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埃尔·博纳尔色彩的东方意趣

2021-06-16武燕妮

流行色 2021年4期
关键词:意趣物象色彩

武燕妮

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5

窗外,洒满阳光的花园,天空云彩斑斓,湛蓝的海水波光粼粼;室内弥漫着温热的光芒,彩色的墙壁,镂空的白纱帘、鲜嫩的水果、茶具,少妇慵懒的身影;色彩层层叠叠堆积而成的时光缩影稍纵即逝。这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画面就是一个个奇妙世界,温暖而又充满静谧,它轻柔且愉快,这便是博纳尔用细腻、敏锐的感受力创造出的世界,它是记忆和情感留在画布上的痕迹。

一、艺术生活的开启

皮埃尔·博纳尔1867年10月出生于法国中南部的枫特奈欧罗兹。他是欧仁·博纳尔的第二个孩子,年少时就喜爱绘画,十岁进了寄宿学校,成绩优异并获得奖学金。但是父亲反对他学习绘画,执意安排他去德里奥学院学习法律,并在毕业后考取公务员的工作。单调枯燥的公务员生活是他所厌烦的,他向往无拘无束自由地生活。他起初只是被艺术家的生活方式所吸引,并非艺术本身。在随后的生活里,他对绘画开始着迷,偶尔会去朱利安业余美术学院学习,结识了保罗·塞律西埃并受其艺术思想启发。塞律西埃深受高更的影响,这时的高更又被日本浮世绘所开启,画面运用鲜明的纯色构建形象、空间,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这些都被博纳尔全盘接纳,此时的他已经有了对艺术设计与生活的态度。他设计广告招贴、剧院舞台装饰,为书籍画插画,还参与家具、折扇、屏风等设计,他游刃有余的进行着艺术工作,积累了财富也带来了声誉。

博纳尔身材高大却很内向,他瘦骨嶙峋的身体里住着一个朴实且多疑的灵魂。他极为谦虚,敏感而又绝妙的捕捉着身边的事物,描绘着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在1891年前后,博纳尔和他年轻的绘画朋友们以 “ 纳比 ” 相称;后来就有了 “ 纳比派 ” 。那时,摩里斯·德尼、维亚尔、卢赛尔、博纳尔都不满二十五岁[1]。他们自由创作,定期聚会,穿着东方情调的奇装异服。在博纳尔的思想里,他的纯真、犹豫是绝不允许被侵犯,他自由自在的创作,随手捡起一块纸片就能迅速描绘触动他的瞬间;一幅水彩画,或是一幅素描都是他专注且敏感的表达,画室里随处可见他的手稿。博纳尔格外喜欢日本版画,被朋友们称 “ 纳比日本人 ” ,东方绘画的形态、取景构图、随类赋彩被博纳尔深深的吸引;因此他绘画里的东方意趣便逐渐显现。他在巴黎有一间自己的工作室,但是他大多数的时间并不在这里,而是在温暖的南方。自1927年以后,他生活创作于诺曼底。由于南方气候温暖而湿润,因此,这时期的作品显得格外鲜亮充满阳光。

二、色彩的东方意趣

博纳尔深受日本浮世绘影响,作品显现出东方审美的意趣,即美在意象。在西方绘画传统里,对物像的描摹是体会造型的凹凸有致,把握物象轮廓,描绘其丰富多变的坚实感;而东方却以飘洒流畅的线条,酣畅淋漓的笔墨,描绘物象的风骨与气势,形态与意味,追求神似,而形在似与不似之间[2]。在博纳尔的作品当中,无论是餐桌前的少妇和瓶花、盘中的水果、花园、远山亦或是阳光照进安静的浴室,月光下的夜晚都有着无以言表的意境。画面中传递了博纳尔丰富而细腻的感受力,他色彩大胆、丰富,笔触松弛,自由的挥洒与东方的笔墨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 “ 意象 ” 的造型意趣

“ 形象 ” 是心灵从混乱的自然中所创造出的整体[3]。博纳尔的色彩来自于印象派,但画面中对物象的捕捉与描绘却完全有别于印象派。博纳尔是建立在感受之上的,从而有了独具个性的构图和色调。他缓慢的接近对象,不间断的确信最初的感受,确信那份内心的真实,逐渐呈现事物的面貌。他常感到技法的无力,十分困难的描绘着对象。因为真诚,画面呈现出稚拙和朴素的气质。博纳尔曾说: “ 很显然,我迷上了颜色。我几乎在不知不觉中牺牲了形态。 ” 他在描摹对象时,被感受到的色彩驱使,忘我的追寻着感觉的步伐,一步步逼近物象的真实存在。形状,是被眼睛把握到的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不承载物体的空间概念和物质属性,它涉及物体的边界线。感官可以毫不费力的把握到形状[4]。因此博纳尔画面中的形与色不被现实物质属性局限,而是被强烈的感觉牵引着,强烈的感觉恰恰是事物最显著的特征。捕捉物象的特征,甚至于夸张色彩和变形,这样所产生的画面形态才具备 “ 意象 ” 之美的。

博纳尔的作品常常经历反复多遍的描绘,他依靠记忆,一步步的实现感觉,直到他脑海里的画面被显现。例如《花园中的青年女子》(如图1)创作于1921年至1936年之间,画面中阳光明媚,暖色调中金黄色占据了大部分,橙红色显得格外醒目,桌布蓝紫的暗面与人物桃紫色的衣服是画面中与金色对比的补色,画面最左边的墨绿色和右下角的灰蓝色头发的人物让整个画面的中心被衬托,衬托出画面正中那位转身手扶头部的少女,树荫下橙白条相间的桌布显得干净而又明朗。白条在树荫下泛着蓝光,果盘里橙红的水果和少女的面部相呼应,作品的色调既协调又有对比。逆光中转身的少女面部色调通透、饱满,五官只有轮廓的描绘,细节在金光照耀下减弱了。少女概括的姿态和面部却显现出生动的情绪。整幅作品有极强的装饰性,大的色域互相分割又相互包容,造型简洁而又不失丰富的变化。博纳尔曾说,我时而离开,时而出现,我不被物体的本身所吸引。他让思绪和感受回到最初的灵感,用记忆和反思一次次的重构画面,因此作品会经历无数次的反复。《花园中的青年女子》最为典型,最初感受的实现要经历几个月甚至几年。

图1 《花园里的女子》1921-1936年

2.色彩的意趣

艺术作品中线条的律动、排列组合关系,色彩的和谐都是形式美感的体现。艺术要极丰富的表现自然和生活,还须去粗取精,具有典型的、普遍性的表现自然与生活[5]。色彩是艺术家自我感知到的,不夹杂任何概念。深沉或鲜明都是感觉到的真实存在。对物象色彩的演绎是每位艺术家的禀赋,其中包含其思想情感。

博纳尔的色彩继承了印象派色彩的视觉经验。但有别于印象派对转瞬即逝色彩的捕捉。他感觉到的色彩是不断被强化的。色彩在反复堆积之下形成或深或浅、或明或暗的节奏和韵律。博纳尔曾说,当我们被某种简单的色彩所吸引,那就是围绕着这个色彩在创作。在他的作品中,光线的细微变化都被色彩充分的组织起来。家中日常生活是他创作的源泉,他随心所欲的处理有关人体的画面[6],生活场景瞬间的色彩都能开启他无限的想象力。博纳尔受直觉主义影响,强调个体的直觉感受。直觉主义认为,直觉是比抽象的理性更基本、更可靠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博纳尔的静物、人体、风景或是室内丰富的色彩变化都是他对直觉的唤醒。他的色彩是建立在直觉基础之上的。反对再现,反对理性的思辨,反对唯物的倾向。意象的色彩和简约的构成具有东方意趣。博纳尔曾被指责画面缺乏构成,素描松散,这并不影响他运用看似零乱的笔触和丰富夸张的色彩进行创作,看似不真实的对象却更加真实表现了事物的本质。

三、博纳尔的艺术思想

博纳尔曾说,画的出发点是一种想法。而对象、题材的存在是非常讨厌的;对象给予的诱惑和偶然性是通过想法实现的,如果第一个想法被抹掉,那么就只剩下题材了,对象本身就侵入了画家,从那时起画家便不是在画自己独特的画面了。博纳尔生性天真,像孩子一样充满好奇心,生活中他随处可见的奇妙色彩和灵动形态。年近花甲也像青年时一样,面对水果、孩童、裸女、天空、小狗都充满了好奇,这些美妙的事物充满迷人的色彩,环绕在他的视线里。

博纳尔作品浴女的肤色汇集了五彩的光芒,玫瑰色的裸女身上有着深蓝色的投影和灰绿色的轮廓,皮肤亮面充盈着金色泛着冷光;室内五颜六色交织在一起,冷色的线条勾勒出白色的浴缸泛着金光,他用精妙和复杂的色彩与同时期艺术家背道而驰,他不断探寻更具表现力的构图。博纳尔认为画面中的缺陷往往使画面显得生动。用笔、运色不熟练,对事物的描绘没有技巧,显得画面笨拙和粗糙,这也许是画面中的 “ 缺陷 ” ,但反复确定最初的感受,落在画布上的色彩会丰富、笔触会稚拙,不是熟练的把握,而是反复靠近对象。因此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有尽之言是画面中的缺陷,他总不能尽其性的表达,无尽之意是画家真诚寻找,留在画面中的色彩、笔触和造型,传达出无限的意境。因此,博纳尔的色彩、形式感启发着后来无数的绘画艺术追随者。

猜你喜欢

意趣物象色彩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神韵秀逸 意趣妙生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略述《篱园秋实》的壶中意趣
汉字的水墨意趣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从中国牌到中国意趣——论当代实验艺术中的传统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