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理之争,究竟该争论什么?

2021-06-16李言

课外语文 2021年14期
关键词:文理理工科理科

⊙ 李言

“要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最近一篇行业论文一句话出圈,该文章主旨本是谈人口转型及鼓励生育,但没想到这句评论文科生的话一石激起千层浪。不知从何时起,文科被认为像玄学一样,是那种属于“空谈误国”的学问,而理工科则被认为是“实干兴邦”的代表。“百无一用是书生”“文科无用论”“文科不好找工作”等说法也甚嚣尘上。

文科和理科之争,实质是人文与科学之争。文科、理科的划分只是我国的习惯说法,按大多数国家通行说法其实叫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古希腊时代,人民以一种叫“自由七艺”的方式来训练自己的小孩,七门学科包含文法、修辞、逻辑学(文科)、算术、几何、天文(理科)和音乐(艺术)。打一开始,文理不分家就是西方教育的传统,世界顶尖的大学无一不是文理并重,一面创造精神财富,一面创造物质财富。

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会歧视他人。一些理科凡尔赛言论的莫名优越感,恰恰说明了其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围城里有这么一讲: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如是观之,钱老先生诚不我欺。

只有好的人文素养,才能对抗偏狭的知识。物理现象是用数学来描述的,数学是哲学用来探索世界的工具,而哲学是探究“人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以及世界的原理”的学问。人文科学中有很多学科涉及逻辑推演,历史上很多大科学家像毕达哥拉斯、牛顿、笛卡儿同时成为大哲学家,这绝非偶然。

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科技与人文,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源泉,整个人类历史的展开,就是科学和艺术以平行交替的方式解释人与自然,从不同维度给人类提供美感,共襄盛举。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二者追求的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爱因斯坦说,死亡就是意味着再也听不到莫扎特的音乐了。音乐和书本让我们感觉到这个世界的美好,那些不能直接转化成社会生产力的诗词歌赋、舞蹈美术,和对自然人事的思考,恰恰关涉到“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说:“科技是手段,人文是归宿。只有将科技与人文结合才能改变这个世界。”学生上大学最重要的,是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而不是变成一颗只懂技术的螺丝钉。如果你觉得文科无用仅仅因为找不到一个更赚钱的工作,那么你的人生设定大概仅仅是一名雇员。文科不是无用,而是凭你的能力连它的作用都看不到。无用的是在“美丽新世界”的信息茧房中被异化的人。真正误国的,是狭隘的认知。

长安不化雪,千秋家国梦。文科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浙江绍兴留日理科生周树人认为,文科有着理科所无法取代的作用,并以行动证实了这一论断。抚绥四方谓之中,有章服之美谓之华,理工科技诸法以强国,文史经籍以保种。文史哲等人文学科本是屠龙之术,不该束之高阁成为阳春白雪,被嘲讽为无用之学。文科教育,正是要补上理工科教育匮乏的“精神之钙”。《庄子》云:“无用之用,方是大用。”以“有用”为标准,衡量人生之无限,实在浅薄无知。这个世界不应该只有1+1=2,只有优雅的麦克斯韦方程,只有枪炮飞机轮船。人类的伟大,不应仅限于此。我们还有“自由而无用的灵魂”。电影《死亡诗社》中有一段名言:我们读诗、写诗,并非因为它优美好玩。我们读诗、写诗,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生灵。医药、法律、商业、工程,这些崇高的追求,维持着生活所必需。但诗歌、美、浪漫、爱,这些才是我们生活的目的之所在。只要哲学与艺术还属于我们,世界就还是我们的。

猜你喜欢

文理理工科理科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Anthropology in China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2017年天津卷理科第19题的多种解法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不服输的理科男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文理大类培养与专业培养两种模式下大学生不及格率的比较研究
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杀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