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对策
2021-06-15朱磊
朱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现阶段,我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缺乏高水平、高素质的劳动力。技工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合,能够针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情况,有选择性地培养人才。分析我国技工院校坚持自身办学和依托行业办学两种人才培养的路径。我国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是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有差距、教学方式与学生实际相脱节、“双师型”教师数量缺乏。应采取相应的完善对策是以市场实际需求为首要,确保专业设置更加合理;以强化综合能力为中心,提高教学方式的科学性;深入开展培训,提升师资“双师”素质,深化校企融合,推动“双师型”队伍建设。以期增强我国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关键词:人才培养机制;技工院校;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10-0115-03
2014年,我国人社部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職业教育的决定》(简称《决定》),对技工院校提出了改革发展的目标,并明确了人才培养的任务。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则是指技工院校以自身的教育特征作为基础,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路径,保证人才培养工作各个要素之间进行高效、有序配合的一种手段。
一、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特征
现阶段,技工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特征主要有三点,一是突出人才的专业技能。技工院校以学生文化知识教育作为基础,提高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重视程度。通过该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文化知识,并且还熟练掌握了职业技能。二是重视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新时代下,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转变,对人才的技术要求也随之提高,劳动力分工也从粗犷型变为精密技术型。因此,技工院校在培养人才时,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考虑到现实需求,技工院校学生在毕业以后,必须要具有跨岗位能力。在学生就业以前,技工院校需要妥善解决学生专业选择和未来就业之间的冲突,培养综合性的复合人才。三是重视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技工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情况,提高人才适应职业变更专业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可以让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自谋职业,确保每个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能够尽快融入社会。
二、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路径
1.坚持自身办学,建立有效的培养管理机制。对于技工院校而言,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国家人才培养政策作为基础,并遵循市场规律,开拓人才培养的路径。通过完善院校基础设施、合理使用培养经费、建设“双师型”队伍等方式提升院校的人才培养能力。技工院校还可以聘用一些工程师、高级技工等高水平人才进行兼职,构建“教、产、研、学”相结合的培养路径。同时,技工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注重技能培训,从而为市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依托行业办学,运用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目前,很多技工院校都会依托行业办学进行人才培养。这种人才培养的路径是利用了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实现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教学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升人才的实践能力,使其毕业以后可以尽快融入岗位。在现阶段中,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路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成立企业专家指导委员会进行人才培养,技工院校可以同市场企业人员合作,确定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并以市场行业发展和需求为基础,设计对应的课程,保证人才素质和能力满足行业的要求。另一种是订单式培养的路径。技工院校会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的清单,并明确相应的培养方法,从教学计划到实习实训都是以企业的订单为基础进行培养的,学生毕业以后可以直接进入到指定的企业工作。
三、我国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机制运行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有差距。近年来,我国正在进行经济调整,一些技工院校为了吸引生源,会忽略实际情况,开设新专业。有的技工院校虽然在招生简章中标明培养目标,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会受到课程设置、教师素质等方面的限制,导致其制定的培养目标无法实现。比如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设置,就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我国有上千所的技工院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也吸引了大量的学生。但是,通过分析其培养情况可以发展,很多技工院校都没有确定会计专业的定位以及培养目标。这些技工院校在开设专业时,缺乏对相关市场的研究、分析以及论证,更是忽视了学生今后的就业发展方向。
2.教学方式与学生实际相脱节。从我国职业教育出现以后,技工院校一直是使用“讲解理论知识—解释理论知识—实习”的模式。虽然技工院校比较重视“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等培养模式,但是其教育方式并没有进行相应的创新,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讲授教材,关注理论学习,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这也影响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校教学内容和社会发展缺乏一致性。从整体上看,技工院校使用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技能知识的发展,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不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缺乏实用性。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技能水平较差,无法满足今后工作的需要。
3.“双师型”教师数量缺乏。通过最近几年的努力,我国大部分技工院校都建立了“双师型”师资队伍。但是从整体上看,“双师型”教师的数量较低,平均水平较低。很多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缺乏教学经验,专业技能也偏低。这些教师通常是边教学边实践,然后获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是,很少有教师拥有学科带头人的能力。并且,受到技工院校待遇、传统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导致技工院校的人才吸引力较低,人才流失问题严重,导致技工院校人才缺乏问题严重。
4.校企合作流于形式。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同时,我国有关部门还针对职业教育出台了多项资金政策,鼓励企业和职业学校展开深度合作,促进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在现阶段中,“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的主要形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该机制还不够成熟,流于形式。有部分企业考虑到政府的政策指导不够健全,无法保证自己可以获得相应的优惠政策,因此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偏低。在职业教育办学的过程中,企业的地位偏低,导致“校企合作”的层次比较浅,缺乏实质性内容。大部分合作的企业都是为学校提供实习的机会,但是在为学校提供设备、培养场所以及接收毕业生等方面,缺乏积极性。目前,校企合作在制度建设、教学改革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都流于形式。
四、完善我国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的相关措施
1.以市场实际需求为首要,确保专业设置更加合理。技工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标准来保障专业设置的合理性。一是确保和经济发展相契合。技工院校教育属于地方性教育,其培养的人才也是以发展地方经济为基础的。因此,在专业设置时,需结合当地就业情况,为学生和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二是保证专业设置面向特定职业。技工院校进行技术教育时,需要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较快。三是推动学科交叉类专业的发展。技工院校教育是培养技术人才,虽然其在前期工作中是从事技术岗位,但是随着其积累的经验越来越多,最终会晋升到管理岗位,这就对学生的管理能力有所要求。因此,技工院校需要整合相关的学科,从而得到新的专业,培养复合人才。
2.以强化综合能力为中心,增强教学方式的科学性。在人才培养活动中,教学方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要素。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技工院校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方式。为了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出发点,构建具有时代特点的教学体系。在提高技工院校学生核心能力时,尤其需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可以利用系统、完善的教学方式来提升核心能力。技工院校需要构建一个有效的课程体系,通过这个课程体系,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各种门类和在这些领域内探索的形式,使学生能够获得多少不同的分析方法,这些方法是如何的运用,以及他们的价值所在,并引导学生朝着标志一个人受过良好训练的知识、智力技巧和思维习惯的方向努力。
3.深入开展培训,提升师资“双师”素质。技工院校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在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以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基础,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整体水平以及各个专业的发展要求,丰富培训的形式和内容。首先,各个技工院校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科学的培训计划,利用周末、寒暑假等时间定期对教师进行校内培训。将新教师的入职培训作为基础,安排骨干教师培训、辅导新教师,同时还需要鼓励新教师参与学校的教学讨论、教研活动中,进一步提升新教师的科研水平。其次,技工院校需要鼓励教师不断进修。为教师提供多个渠道以及平台参与培训。其中,安排教师进企业开展实践培训,是提升教师“双师”素质的主要方式,利用该方式可以让教师及时掌握企业技术的发展情况,了解各项技术的使用情况。再者,技工院校需要加强与企业单位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监督企业的教学实践过程,当实践完成以后需要对企业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考核。通过分析教师的考核结构,能够及时得到有益的经验,对培训计划进行调整,从而提升校外培训的效果。最后,技工院校需要从专业方面对教育理论、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内容,确保教师培训内容符合专业的发展趋势。
4.深化校企融合,推动“双师型”队伍建设。通过实践可以得知,校企合作是推动“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在该机制中,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深化校企融合,提高教师“双师”素质的推动力。在开展校企合作时,首先需要转变企业的角色,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丰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方式,最终实现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规范化和常态化,提升企业的整体水平。其次,要加强技工院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保证企业和教师的交流流畅,保证技工院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以及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同时,开设校企合作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及时更新与发布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为双方提供有效的对称信息,在实现监督功能的同时亦为其提供支持。
结语
本文对我国技能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的理论内容进行了介绍,并以此为基础,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指出了我国技工院校培养机制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存在差距、教学方式与学生实际相脱节、“双师型”教师数量缺乏以及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等。通过分析研究,为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提出了合理建议,包括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基础提高专业设置合理性,強化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方式的科学性、深入开展培训提升教师“双师”素质、深化校企融合推动“双师型”队伍建设等。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为后续技工院校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罗晓轲.技工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以技校德育教育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8,(3):35-36.
[2] 许远.技工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9,(3):45-52.
[3] 田爱军,陆广华.关于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究[J].职业,2019,(33).
[4] 赵建会.技工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2019,(14):45-46.
[责任编辑 马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