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

2021-06-15林飞燕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6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

林飞燕

摘 要:文化自信视域下,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有利于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要找准二者的契合点,从教育主体、教育媒介和教育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有效融合。教育主体方面高校教师要提高文化育人能力;教育媒介方面,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教育环境方面,要努力营造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校园文化环境。

关键词: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6.066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我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有利于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二者的有机整合有利于促进二者密切契合,同向发展,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1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1 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将文化自信提到了新高度。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符合文化育人理念,也为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举措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精神资源,是高校育人资源的源泉,对其有效利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首先,优秀传统文化从多层面诠释了中华民族精神,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性爱国主义情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增强了学生对先进文化的认同感,引导学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其次,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立德”内容,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如优秀传统文化指出了实现人生理想的现实路径,提倡爱国、励志、求真和力行的人生态度等,这些素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的立德树人经验。

1.2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迫切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其成效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质量。“互联网+”背景下,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是积极向上的,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和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与时俱进,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创新工作思路,才能顺应时代潮流,满足00后大学生的教育诉求。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内在需求,它通过引导学生认同和内化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滋养,从而将优秀传统文化传达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做先进文化的坚定信仰者和积极传播者。

2 文化自信视域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而要找准二者的契合点,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媒介和教育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实现二者效能的最大化。

2.1 教育主体方面,高校教师要提高文化育人能力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管理者,高校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队伍的重要力量,其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文化育人成效。高校要加强高校教师文化育人能力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

第一,提高教师自身文化素质。“教育者先受教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身要有一桶水。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班主任、辅导员、专业教师和高校管理工作者都要主动摸索、积极实践文化育人路径,一方面积极参与各类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论坛讲座和学术交流会议,走访实践基地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在培训和实践中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领会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提高网络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运用网络学习平台学习和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如学习强国的《傳统文化学习》专题栏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培训网中的教学资源等,逐步提高高校教师文化育人的理论基础。

第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多渠道多层次融入教学阵地。首先,要用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老师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要精心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政资源,选取能够提升学生家国情怀和道德修养的思想精华,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将其灵活融入思政课过程中。其次,教师可以开设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选修课程,发挥选修课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功能。教师可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再次,专业课教师要充分探索“课程思政”在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育人功能。要树立“大思政”教育理念,结合专业学科知识内容,梳理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专业教学和思政育人的同步衔接育人,从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

第三,发挥第二课堂的实践育人功能。教师要坚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联动,将政治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和支持学生成立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类社团,如以“学习国学知识,提高人文素养”为学习目的的国学社,曲艺戏曲爱好者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曲艺戏曲协会等,为社团配备专业指导老师,给活动经费支持,鼓励学生以社团为载体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类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知识,丰富才干和提高综合能力。如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调研和走访活动,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问题,中华礼仪的学习等,组织学生走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地方革命根据地等,在实践活动中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2.2 教育媒介方面,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

“互联网+”背景下,00后大学生是网络的原住民,他们的信息来源,价值取向很大程度都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学生的兴趣在哪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就应在哪儿,高校要牢牢把握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主动权,使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

第一,利用新媒体助推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创新性呈现,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新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具有及时性,便捷性和趣味性的特点,但也存在信息准入门槛低、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高校要取长补短,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使之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新平台。一方面,高校要鼓励思政教育工作者、专业教师,结合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录制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公开课,也可以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大国工匠等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直播方式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示范和讲解,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受熏陶,明确价值取向,坚定理想信念。另一方面,高校要注重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式传播模式,充分利用学校的官方网站、微博和微信等平台,定期发布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经典名篇,引导学生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

第二,以网络为载体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线上主题教育活动,寓教于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互联网时代,线上主题教育活动传播速度快,参与范围广泛,更符合0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一方面,高校可以依托网络发挥传统节日的涵育功能。结合春节、清明、端午和七夕等重要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宣传活动,在高校进行网络文化作品的征集,鼓励学生采取音视频、漫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另一方面,高校也可以积极运用微博微信、视频网站和手机客户端等传统平台,借助新技术新产品,开展网络爱国主义、中华礼仪、工匠精神等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引导学生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络展馆—我的祖国、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纪录片、在社交媒体发帖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等,通过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牢牢坚守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坚定理想信念,投身强国伟业。

2.3 教育环境方面,要努力营造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校园文化环境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校园文件建设具有密切关系,汲取文化精髓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既可以在校园内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也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端正校园行为,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第一,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的点滴细节中。高校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环境,要自觉抵制低俗文化传播,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高校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如在校园景观设计上融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理念,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在教室内张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海报,在校园教学区放置名人雕像,设置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栏,文化长廊等方式,于润物无声处体现积极向上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在高校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等校园内涵建设方面,要结合地方传统文化内涵,结合高校发展历程,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环境育人功能。

第二,开展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高校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功能。首先,高校要营造优秀传统文化学术氛围,邀请高水平文化人才、非物質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国学大师等走进高校,举办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和文化沙龙,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探讨优秀传统文化。其次,学校要努力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结合高校专业特点和学科优势,注重凸显学生个人特色,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如中华优秀礼仪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向学生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最后,高校要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形成良性互动,构建大思政格局。高校要组织校园文化类社团和优秀成果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网络,在交流中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形成文化育人合力。

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国良,周向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实现——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J].思想教育研究,2018,(09).

[2]商晓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J].黑龙江教育,2020,(12).

[3]郑庆秋,周亚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