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吞咽理疗仪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06-16范紫微陈陪能陈苗

医疗装备 2021年10期
关键词:肌群障碍情绪

范紫微,陈陪能,陈苗

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神经内科 (福建漳州 363000)

脑卒中患者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使其无法正常进食,严重者还会出现误吸,造成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情况的出现,继而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但干预内容较为单一,部分患者易产生抵触情绪,从而降低干预效果。吞咽理疗仪利用脉冲电流对患者的吞咽肌群进行电刺激,可促进肌群被动收缩,提高肌群力量,促进吞咽反射弧重建,从而提升吞咽功能[1]。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吞咽理疗仪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收治的7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41~76岁,平均(59.15±4.8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29例,初中以下9例。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42~75岁,平均(59.12±4.7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28例,初中以下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中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相关诊断标准;(2)可耐受吞咽理疗仪干预;(3)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醒。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脏病;(2)体内有植入式电子装置;(3)治疗部位存在开放性创伤或感染;(4)既往存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史。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向患者普及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告知其情绪波动幅度较大会影响吞咽功能,强调积极配合治疗及训练对身体恢复的重要性,对其存在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行耐心疏导,并向其介绍恢复效果较好的案例,提高其治疗信心。(2)吞咽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反复伸缩舌头,并进行上下左右摆动训练,20下/次,2次/d;然后进行吹气、发声训练,唇部向外吹气的同时发出b、p的音节,5 min/次,2次/d;此外,指导患者进行空吞咽训练,将棉签蘸水后轻触患者舌根、软腭及咽后壁,刺激患者进行吞咽动作,3 min/次,3次/d。(3)饮食护理:为患者选择质地柔软、密度均匀且不易松散的食物,在用餐时为其提供安静、舒适的就餐环境,并根据其身体状况为其调整合适体位,尽量选取半坐位或坐位,嘱患者在进食时保持注意力集中,细嚼慢咽,一旦出现呛咳立即停止进食,并通过咳嗽的方式咳出食物。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HB61BE)进行干预:指导患者取坐位,用系带将阴极电极片固定于第7颈椎处,将阳极电极片固定于颌下与环状骨之间,保持松紧适宜,选择低频刺激模式对喉返神经、舌下神经及舌咽神经等进行刺激,治疗频率设置为2 Hz,波形为三角波,刺激时间2 s,休息时间5 s,电流刺激强度由小到大,以患者耐受且可见吞咽动作为宜,20 min/次,2次/d,连续干预4周。

1.3 评价指标

(1)吞咽功能: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3]评定患者的吞咽功能,总分18~46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吞咽功能越差。(2)心理状况: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4]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分界值为53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抑郁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SA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S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SSA评分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SA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SDS评分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脑组织病变引起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及舌下神经损伤,使咽喉、唇舌等部位肌肉无力,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困难。若不及时干预,患者长期无法正常进食会引发营养不良、脱水等症状,还会使其产生悲观、抑郁情绪,从而降低其生命质量。因此,临床需对患者及时进行干预,以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其生命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4周后,观察组的SSA评分、SD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吞咽理疗仪进行干预,可提高其吞咽功能,改善其心理状况。分析其原因在于,吞咽理疗仪采用脉冲电流对患者喉颈部进行电刺激,使吞咽肌群及神经兴奋,促使肌群产生类似吞咽的被动运动,从而提高吞咽肌群力量,改善吞咽功能[5];此外,脉冲电流还可改善咽部血液循环,缓解神经元麻痹,重建与恢复吞咽反射弧功能,从而提高舌肌及吞咽反射的灵活性与协调性,进而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而吞咽功能的改善又可减少患者因吞咽障碍产生的负面情绪,进而改善其心理状况。

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充分沟通,向其普及吞咽障碍相关知识,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避免因相关知识缺乏产生焦虑、恐惧情绪;告知患者情绪波动会加重吞咽困难,予以积极的治疗可促进其身体恢复,并向其讲述恢复良好的案例,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减少情绪的波动,增加治疗信心,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提高干预效果[6];指导患者进行伸缩舌头、吹气、发声及空吞咽训练,可提高其舌头灵活度,增加舌肌、口腔肌肉力量及吞咽敏感性,从而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避免呛咳、误吸等情况的出现;为患者挑选质地柔软、不易松散的食物,调整合适的进食体位,嘱其细嚼慢咽,避免食物过硬、过大难以下咽或体位不正确影响吞咽;为患者提供安静的就餐环境,嘱其在进食时保持注意力集中,以减少外界环境对患者产生的干扰,避免因进食时讲话、大笑等引起吞咽障碍。

综上所述,临床在护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过程中采用吞咽理疗仪进行干预,可提高其吞咽功能,改善其心理状况。

猜你喜欢

肌群障碍情绪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跟踪导练(四)2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核心肌群
——稳定身体的“磐石”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更正
跨越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