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培育的思政课程建设探究
2021-06-15关贝贝袁丁
关贝贝 袁丁
摘 要:在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培育中,建设完善的思政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并拓展学生人文文化视野。然而,相比文科类高校与综合性高校而言,在理工科高校教育发展中经常会出现重视理工科课程建设而忽视思政课程建设的问题。当下,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培育的理工科课程建设中,存在着学校重视度不足、缺乏良好师资力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薄弱、思政教育实效性低下等问题。因此,在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培育下为加强思政课程建设,需学校给予高度重视、培训优秀教育工作者、提高思政课堂管理质量、实施多渠道多模式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培育;思政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3-0025-04
Abstract: In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nstruction of perfe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is helpful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ccomplishment, strengthen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xpand students' humanistic and cultural vision. However, compared with liberal arts colleges and comprehensive colle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 are often problems of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urses and neglec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t present, in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attention, lack of good teachers, weak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nd low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refore,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in humanistic quality training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rain excellent educator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 multi-channel and multi-mode teaching strategies.
Keyword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umanities quality; cultiv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隨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各大高校已经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拓展学生人文文化视野、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与政治认同感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来之后,高校思政课程建设引起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然而,由于深受应试教育、教育理念等的影响,在我国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培育中往往存在着思政课程建设步伐缓慢、教育实效性不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低下等问题。与文科类高校、综合性高校做对比,理工科高校更加容易出现重视专业课程建设而忽视思政课程建设的问题。所以,在现如今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培育中,如何有效推进思政课程建设并提高思政教育质量,这将成为理工科高校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本文研究中深入分析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培育的思政课程建设问题,并提出几点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培育的思政课程建设价值
在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培育的思政课程建设中,其重要性与核心价值比较突出。例如,通过建设完善和丰富的思政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强化当代学生社会责任感、拓展学生人文文化视野等,这些对于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关键性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可以得出,其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与综合素养当作重心[1]。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优秀人才。因此,在高校教育中,仍然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养,需要高校在课程建设中保持均衡性与统一性。特别是对于理工科高校来说,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依赖于思政课程建设,与思政课程发展存在着比较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思政课程内容丰富,现代性与时效性比较明显,其中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梦建设,国家、民族与个人等的发展问题,同时思政课程建设中,也往往会融入一些当代话题与社会热点。所以,思政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决定着其对于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通过思政课程高质量建设,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非专业基础知识,让学生更加广泛地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政治认同感、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个人理想与目标的树立非常重要,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乐观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从这个方面上来说,思政课程建设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尤为重要,也是培育学生人文素质的关键性途径之一,我国各大理工科高校管理者需要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
(二)可培养当代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而课程建设承担着人才培养的光荣使命与伟大任务。目前,社会上出现许多利己主义者,他们从来不会从国家、社会、民族等角度来考虑各种问题,而是一心为了个人的发展与财富。因此,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才至关重要。在高校人文素质培育环节中,思政课程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高校可以结合时代发展背景、社会现状等进行思政课程建设与改革,不断引导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思政课程建设中,包括中国的发展历程、当下的世界格局、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外交状况等[2]。通过开展高质量的思政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并不断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越来越相信自身作为“后浪”的责任与义务,这对新时代下我国优秀人才培养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理工科高校来说,许多大学生的理性思维比较突出,社会责任感还需要加强。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可以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重要价值,利用思政课程建设与发展助推学生人文素质培育,引导大学生认识客观世界、掌握社会发展现状,并逐步提高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学会在发展中回报社会、奉献社会。
(三)对拓展学生人文文化视野非常关键
在现如今社会竞争非常激烈的环境下,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专业基础知识、个人操作能力等,而对于人文文化视野的要求也比较高。对于理工科高校教育发展来说,由于受到高校办学理念、学校专业课程设计、校园文化等的影响,大多数学生的人文文化视野比较狭窄。许多学生对理工科课程的趣味性比较浓,对于各种理工科问题表现出很强的积极性。而在人文文化視野方面,如果个人不去主动学习和关注,他们掌握的人文文化知识比较少。许多学生不愿意花费时间去学习人文学科,更加愿意去学习一些和个人专业相关的课程,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我国各个地区的理工科高校中,并成为教育发展的痼疾。所以,在理工科高校教育发展中为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人文文化知识,学校需要加强对思政课程的建设与发展[3]。例如,可以充分立足于理工科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情况,积极丰富思政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人文知识。思政课程建设中,人文文化氛围比较丰富,让学生长时间受到文化氛围的影响,他们的人文文化视野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拓展。不管是对于文科类高校还是对理工科高校来说,人文文化视野拓展都应当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容忽视。
二、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培育的思政课程建设现状及问题
对于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培育的思政课程建设来说,我国大多数理工科高校的思政课程建设情况不容乐观,整体性的发展现状还需要改善和优化。本文从理工科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培育的思政课程建设现状
首先,从思政课程建设理念来看。在我国各个地区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培育中,沿海地区理工科高校对学生思政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关注度比较高。例如,在这些高校思政课程建设中倾向于学生综合素养建设,并将思政教育纳入高校教育的核心[4]。而在偏远地区、欠发达地区理工科高校教育发展中,学校对思政课程建设存在着关注度低下的问题。其次,从思政课程建设模式来看。在目前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培育中,思政课程建设模式主要可分成两种,第一种为学校直接购买全国统一的思政教材来开展教育工作,第二种为学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参与教材编排并融入高校本土化特色,也就是所谓的校本课程。但从理工科高校思政教育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数选择购买统一教材的思政课程建设模式。最后,从思政课程建设效果出发可以看出,与文科类高校、综合性大学做对比,理工科高校思政课程建设效果相对低下。纵观全国各个地区的理工科高校,那些文科类高校、综合性大学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关注度更高,所以在思政课程建设方面也给予更多的重视。而理工科高校思政课程建设质量低下重点体现在学生人文素养方面,许多大学生缺乏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综合素养,在思政课程建设中的参与度不高。总而言之,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培育中,思政课程建设情况不容乐观,其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
(二)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培育的思政课程建设问题
在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培育的思政课程建设中存在着高校重视度低下、缺乏优质的师资力量、学生在思政课程中的自我管理能力薄弱、思政教育实效性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以妥善解决,直接影响到理工科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质量。
1. 学校对思政课程的重视度不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各个高校之间出现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现象。尤其是在近几年大学扩招政策的不断执行下,各个理工科高校也出现争夺优秀学生的行为。对于理工科高校来说,想要提高他们的国内甚至是国际竞争力,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王牌专业课程。所以,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许多理工科高校在教育发展中倾向于建设王牌专业课程,大多数资金、科研资源、优秀人才等都投入到王牌专业课程建设中,想要在同行业中让自身专业课程更加突出与富有特色[5]。这往往会导致理工科高校管理者、领导者等对学生人文素质培育不重视,他们不愿意花费更多时间来建设与开发思政课程,致使理工高校思政课程处于发展滞后的状态中,无法满足学生人文素质培育要求,需要改进。
2. 缺乏优质的思政课程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在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培育的思政课程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对思政课程开发、思政课堂设计、思政教学优化等产生关键性价值,是理工科高校思政课程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人才。然而,纵观如今我国各个地区理工科高校思政课程建设情况可以发现,在许多理工科高校中出现师资力量匮乏的现象。例如,在思政教育中,部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比较低下,对于思政课程的关注度不足。在课堂中出现照本宣科、缺乏创新的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的基本需求,在教学方面出现混日子、得过且过的不良现象。除此之外,在很多偏远地区的理工科高校中,思政课程建设方面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并不能满足高校思政课程发展的需求。很多教师不具备编排思政校本课程的能力,教学能力也稍微薄弱一些,这给理工科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带来很多潜在性影响。因此,对于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培育的思政课程建设来说,如何引进优秀教师人才,已经成为重点课题,需要理工科高校给予高度的关注。
3. 学生在思政课程中的自我管理能力薄弱
学生是思政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对象,在思政课程建设中需要密切考虑到广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需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参与思政课程是否具有积极性,将直接影响到理工科高校思政课程建设与发展的质量。然而,本文在研究中通过对理工科高校思政课程建设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许多理工科高校学生在思政课堂中的自我管理能力薄弱。例如,在思政课堂中,许多学生成为低头一族,并没有认真听思政教师的课程,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之所以许多理工科高校学生对思政课程态度淡漠,是因为在他们的思想意识形态中,尚未将思政课程放在学习的重心,许多理工科专业学生认为,思政课程对于个人发展影响不大,只要学习好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就可以“直挂云帆济沧海”,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非常不科学的学习态度。所以,学生管理问题成为理工科高校思政课程建设面临的重要困境。
4. 思政课程建设的实效性不强
在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培育过程中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如何促进思政课程实效性的提升,显得非常关键。目前,在许多理工科高校思政课程建设与发展中,高校已经促进新媒体与思政课程相结合,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思政课程实效性,进而满足广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育要求。然而,通过观察发现,还有许多理工科高校存在着思政课程建设实效性低下的问题。例如,在思政课程建设方面,教师缺乏良好的新媒体教育理念,尚未将新媒体应用于思政课堂中,导致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比较单一、知识面比较狭窄、思政课程实效性低下、与社会环境脱节等[6]。这需要广大理工科高校在思政课程建设中给予高度的重视,如何有效提高思政课程实效性,让思政课程得以良好发展,已经成为目前的重要课题。
三、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培育的思政课程建设对策
对于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培育的思政课程建设来说,高校管理者需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程的重要价值、加强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科学培训、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并实施多元化教学策略,这可以让思政课程建设质量逐步提升,进而满足理工科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需求。
(一)结合学校特色开发思政课程
结合学校特色开发思政课程,可以促进理工科高校思政建设课程质量的提升,并符合学校教育环境。一直以来,许多理工科高校的思政课程都缺乏创新性,很难吸引学生的参与。例如,在新疆地区理工科高校思政课程建设中,高校可以充分考虑到新疆地理位置、政治环境的特殊性,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思政课程建设的范畴。首先,学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编排相应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融入新疆地区高校的教育特征,这可以让思政课程建设更加具有实践性。其次,在思政课程发展中,教师要运用创新教学思维,融合学校本土化特色,给广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程带来良好的体验感。只有密切联系不同理工科高校的办学理念、地理位置特征、教育环境、社会背景等建设思政课程,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才发展需求。同时,在思政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教育资金。如可以为思政课程建设提供专项基金,保证在课程开发中拥有充足的资金扶持,这可以很好地消除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后顾之忧,让教育工作者全身心投入到思政课程建设活动中,进而打造高质量的思政教育管理体系[7]。
(二)加强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培训
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对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影响比较大,只有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综合水平,才能为理工科高校思政课程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多机会。所以,在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培育的思政课程开发中,高校需要完善教师培训工作机制。例如,制定科学的培训工作计划,加强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定期培训。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等多个层面上出发,不断落实相应的培训工作机制,让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等得到一定的提升,这可以让理工科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更上一层楼。另外,在思政教育工作者培训中,理工科高校需要建立相应的培训评估机制。所谓的培训评估就是指立足于教育工作者视野,对培训课程与培训项目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估,进而总结出相应策略来解决培训问题。树立科学的培训目标、设计科学的培训课程、不断推进与其他高校思政教师的学术交流,这可以为理工科高校思政课程建设培养高质量人才队伍。
(三)提高校园思政课堂管理水平
目前,在许多理工科高校思政课程建设中存在着课堂管理质量低下的问题,会影响到思政课程建设的实效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加强对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堂的管理。首先,需要加强学生思政学习意识。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活动、校园宣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政课程学习能力。让广大学生充分意识到,积极学习思政课程知识,是提高个人综合素养必不可少的途径,同时对于今后的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等非常重要。其次,要建立健全课堂考勤制度。各个学院不能再放纵学生不重视思政课程的行为,需要从思政课堂管理着手。出勤率、课堂表现等情况直接与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挂钩,思政课程教育工作者有权利对每一位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进行评价、评分。通过多样性策略形成良好的思政课程学习氛围,让广大学生逐渐爱上思政课堂,这可以助推学生人文素质培育[8]。
(四)實现多渠道、多模式的思政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作为新媒体环境下提升理工科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法,在现如今的思政课教学中需要积极转变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思政理论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度有所提升,并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参观和考察等,从而达到提升思政教学实效性的目标。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转变教学方法,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实践活动,势在必行。例如,在理工科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可以密切结合课程内容特点,根据时政热点来进行实践活动题材设置,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开展“美德传天下”“法治进行时”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围绕这些主题来撰写剧本并编排情景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相比文科类与综合性高校来说,在理工科高校教育发展中推进人文素质培育的难度比较大。而思政课程建设作为人文素质培育的重要渠道和关键性途径,已经成为当下我国各大理工科高校发展的核心。为充分发挥理工科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重要价值,并全方位落实人文素质培育策略,需要理工科高校管理者加大对思政课程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培养优秀的教师人才、提高课堂管理质量、采取多渠道多模式的思政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怀珍,武俐.理工科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助推协同育人体系探究[J].河南教育(高教),2020(2):42-44.
[2]张梁,徐云杰,管珣,等.高校理工科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建设研究与探索——以《测试技术与传感器》课程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41(12):35-38.
[3]牟洪波,戚大伟,刘芳,等.高校理工科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245.
[4]王秋麟,袁馨怡,金晶.高校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以《工程燃烧学》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67):52-53.
[5]李娜.理工科教师“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创新研究[J].现代交际,2019(15):155-156.
[6]陈海玉,徐福卫.理工科类专业课程如何实现“课程思政”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31):221-222.
[7]张金勇,陈晓暾,陈正,等.高校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以《弧焊电源及控制》课程为例[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8,36(6):91-93.
[8]卢佳,王文晶,常忠信.探析地方理工科高校“课程思政”必要性及践行之路——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2):100-101.
基金项目:202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级“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专项课题“宇宙,时间与人类”(编号:HITSZIP20032)
作者简介:关贝贝(1980-),女,汉族,湖北天门人,博士,助理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及英国语言文学;袁丁(1985-),男,汉族,江西新余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空间太阳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