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与实践的探索
2021-06-16郑启秀
郑启秀
卢梭认为:“通过儿童自身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从他人学来的知识要清楚的多、深刻得多,而且能使他们的身体和头脑得到充分的锻炼。”
在小数学教学中,怎样在课堂上达成有效教学,是我们在工作中一直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的职责,也是每个教师永恒的追求。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如下的一些思考。
一、加强对教材的解读
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入、全面、系统的解读。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再现绝不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活用教材”是实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应在深入理解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下研读教材,正确解读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和育人价值;解读教材就是要把握教材知识呈现的规律,弄清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教材、全册教材、学段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解读教材时要有主题意识,解读本册教材时要看其包含了哪几个主题。正确把握主题知识结构和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解读单元主题内容要根据学生基础,统筹兼顾,整合划分出课时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基础开发利用教材,重建适宜于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结构。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两条线索:一是数学知识的线索,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另一条是数学的思想方法,这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一条暗线,前者容易理解,后者不容易看明。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深钻教材,挖掘教材隐含的教学思想方法,并在教学中加以渗透,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超越,有效教学也才能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重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1、情境创设要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
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景、实验情景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實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形成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有兴趣的学习是富有主动性的,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有效的一个最简单的法则。如在教学中可以把本来很枯燥的学习内容以故事、游戏、竞赛的形式展现出来,把智力培养寓于情趣之中;可以以色彩鲜艳的、动态的、形象的教具使学生产生兴趣,增强记忆;可以适当提高学习的难度,使其具有挑战性,形成更大的内部动力等。另外,要采取一些增强学生自信心以及心理安全感的教学策略,从而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始终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注重教学过程,达成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1、注重动手实践,保证参与机会
我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开展“说一说”“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的教学活动。对于一个问题爱多问几个“谁还有不同意见或想法?”“谁还能补充?”“再仔细想想还可以怎样做?”等等,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就能体会到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科学,数学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习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中的生活内涵。
四、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生身心的发展,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个性差异。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课堂教学方法。
首先要确定分层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征,本着“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制定出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层次性的目标。这样设计目标,保证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在教学上进行分类指导,在作业上,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的作业。在评价上尽量使用纵向比较,少用横向比较,使他们分享成功的快乐,增强上进心,促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的提高。
五、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一方面要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1)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不是每节课都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另一方面是反思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只要我们把握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学原则,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的舞台,就能不断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C6D750A4-3F62-42A2-B78E-EF83D5ABCA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