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雕花板的再定义

2021-06-16王昕

流行色 2021年4期
关键词:花板雕花木雕

王昕

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02

一、雾里看 “ 花 ”

作为传统木作装饰构件之一,花板不仅发挥造物的物理功能,同时也通过雕刻图案展现审美价值以及思想内涵,是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在装饰木作领域,行业术语种类复杂,名目繁多,难以记忆和传播;而 “ 花板 ” 这一称谓因简洁、通俗、形象、易记的优势,成为概括相关品类的统称,并在业内外广泛传播。根据中国知网检索结果,以 “ 花板 ” 为主题的文献涉及诸多不同领域。可见, “ 花板 ” 是一种跨界的形象化通称,并非严谨专业术语。

事实上,目前使用较多的称谓还有雕花板、裙板、绦环板、夹堂板等,所指对象的性质相同,但名称不一,容易让人产生混淆;此外,不同地区也有各自惯用的叫法。例如: “ 雕花板 ” 的称谓在江南一带流行较广,尤其多见于苏州一带,当地称细木做工匠为 “ 雕花匠 ” ,雕刻有图案的木板被称作 “ 雕花板 ” ,这个名词突出的是工艺和形制。 “ 裙板 ” 是江南一带形容槅扇门下方大尺寸花板的称谓,因其所处方位和形状如人的衣裙,故名。 “ 绦环板 ” 的名称始见于清代木作技术文献,是较为专业的称谓,但在民间口头使用中较少。绦,原指用丝线编织成的花边或扁平的带子,多用于装饰衣装和压裙子;环,即环衬、装饰之意。《中国古代建筑词典》解释 “ 绦环板 ” 为门窗的裙板上部和下部的两根抹头之间的板材;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描述家具中的连接横竖框架的装饰性板材时,也使用了 “ 绦环板 ” 一词。[1]在实际应用中, “ 绦环板 ” 已不再特指门窗中的板材,也通用于结构、性质类似的家具构件,它强调板材相对于应用载体的附属性和装饰性。 “ 夹堂板 ” (亦作 “ 夹樘板 ” )多指建筑中连机与枋子之间的木板。据清代《营造法原》载: “ 连机与枋子之间,常留自三寸、五寸至八寸空档,镶以厚约半寸之夹堂板。 ”[2]“ 夹堂板 ” 一词表达出以桁、枋作 “ 围 ” ,以夹合的方法形成中间的 “ 堂 ” , 强调对象的应用结构和形制。

在形形色色的称谓中,目前使用最普遍的还是 “ 花板 ” 。作为通称和俗称, “ 花板 ” 的存在和普及有自身的渊源与合理性,未尝不可沿用于专业领域。但是,使用此称谓的人很少深究其意,原因大约有二:一是 “ 花板 ” 的字面意思本来就很通俗,一看就懂,似乎没有深究的必要;二是 “ 花板 ” 这一词汇的含义太丰富,范畴指向不清,难以进行深究。这两个原因看起来有些矛盾,但都具有形象通俗和涵盖宽广的特点,二者合一,便形成了将复杂的概念简化普及的优势。客观上, “ 花板 ” 一词已经广泛地流传开来,其认知度远超其它同类、同义的词汇。然而,在研究和实践领域,面对具体的对象和情形, “ 花板 ” 的称谓仍显得宽泛,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其所指。因此,本文力求对 “ 花板 ” 的概念、范畴、属性作出清晰界定,以避免在使用中出现理解上的含混和歧义。

二、花板的正名

“ 花板 ” 一词,重点在于 “ 花 ” 字,它指的就是雕、绘在板上的装饰图案;而 “ 板 ” 则是图案的载体形式;因多施用以平面浮雕为主的雕花工艺,故民间统称其为 “ 花板 ” 或 “ 雕花板 ” 。北宋李诫编撰的《营造法式》中称花板为 “ 华版 ” ,或为花板之音源。 “ 花 ” 与 “ 华 ” 音相近,义相通,皆有华丽精美之意。[3]

从富有视觉吸引力和故事感染力的图案角度出发,来描述和定义这一对象,是大众基于感性的本能选择。本文肯定 “ 花板 ” 这一约定俗成的称谓,并结合 “ 木雕 ” 做进一步解读: “ 木 ” 指材质, “ 雕 ” 指工艺, “ 花 ” 指图案, “ 板 ” 指形式。和前文提及的 “ 雕花板 ” 之称谓相比, “ 木雕花板 ” 仅多一字,却有天壤之别。 “ 雕花板 ” 的词义可分解为 “ 雕花+板 ” ,不能分解为 “ 雕+花板 ” ,否则就变成动词的词性了;而 “ 木雕花板 ” 的词义可分解为 “ 木雕+花板 ” 。从词义上看, “ 雕花板 ” 强调单一的雕刻技艺, “ 木雕花板 ” 则可容纳以雕刻技艺为主的多种装饰工艺。 “ 木雕 ” 是一种艺术形式,既包含了 “ 雕花 ” 的技艺,又具有成图造物的精神境界,其内涵更加多元;而 “ 花 ” 不仅形容美丽,还有丰富之意, “ 板 ” 则是对平面化形式的强调,与木雕图案的特点可谓形义暗合。

根据广泛调研、参阅和考证,笔者对 “ 木雕花板 ” 作出定义: “ 木雕花板 ” 简称 “ 花板 ” ,是指通过槽口或榫卯的插嵌,安装于古典建筑、户牖、家具、器物中横、竖框架之间的木质雕刻镶板的统称,它起到加固结构、连接部件、分隔空间的构件功用,并通过雕刻和其它装饰工艺表现具有主题的单幅或系列图案,发挥装饰、抒情、表意的作用。

花板种类繁多,广义上包括绦环板、裙板、槅心板、檩条、挂落、天花板等;受制于应用载体的特点,花板的形制、材料、工艺丰富多样,除最主要的木雕形式外,还有绘画、书写、堆塑、攒接、镶嵌、漆雕(如图1)等装饰形态的花板。

图1 漆雕花版

三、属性与风格

(一)生活美学

源于生活之境,展现生活之貌,致用生活之需,传播生活之道。花板的存在和发展始终离不开 “ 生活 ” 二字,是真正扎根生活土壤的实用构件,是上承天道、下接地气的传统工艺形式。

自古以来,花板的构件性质决定其并非形而上的纯艺术,而是服务于造物的应用型装饰艺术。建筑、家具、器具、造像、祭祀用品均是花板的应用载体,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到了明清时代,花板的图案更趋向大众化和世俗化,创作讲究质朴实用,因地取材,表现充满吉祥、教化、抒情意义的若干题材及其功用形式,并广泛应用于生活的诸多细节,如门、窗、桌、案、椅、等,追求 “ 装饰之实用性 ” 和 “ 实用之装饰性 ” 的统一,让人们在生活的体验中感悟花板图案中的美学与意义。通过社会生生活的长期积累,花板形成丰富的图案题材体系,囊括了花鸟瑞兽、神话传说、戏文典故等,展现出具有时代性和地缘性的人文思想、装饰图案和木雕技艺,堪称记录社会民俗文化风貌的 “ 百科图书 ” 。

总体上说,花板具有实用性强、应用面广、形制不一、题材广博、风格华美、技艺多样、涵义丰富的特点,同时带有驱利避害、祈福纳祥、道德教化、抒情咏志等民俗化精神诉求,是民间木雕中最富有思想性、故事性、形象性、情感性的部分,是最亲近大众生活本质和人类文化本源的木雕艺术形式。在生活的基调下,花板功用与装饰相融,形成一种别具乡土特色的生活美学。

(二)和而不同

中国的花板历史悠久,分布极广,能工巧匠辈出,种类和流派繁多。在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孕育出众多具有地缘特色的木雕装饰风格;其中,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南地区木材资源丰富、经济贸易发达、人文积淀丰厚,明清以来产生了旺盛的木雕市场需求,催生出大量的能工巧匠,成为中国民间木雕艺术流派最集中、形式最多样、风格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其花板装饰应用之广泛,工艺技巧之精湛,艺术水准之高超,图案内涵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江南各地的木雕艺术在相互影响中保留了各自特色,如:东阳木雕、徽州木雕、苏州木雕、宁波朱金漆木雕、绍兴木雕、台州木雕、温州木雕、江西木雕。其它地区的木雕艺术风格也各有千秋,独树一帜,比较有代表性的流派有:湖湘木雕、山西木雕、青藏佛教木雕、巴蜀木雕、荆楚木雕、闽南木雕、广府木雕、潮州木雕、客家木雕、剑川木雕等,皆产出大量精美花板。

中国各地的花板虽在形式、题材、工艺方面存在一定的共性,但由于民俗文化、生活方式和环境资源的差异,仍体现出取材不一、技艺有别的特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其中,造型图式和工艺技法是花板产地的重要识别标志,例如:徽州花板多以儒风礼教和吉祥祝颂为题材,以精美古朴、立体生动的深浮雕著称;东阳花板多展现充满祥瑞意味的世俗生活与文人情趣,以细腻圆润且颇具书画雅韵的白木浅浮雕见长;宁波花板的内容以表现功禄情义的戏曲题材为特色,以髹漆、螺钿、贴金、彩绘相结合的朱金漆木雕为主要工艺形式;闽南地区的花板以刀马人物和鸟兽鱼虾为特色题材,运用金漆透雕等手法展现精细华美的艺术风格;潮汕地区的花板善以立体写实的形象营造饱满繁复的层次和金碧辉煌视觉效果。

明清以来,随着文化与经济的变迁,各地的木雕技艺和风格在互相影响与交融中取长补短,在与生活的磨合中不断演进,形成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地缘工艺生态格局,共同铸就了中国传统木雕花板的艺术高度和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花板雕花木雕
树干雕花
东阳传统木雕花板的艺匠传承
烧结机尾除尘布袋破损原因分析与解决办法
雕花马鞍
电厂布袋除尘器花板结构有限元分析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纸杯变身雕花椅
竹丝镶嵌屏风
雕花蜜饯
自然形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