭州 2021年8期
关键词:塔山富阳菖蒲

洪岸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东坡是杭州历史上最知名的代言人,杭州也是他心心念念的梦中故乡,

这方山水让他灵感涌动,千古绝唱源源不断。

讲起杭州,离不开苏东坡。

讲起苏东坡,离不开杭州。

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全能文人,

他到哪里就像一道闪亮的光芒,让那方沉静的土地发光发亮,

可以说,

有缘让苏东坡青睐而踏足过的地方,是非常幸运的。

新登无疑是幸运的,因为有苏东坡的好友和学生在,让苏东坡有缘到新登来。东坡先生为新登(当年新城)留下了流芳千古的诗篇。在去往新城途中,眼前明媚秀丽的春光和农家的春耕景象,使苏轼心情舒畅。似乎连大自然都格外偏爱这位外乡人,为他的出行,“吹断檐间积雨声”,野桃“含笑”点头,“溪柳”翩翩起舞;“西崦人家”快乐耕作,细雨润茶喜上眉梢,简直就是桃花源。在《新城道中二首》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一位放飞心情的快乐的苏轼。

其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其二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北宋熙宁四年(1071)六月,苏东坡因议新法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主动请示外调,以太常博士直史馆通判杭州。其时,富阳、新城为杭州属县。

旧时,杭州与新城县邑陆上交通有二。东线:走驿道从西湖经富阳至新城;西线:从余杭经临安折入葛溪古道至新城。从作品《往富阳新城李节推先行三日留风水洞见待》一诗来看,苏轼是从东线入境新城,离去时走的是西道。有确切时间记载的,苏轼曾先后两次行县至新城。

第一次为熙宁六年(1073)正月。苏东坡奉命出巡所领各属县,时为杭州节度推官李佖先行三日并在风水洞恭候。风水洞,据《杭州图经》载,距钱塘旧治五十里,在杨村慈岩院。洞极大,流水不竭,清风微出,故而名为风水洞。《往富阳新城李节推先行三日留风水洞见待》即为苏轼谢李佖所作。

第二次是熙宁七年(1074)八月间因捕蝗至浮云岭。苏轼任杭州通判的三年中,年年都有水旱灾害,所谓“止水之祷未能踰月,又以旱告矣”(《祈雨吴山》)。熙宁七年,京城以东因干旱闹蝗灾,是年十一月苏轼到密州任上,在《上韩丞相论灾伤书》中追叙这段情况说:“轼近在钱塘,见飞蝗自西北来,声乱浙江之涛,上翳日月,下掩草木,遇其所落,弥望萧然。此京东馀波及淮浙者耳……”苏轼因捕蝗取道浮云岭至于潜(於潜),其至於潜,又有《戏於潜令毛国华长官》诗证:“宦游逢此岁年恶,飞蝗来时半天黑。”极写蝗势之烈。

《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

其一

西来烟障塞空虚,洒遍秋田雨不如。

新法清平那有此,老身穷苦自招渠。

无人可诉乌衔肉,忆弟难凭犬附书。

自笑迂疏皆此类,区区犹欲理蝗余。

其二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

久废山行疲荦确,尚能村醉舞淋浪。

独眠林下梦魂好,回首人间忧患长。

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

这组诗是熙宁七年八月间,苏轼将离杭州通判任时所作。第一首写捕蝗所感,第二首着重写山行疲惫之感。组诗写的是现实生活给诗人思想感情上的一次巨大冲击,极力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的难言之情,同时也是亲兄弟间推心置腹的肺腑之言。

离浮云岭不远处有天目山余脉青牛岭,山高万仞。因岭顶石道有凹坑似牛蹄印,以为太上老君青牛所留,故名。岭上有宝福院,始建于唐大历三年(768),宋治平二年(1065)改为多福禅寺,寺旁有岩石,状如卧牛,寺前有石洼,传为神牛足迹。苏东坡乘理蝗之余,得悉青牛岭风光秀丽,又有多福禅院,便策杖登上青牛岭,并在寺壁上题写《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至》一诗。青牛岭原是幽僻之地,山路艰险,人迹罕到。自苏东坡题诗名气顿噪,文人墨客慕名而来,题咏者不少。于是“青牛雪霁”遂为东安八景之一。

《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至》

暮归走马沙河塘,炉烟袅袅十里香。

朝行曳杖青牛岭,崖泉咽咽千山静。

君勿笑老僧,耳聋唤不闻,

百年俱是可怜人。

明朝且复城中去,白云却在题诗处。

乡邦文化研究者张宝昌老师根据苏东坡存世的一些作品,还原了这条长35公里的葛溪古道路线:从新城出发向北,至塔山→潭山头→沈家→炉头→湘主→石门岭→湘溪→菖蒲(马至坎)→枫林咽泉→三溪口→石羊→洞橋(陈氏园)→万市(万氏桥)→南新(多福寺)→临安→杭州(这是苏东坡回杭州的路线)。

往北出新登城一里路,就至塔山,亦是“东坡古道”的起点。旧记载“其下大溪环绕,其地适挡葛溪水,下流之衙,山顶景致绝佳,苍翠悦目,上有许公祠、神农庙及拥翠亭遗址,“塔山拥翠”被誉为东安八景之首。”据传邑令晁端友曾款宴苏东坡于此,其子晁补之即席赋诗《塔山对雨》二首,苏轼以此诗意挥毫泼墨成图。世居塔山的袁氏后人亦云,当年苏东坡与黄庭坚(富阳谢景初子壻,亦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也曾在塔山饮酒对诗。笔者有理由认为这是非常有可能的事,亦相信苏东坡多次莅新。

苏东坡喜欢云游的地方,自然是风景独特。现位于洞桥镇枫瑞村菖蒲袁家自然村西北马止墈的天云山佛光禅寺,寓意佛光普照,恩泽众生。原名天耳庵、天云山庵,后改于现名。按明《季野史丛集》记载: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有天皇殿三间、大雄宝殿三间,盛极一时。据考证,苏东坡出巡,慕名来游,一行五人骑马至山麓,吆喝驻足不前,便惊叹“马止坑”。寺中有一方水塘,塘水清澈明敞,四壁苍苔痕生,时而可见水底泛出串串珠泡,所以称作珍珠泉。岩边溪流飞泄,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瀑布群。溪流之中,菖蒲草丛生,深得东坡喜爱,赞曰“好菖蒲,好菖蒲!”后人仰仗苏公,就把村名改为“菖蒲”。菖蒲村袁氏家谱中有记载,苏东坡在佛光禅寺留宿,并吟诗一首:“岩高峡锁小古庙,老僧夜敲钟声遥,炊斋小衲鸡报晓,楼底桥小水声扰,桥下横系客车到,携锄农夫犬吠郊,今日云山何萧条,明朝寄桥应热闹。”天云山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珍珠泉、栩栩如生的鹰岩、千姿百态的石窟溶洞群等自然景观,还有香客如云的寺庵,想必这些都是苏东坡心向往之的。

猜你喜欢

塔山富阳菖蒲
富阳:全省首座智慧健康主题公园投用
跟我说两句
用菖蒲水洗头(环球360)
富阳造纸产业迎来蜕变
富阳区“舒心就医”板块
晚清海城塔山书院考略
室雅菖蒲清
“水草精英”菖蒲
养菖蒲
斗牛斗来了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