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关于园林景观的思考

2021-06-15万娟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

【摘要】新冠疫情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生活习惯和生活需求方面的变化。随之改变的,还有园林景观的设计方向。后疫情時代,人们更加注重公共空间景观的多功能性以及人与人的安全社交距离。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景观多功能性;社交距离

2020年,全球人类共同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世界各地的病毒蔓延,数以百计的城市隔离防护,可见其影响的地域性之广。我国疫情从2020年1月份初见端倪,经历全国人民艰苦自律的奋斗,直至4月份全国疫情基本控制。反观西方国家,松散的控制导致持续的疫情蔓延,到2020年冬天又引起新一轮高峰,可见其影响的时效性之长。

这次全球性灾难让人们感受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感受,看到了一些之前没有注意的细节,逐渐产生了一些认识上的变化。作为一名园林规划设计师,从事的职业让我感受到城市规划中防护功能的重要性,结合这次疫情的思考,让我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1、人们开始向往低人口密度的城市公园

大尺度的城市建设中,公园绿地是人们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在家隔离的日子让人们深深感受到对美丽大自然的憧憬与向往,方知能够自由的到户外活动是一种幸福。然而疫情后期当你想到户外去寻找一处低人口密度的公园时,会发现十分不容易。

国内的城市公园多数为人群聚集型,面积不大,大家聚在一起遛狗遛娃,唱歌跳舞,从而达到休闲娱乐的目的。虽然已经有不少更为自然化、生态化的郊野公园、湿地公园出现,但数量相对较少,总体而言国内的城市公园还是以高密度步行公园为主。在未来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注重公园活动空间的功能布局与设计尺度,过密不利于安全防护,影响景观功能;过疏又不能充分利用土地等隔离资源,造成浪费。因此,未来的公园规划设计,功能布局衔接是一个着重研究的方向。

2、城市建设应注重社区及街道景观的功能多样性建设

自然灾害让我们意识到应更加重视自己社区的园林景观建设,同时对住区邻近街道同样提出了更多功能性的要求。由于不能在室内聚集,人们不能够去大型公共场所因此纷纷来到户外,居住园区是户外活动的第一站,住所周边的各种服务型机构是第二站。

通过这次隔离,人们逐渐意识到社区园林景观建设已经不能够只具有观赏功能,必须同时具有复合性功能,比如解决改善住区小气候的问题、解决运动健身需求的问题、解决亲子娱乐问题、解决既能促进邻里社交又能提供安全社交距离和空间的问题、解决老年人的康养问题等等。

住所周边的商店等服务型机构也纷纷做出改变,他们将商品展示以及提供服务的区域拓宽至户外,如咖啡吧、水果超市等等,这样既能增加社交安全距离,也扩宽了社交空间,较好的应对了这次突发事件对行业带来的冲击。

3、园林规划设计应更加注重室内和庭院的绿色建设

经过本次疫情,大家有了被迫隔离的感受之后,会比较关注居家时的情趣寄托。情趣爱好分很多种,比如琴棋书画,比如养花、修篱和烹茶。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增加居室内绿色植物的布置,能够美化居室环境、愉悦身心。倘若有个私家庭院,侍花弄草的同时还可以栽植瓜果蔬菜,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还能缓解压力和排遣郁闷。春花秋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舒缓紧张的心情,给人以平静和放松的心境。

以上三点是从景观角度,在城市规划、街区设计、居家布置三个不同的层面,突出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及部分理念的更新。由于人们的认识和需求发生了转变,因此在未来的园林景观项目中,设计方向也将会随着市场导向而有所调整。

1、对居住区景观及服务的功能性要求更高

后疫情时代,人们对于居住区的需求将更多样。绿地率更高、生态性更好、观赏性更佳已经是居住区景观的基本要求,体育锻炼、亲子娱乐、日常休闲、邻里社交、共享花园、老年康养等需求已然成为居住区功能的附加项,人们希望在自己日常生活的最小范围内满足一切需求,以应对突发的应急事件。未来的居住区将会是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复合体。同时,智慧园林在居住区中的运用范围将被拓宽。从目前已经实现的智能储物柜,到园区运动健身打卡再到未来的无人送货机器人,智慧生活将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便利。智慧园林也将会把人与自然用智慧的方式连接起来,达到人与自然的互感、互知、互动,让人们共建、共享智慧园林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充分享受到园林绿色福祉,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和谐、更加宜居、更加便利。

2、对街道景观空间的功能性要求提高

街道既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街道的休闲娱乐性一直都是设计师们想要推行的方向。而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街道休闲娱乐性的进程。因为当大量公共室内空间关闭时,人们发现身边的街道成为娱乐、活动、就餐的临时场所。

街道在疫情期间成为承载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由此可见,在未来后疫情时代,设计师们对于街道的设计除了需要满足居民户外交通行走的要求外,还需要激发居民的参与活动,设计出相应的空间供居民停留、观赏、休闲以及社交,使得街道空间变为线性公园,口袋公园,艺术互动空间,从而为城市居民提供更高级更优质的服务。

3、对社交距离和社交空间要求更高

从疫情爆发到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被迫发生改变,大家在用很快的速度适应新型的社交方式、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社交距离”似乎也已经成了生活的组成部分。

在疫情期间,纽约市针对城市居民所面临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开放餐厅计划”便是其中之一。在这一计划中,开放性餐厅扩宽人行街道,在提供开放街道上的食品企业的户外座椅空间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各个人群对于该空间的需求,包含残障人士与居民。在保留原有场地现状的基础上,如何使原有的场地适应疫情期间公众对于场地的需求,也成为目前设计师探索的方向。

再比如位于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地区的“餐桌之上”项目——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当地人们进行了长达数周的居家隔离。在此情况下,设计团队构想出该彩色装置,目的是以安全的方式吸引市民重回街头。项目旨在兼顾当下卫生条件,保证社交距离,同时为市民提供热情、友好、安全的社交空间,吸引人们重回户外。

另一方面,国内的城市郊野公园、生态湿地公园成为疫情期间备受欢迎的“放风”场所。究其原因,无非是这些地方生态环境好、人口密度低。换言之,这些公园能够给人提供安全的社交距离以及社交空间。因此,未来城市近郊和周边的生态可持续性开发及利用将继续成为设计及探索的方向。而如何在更加环保生态的前提下开发建设这些公园是需要设计师们努力探讨的问题所在。

作者简介:

万娟(1984),女,汉族,大学本科,园林景观专业。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
论后疫情时代电视剧的创作生产
文艺界委员建言“后疫情时代”创作(关注两会)
下好“后疫情时代”的“先手棋”(观察家)
“后疫情时代”湖南乡村旅游发展创新及金融支持
后疫情时代高职学子服务于精准扶贫的方式研究
“后疫情时代”会计教学模式及教学平台融合研究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后疫情时代,教育应如何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