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动力—结构”分析
——基于扎根理论的一种分析框架

2021-06-16刘循跃林子如洪荧荧罗珞峻吴颍媚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乡贤范畴编码

刘循跃 林子如 洪荧荧 罗珞峻 吴颍媚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 510642)

0 前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重大战略任务,乡村治理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的乡村部分建构,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而乡村振兴战略主动提出“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以治理重心下沉、治理层次丰富、治理人才活化为内核,力陈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乡贤路径”。

目前,乡村治理处于转型变迁的阶段,其主体结构、互动模式、价值追求、权力格局等要素亟需适应与重组,需要构建更符合新环境、新常态的解释性框架。因此,本文根据新乡贤参与情况调研的相关资料,利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在推拉理论与协同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新乡贤视角的“动力—结构”分析框架,以重构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逻辑解释。

1 文献综述

当前的乡村治理研究包括正式制度研究与非正式制度研究两种思路。学术界对正式制度的研究围绕土地制度、财税制度与城镇化方向的纵向制度变迁和横向案例研究展开;而非正式制度研究则聚焦乡村能人等个体维度研究与非正式组织的群体维度研究。

新乡贤研究涵盖概念界定、参与方式、治理效能三大方面。新乡贤被认为是地位高、能力强、有贡献的人群。参与方式方面,新乡贤的参与突出为治理互动与权威运用。治理效能方面,乡贤具有模范引领、经济促进等作用,能为基层治理提供内生优化方案。

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但也面临着一种挑战:学术界通常将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建立在静态、单一的研究预设下。但在现实情境中,乡村治理的动态使得新乡贤的作用与村治环境、治理主体、政策环境息息相关。考虑村治环境的动态互动,本文试图通过扎根理论的方法分析影响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因素及其互动结构,并对这些因素进行梳理归纳。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潮州市8个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成效较为显著、典型的村落作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至2020年期间两次深入进行实地调研,获得大量有效的一手数据。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借助Nvivo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最终构建出本研究的理论模型。

3 模型建构

本文用“A-”的方式来标记10个村干部的材料(如“A-01”表示第一位村干部的材料),用“B-”的方式分别来标记25位新乡贤的访谈材料,从而更好地识别和记录各编码的归属。

3.1 开放式编码

在开放式编码过程中,本文将随机抽取的28份新乡贤相关的材料及其他访谈者的材料导入Nvivo软件中,先后共计提取编码1587个;在合并语义相同或相近的编码后,再结合各编码的重要性,凝练了42个初始概念;根据研究语境中各初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其进行范畴化,最终形成了17个范畴,具体如表3所示。

表3:原始材料与开放式编码

3.2 主轴编码

在主轴编码过程中,本文共形成内生推力、外源拉力、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内容在内的5个主范畴,具体如表4所示。

表4:主轴编码形成的主范畴及副范畴

3.3 选择性编码与模型构建

在对各主范畴仔细比较后,明确本文研究的核心范畴为“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由此衍生了内在推力、外源拉力、参与主体、参与方式和参与内容5个范畴,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影响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作用效果。故此,本文将理论定义为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差异化效果的“动力—结构”理论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

图1:“动力—结构”理论模型

3.4 理论饱和性检验

本文将剩余的7份调研材料及其他文件、书籍、视频及图片等处理后的文本材料导入 Nvivo软件中进行系统编码后,未发现新的概念和范畴涌现,概念和范畴间关系也没有发生新的变化,说明图1所示的理论模型通过了理论饱和性检验,具有较强的现实解释力。

4 理论模型解释

“动力—结构”模型系统勾勒出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协同治理模式的动力机制和参与结构,为我们深入探究该模式差异化落地效果的原因提供分析框架。但两者并非相互独立,其中包含的维度更是隐藏着紧密联系。

4.1 参与动力

新乡贤补位乡村振兴的参与动力包含内生推力和外源拉力两个因素,两者形成合力,共同影响协同治理模式的形成。

内生推力指触发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自身因素。其中,认知模式是起点和关键,指新乡贤对桑梓情怀、生活经历等信息的获取、处理机制。参与动机是驱使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心理活动。能力水平是重要支撑,包含新乡贤具备的有形与无形的资源禀赋。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且处于动态循环之中,共同驱动新乡贤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

外源拉力指影响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外部因素,包括乡村传统文化的熏陶、发展现状的刺激和未来前景的吸引,以及上级政府、村两委、村民等其他乡村振兴治理主体的参与态度和行动策略,这些因素通过作用于新乡贤的“认知—动机—能力”等方面上转化为内生推力,进而影响协同治理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4.2 参与结构

参与结构从主体、方式和内容三个维度全面描绘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治理模式,具体探究多元主体如何通过不同的参与方式投身乡村振兴的内容,并形成差异化参与效果。

参与主体指参与协同治理的新乡贤群体类型及各自扮演的角色。新乡贤是补位乡村振兴的核心主体,根据是否在场、是否拥有制度合法性及扮演的角色,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团结在乡贤咨询委员会平台上。其中,在场制度性乡贤作为村两委嵌入乡贤咨询委员会的重要载体,在场非制度性乡贤是干群之间的沟通桥梁,不在场乡贤虽难以直接参与乡村事务,但可以凭借雄厚的社会资本为家乡助力。

参与方式指三种乡贤之间及乡贤与乡村治理其他主体之间的互动模式。根据主体间的紧密程度和互动秩序,可以归纳为松散参与型、混合联结型和紧密共生型三种,差异体现在合作程序、沟通渠道、制衡关系等方面,这又受政策指引、机制安排和资金保障等因素制约。参与方式是连通参与主体和参与内容的重要因素,关乎参与效果。

参与内容指参与主体主要作用的乡村治理任务和发展领域,主要有建言献策、引资聚财、调解纠纷、奖教奖学等。参与内容是参与主体的作用对象,也是参与效果的评估依据。如果参与内容出现偏差,容易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

5 总结

本文对潮州市的多个村两委、乡咨委与新乡贤个人进行深入访谈,利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访谈所得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梳理与归纳了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动力—结构”模型系统。“动力—结构”模型系统主要包括参与动力、参与结构两个子系统。其中,参与动力包涵了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推力与外源拉力等两种因素;而参与结构包涵了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的参与主体、参与方式与参与内容等三个要素。通过参与动力与参与结构的有机耦合,形成最终的参与效果。该模型为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逻辑解释与分析路径。

猜你喜欢

乡贤范畴编码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Genome and health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