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黎族织锦纹样设计再生与应用研究

2021-06-15李新宇饶永

设计 2021年11期
关键词:非遗文化应用研究

李新宇 饶永

摘要:研究黎锦纹样的艺术特色,实现传统黎锦纹样与当下审美的融合,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基于黎锦文化缺乏创新的现状,对黎锦代表性动物纹样进行分析研究,梳理黎锦纹样的艺术特征,提出基本元素的创新与再造、语意的共生与延伸、文化的传承及应用等方面的设计创新。结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和审美思维方式,将其运用到文创旅游产品及室内设计中。海南黎锦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探究黎族传统纹样设计再生,推动黎族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海南黎锦 动物纹样 设计再生 应用研究 非遗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6-0070-03

引言

《峒溪纤志》载:“黎人取中国彩帛,拆取色丝和吉贝,织之成锦。”。黎锦被誉为中国纺织史的“活化石”,2009年黎锦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急需保护名录”,具有非常重要文化价值。黎锦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属性及民族特色,为现代设计提供丰富的创作源泉。基于黎锦文化缺乏创新的现状,以及黎锦纹样产业及文化发展的现实需求,为满足现代语境下黎锦纹样的传承与发展,从黎锦的纹样特征切入,以现代设计手法来演绎和诠释传统的纹样,使传统文化以新的艺术形式展现。

一、黎锦纹样创新设计的迫切性

黎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懂得了以棉花纤维纺织衣着,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黎锦纺织在某种意义上是黎族人民独特的史书。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海南黎族共有1项世界级非遗项目、1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和27项省级非遗项目。由于非遗文化往往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因此,其传承与发展存在一定困难和障碍。目前,黎锦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黎族织锦技艺秉承口口相授、代代相传模式,制作工艺的复杂及后继无人,使得海南黎锦技艺濒临失传。二是传统的黎锦缺少创新,与当今社会审美潮流不相符,没有很好地利用现代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

海南黎族织锦纹样,反映黎族女性的審美意识、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和艺术的积淀,体现一种黎族独特的文化现象。黎锦内容主要体现了黎族社会生产、生活、爱情婚姻、宗教活动和神话故事中吉祥、美好的形象。题材广泛,其山川、海洋、动物都是黎锦的创作元素。纹样多达160多种,主要纹样包括人纹、动物纹、植物纹、生产工具纹、几何纹、自然纹和汉字符号纹。黎锦反映出黎家人的传统,承担着礼仪教化之责,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黎锦传递美好的祝愿。

围绕非遗传承的代际责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7年通过的《当代人对后代人的责任宣言》中明确指出:当代人应重视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并有责任确定、保存和保护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这一共同遗产传给后世子孙。要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自信,要在用活历史文化遗产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让博物馆里收藏的文物、广袤大地上陈列的遗产、文字古籍里的都活起来,激活其生命力,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当代语境中去讲好黎族织锦文化,以传承和发展黎族文化为核心,选取黎锦的动物图案作为创作的元素,为传统黎族织锦文化进行新诠释,注重发挥黎锦纹样多维的文化功能,使其不仅具有独特艺术的审美价值,更具有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

二、海南黎锦动物纹样研究

黎锦纹样来源于黎家人的生活,是黎族女性将自己观察到的世界、生活经历织成黎锦纹样。自古以来,黎族居于依山傍水的海南岛,长期与各种动物相伴,动物成为黎锦图案的重要元素。动物纹题材取自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牛、羊、马、鹿、蟒、龟、公鸡、鸟、鱼、青蛙和螃蟹等。动物纹造型简洁,多以几何形出现,用简单的块面或线条将动物基本特征表现出来。动物纹渗透神话传说与图腾信仰,具有装饰性与生命力。黎锦动物纹图形符号特征分析见表1。

(一)鹿纹

鹿纹寓意爱情。黎族信奉万物有灵,鹿纹样属于动物崇拜,是早期自然崇拜的延续。在古代狩猎时期,鹿不仅是古代原始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生活资源,并且对原始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鹿在黎族象征着爱情,鹿图腾被当地民族尊为图腾保护神,纹样常见于海南黎锦上,它见证了海南黎族的一个美丽爱情传说“鹿回头”,讲述了一个青年男子与黎族少女相爱并结为夫妻的故事。

(二)鱼纹

鱼纹寓意四季平安、年年有余(鱼)。鱼纹是食物与水的象征物,在原始社会,鱼纹之所以成为氏族图腾,具备宗教含义,这与其鱼类的可食性和在水中生存的能力有关。作为装饰纹样,鱼纹被人视为吉祥图,鱼与余音同,能够寄托人们丰衣足食的美好祝愿。捕鱼是黎族人民生活中经常性的劳动,在祭祀和婚礼酒席等庄重场合,必须有鱼,象征幸福美满。润方言织锦上的双鱼图,寄寓双鱼吉庆之意,也体现了人们期望四季平安、年年有余(鱼)的意愿。

(三)蛙纹

蛙纹寓意丰收在望、风调雨顺、人丁兴旺。蛙纹出现与黎族先民早期的生殖崇拜息息相关。在原始时期,黎族是一个母系氏族社会,以女性为尊,蛙生殖力强,腹部圆圆与受孕妇女的腹部相似,是繁衍的象征。也有传言,黎族人认为青蛙是“雷神”的化身,当万物复苏之时,青蛙作为庄稼保护神,寓意丰收。蛙纹在黎锦中应用比较广,以造型简练古朴著名,主要分为三类,具象蛙纹、变形蛙纹和简化蛙纹。

(四)鸟纹

鸟纹寓意和平、安宁与生命。黎锦中以简练的线条表现出鸟的特征,造型以正面和侧面居多。鸟纹常见于黎族衣饰、头饰以及文身上。鸟纹体现了来自远古文明的气息,常与自然纹和人纹构成“天人一体”的完整图案。鸟纹反映黎族审美智慧的结晶,其艺术形象是黎族先民在对一切生物和自然现象认识的基础上而进行的感性加工,这不仅反映了黎族图腾文化的集体意识,也为巫术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精神基础。

三、海南黎锦动物纹样的艺术特征

(一)图案构建

在图案构成上,黎锦图案构造受其织造工艺影响明显,线是支撑黎锦图案骨架的主要元素,通过简单线条勾勒出物体的结构和姿态,表达人们丰富的思想情感。线面配合,应用广泛。其图案构建具有抽象性的特征,图案并非完全照搬,图案多由直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图形构成,其造型平面化,多采用平衡对称的构图模式,在纹样组织上,分为单独式构成和连续式构成两大类,呈现为重复、近似、对称、正负等表现形式,黎锦具有强烈的组织感和构成感。

(二)色彩搭配

在色彩上,黎族人有着自己的感悟和对色彩独特的约定,常见的有黑、蓝、红、黄、白等颜色。在黎锦服饰及纺织品中,多以黑色或者蓝黑色作底色,用红、黄、蓝、白、绿等各色纺线织成图案。颜色元素可反映一个民族的审美倾向与文化积淀,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黑色庄重、肃穆,是黎锦的传统色,与任何色彩都能配对;红色象征富贵,热情而浓烈,给黎族人的生活带来激情与活力;白色体现黎族妇女淳朴。黎锦颜色构成采用对称和统一的原则,保持色彩的艳丽、均衡、和谐。

(三)图腾信仰

黎锦记录信仰图腾、传承宗教符号,虫、螺、青蛙、黎族创世神话中的大力神等图案中,蕴含着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继自然崇拜基础之上,以及伴随着母系氏族社会的发生而出现,是古代原始部落迷信某种自然或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等,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象征。在超现实观念驱使下,图腾有神圣不可侵犯的作用,负担起拯救并保护族人的责任。如黎族的蛙图腾,蛙可招致雨水,繁殖力强,寓意风调雨顺、人丁兴旺。黎族先民把蛙奉为氏族的图腾,受到图腾群体虔诚的顶礼膜拜。

四、海南黎族织锦动物纹样的应用研究

在对黎锦纹样现状、动物纹构成、寓意及图案艺术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元素、语意的提取与延伸进行进一步衍生设计,传承、创新和发展黎锦动物纹样,再结合非遗黎锦文化的特色,将其运用到海南文创旅游产品及民宿等室内设计中,以带动当地文化及产业的发展,研究的思路与流程见图1。

(一)基本元素的创新再造

图案基本元素包括基本形、结构与颜色。三角形、直线、竖线、斜线为常见的基本形元素,黎族织锦以母体为基本单位,通过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构图。对黎锦设计创新,要以传统文化为本,通过基本形解构、提炼与重构三个步骤,对基本形、结构与色彩进行创新再造。解构是以逆向的思维将基本构成元素进行拆分,如打散、错位、穿插、叠加、变异等方式。提炼,通过点、线、面的分割与组合,保留传统图案的文化特征,并在其基礎上进行设计突破,注重对形和意的延伸与升华,使图案更具有文化性与时代感,最后进行基本形的重构,形成突出的外形解构特征。颜色上,运用红、黄、蓝、白、绿、黑等颜色,采用对称和统一的原则运用到设计中,可展现黎族独特的心理特征、审美需求、思想内涵及现代精神风貌。图案构成可用单独式构成和连续构成方式,采用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的方法,对基本形、结构与颜色等基本元素进行创新再造,使图案新颖、美观、大方,充满时代气息。

(二)语意的共生与延伸

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语言学家皮尔斯认为,语意是反映其关联符号所表达的深层意义。在符号学中,用“符码”解释这种特定的符号系统。在图像学中,符码已演变为视觉图像。信息的编辑和信息的解读过程都依赖于符号。依靠图形直观地进行表述,符码所表现的不是单体的个性情感,而是人的普遍情感。黎锦纹样其蕴含的语义主要采用“图像”和“象征”的手法来传达,图像符号是通过模拟或模仿对象形成的。人们对它有直观的感觉,可以通过图像的相似性来识别它。“象征”,指通过借助某人、某物特定的形象来表达其概念、思想和情感,象征所要表达的内容是抽象的,而非具体,其而所涉及的对象之间没有任何必要或是内在的联系。如鱼纹象征年年有余(鱼),蛙纹代表多子多孙,乌纹代表和平、安宁、生命。下面,以鹿纹的图像语意进行阐释。

鹿纹来源于黎族美丽的神话故事,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是海南黎族鹿图腾文化,鹿图腾作为一种象征物,它离不开所在的人文特色和民族信仰。图腾符号是代表民族文化的元素之一,它体现了本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之间的个性符号,诠释了人们的思想情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赋予新的涵义。在黎族人民的生活中,“鹿”不仅寓意着美好的爱情,也是“仁兽”的象征,代表着平安吉祥。鹿图腾的图像语意见表2

寓意延伸,鹿纹隶属于“四大图腾形象”之一,可追随到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开始,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创造出了许多丰富饱满的形象并赋予其吉祥的寓意。在中国古代文化里,鹿也具有财富(和禄同音)、健康(长寿神骑着梅花鹿)、美丽(俪皮就是鹿皮)、权利(逐鹿)等引申义。历代艺术作品中都有鹿,佛座上的卧鹿浮雕,内蒙古的商代岩画中也是以鹿最多,可见,中国很早就已经开始赋予鹿各种美好的寓意。

(三)文化的传承与应用

1.文创旅游产品中的应用

文创旅游产品是文化传播的媒介之一,是传承民族精神与文化的载体。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与符号记忆,最直观的方式就是通过图案符号和色彩来诠释这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渊源。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纹样的应用必不可少,将纹样运用于文创产品包装上,遵循黎锦的色彩原则,选择红、蓝、黄作为主要颜色,以鹿图腾为元素设计,伴随美好的寓意,民族传统与文化观念的介入,使设计作品更加具有异域性、纪念性。运用这些图案元素构成的文创纪念品,不仅符合当地人的审美意趣,又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诉求,具有文化传承与推广的重大意义。文创旅游产品展示见图2。

2.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黎族织锦文化作为海南本土极具代表性的文化,被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游客所欣赏。海南岛是自由贸易港,旅游业发达,通过海南极具特色的本土符号文化,将传统黎锦动物纹样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上,让游客在体验与感知中,体会当地不同的风土人情,感悟非遗文化的魅力所在。首先,将传统黎锦动物纹样应用到室内设计中,如空间隔断、窗帘布艺、壁纸、装饰画、瓷砖和工艺品等软装载体上。其中茶旗以红、蓝、黄三色构成,图腾、花色、搭配十分饱满均衡。“织娘”与生俱来的禀赋与巧思、巧手使这块茶旗充满了灵性,堪称一件艺术珍品,见图3。

其次,随着人们对现代室内设计文化艺术氛围的要求愈来愈高,要更注重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相结合,黎锦纹样的创新需求与对现代室内环境的审美改变与心理诉求相统一,通过植入现代设计元素,将地域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融合,彰显室内设计的文化内涵与文化自信,见图4。再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黎锦纹样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要强调纹样具有很强的文化象征意义,如平安、吉祥等美好祝愿,还可以通过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将黎锦的传统文化、设计方法、织造技艺等精华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传承、丰富和发展黎锦传统文化及其内涵。

结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文明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黎锦是中国最早的棉织品,黎锦以独特艺术形式的物质形态表现,浓缩了黎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探究黎族传统纹样的设计更新,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提出海南黎族织锦动物纹样创新应用的基本方法,推动传统民族文化向现代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发展,对黎族传统织锦图案的重新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黎锦的开发与利用,既发展了民族产业,又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非遗文化应用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在职业学校中建设“非遗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
非遗文化进驻职校社团的策略研究
“非遗文化”校本课程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