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人对专类植物景观的行为偏好研究

2021-06-16毛妍祺

中国园林 2021年5期
关键词:专类样方游人

毛妍祺

陈玉洁

王美仙*

游人的行为是游人对园林环境最真实的反应,直接表明游人的倾向和偏好,只有把握游人的行为特征,才能设计出更符合他们需求的园林景观[1]。景观偏好会影响人的行为[2-3],因此,环境中游人行为的偏好是景观设计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4],对游人行为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研究方法多采用行为地图法、行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5-8]。其中,行为地图法是一种利用环境场所的地图或设计平面图进行系统观察的环境行为研究技术,可以描述空间被使用状况,还可作为行迹研究工具,发现人的行为与设计环境间的关系[9],多用于研究使用者在建成空间中的使用情况,是最有效的研究方法之一。研究内容主要侧重于公园[1,10-14],儿童园[15-18]中建筑、水体、娱乐设施等对游人行为偏好的影响。而植物景观作为园林中唯一鲜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域风貌、生态效益、季相变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游人的行为偏好,但植物景观对游人的行为影响研究目前还较少涉及[5,19-20]。其中专类植物景观是植物园的主体,多以同一类群的观赏植物为主要造景材料,集中展现优美的植物景观,而其他造园要素的占比相对较少[21-22]。因此,研究植物园专类植物景观中的游人行为,可更真实地反映游人对植物景观的偏好。选取北京植物园中碧桃园等8个专类植物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对游人行为进行持续观测,从专类植物主题、季相变化、景观类型等方面探讨专类植物景观对游人行为偏好的影响,为今后植物园中专类植物景观的合理构建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的确定

北京植物园位于西山卧佛寺附近,面积约400hm2,是以收集、展示和保存植物资源为主,集科学研究、科学普及、游览休憩、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新优植物开发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选取北京植物园中的碧桃园、海棠园、花卉主展区、丁香园、牡丹园、芍药园、宿根花卉园和月季园作为研究对象,在其中各选择1处最能体现植物景观主题和特色的样方,面积为50m×50m(图1)。样方内以植物景观为主体,不包括水体、建筑、大型铺装广场等,尽量排除植物以外的其他造园要素对游人行为偏好的影响。

图1 研究样方分布图

2 研究方法

2.1 观测时间

观测时间为2019年4月5日—2019年8月25日,即主体植物进入花期开始至花期基本结束为止,选择每个月的5、15、25日进行观测,观测时间段为人流量相对较多的上午10:30—11:30。

2.2 数据收集

2.2.1 专类植物景观特征

对8个样方的专类植物景观特征进行调查记录,分为专类植物主题、专类植物景观类型2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植物种类、植物季相、植物主题和植物群落特征,并绘制样方平面图。

2.2.2 游人行为特征

采用行为观察法,同时观察和记录8个样方内的游人位置及行为活动信息,并落位于平面图上。

2.3 数据处理及分析

通过15次实地观测和记录8个样方的数据,将每个游人的行为方式、活动位置,以及植物景观主题、季相变化、群落模式等记为一组样本数据,共收集样本数据3 965组。

2.3.1 行为地图法

对调研数据进行处理,采用ArcGIS 10.4绘制游人在不同专类植物景观环境中的分布数量、特点和行为方式。

2.3.2 列联表分析

列联表是2个变量的联合频数表,用于研究分类变量间相关关系,不仅能测度2个分类变量是否存在关联,还能测度它们之间的关联强度,每一行是列变量在行变量取值相同时的频数表,每一列是行变量在列变量取值相同时的频数表[23-24]。列联表在用于推断性研究时,常需要对变量进行卡方检验。本研究中,列联表和卡方检验用于分析不同植物景观主题与游人行为方式之间的相关性。

选用列联表对植物景观主题(A)与游人行为方式(B)这2个分类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初步判断二者在数量上是否具有一定关联;通过卡方检验验证二者之间在统计意义上是否存在相关性。设这2个分类变量A和B分别有r和c个类型,可以构成一个r×c的列联表(表1)。列联表分析通过SPSS 24.0实现。

表1 r×c列联表

nij代表列联表中第(i,j)个单元中的观测频数,ri代表行方向上的频数合计,cj代表列方向上的频数合计,N代表总的观测频数。列联表中第(i,j)个单元的期望频数为:

使用卡方检验中的皮尔逊卡方统计量和似然比统计量对2个变量进行独立性检验,其公式分别为[24]:

皮尔逊卡方统计量:

似然比统计量:

3 结果与分析

游人行为地图(图2)直观地展示出4—8月8个样方内的游人数量、分布、行为方式变化及各月叠加后的总人数、游人聚集区域和全部行为类型。以游人行为地图为依据,通过进一步分析游人的行为方式,得出游人在专类植物景观中的行为偏好;分析不同专类植物景观主题、季节性专类植物景观对游人数量和游人行为方式的影响,得出二者对游人偏好的影响;分析游人在不同专类植物景观中的聚集区域,得出游人对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的偏好。

图2 样方内游人行为地图

3.1 游人数量及行为方式分析

3.1.1 游人数量分析

经统计,4—8月8个样方中的游人总数量为3 965人(图3)。从游人数量变化来看,4月游人数量最多,平均为974人,5月游人数量居其次,平均为366人,6月平均为101人,7月游人数量最少,平均为84人,8月平均为170人。说明专类植物的集中观赏期对游人数量起决定性的影响。

图3 样方内游人数量统计

3.1.2 游人行为方式分析

根据杨·盖尔对人的户外活动分类,将游人行为分为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3种[25]。必要性活动指在各种条件下都会发生的活动,如穿行;自发性活动指只有在人们有参与意愿,且在适宜的户外条件下才会发生的活动,如拍照、观景等;社会性活动指在公共空间中有赖于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如聊天、游戏等。在户外条件适宜、天气和场所具有吸引力时,自发性活动频率增加,同时引发社会性活动频率增长。

在8个植物专类景观区域中,统计到的游人行为方式有:拍照、穿行、散步、观景、游戏、聊天、教育、野餐、玩耍、露营、聚会、跳舞、阅读、跑步和唱歌15种(图4)。其中,必要性活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0.98%,自发性活动的人数占67.79%,社会性活动的人数占11.23%。可以看出,自发性活动是专类植物园中的主要行为类型,说明专类植物景观对游人具有吸引力,游人自发在其中做出感知周边环境的行为。排名前4且人数在500人以上的行为方式为拍照(33.69%)、穿行(20.98%)、散步(14.47%)、观景(13.22%)。人对这些活动的参与意愿由专类植物景观所激发,说明游人偏好于拍照记录优美的专类植物景观,偏好在优美的环境中进行观景和散步体验,而其他与专类植物景观联系不紧密的活动如野餐、玩耍、跑步和唱歌等很少开展。在社会性活动中,开展游戏的人数最多,占5.04%,开展聊天、教育、野餐活动的人数相当,占1.84%左右;开展露营、聚会、跳舞活动人数较少,占0.16%左右。在必要性活动中,穿行是最常见的一种行为方式。

图4 样方内游人行为及人数统计

3.2 不同专类植物景观主题对游人偏好的影响分析

3.2.1 不同专类植物景观主题对游人数量的影响

经统计,花卉主展区游人数量最多,占总游人数量的35.79%,这与花卉主展区定期举办大型花展及其宣传轰动效应有直接关系,说明季节性地举办花展可以显著增加游人量。月季园游人数量排名第二,占17.98%,与月季观赏期长有很大关系。另外,花卉主展区与月季园都离植物园主入口较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游赏的便利性。碧桃园游人数量位居第三,占14.91%,这与北京植物园每年春季举办桃花节及其宣传力度有关。丁香园、牡丹园、宿根花卉园、海棠园和芍药园游人数量较少,平均占比7%左右,这与丁香、牡丹、宿根花卉、海棠和芍药的观赏期较短且离出入口较远,游赏便利性降低有一定关系(图5、6)。综上,游人最偏好的3个专类植物区域依次为花卉主展区、碧桃园和月季园,说明游人更喜欢游览便利、有集中展示效果,或观赏期长的专类植物景观。

图5 样方内游人数量占比统计

图6 样方内游人数量对比

3.2.2 不同专类植物景观主题对游人行为方式的影响

为探究专类植物景观是否会影响游人观赏时的行为方式,采用列联表分析植物主题与游人行为方式这2个变量间的关系。通过列联表分析得出(图7),在活动类型方面,所有专类园中人数最多的活动类型均为自发性活动,说明8个专类园的植物景观对游人均有较强的吸引力;在游人行为方式类型方面,碧桃园和花卉主展区游人行为方式类型最多,为11种;丁香园其次,为10种;海棠园、宿根花卉园和月季园均为7种;牡丹园较少,为6种;芍药园最少,为5种。

图7 样方内游人行为类型统计

从上述结果来看,在专类植物景观均具有较高观赏性的前提下,不同的主题植物可能会影响游人的行为方式。但这种影响是否真实存在,需要进一步分析卡方检验统计量。

3.2.3 不同专类植物景观主题与游人偏好的相关性分析

验证植物主题与游人行为是否相关对植物园举办花展、开展植物科普等活动具有指导性意义。通过分析卡方检验统计量验证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卡方检验统计量输出结果(表2)显示:皮尔逊卡方统计量和似然比统计量的双侧渐近显著性水平都小于0.01,可以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排除“植物主题”和“游人行为”之间不存在关联的假设。因此,游人对不同植物景观主题的行为偏好不是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二者具有相关性。

表2 植物主题-游人行为卡方检验结果

3.3 季节性专类植物景观对游人偏好的影响分析

3.3.1 季节性植物景观对游人数量的影响

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观赏性极强,在主要观赏期往往备受游人关注。这8个样方的主要观赏期分别为:碧桃园、海棠园、丁香园和牡丹园在4月,花卉主展区在4和8月,芍药园在5月,宿根花卉园在4—7月,月季园在5—8月。而游人数量在各个专类园的主要观赏期时都达到最高,在非观赏期时较少(图8)。具体来看,花卉主展区在4月郁金香花展时游人数量最多,达到800人,但在郁金香花期结束后迅速减少至不到220人,8月因布置硫华菊等花海景观,游人数量上升至270人;碧桃园在4月桃花节花展期间游人数量最多,达到500人,在花期结束至8月底降至20~50人;海棠园在4月游人最多,为141人,花期过后降至20人;丁香园在4月游人最多,超过260人,花期过后降至10人左右;牡丹园在4月游人最多,为200人左右,花期结束后降至20人左右;芍药园在5月游人最多,超过100人,花期过后降至20人;宿根花卉园在4月游人最多,超过100人,随着花期陆续结束,8月减少至30人;月季园在5月正值月季花期时园内游人超过200人,降速相对较缓,最终降至20人左右。

图8 样方游人数量变化统计

因此,专类植物景观在植物花期时最吸引游人,季节性花展及观赏期短的专类植物景观区域中,游人数量在花后迅速下降。观赏期长的专类植物景观区域中,游人数量更为平稳。这说明植物的观赏期是决定专类植物景观中游人数量的重要因素。

3.3.2 季节性植物景观对游人行为的影响

在8个专类园均处于主要观赏期时,各专类园中最多的行为方式是拍照。在8个专类园均处于非主要观赏期时,碧桃园中最多的行为方式是聊天,花卉主展区、丁香园、牡丹园、芍药园和月季园中最多的是穿行,海棠园和宿根花卉园中最多的是散步。说明在专类植物的花期期间,游人更偏好拍照这类自发性活动,以记录优美的植物景观;在专类植物的非花期期间,游人主要行为是聊天、散步、穿行这类社会性和必要性活动。

3.4 游人对不同专类植物群落类型的偏好分析

明确游人对专类植物群落类型的偏好,对植物园专类植物景观设计有极高参考价值。在8个样方均处于主要观赏期时,从其行为地图中选取面积相同的游人分布最集中的区域,通过分析该区域内的植物群落,得到游人对样方内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的偏好。

各样方内游人分布最集中的区域的植物群落即为游人在该样方内最偏好的植物群落(表3)。具体来看,碧桃园中游人最偏好的群落为:油松(3.86%)-观赏桃(13.10%)-太平花(3.70%)-草坪(79.34%),下层草坪占比最高,上层大乔木占比最低,主题植物观赏桃位于中层;海棠园的群落为:油松(4.94%)+侧柏(15.05%)-海棠(13.64%)-草坪(60.48%),下层草坪占比最高,位于中层的主题植物海棠占比最低;花卉主展区的群落为:加拿大杨(11.57%)-郁金香/硫华菊(68.43%),下层的主题植物郁金香/硫华菊占比最高,无中层灌木;丁香园的群落为:油松(9.87%)-白丁香(19.74%)-草坪(70.39%),下层草坪占比最高,上层乔木占比最低,主题植物丁香位于中层;牡丹园的群落为:油松(3.78%)+侧柏(6.40%)+杨树(2.86%)+国槐(6.01%)+皂荚(6.52%)-牡丹(62.43%),位于中层的主题植物牡丹占比最高,无下层草本地被;芍药园的群落为:油松(2.47%)+梧桐(2.47%)-‘矮’紫杉(2.58%)+‘紫叶’小檗(0.46%)+‘金叶’女贞(0.61%)+紫薇(0.31%)+迎春(0.31%)+忍冬(0.31%)-芍药(75.45%),位于下层的主题植物芍药占比最高,上层乔木占比最低;宿根花卉园的群落为:华山松(5.55%)-欧洲雪球(1.18%)+小叶黄杨(3.34%)+凤尾兰(2.22%)-宿根花卉(34.83%),位于下层的主题植物宿根花卉占比最高,上层乔木占比最低;月季园的群落为:油松(6.71%)+银杏(1.93%)-龙柏(0.96%)+月季(31.44%)-草坪(15.58%),位于中层的主题植物月季占比最高,上层乔木占比最低。

表3 样方内游人集中分布区域信息

从分析结果来看,碧桃园、海棠园、丁香园中,游人最偏好下层草坪占比最高、中层主题植物占比居其次、上层乔木占比最低的专类植物群落;牡丹园和月季园中,游人最偏好中层主题植物占比最高、上层乔木和下层草本地被占比低的专类植物群落;花卉主展区、芍药园和宿根花卉园中,游人最偏好下层主题植物占比最高、上层乔木和中层灌木占比低的专类植物群落。

4 结论与讨论

专类植物景观是植物园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景观类型[22],对城市绿地的景观风貌营建也有重要意义。但某些专类植物景观区域在某些时期人满为患,而某些区域和时间段游人寥寥无几。因此,明确游人在专类植物景观区域中呈现怎样的行为方式,偏好什么样的专类植物景观,从游人偏好角度对专类植物景观进行优化,可以有效提升游人的观景体验。

研究表明,在专类植物景观区域,4月的游人数量远高于其他月份,这与北京春花专类植物如郁金香、蔷薇科植物等花期重叠性高,可形成规模效应有很大关系,另外,“百花同放”的植物景观对经历了北京漫长冬季的游人有很强吸引力[22,26]。在行为方式上,与专类植物景观环境密切关联的拍照、散步、观景等自发性活动最多,表明游人的行为方式受专类植物景观所提供的环境影响很大。这与李道增[27]提出的环境是行为模式不可分的部分观点一致。

游人最偏好的3个专类植物景观区域依次为花卉主展区、碧桃园和月季园,说明游人更喜欢选择类似于花海这种有集中展示效果的专类花展景观,以及观赏期长、可达性好的专类植物景观区域。这与Ozer B和Baris M[6]研究公园使用者对植物色彩、光环境等方面的景观偏好,得出游人喜欢在视野开阔的空间中欣赏色彩缤纷的花卉景观的结论相符。

专类植物的观赏期是决定游人数量和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花期中的专类植物景观能吸引大量游人观赏,花期过后游人数量则迅速下降。相比较而言,花期较长的月季园,游人数量下降放缓。但对于同时处于观赏期的专类植物景观,不同的植物主题、地理位置和宣传力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游人的行为偏好。如海棠园虽与碧桃园和花卉主展区花期重叠,但游人数量仅有5.50%。这与海棠园离出入口较远,宣传力度远没有桃花节和郁金香花展强有一定关系。建议充分发挥各专类植物盛花期景观,尝试在海棠园等区域举办小型花展、文化展等,加大宣传力度,利于人流分散,避免游人错失美景。

在多种植物群落中,游人更偏好于下层草花繁花似锦-上层乔木稀疏透光,或下层草坪宽阔无垠-中层花木色彩缤纷-上层乔木四季常青的群落。表明植物群落下层设置可进入的草坪空间和可参与性强的赏花空间对游人更具吸引力,也表明人们对可参与性植物景观的向往。与刘瑞雪[5]提出的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因素会影响场地的使用效率,如可进入草地面积越大,场地的使用者越多的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观察游人行为、绘制行为地图、分析游人行为偏好可为植物园专类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提供良好的研究基础和依据。在专类植物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植物景观的主题、观赏期衍接、空间布局和植物群落搭配。适当增加游人偏好的花展景观,形成多季节、多时段的赏花效应,营造参与性强的植物景观。另外,除季节性花展外,科普活动策划及花事宣传也是决定游人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可积极开展受众广泛、内容丰富、四时覆盖的植物和生态科普等相关活动,并做好宣传工作。

注: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拍摄或绘制。

猜你喜欢

专类样方游人
关于《植物专类园设计规范》制订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地铁上的九座城
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昆明金殿国家森林公园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研究
植被盖度对飞播造林当年出苗效果的影响
典型野生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灌草丛植物多样性研究
美国南部植物园专类园主题设计∗
云南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水青冈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特征
国内首个汽车再制造专类展“亚洲再制造展览会”在广州举办
登神农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