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在螃蟹养殖病害防治上的应用探究
2021-06-15田荣伟王继斌潘云飞陈建平
田荣伟 王继斌 潘云飞 陈建平
摘 要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生物技术也得到了发展,该技术正广泛应用于我国各个领域,包括水产领域螃蟹养殖病害防治方面。基于此,调查生物技术相关内容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方面的重要性,分析造成螃蟹养殖病害的主要因素,探究螃蟹养殖病害防治方面生物技术的应用,以促进螃蟹养殖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生物技术;螃蟹养殖;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94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3.088
螃蟹生长过程中极易受水质等因素影响而感染病害,从而影响螃蟹的生长发育。而生物技术则是通过借助生物基因重组以及反义核酸等技术对螃蟹的抗病性进行有效改变,降低病害出现的概率。因此,对生物技术在螃蟹养殖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1 生物技术在水产病害防治方面的重要性
生物技术也就是改造、利用生物以及生物成分的技术,其涉及较多学科,化学、应用生物学以及工程学是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对生物体或是其成分进行提取利用,进而生产出有用物质。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生物技术迅速发展。应用生物技术,不仅能够改变现有工艺,还能够解决污染和能源锐减的问题。从目前来看,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多个领域,如医药、工业、化工业、农牧业以及生态环境等,创造了极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人们的需求也不断提升。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我国水产养殖规模逐渐扩大。螃蟹作为人们喜爱的水产品,其质量和生产数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在螃蟹养殖过程中,难免会受水质、环境或是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病毒或是细菌,导致螃蟹感染疾病,不仅会影响螃蟹的质量和产量,给养殖人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螃蟹养殖业的发展。以往人们为有效防治螃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病害,采用抗生素等药物对其进行干预,但在抗生素多次使用甚至滥用的情况下,部分致病菌逐渐出现耐药性,且耐药性逐渐增强,增加了病害防治的难度。生物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人们防治螃蟹病害提供了另一种有效方法,不仅不会造成药物残留、二次污染,而且能够有效增强螃蟹的抗病性和免疫力,遏制病毒以及细菌的传播,在有效治疗螃蟹疾病的同时还能够降低病害出现的概率。从目前来看,在螃蟹养殖病害防治方面主要应用了基因工程技术、转基因技术等生物技术,通过反义核酸、基因重组等技术对螃蟹的各项性能进行强化,在提高螃蟹产量的同时提升螃蟹的质量,为螃蟹养殖人员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由此看来,生物技术在螃蟹养殖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具有多重优势[1]。
2 造成螃蟹养殖病害的因素
螃蟹在生長过程中感染病害是较为常见的情况,经分析发现,导致螃蟹养殖过程中出现病害的主要因素共有3个,分别是螃蟹养殖的水质问题、螃蟹的生存环境以及螃蟹养殖的饵料等。
2.1 水质问题
对于螃蟹养殖工作而言,水质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池塘中养殖螃蟹,相关养殖人员需要对水体进行处理,避免出现病害感染情况。但从目前来看,部分养殖人员虽然会对水质进行处理,但忽略了水体中的养分,导致螃蟹无法从水体中汲取营养,进而导致免疫力下降。因此,相关养殖人员应对水体进行定期消毒,可使用生石灰等物品对病菌进行灭杀,保证水体干净卫生。同时,要向水体中投放合理的腐植质肥料,满足螃蟹生长发育需求。
2.2 螃蟹的生存环境
对于螃蟹这一水生生物而言,其居住环境较为潮湿,且对水质具有较高的要求,对水草的布置位置和数量也具有一定的要求。螃蟹对生存环境的依赖性极高,一旦环境出现问题,极易影响螃蟹的免疫力,导致螃蟹感染病害。因此,为保证螃蟹生存环境优质,相关养殖人员应增大螃蟹的活动范围,并在养殖池塘中加入一些小鱼小虾,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避免病害出现[2]。
2.3 螃蟹饵料
在螃蟹实际养殖过程中,螃蟹饵料十分重要,若是饵料卫生不达标,极易导致螃蟹感染病害。因此,相关养殖人员需要提高对饵料卫生的重视程度,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换并对螃蟹进行观察,避免因可控因素存在问题导致病害发生,提高螃蟹的存活率。
3 生物技术在螃蟹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的使用能够在不影响螃蟹的前提下对病害进行防治,具体应用如下。
3.1 生物反义技术
生物反义技术主要是对螃蟹病毒病进行有效控制,主要是通过反义核酸技术和反义核酶技术对螃蟹病毒病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在实际的螃蟹养殖过程中,病毒病对螃蟹具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其在水体中传播速度较快,会快速蔓延到整个养殖池塘。生物技术中的生物反义技术能够对病毒起到抑制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生物反义技术的核心原理就是通过反义核酸技术和反义核酶技术对病毒进行基因作用,从而抑制病毒的合成和复制,使其无法有效传播。生物反义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生物技术,能够有效控制螃蟹病毒病。虽然该技术还未得到大规模推广使用,但从生物反义技术的先进性来看,该技术会在未来螃蟹病害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3.2 基因工程疫苗
对于螃蟹病害防治工作而言,基因工程疫苗是最为重要的方法。在螃蟹养殖病害防治过程中使用基因工程疫苗,能够有效降低外部环境对螃蟹的影响。基因工程疫苗主要是将具有免疫功能的保护性抗原基因从病毒或是细菌中提取和分离出来,再使用载体与其相结合,利用合适的DNA菌株进行重组、扩增,从而形成抗原蛋白,提高螃蟹的免疫力,使其能够健康生长。基因工程疫苗不同于以往传统的疫苗,具有高效的特点。从目前我国基因工程研究现状来看,相关学者针对该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螃蟹养殖过程中容易出现细菌病,众多学者通过长期研究,从菌体中提取出脂多糖、胞外蛋白等抗原,以此为基础制备了单克隆抗体等生物工程疫苗。疫苗研发出来后,被广泛推广使用,目前已全面投入螃蟹养殖工作中。除此之外,在螃蟹养殖过程中也容易出现病毒病,针对该问题,也研制出了DNA疫苗等,在螃蟹养殖病害防治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3]。
3.3 转基因技术
螃蟹对生存环境、水质的要求较高,养殖人员需要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而这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水中消毒药剂残留,从而影响螃蟹的生长,提高疾病的发生率,而转基因技术则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转基因技术主要是有效增强螃蟹的抗病性,该技术的核心原理就是将抗病毒基因或是抗逆基因转入螃蟹体内,增强螃蟹的抗病性,对危害较小的水产病害能够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例如,在使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转入螃蟹体内后,会导致病毒反义RNA序列得以表达,阻碍病毒复制,从而遏制病毒的传播。另外,还可以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转入其他鱼类体内,螃蟹吃掉鱼类后,也能够增强免疫力。虽然目前转基因技术还未得到大范围应用,但在未来的螃蟹养殖病害防治工作中,转基因技术将会发挥重要作用,提高螃蟹的质量。
3.4 免疫预防技术
采用免疫预防技术能够提高螃蟹的抗病性。在开展实际的螃蟹养殖工作时,相关养殖人员不仅要保证螃蟹生存环境合理,还应借助生物技术中的免疫预防技术增强螃蟹的抗病性,避免螃蟹病害出现。使用免疫预防技术主要是重组、构建病原蛋白基因片段,相较于以往传统的病毒防治工作,免疫预防技术对螃蟹的影响为零,且不會造成污染。以往传统的病毒防治技术主要使用的是抗菌素和消毒剂,防治效果较差,会对螃蟹的养殖环境造成污染,使水体中微生物产生抗药性。使用生物技术中的免疫预防技术,能够通过重组病原蛋白基因片段,将合适载体应用到其中,从而增强螃蟹的抗病性。例如,相关养殖人员可以将其注射到螃蟹的饵料中,螃蟹通过正常进食就可以增强自身的抗病性,不会对周围水体以及生存环境造成影响。总而言之,生物技术中的免疫预防技术能够保证螃蟹养殖的安全性,且规范使用具有极强的免疫效果。相关养殖人员在开展实际的螃蟹养殖工作过程中,应遵循防大于治的原则,积极使用生物技术对螃蟹养殖过程中较为容易出现的病害进行预防,提高螃蟹自身的免疫力、抗病性,从而保证螃蟹的存活率,推动螃蟹养殖业健康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技术在螃蟹养殖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因此,养殖人员应深入研究生物技术,将基因工程技术、转基因技术应用到病害防治中,促进螃蟹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善武,王晓.浅谈淡水螃蟹养殖技术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10):89-90.
[2] 仇江宏.螃蟹养殖方法及水质管理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3):223.
[3] 吴琼.淡水螃蟹养殖技术的要点探究[J].黑龙江水产,2018(05):24-26.
(责任编辑:刘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