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及提升探究
2021-06-16刘春放
刘春放 王 微
(三亚学院 管理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0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及竞争格局的变化,国家间、区域间的竞争演变的越来越激烈,要争取竞争市场上的位置,需通过不断创新来逐步提升自身优势。因此,在国家创新型驱动战略发展背景下,各地区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区域创新能力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及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2020年6月1日国务院公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支持海南全方位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在加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环境下,在国家及政府对自主创新的支持下,在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中,海南不仅在外商投资、引进人才、贸易进出口方面迎来新机遇,同时也面临多种挑战。海南需要积极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1 海南省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概况
区域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亦是地区创新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目前,国内各省份由于受到地理位置、政策导向、资源禀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发展呈现不平衡现象。因此,了解海南区域创新能力概况,知己知彼,在探索创新方法提升创新能力方面应该抓住重点、有的放矢,从而促进区域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力。
据2011-2020年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1],海南10年间的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情况,具体如下表。从表1可知,10年来,海南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从27名逐步提升,近4年相对稳定,2020居于18名,中间虽有升降波动,但10年来仍在不断努力提升创新能力。相较于2015年最高排名第13名而言,未来仍有进步空间。在综合效用值上,海南目前区域创新能力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创新效率稳步提升,创新潜力空间巨大。
表1 2011-2020年海南省区域创新能力排名
2 海南省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海南2012年确立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2018年开始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区域创新不断加快升级。海南区域创新能力受到创新资源、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关注这些影响因素,在了解制约海南创新能力发展因素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对海南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 创新资源
创新资源投入是组织进行创新活动的基础,创新资源的高低会对区域创新能力带来直接影响[2]研发投入能力通常用R&D经费投入衡量。据查《海南统计年鉴》显示,2015-2019年,海南的R&D经费投入分别为17亿元、21.7亿元、23.1亿元、26.9亿元、29.9亿元。5年来,海南省注重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科研经费投入这项指标持续增加,近乎翻一番,可以看出海南在科技创新方面还是做出很大程度的努力。2015-2019年,海南的科研投入在基础研究方面分别是0.97亿元、5.32亿元、7.06亿元、5.51亿元、5.71亿元,应用研究方面投入分别为2.60亿元、5.20亿元、5.57亿元、5.93亿元、7.36亿元[3]。2018、2019年基础研发水平相较于 2017 年不增反降。基础研究投入的高低影响区域创新绩效[4],从数据上得知,海南在基础研发方面的重视程度尚且不够。企业是科技研发的主体,企业在科研方面比较重视能够快速获取经济绩效的研发,而基础研发成本高,成果转化实际应用上效度不高,这是基础研发经费低的原因。
2.2 创新主体
区域创新能力的主体主要包括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政府、中介机构等。创新主体功能的发挥,对于激发创新活动、提升创新能力具有关键作用[5]。2019年海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2家,其中有R&D活动的企业76家;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R&D活动人员2382人;高等院校中R&D活动人员4599人,科研院所R&D活动人员2446人[3]。他们承担了海南的各类重点科研项目及研究转化各类科研成果。海南各高校及科研院所作为创新主体,为海南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南省高校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效率尚低,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效度还不足。
2.3 创新环境
2018年11月,中央深改委通过《海南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方案》,未来对海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加速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省颁布了系列创新政策。如2019年8月,海南省政府《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意见》指出,2025年,建立与自由贸易港制度基本相适应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把“营商环境跻身全球前列、创新创业环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2035年实现的目标任务。2020年10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行动方案出台,方案中明确了未来3年任务目标:围绕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园区建设、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等内容推动制度集成创新。为鼓励创新创业,海南省在高新技术企业创办上,加大落实税收优惠,出台各种奖励政策,目前融资难依然是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开展研发活动的制约因素。因此,政府应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融资方面给予关注,完善担保机制。海南省的各种创新政策利好,对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2.4 外商直接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果不仅可以为所投资地区带来先进的技术,还有助于所投资地区提升管理水平。2019年海南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外资额为151115万美元,是2018年实际使用外资74451万美元的2倍。2019年,多家来自德国、新加坡的行业龙头企业在海南投资,还有来自加拿大、荷兰、美国等外商在海南投资,拓宽了海南省的外商投资领域。外商投资带来的技术外溢有助东道主地域的区域创新能力高。因此,海南省需要加大吸引外商投资的力度、创新招商的引资方法,进一步扩大开放、先行先试,完善投资促进机制,从而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
3 提升海南省区域创新能力对策
3.1 增加创新资源投入
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创新能力的提升依赖于创新资源投入的程度。海南在提升创新能力时,仍需加强创新资源的投入。首先,整合各类利于创新的资源。当前,创新资源分散在各个领域,如科技、建筑业、海洋渔业等部门,这不利于创新形成合力。因此,应将创新资源整合,从而形成目标上统一、分工中协同合作的工作格局。其次,利用区域合作促进资源流通。海南省可依托政府协调机制,开展跨地区合作机制,同先进发达地区、自贸港先行建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排位靠前的地区加强学习互动,总结先进经验,实现各类创新资源的区域流通。通过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与资源互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第三,建立监督和评估体系。在进行创新资源投入时,需发挥政府主导及监督作用。如研发经费的投入,要顾及到投入的经费在使用时资源是否会有冗余的情况。健全监督和管理体制,监督创新主体使用资金的效率,严肃处理骗取政府给予科技补贴的行为。将资金投入给对开展区域创新活动真正能够有所有贡献的创新主体,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
3.2 营造创新环境
创新环境能够保障区域创新的培育[6]。海南省各行业机构在提高创新能力营造创新氛围方面,可以借助政府的支持,政府在区域创新中发挥着战略导向作用。故应强化社会舆论及政府各项政策支撑,构建海南创新文化。首先,加强宣传。对科技成果、科技产出的研究者给予表彰,不断鼓励创新,激发科研活动者的积极性、创新性,努力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其次,发挥政府区域创新导向作用。如在创新要素投入方面、在提升科研效率方面、在促进创新成果转换等方面着手,完善创新政策法规,进一步激励与约束创新的各项活动。第三,调动社会各界的创新积极性。省内合力创新,需把企业作为中心,需政府部门给予协调配合,需获得各类科研机构的支持,依靠社会各界的协作推动区域创新活动的高效运行。
3.3 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人才是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战略性资源。近年来,海南省越来越重视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中提出:“到2020年,吸引各类人才20万人左右”,自2018年4月13日以来,截至2020年11月20日,海南省引进人才20.1万人,已经完成计划初期目标。不过,其他省市也在利用住房优惠、落户便捷、高薪资高福利等各类优惠政策引进人才,“抢人大战”模式开启,海南在吸引和保留人才、壮大和培育创新队伍方面仍然面临考验。因此,海南省需重视引进及培育创新人才。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结合海南十二大重点发展产业和各市县重点发展产业,按照产业分布和地区实际需要从不同的渠道、用多样的形式引进人才。一方面,完善绩效机制及人才开发机制,将创新成果转化作为人才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将创新成果转化的收益作为个人或者团队的创新奖励。另一方面,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开发系统,不仅把人才引进来,更为重要的是把人才留住,并继续深造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因此,应利用人才信息系统盘点人才现状,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开发系统,为海南壮大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科技骨干团队、为开展创新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3.4 深化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的通力合作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首先,探索构建创新平台,借助平台集聚各类创新资源,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创新平台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成果转化、创新资源共享等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围绕海南省重点发展产业,搭建共享创新服务平台或者共享科技服务平台,实现创新资源共享。科研设备、数据、人才、政策等信息是保障创新活动进行的非常宝贵的资源,海南省应该充分利用创新主体的各自优势,借助共享服务平台,畅通信息的传递及资源的共享。利用信息共享,使创新主体联合承担科学研究项目,为社会提供技能培训、信息咨询等创新服务,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利用资源的效率,促进全省创新活动合作的深入开展。其次,应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各科研机构的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同各类科研机构、同高校之间进行合作,充分利用院校机构聚集的科研人才及优势资源,推动科研机构及企业在创新方面攻克科研技术难关、联合创立公司、加强产学研的合作,达成战略合作联盟。第三,积极与国内高校交流合作,从企业需求出发,建立以政府为支撑、以研究机构为辅助的科学研究计划生成机制,有效利用国内各类资源服务区域创新,助力海南省创新能力的提升。
3.5 加强外商直接投资
外商的直接投资有助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海南省的企业应该关注并且加强与外国研发组织机构合作,学习和吸收跨国公司在所属行业中的新技术。外商投资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有助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推进,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海南支持并鼓励吸引外商投资,海南将成为跨国公司未来研发投资的热点区域。海南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可采取如下措施:其一,加强跨国公司同海南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多方合作。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不仅能获得先进的研发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还可以解决研发资金短缺的问题。既有利于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海南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其二,搭建联合技术研究中心。应加强与外国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合作实现科技资源的流通、关键领域先进技术的吸收以及先进研发程序的学习。第三,注意制造类的国外投资和研发类的国外投资之间的协调。资源集聚、外商投资的引进并非多多益善,制造和研发类的外商投资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正向的影响[7]。应合理分配在两个方面投资的比例。在合作交流的同时,加强本土企业、研发机构等相互间的互动,从而进一步改善海南的区域创新环境。总之,加强招商引资要素保障、推动各部门形成招商合力,从而引领行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海南的区域创新能力。
4 结语
海南区域创新能力受到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主体等因素影响,可采取增加创新投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外商直接投资等方法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因此,海南应积极探索加快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培育海南地区的独特竞争力,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及稳进推进自由贸易港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