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体质量指数对重度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
2021-06-16赵东奇朱继红石丽宁
赵东奇 李 淼 朱继红 石丽宁
(1.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2.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河北保定 071000)
重度子痫前期(sPE)是严重的妊娠并发症,有时可致母婴死亡,及时识别sPE孕妇很重要,因此,探寻对sPE具有预测价值的指标。目前多数学者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当做sPE发病机制,而血管内皮损伤后,机体凝血、胎盘功能将发生病理改变,从而使反映机体凝血功能的D-二聚体(D-dimer)、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反映胎盘功能的生长因子 (PlGF)发生变化[1]。近年来,VEGF、PlGF等是研究的热点,但基层医院并未开展相关检测,故无法利用它们筛选sPE孕妇。而D-dimer和体质量指数(BMI)的检测,因其“简单、快速”的特点,被多数基层医院所开展,本文通过比较正常妊娠孕妇和sPE孕妇D-dimer与BMI的指标以探讨D-dimer与BMI是否对sPE有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分娩的sPE孕妇100例和正常孕妇100例。sPE孕妇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 (29.0±2.9)岁,分娩孕周35~40周,平均分娩孕周 (37.8±1.0)周;正常孕妇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 (28.3±3.5)岁,分娩孕周36~40周,平均分娩孕周 (37.1±1.1)周。诊断标准[2]:①子痫前期:妊娠20周后收缩压≥140 mm Hg和 (或)舒张压≥90 mm Hg(1 mm Hg=0.133 kPa),伴 有 尿蛋白定量≥0.3 g/24 h或随机尿蛋白≥ (+)。②重度子痫前期: (子痫前期者出现下述任一项):收缩压≥160 mm Hg和 (或)舒张压≥110 mm Hg;持续性头痛等异常表现;转氨酶、血丙氨酸转氨酶或天冬氨酸转氨酶异常升高;肾功受损表现;低蛋白血症伴腹水、胸水或心包积液;血液系统异常;心衰;肺水肿;胎儿生长受限等。纳入标准:①单活胎;②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建档且规律产检至分娩。排除标准:①合并不良孕产史;②有其他妊娠合并症;③凝血功能异常;④脏器功能不全;⑤吸烟史;⑥意识障碍者或精神障碍;⑦近期手术史;⑧资料不全。
1.2 仪器和试剂 仪器: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 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试剂:日本希森美康公司原装生产的试剂及标准血浆。
1.3 测定方法 标本血浆制备:采取孕妇检查当日早晨的空腹静脉血5 mL,置于枸缘酸钠真空管内,颠倒混匀,以60 r/s的速度离心,分离血浆待检。
1.4 观察指标 两组孕妇的D-二聚体及BMI值。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本研究所得数据用Kolmogorov-Smirnova检验进行正态分析,如果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则用(±s)描述,并对各组数据进行F检验(方差齐性检验),结果如为方差齐则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t丿检验;如果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M(中位数)描述,并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对比两组数据。用二项Logistic回归对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 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并计算 曲线下面积(AUC),通过搜索最大约登指数寻找最佳截断值。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数据比较 通过分析收集的数据我们得知,正常妊娠组和sPE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8.3±3.5)岁 和(29.0±2.9)岁;平 均 孕 周 分 别为(37.7±1.1)周 和(37.8±1.0)周;平 均BMI分别 为(26.8±2.7)kg/m2和(29.3±4.0)kg/ m2,平 均D-二 聚 体 分 别 为(1.13±0.51)mg/L和(2.40±1.29) mg/ L,进 一 步 进 行 统 计 分 析,得 出结果:两组孕妇年龄、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D-二聚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BMI、D-二聚体均和sPE的发生有关。
2.2 两组孕妇D-dimer及BMl对重度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 利用二项logistic回归排除无预测意义的因 素 后,得 出:D-dimer预 测sPE的OR值 为4.59,95%CI为 (2.81,7.48);BMI预 测sPE的OR值 为1.28,95%CI为 (1.13,1.45)。进 一 步 建 立ROC曲线,通过搜索最大约登指数来寻找最佳截断值,得出:D-dimer预测sPE的截断值为1.47 mg/L[特异度、敏 感 度 分 别 为72%、81% (AUC=0.80)];BMI的 截断值为27.89 kg/ m2[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65%、68% (AUC=0.70)],如图1。
图1 两组孕妇D-dimer及BMI与重度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的ROC曲线分析
表1 两组孕妇数据正态性及t/t丿检验结果 (±s)
表1 两组孕妇数据正态性及t/t丿检验结果 (±s)
组别 年龄(岁) 孕周(周) 体质量指数 (kg/m2) D-二聚体 (mg/L)正常妊娠组 28.3±3.5 37.7±1.1 26.8±2.7 1.13±0.51 sPE组 29.0±2.9 37.8±1.0 29.3±4.0 2.40±1.29 t/t丿 -1.52 -1.03 -5.25 -9.21 P 0.130 0.303 0.001 0.001
3 讨论
sPE的主要发生机制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发展过程主要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为子宫动脉重塑障碍,此阶段将导致胎盘缺血、缺氧;第二为孕妇全身小血管痉挛性改变,此时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将大量组织因子释放入血,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同时暴露血管内皮胶原,这会进一步激活凝血因子Ⅻ,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共同加速凝血过程。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最终形成交联的多聚体,其中就包括二聚体。故D-dimer能反映机体纤溶功能,即D-dimer有望成为筛选sPE的临床指标[3]。
在这项回顾性研究中,我们的主要结论是:sPE组D-dimer比正常妊娠组高,且差异明显,这与JEONG K S[4]等人的研究类似,同时这也印证了“血管内皮损伤可能是sPE的发生机制”的观点。我们进一步利用logistic回归发现D-dimer预测sPE的截断值为1.47 mg/L,而BABOOLALL等[5]认为截断值为1.65 mg/L,虽然数值不同,但结论大致相似。
我们认为,两组孕妇的BMI也存在差异,这提示BMI偏高也是sPE的一个危险因素,这与刘丽益等[6]的结论类似。薄莘莘等[7]认为sPE组在孕30~34周D-二聚体水平最高,而我们通过分析却认为两组孕妇分娩孕周几乎无差异。之所以得出的结论不同,一是因为我们收集数据时将孕周限定在了一定范围;另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孕妇确诊sPE时,孕周已经超过37周,因此其分娩孕周与正常妊娠的分娩孕周类似。“两组之间的年龄并不存在明显差异”也是我们的研究结论之一,这与熊贤海等[8]研究结果一致。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结果的参考价值有限,因为我们收集样本时,将研究对象的年龄区间进行了限制,剔除了年龄大于35岁的孕妇,因此这项研究存在其缺陷,我们需要进一步进行范围更广、样本更多的研究。
综上所述,D-dimer、BMI是sP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对sPE具有预测价值,临床工作中,对BMI大或D-dimer高的孕妇应高度关注,必要时可给予预防性药物预防sPE的发生。本研究的缺陷样本量小,是一项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仍然缺乏在临床实践中使用的证据,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仍有待进一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