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更静物画中的色彩与象征性表达

2021-06-16吴玉琴

流行色 2021年4期
关键词:静物画纳克色块

吴玉琴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上海 201900

色彩表达象征性的方式与静物画中的静物主题紧密相关。高更选择静物主题的类型是独特的,除了常见的苹果、罐子之外,高更还采用当时流行的工业颜料进行绘画,营造了高纯度的色彩氛围;平涂色彩的方式为高更的静物画营造了装饰化的氛围以及视觉上的纯粹体验。还有代表原始力量的毛利木雕、或自己创作的雕塑作品等。这些主题反复出现在了高更的静物画中,并且与色彩的表达紧密相连:在绘画生涯的后期,采用了大量平涂与条状色块,在画面中起到了奠定色调的作用。

一、高更独特的色彩表达性

高更独特的色彩不同于西纳克对自然色彩进行科学化分解的理论,由于个人的精神追求以及种种客观原因,对被粗制滥造的工艺制品充斥着的艺术环境感到厌恶,决心追求更加原始的力量。从另一方面来看,不断融合的文化环境为高更原始主义的形成带来了精神和绘画形式上的影响。比如1889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为高更接触到柬埔寨、日本和阿兹特克人的雕塑,以及马克萨斯和毛利人的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契机。这些带有原始性质的文化不仅仅唤起了高更来自童年以及血液深处的秘鲁文化的共鸣,并且就此成为了高更毕生的精神追求。

另外,伴随着艺术表达形式的推陈和出新,还有物质媒介——苯胺颜料的出现,这类颜料的色彩鲜艳、明度较高,与高更所在的塔希提等热带岛屿风情高度融合,充分代表了热带风情下的原始意味。

二、高更色彩的平涂处理与抽象的感知

在马提尼克岛和塔希提岛的旅行中,高更写道, “ 我总是不确定某种颜色,让事情过于复杂,但在画布上自然地画上一抹红和一抹蓝是如此简单 ”1。这段话表明了高更对原始以及非模仿性颜色的认知,这种精神内核表现在平面形式中,是对色彩进行平涂化的处理。

高更后来在塔希提的亲身经历让他对颜色有了一种明确的感知,并且在1903年出版的《诺亚诺亚》一书中纠正了西纳克关于印象派色彩的理论: “ 我将告诉你,有红色的小点(绿色的互补色)的确散布在这片绿色中,尽管这可能会让西纳克不高兴,但是我发誓,在所有的这片绿色中,人们会看到大片的蓝色 ”2。在这里,艺术家结合自己的传记(他的热带之旅)和现象学数据(物理存在的热带自然)断言西纳克的色彩理论,即主张 “ 蓝色和绿色的和谐组合——‘条纹’而不是‘点’——比西纳克的互补的‘红色点’更能准确地代表西方色彩的体验。在这幅 《景物与日本画》(图一)中,不难发现博览会上关于热带地区文明的氛围影响了他:右侧的陶罐来源于秘鲁,其本身的含义、陶罐本身黄褐的固有色,以及伴随着环境变化的灰色、粉色色块等,暗示了原始色彩的组合关系;桌布以及背景用饱含热带风情和工业化的颜色进行大面积的平涂。这些都更加凸显了物体的装饰化轮廓。如果将《景物与日本画》这幅画中插花的罐子、秘鲁风格的头型陶瓷罐用细碎的笔触加以表达,那么这两个客观对象的象征意义就被弱化了,因为很明显:左边的花瓶(代表欧洲文明)、右边的秘鲁陶罐(代表原始文明)和中间的日本版画(东方文明)构架出了传统的三角形构图3,代表着三种文化对高更来说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相互对抗、最终和谐的力量。这是一种象征性的并置,只有在平涂的色彩所营造出来的抽象、平面化的形式语言中,才能更好地扮演其象征的角色,将自然主义的吸引和干扰降到最小,在平涂后的抽象色彩中明确其意义。

图1 《景物与日本画》

三、高更静物主题的选择与原始化的色彩质感

1891年,高更在离开法国之前就创作了一些带有欧洲、东方以及前哥伦布时期特色的陶罐仿制品。这些作品的力量来自于印象派对自然形状的感知,并且致使高更开始思索客观自然与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对物体本身颜色的提炼与个人主观化的转变就是连接现实与主观的有效途径。

这些雕塑作品通过高更个人化方式的融合,比如色彩的主观化处理、造型的提炼等,作为形式语言的补充,被运用到静物画中,创造了更加复杂且神秘的意义。1889年开始,高更一生都在追寻一段艺术的心灵之旅,这段旅程将贯穿他的一生,直到他在马克萨斯度过了人生中最后几年。这些带有原始含义的雕塑作品成为了高更的特殊静物主题,被运用到静物画中,充满了野蛮与原生的力量,这对高更来说是一种启示。

四、高更静物色彩的大胆表现手法

画面形象上,高更以大胆的单线平涂色,黑线勾边,用线条来分割色彩,也就是说他放弃了传统的光影与明暗,放弃了光源色对物体的影响,运用线条而不是运用体积感来处理画面中事物的边缘。在他的绘画作品中,看不到相近的调和色所塑造的事物,而是纯色的平涂、流畅的线条和朴实的颜色,使画面形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美妙的装饰效果。高更在技法上采用色彩平涂,注重和谐而不强调对比,他的绘画风格与印象主义迥然不同,强烈的轮廓线以及用主观化色彩表现经过概括和简化了的形体,都服从于几何形图案,从而取得音乐性、节奏感和装饰效果。高更在平面中寻找出表现三维空间的特殊手法。他通过画面的分割、色块对比、物体的遮挡等关系,营造出一种多层次的空间视觉效果,而空间感就由此产生了。

在高更的绘画风格中,可以明显分为三类。高更早期绘画是属于印象派画风的,印象派是以瞬间的印象做画。绘画只会着重考虑作品的总体效果,顾及不到枝节细部。以豪放的笔法做画,而作品就缺乏修饰效果,是一种对笔法较草率的画法。后来高更在巴黎认识了梵高,从梵高的身上认识到什么是 “ 别具一格 ” 。于是他开始尝试突破印象派的绘画手法,强调绘画应抒发自己的感受。在高更的风格成熟时期,我们可以从他的画作中看到许多条状的色块,这些条状色块简洁明确,使画面的色彩对比更为和谐。1885年,高更的作品《紫丁香》中,整幅画中多处用了条状色块,高更用绿色的条状色块来表达前景中的叶子。背景和桌面也画成了色块,桌面是橘黄色和褐色的,背景是蓝紫灰的,他用不同颜色调和成的浅色来画桌面和衬布,使人的视线就被画面中心的花束与花瓶给吸引住。整个画面显得暖色调很多,但中间的屋顶是绿色,这就压住了画面,大面积的冷色调和背景中的暖色调相互衬托,让人的目光不自觉地放在了主体物花束上,在视觉上也会让人看起来很舒服。

图2 《紫丁香》

五、结语

高更静物画中的色彩具有原始的力量,这种色彩组合的独特意义不仅仅与时代相关,还与高更个人的精神选择有关。高更在各种艺术形式的影响下,对色彩的使用进行了一系列主观化处理,营造出了不真实的、具有装饰感和象征意味的作品。同时,静物主题的选择也关乎色彩的主基调以及精神性。就像迈耶·夏皮罗在《作为个人物品的静物画:关于海德格尔与凡·高的札记(1968)》中类比梵高画的靴子那样表明了:静物画是艺术家个人的象征,静物主题的选择尤为重要。本文通过不同的角度,结合时代与艺术家个人的精神追求梳理,向读者呈现了不一样的解读色彩的视角,他的绘画风格、绘画形式,都摆脱了精神上的束缚,贯穿着神秘、原始、象征、主观的绘画理念。他从原始艺术和传统艺术中获取灵感,无论是构图还是色彩,都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效果和神秘感。他那粗犷、有力的绘画风格,以构思的大胆、线条的单纯、纯真净美而又鲜明的色彩、具有很强装饰性的构图而触动人们的心灵,追求对形态和色彩的极富主观性的夸张,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各种原始艺术和象征艺术开拓了道路,指引了方向。

注释:

1 Maika Pollack Odilon Redon, Paul Gauguin, and Primitivist Color [J]The Art Bulletin,2020

2 Maika Pollack Odilon Redon, Paul Gauguin, and Primitivist Color [J]The Art Bulletin,2020

3 Les natures mortes de Paul Gauguin: une production picturale méconnue Author(s): Béatrice Lovis.Source: Artibus et Historiae , 2009, Vol.30, No.59 (2009), pp.159-178 Published by: IRSA s.c.

猜你喜欢

静物画纳克色块
足球色块
我们正在续写新的篇章(天纳克(中国)有限公司)
苏纳克当选,印度人喜中带忧
我们正在续写新的篇章(天纳克(中国)有限公司)
静物画要领
论静物画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基于校验信息隐藏的彩码抗篡改攻击技术*
静物画中的秘密符号
最适合考生的水粉静物画法与步骤
阎先公和他的瓷板色块泼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